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发动机扭振的定位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01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发动机扭振的定位螺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发动机扭振的定位螺杆。



背景技术:

扭振是一个评价发动机的重要参考数据,扭振测试在发动机设计过程中相当普遍。现有的扭振测试工装设计有很多样式,主要作用是要将传感器固定在发动机曲轴皮带轮端、飞轮或轮系上面,以便测量转速的变化。这些安装方式虽然能够完成扭振测量,但是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1)目前许多扭振测试所采用的定位装置,结构比较复杂,给曲轴带来额外的转动惯量;

(2)借助发动机缸体的定位孔进行定位,需要加工额外定位支架和工装,对于不同外观的机型通用性很差;

(3)每次安装需要精确定位、对中,调整过程冗长、繁琐,严重影响测试速度;

(4)定位、调试部件需要精密加工,制作成本高,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发动机扭振的定位螺杆,简化扭振测试安装程序,并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的同轴度和精度,降低制作成本及加工周期,加快试验进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测试发动机扭振的定位螺杆,该定位螺杆包括自下而上的尾部、支撑部、固定部、连接部、端部,所述端部径向设置有六角螺母安装部,所述定位螺杆为一体式且经过热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六角螺母安装部内壁设置有螺纹,其底部为圆锥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螺杆的尾部半径小于所述定位螺杆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螺杆的支撑部的半径大于所述定位螺杆的固定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为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为八角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得扭矩测试变得更加便捷:

1)动机扭振测试变得更简单、快速,节约时间,减少台架闲置时间;

2)仅用曲轴皮带轮螺栓安装,减少对发动机其他部件的改动,安装过简单,不影响发动机使用;

3)附加质量小,减少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可通用在同系列发动机上,而且能够批量加工,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扭振工装安装示意图;

其中数字表示:1、尾部;2、支撑部;3、固定部;4、连接部;5、端部;6、六角螺母安装部;7、定位螺杆;8、曲轴;9、发动机本体;10、曲轴皮带轮;11、垫片;12、传感器;13、固定套;14、防脱垫片;15、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发动机扭振的定位螺杆,该定位螺杆7包括自下而上的尾部1、支撑部2、固定部3、连接部4、端部5,所述端部5径向设置有六角螺母安装部6,所述定位螺杆7为一体式且经过热处理。

所述六角螺母安装部6内壁设置有螺纹,其底部为圆锥形。

所述定位螺杆的尾部1半径小于所述定位螺杆的端部5。

所述定位螺杆的支撑部2的半径大于所述定位螺杆的固定部3。

所述支撑部2为圆形。

所述固定部3为八角圆形。

如图1所示,该扭振定位螺杆通过左右一体的加工,方便工装的安装和拆卸,能够保证多次拆装后还能保证高度统一的同轴度,减少测试过程中编码器测量误差,保证多次使用的质量。

如图2所示,该工装的左边是替代皮带轮的螺栓,右边是安装固定编码器轴。利用该工装在某发动机本体3上进行扭振测试,只需要拆卸原发动机的曲轴皮带轮10的螺栓,换上本设计定位螺杆,把定位螺杆插入曲轴2内,定位螺杆端部装上防脱垫片14,六角螺母安装部6安装上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5,其尺寸为M8 × 16,将传感器12装入定位螺杆7一端,用固定套13和螺母固定,定位螺杆的支撑部压住垫片11,保证在测试过程中传感器不随曲轴2转动、不能沿轴向外移动。该定位螺杆经过热处理,能够承受与原螺栓相同的扭矩,保证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正常、平稳。

该工装能够根据不同机型、不同皮带轮设计的要求,统一加工出同一系列发动机的测试工装,其中安装螺纹长度、六角螺母长度可以根据不同机型要求进行调整,传感器安装轴位置则保持不变。编码器安装轴位置要求保证较好的圆弧度,并要求经过热处理,保证在测试过程中安装工装满足皮带轮扭力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

(1)采用皮带轮螺栓式的结构,结构总质量小,对发动机曲轴的附加质量较小;

(2)不需要借助发动机缸体的定位孔进行固定,对于所有机型全部适用;

(3)传感器放入安装轴上用螺栓固定,安装简单,不需要对中、调整,节约安装时间;

(4)根据不同系列机型、尺寸可批量加工,制作成本较低,加工周期短。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