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手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807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拉手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手的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拉手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行业内同类拉手的金属卡扣状态是基本固定的,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安装,劳动强度大;安装时要先用手把基座撑开并固定住,安装不方便;拆卸拉手时,拆卸的力必须非常大,甚至要用专用工具,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化安装过程、实现快速安装的拉手的固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拉手的固定结构,包括基座和拉手手柄,所述基座为两个且相互对称,在每一个基座的两侧均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定位轴销,且其中一个基座上的两个定位轴销通过阻尼块顶接,另一个基座的两个定位轴销通过弹簧顶接,在基座内设有限位通孔;在限位通孔上卡接有固定塞子,所述的固定塞子包括“L”型结构的顶板和垂直于顶板一边的塞柱;所述顶板的另一边为弧形结构,在弧形结构的端部设有定位钩,所述塞柱的端部为锥形结构且贯穿限位通孔后与下部的金属弹性卡扣配合,且所述金属弹性卡扣的上部两侧设有与塞柱内的第一限位槽配合的弹性限位钩;所述金属弹性卡扣的下部两侧设有弹性块,且两侧弹性块从上到下之间间距由小到大分布;在拉手手柄的两侧均设有与对应基座上的定位轴销配合的第二限位槽,在第二限位槽内还设有与定位钩配合的限位部。

为了结构更加简单,限位更好,在阻尼块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在相对应的定位轴销上设有用于顶接第一凸块的第一凹槽,在基座上设有第二凸块,在弹簧的两侧设有第三凸块,在相对应的定位轴销上设有用于顶接第三凸块的第三凹槽,在每一个定位轴销上设有与第二凸块配合的第二凹槽,在每一个定位轴销的外侧设有定位孔,在第二限位槽的两侧设有伸入定位孔的定位柱。

上述结构中拉手的安装原理如下:

当未安装本产品前,固定塞子停留在后端位置,此时固定塞子上的定位钩压在手柄的限位部上,手柄对固定塞子、基座、金属弹簧卡扣起到支撑作用;金属弹性卡扣处于收缩状态,使金属弹性卡扣的尺寸小于对应安装孔的尺寸;

当需要将本产品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孔内时,只需要将金属弹性卡扣伸入到对应的安装孔内,此时由于金属弹性卡扣的尺寸小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尺寸,可以非常轻松、方便地把金属弹性卡扣放入相对应的安装孔,再将固定塞子往前推,使之停留在前端位置;此时由于金属弹性卡扣被固定塞子挤入后胀大,因此金属弹性卡扣的相对尺寸大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尺寸,则使得整个拉手被固定在安装孔上,无法取出,这样就实现对拉手的安装快速安装过程。

而拉手的拆卸原理更简单,正好与安装过程正好相反,拆卸时,先把固定塞子往外撬开,使之回到后端位置,则金属弹性卡扣恢复到收缩状态,尺寸小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尺寸,可以非常轻松的取出拉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手的固定结构,整体安装、拆卸方便、无需外界的工具就能够实现轻松拆卸及安装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一种拉手的固定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一种拉手的固定结构的固定塞子停留在后端时支撑住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一种拉手的固定结构的固定塞子处于后端时,且金属弹性卡扣处于收缩状态并卡入固定塞子前端的第一限位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一种拉手的固定结构的固定塞子处于前端时,金属弹性卡扣处于胀大状态,胀大的部分固定住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拉手手柄2、阻尼块3、定位轴销4、限位通孔5、固定塞子6、顶板7、塞柱8、弧形结构9、定位钩10、金属弹性卡扣11、第一限位槽12、弹性限位钩13、弹性块14、第二限位槽15、限位部16、第一凸块17、第一凹槽18、第二凸块19、第二凹槽20、定位孔21、定位柱22、弹簧23、第三凸块24、第三凹槽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拉手的固定结构,包括基座1和拉手手柄2,所述基座1为两个且相互对称,在每一个基座1的两侧均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定位轴销4,且其中一个基座1上的两个定位轴销4通过阻尼块3顶接,另一个基座1的两个定位轴销4通过弹簧23顶接,在基座1内设有限位通孔5;在限位通孔5上卡接有固定塞子6,所述的固定塞子6包括“L”型结构的顶板7和垂直于顶板7一边的塞柱8;所述顶板7的另一边为弧形结构9,在弧形结构9的端部设有定位钩10,所述塞柱8的端部为锥形结构且贯穿限位通孔5后与下部的金属弹性卡扣11配合,且所述金属弹性卡扣11的上部两侧设有与塞柱8内的第一限位槽12配合的弹性限位钩13;所述金属弹性卡扣11的下部两侧设有弹性块14,且两侧弹性块14从上到下之间间距由小到大分布;在拉手手柄2的两侧均设有与对应基座1上的定位轴销4配合的第二限位槽15,在第二限位槽15内还设有与定位钩10配合的限位部16。

为了结构更加简单,限位更好,在阻尼块3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17,在相对应的定位轴销4上设有用于顶接第一凸块17的第一凹槽18,在基座1上设有第二凸块19,在弹簧23的两侧设有第三凸块24,在相对应的定位轴销4上设有用于顶接第三凸块24的第三凹槽25,在每一个定位轴销4上设有与第二凸块19配合的第二凹槽20,在每一个定位轴销4的外侧设有定位孔21,在第二限位槽15的两侧设有伸入定位孔21的定位柱22。

上述结构中拉手的安装原理如下:

当未安装本产品前,固定塞子6停留在后端位置,此时固定塞子6上的定位钩压在拉手手柄2的限位部16上,拉手手柄2对固定塞子6、基座1、金属弹簧卡扣11起到支撑作用;金属弹性卡扣11处于收缩状态,使金属弹性卡扣11的尺寸小于对应安装孔的尺寸;

当需要将本产品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孔内时,只需要将金属弹性卡扣11伸入到对应的安装孔内,此时由于金属弹性卡扣11的尺寸小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尺寸,可以非常轻松、方便地把金属弹性卡扣11放入相对应的安装孔,再将固定塞子6往前推,使之停留在前端位置;此时由于金属弹性卡扣11被固定塞子6挤入后胀大,因此金属弹性卡扣11的相对尺寸大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尺寸,则使得整个拉手被固定在安装孔上,无法取出,这样就实现对拉手的安装快速安装过程。

而拉手的拆卸原理更简单,正好与安装过程正好相反,拆卸时,先把固定塞子6往外撬开,使之回到后端位置,则金属弹性卡扣11恢复到收缩状态,尺寸小于相对应的安装孔的尺寸,可以非常轻松的取出拉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