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及顶升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60196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及顶升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及顶升施工方法。

技术背景

大型核电和火电机组的精处理和化学专业相关设备通常为体积大、重量大的立式箱罐结构,例如:混床、杨床等。现有技术通常是在设备就位位置上方布置吊点,设备抵达就位位置后,使用链条葫芦等将设备辅助就位。

采用常规方法安装就位大件设备时,由于此类设备特点往往是“头重脚轻”,且一般属于衬胶、衬塑或不锈钢设备,该类设备不允许焊接支撑结构。而此类设备在现场安装时,往往由于设计的就位空间有限,导致此类设备进入厂房或者抵达安装位置后,没有合适的吊点来完成设备的安装就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在就位位置上方焊接钢梁、吊盘或者楼板开洞等手段完成吊点的布置工作。在吊装过程中,设备还容易发生晃动,由于设备的自重大,且体积大,设备的晃动会对周围的人和物体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采用这些方法时,危险因素增多,安全系数降低,同时,对已完成的土建作业成品破坏较大、耗费人工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该就位装置可以实现大件设备的整体顶升,自下往上顶升,避免在有限的空间内使用大型吊装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施工方法。利用上述顶升辅助装置进行施工,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了设备就位安装的精确性。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结构、第二夹持结构、锁紧结构和顶升支撑结构,其中,

顶升支撑结构的工作面为平面,提供与顶升结构接触的顶升面;

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安装在顶升支撑结构的一侧,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工作面均为外凸结构,两者相对安装,构成容纳设备支腿的空间;

锁紧结构安装在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将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相对位置固定,使顶升支撑结构固定在设备支腿上。

将多个顶升支撑结构固定在设备的不同支腿上,在顶升支撑结构的工作面的下方放置千斤顶等顶升结构,顶升结构工作,可以将顶升支撑结构顶起,连带将设备支腿顶起,进而将设备顶升到设定位置,将设备安装就绪。

由于设备的支腿之间留有较大空间,本发明充分利用这部分空间,在支腿之间布设顶升系统,对设备进行顶升,避免了利用大型吊装设备的使用,完成设备就位安装的同时,实现了设备顶升的精确度。为了保证设备顶升的平衡性,可以将就位装置对称地安装在设备的下方,使设备的各个位置同时顶升,可以避免设备的不稳定提升对周围的人和物体产生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是抱箍,两者的工作面均为外凸的弧形。

由于支腿一般是圆柱形结构,外凸的弧形结构可以提高与支腿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施加的夹持力和支腿表面的摩擦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夹持结构与支腿之间形成的静摩擦力较大,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顶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顶升支撑结构为板状结构,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铰接在顶升支撑结构的侧面。

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铰接在顶升支撑结构的侧面,方便调节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开口大小,方便将顶升支撑结构固定在设备的支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均包括连接部、工作部和支撑部,工作部的工作面为外凸的弧形,连接部和支撑部分别位于工作部的两端,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锁紧结构,支撑部与所述顶升支撑结构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顶升支撑结构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固定的所述支撑部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片状结构,所述锁紧结构为螺栓。

利用上述立式设备的就位装置进行的顶升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调大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开口,将立式设备的支腿放入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空间中,调小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开口,使设备的支腿与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工作面紧密贴合,并通过锁紧结构锁紧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开口,此时,顶升支撑结构位于设备的支腿的一侧,顶升支撑结构的下表面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

2)依次类推,在设备的所有支腿上都安装所述就位装置,锁紧结构通过调节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之间的开口,调节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对设备支腿的夹持力,使得在设备顶升过程中,设备支腿所受的向上的摩擦力大于设备自身的重力;

3)在所有的顶升支撑结构的下端均安装千斤顶,千斤顶与顶升支撑结构的下表面接触,启动千斤顶,对顶升支撑结构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将设备顶起。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将顶升支撑结构方便地固定在设备的支腿上,在顶升支撑结构的下端安装顶升装置,如千斤顶等,顶升装置同时施力,可以将设备平稳地顶升到设定的位置处。

由于设备的支腿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间,顶升支撑结构的体积不会太大,大大节省了顶升设备所需的空间。

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的外凸的工作面的形状可以根据设备的支腿的形状进行调整,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在立式箱罐设备的所有支腿处均安装所述就位装置,所有的顶升支撑结构构成一个顶升平面,该顶升平面位于立式箱罐设备的支腿位置处,且基本完全覆盖了立式箱罐设备所覆盖的平面,即立式箱罐设备的重心不会偏离顶升支撑结构构成的顶升平面,保证了顶升的稳定性;顶升支撑结构构成的顶升平面位于立式箱罐的下方,自下往上顶升设备,无需在设备的上方设置大型的吊装设备,适用于狭小空间中的设备的顶升装配;在顶升支撑结构构成的顶升平面的多个位置同时顶升,可以通过控制千斤顶的进给量,保证了同一平面的误差不超过3mm,相比于大型吊装设备的吊装,大大提高了立式箱罐的顶升安装的精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锁紧螺栓,2、顶升支撑结构,3、第一夹持结构,4、第二夹持结构,5、顶升辅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立式设备的顶升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结构3、第二夹持结构4、锁紧结构和顶升支撑结构2,其中,

顶升支撑结构2的工作面为平面,提供与顶升结构接触的顶升面;

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安装在顶升支撑结构2的一侧,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的工作面均为外凸结构,两者相对安装,构成容纳设备支腿的空间;

锁紧结构安装在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之间,将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的相对位置固定,使顶升支撑结构2固定在设备支腿上。

如图1所示,将多个上述顶升辅助装置5固定在设备的不同支腿上,尽可能地,在设备的所有支腿上均安装上述顶升辅助装置5,在顶升支撑结构2的工作面的下方放置千斤顶等顶升结构,顶升结构工作,可以将顶升支撑结构2顶起,连带将设备支腿顶起,进而将设备顶升到设定位置,将设备安装就绪。在所有的支腿上均安装顶升辅助装置5,千斤顶同时同步工作,可以将顶升辅助装置5平稳地顶升。

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是抱箍,两者的工作面均为外凸的弧形,该结构适合于圆柱形的设备支腿。顶升支撑结构2为板状结构,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铰接在顶升支撑结构的侧面。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均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于顶升支撑结构2旋转,调节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之间的开口角度。便于将设备支腿套合在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之间。锁紧结构为锁紧螺栓1,可以将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的开口进行锁紧固定。

实施例2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均包括连接部、工作部和支撑部,工作部的工作面为外凸的弧形(也可以根据支腿的具体形状进行调整),连接部和支撑部分别位于工作部的两端,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锁紧结构,支撑部与所述顶升支撑结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支撑结构2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固定的所述支撑部上。

所述连接部为片状结构,垂直于片状结构设置有孔,所述锁紧结构为锁紧螺栓1,锁紧螺栓1穿过孔,与螺母配合,通过调整两者的位置关系,调节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之间的开口大小。

锁紧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如:第一夹持结构3的开口末端铰接有卡合扣,第二夹持结构4的开口末端设置有凸起,该卡合扣卡合在凸起上时,便可以将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的开口固定。

此时,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之间的开口角度不容易调节,需要施加外力,将第一夹持结构3和第二夹持结构4之间的开口角度调大,将就位装置5卡合在设备的支腿上。

根据设备支腿的数量布置好顶升辅助装置,当设备通过滑道运至设备基础上方后,通过调整顶升支撑结构2下方的千斤顶将设备顶起,注意,千斤顶操作要同步,在顶起过程中,在千斤顶侧面放置标尺控制千斤顶行程,保证千斤顶同步顶升,同一平面误差不超过3mm。设备顶起后抽出设备下方的托运滑道。同步降落千斤顶,直至设备就位至基础位置上。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