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力稳定装置的空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46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带压力稳定装置的空压泵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压力稳定装置的空压泵。



背景技术:

空压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现有的空压泵泵体内的机油直接压送至发动机各零件运动表面,在空压机的工作过程中,机油温度随之工作时间的长短也随之发生变化,机油的相对温度越低,其粘度越高,油泵的压力就越高;机油的相对温度越高,机油的粘度越低,机油的压力就越低,空压泵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机油的温度是常温,属于低温状态,其粘度较高,压力较大,随着空压机的工作,机油的温度逐步上升,机油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多度,此时机油的压力大,因此在空压泵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空压泵会因为压出的机油压力过大会导致冲坏垫片造成机油泄漏等,损坏其他部件;另外,现有的空压泵不能实现自动换向,空压泵的转向在使用过程中是不可变的,如输入转向相反,则空压泵不能工作,还会带来发动机损坏的严重后果。当需要转向时,需将空压泵取下,然后取出转子腔内的内转子、外转子以及偏心环,并将偏心环底面上的定位销拔出后重新插入转子腔底面上相应的定位孔内定位,以人工手动的方式完成转向,再将整个空压泵重新组装好后,方能使用,这使得使用相当不便;第三,现有的空压泵装配繁琐,密封性能差。现有的空压泵的泵盖一般叠放在泵体上部,然后通过紧固件固接,泵体上用于安装泵盖的大端面一般是平面,这不仅使得泵盖安装时的定位性差,装配繁琐,且难以保证泵盖与泵体连接的密封性,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压力稳定装置的空压泵,解决现有技术中空压泵刚开始工作时机油温度低、粘度大、压力大,空压泵压出的机油压力过高而容易冲坏其他部件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压力稳定装置的空压泵,包括设有转子腔的泵体、用于与泵体盖合的泵盖,转子腔内设置由内而外顺次套接的内转子和外转子,所述的内转子套接且固定在泵轴上,泵轴的一端穿过泵盖用于连接驱动装置并且泵轴与泵盖转动连接,泵轴的另一端与泵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泵体上开有贯穿泵体内外的第一径向孔和用于连通进油腔的第二径向孔,所述的泵盖上开有与第一径向孔相通的第三径向孔和与第二径向孔相通的第四径向孔,所述的泵轴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出油孔,出油孔的底部可与第三径向孔相通,泵盖的底部开有顶部与第三径向孔相通的第一轴向孔和顶部与第四径向孔相通的第二轴向孔,还包括限压阀,所述的泵盖上开有底部与第三径向孔相通的泄油孔,所述的第三径向孔靠近泵轴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并且泄油孔与直径较大一侧的第三径向孔相通,第一轴向孔与直径较小一侧的第三径向孔相通,所述的限压阀包括钢球、弹簧、调节螺钉和用于固定在泵体上与调节螺钉构成螺纹副的螺母,所述的弹簧套一端在调节螺钉上,钢球在机油的压力下推动弹簧沿着调节螺钉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径向孔内伸缩。

本申请中空压泵刚开始工作时,机油温度较低,粘度大,压力较大,机油推动钢球压缩弹簧收缩,钢球从位于泄油孔靠近泵轴的一侧向远离泵轴的一侧运动,部分机油从泄油孔内压出,从而减小出油孔内机油的压力,从而保护垫片以及其他部件,防止机油泄漏,而由泄油孔压出的机油被重新打回进油腔重新利用,当空压泵工作一段时间后,机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压力减小,此时机油的压力不足以推动钢球压缩弹簧,弹簧伸长,推动钢球朝着泵轴的方向运动,阻挡机油从泄油孔压出,机油正常从出油孔压出,本申请中可通过调节螺钉旋进第一径向孔内的深度调整机油的压力,调节螺钉旋进第一径向孔内的越多,钢球挤压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弹簧对钢球的反作用力也越大,由此可调整机油能够从泄油孔压出的最小压力,从而限定出油孔压出的机油的压力,实际使用中根据需要调整调节螺钉旋进第一径向孔内的长度。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盖螺母,所述的盖螺母与调节螺钉远离钢球的一端螺纹配合。

本申请采用盖螺母和螺母拧紧后,盖螺母和螺母之间产生的轴向力,使螺母的螺纹与调节螺钉的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防止螺母自动松脱,进一步的增强限压阀的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偏心环的底部设有凸起的半环形定位块,所述的转子腔底面上设有凸起的挡块,所述的挡块与前述定位块配合使用,定位块的任意一端碰到挡块时,偏心环定位。

传统的偏心环定位方式是在偏心环的底面上设置一个定位销,在转子腔的底面上设置两给对称设置的定位孔,定位销可选择性的插入任意一个定位孔内,并完成偏心环与泵体的定位,当空压泵需要转向的时候,需要人工打开转子腔,手动将定位销更换到另一个定位孔内定位。该过程繁琐,且在人工转向时,机器无法工作,影响生产,不便于使用;本申请采用半环形定位块与挡块配合的方式实现偏心环的定位,当空压泵正向转动时,定位块的一端抵住挡块,偏心环定位,当空压泵转向时,偏心环在外转子的带动下同向转动180°,直至定位块的另一端抵住挡块,定位块重新定位,空压泵自动完成换向,无需停机更换,便于使用操作。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上用于安装泵盖的大端面沿转子腔的径向向内凹陷呈台阶孔,泵盖嵌放在台阶孔内,泵盖与台阶孔紧配合连接,且泵体与泵盖通过紧固件固接,泵体的底部设有内凹的油槽,并且油槽处设置有油封,所述的油封上开有泵轴支撑孔,所述的泵轴的端部伸入泵轴支撑孔内。

这种设计,提高了泵盖定位的准确性和定位强度,使泵盖定位更精确,泵盖与泵体的连接更牢固,简化了装配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整个空压泵的密封性得到保证,杜绝了渗油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封上部设油封腔,泵体上还设有回油槽,回油槽位于外转子下部,并通过回油孔连通油封腔,所述油封腔与进油腔连通。

现有的空压泵,机油从进油腔流入后,润滑完空压泵之后再从出油泵流出,如产生漏油,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也对生产环境造成污染,本产品将泵体和泵轴之间间隙处的漏油经回油槽、回油孔、油封腔后再次吸入进油腔内,并从新打回空压泵内,形成内循环,达到将泵体和泵轴之间的间隙漏油采集起来循环利用的目的,减少了空压泵运行中的耗油量。

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泵体与泵盖之间设置密封圈。

泵体与泵盖之间设置密封圈,增强泵体与泵盖之间的密封性,更进一步的防止机油泄漏,保持机油油压。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限压阀,当空压泵在刚开始工作时,机油粘度大,压力大,机油推动钢球运动,使部分机油从泄油孔压出重复利用,减少从出油孔压出的机油的量,对机油压出产生一定的缓冲,防止机油压力过大而冲坏垫片,而空压机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机油温度升高,年度降低,压力减小,弹簧推动钢球向泵轴方向运动,阻挡机油从泄油口压出;本申请能实现自动换向,装配简单,密封性能好,不会出现漏油,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1、泵体;2、泵盖;3、内转子;4、外转子;5、泵轴;6、第一径向孔;7、第二径向孔;8、第三径向孔;9、第四径向孔;10、出油孔;11、第一轴向孔;12、第二轴向孔;13、泄油孔;14、钢球;15、弹簧;16、调节螺钉;17、螺母;18、盖螺母;19、偏心环;20、定位块;21、油槽;22、油封;23、支撑孔;24、油封腔;25、回油孔;26、密封圈;27、回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带压力稳定装置的空压泵,包括设有转子腔的泵体1、用于与泵体1盖合的泵盖2和限压阀,转子腔内设置由内而外顺次套接的内转子3、外转子4和偏心环19,所述的内转子3套接且固定在泵轴5上,泵轴5的一端穿过泵盖2用于连接驱动装置并且泵轴5与泵盖2转动连接,泵轴5的另一端与泵体1转动连接,所述的偏心环19的底部设有凸起的半环形定位块20,所述的转子腔底面上设有凸起的挡块,所述的挡块与前述定位块20配合使用,定位块20的任意一端碰到挡块时,偏心环19定位,所述泵体1上用于安装泵盖2的大端面沿转子腔的径向向内凹陷呈台阶孔,泵盖2嵌放在台阶孔内,泵盖2与台阶孔紧配合连接,且泵体1与泵盖2通过紧固件固接,泵体1的底部设有内凹的油槽21,并且油槽21处设置有油封22,所述的油封22上开有泵轴支撑孔23,所述的泵轴5的端部伸入泵轴支撑孔23内。

泵轴5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泵轴5上套接的内转子3也跟着旋转,外转子4因啮合而转动,外转子4转动带动偏心环19转动直至定位块20的一端抵住挡块,偏心环19定位,当内转子3和外转子4相互啮合旋转及偏心环19的配合,可进行泵油;当电机换向时,内转子3带动外转子4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偏心环19反向180°偏转,至定位块20的另一端抵住挡块,偏心环19再次定位,空压泵自动完成换向,本申请通过偏心环19的转动实现进出油路恒定不变的双向泵油。

所述的泵体1上开有贯穿泵体1内外的第一径向孔6和用于连通进油腔的第二径向孔7,所述的泵盖2上开有与第一径向孔6相通的第三径向孔8和与第二径向孔7相通的第四径向孔9,所述的泵轴5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出油孔10,出油孔10的底部可与第三径向孔8相通,泵盖2的底部开有顶部与第三径向孔8相通的第一轴向孔11和顶部与第四径向孔9相通的第二轴向孔12,所述的泵盖2上开有底部与第三径向孔8相通的泄油孔13,所述的第三径向孔8靠近泵轴5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并且泄油孔13与直径较大一侧的第三径向孔8相通,第一轴向孔11与直径较小一侧的第三径向孔8相通,所述的限压阀包括钢球14、弹簧15、调节螺钉16、盖螺母18和用于固定在泵体1上与调节螺钉16构成螺纹副的螺母17,所述的弹簧15套一端在调节螺钉16上,钢球14在机油的压力下推动弹簧15沿着调节螺钉16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径向孔6内伸缩,所述的盖螺母18与调节螺钉16远离钢球14的一端螺纹配合。本申请中空压泵工作一段时间后,机油温度升高,压力变小,钢球14在弹簧15的推动下位于泄油孔13靠近泵轴5的一侧,从而阻挡机油从泄油孔13泄出,机油从进油腔进入第二径向孔7,并通过与第二径向孔7相通的第四径向孔9以及与第四径向孔9相通的第二轴向孔12压入内转子3和外转子4之间,内转子3和外转子4在相对转动过程中将机油挤压至第一轴向孔11内,并经由与第一轴向孔11相通的第三径向孔8压入出油孔10内,并且由出油孔10压出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而空压泵在刚开始工作时,机油的温度为常温,其粘度较高,压力较大,此时机油会推动钢球14压缩弹簧15至钢球14位于泄油孔13远离泵轴5的一侧,部分机油从泄油孔13内压出,从而减小出油孔10内机油的压力,从而保护垫片以及其他部件,防止机油泄漏,而由泄油孔13压出的机油被重新打回进油腔循环利用。

所述油封22上部设油封腔24,泵体1上还设有回油槽27,回油槽27位于外转子4下部,并通过回油孔25连通油封腔24,所述油封腔24用于与进油腔连通。泵体1和泵轴5之间间隙处的漏油经回油槽27、回油孔25、油封腔24后再次吸入进油腔内,并从新打回空压泵内,形成内循环,达到将泵体1和泵轴5之间的间隙漏油采集起来循环利用的目的,减少了空压泵运行中的耗油量。

所述的泵体1与泵盖2之间设置密封圈26,密封圈26位于泵盖2的上部,用以增强泵体1与泵盖2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泵体1与泵盖2之间的间隙漏油,进一步的稳定油压。

凡本申请说明书中为作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的技术能够实现,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