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99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涉及汽车转向管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转向管的搬运拿放以及运输时,为了防止上护管和下护管之间发生转动、上下窜动,以及防止芯轴相对护管的转动,从而方便主机厂客户将其安装定位,一般都会在汽车转向管柱上设置防转装置,而目前比较普遍的防转装置主要为一种为一体直插式,通过在护管、芯轴上钻孔,直接插拔取出的方式,实现双防转的功能,但是这种防转销需设计限位的胶套,会发生取出时胶套遗留的问题,有造成功能失效或胶套脱落后异响的隐患;而另一种则为分开实现功能的方式,即使用两种结构去分别实现防止护管与护管,护管与转向芯轴之间的转动功能,但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很高,因而不利于实际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且具有好的防转效果的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包括上护管、下护管、上助力轴,弹性防转装置,上护管套接于下护管的外管体上,上助力轴置于下护管的管体内,所述上护管的管体上开有第一圆孔,所述下护管的管体上开有与第一圆孔对应且同轴设置的第二圆孔,所述下护管远离上护管端部的一侧管体上开有第一长圆孔,所述弹性防转装置包括弹性弯曲的弹性杆,弹性杆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一插脚以及第二插脚,第一插脚穿过第一圆孔以及第二圆孔并固定,第二插脚设为具有弯折段的插脚端且穿过第一长圆孔并与下护管管体卡紧固定,弹性杆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第一插脚、第二插脚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圆孔与第一长圆孔之间的垂直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防转装置设置为U型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脚的弯折角度设为5度-15度。

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助力轴的轴体上开有与第一长圆孔对应的第二长圆孔,第二长圆孔的孔轴线与第一长圆孔的孔轴线相互垂直,第二插脚穿过第一长圆孔以及第二长圆孔并分别与下护管的管体以及上助力轴的轴体卡紧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脚设置为经过多次折弯的折弯段。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脚设置为Z型折弯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所述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通过弹性防转销,不仅有效实现了护管之间以及护管与芯轴之间的防转功能,而且防转销的加工成型方便,制造材料成本低廉,安装拆卸便捷,拆装时无需额外工装,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另外防转销拔插属于弹性变形,可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成本,因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以及经济效益,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防转装置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包括上护管1、下护管2、上助力轴3,弹性防转装置,实际应用时,所述上护管1的一端套接于下护管2的外管体的一端,所述上助力轴3置于下护管2的管体内部管腔。

在所述上护管1的管体上开有第一圆孔4,第一圆孔的位置靠近上护管套接于下护管的一端管体上,相应地,在所述下护管2的管体上开有与第一圆孔4对应且同轴设置的第二圆孔5,第一圆孔与第二圆孔上下同轴设置,另外,所述下护管2远离上护管1端部的一侧管体上开有第一长圆孔6。

所述弹性防转装置包括可弹性弯曲的弹性杆7,弹性杆7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一插脚8以及第二插脚9,作为优选实施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防转装置设置为U型弹簧,因而弹性杆的杆体呈U型外观设置,第一插脚以及第二插脚置于U型弹性杆的两个自由端,且第一插脚8设置为直杆插脚,其穿过第一圆孔4以及第二圆孔5并固定于下护管管体内,因而将上护管以及下护管在径向以及轴向上进行限位,而第二插脚9设为具有弯折段的插脚端且穿过第一长圆孔6并与下护管2管体卡紧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二插脚9的弯折角度设为5度-15度,因而将弹性杆的一端卡紧固定于下护管的管体上,不易滑脱,而弹性杆7处于自由伸展状态时,第一插脚8、第二插脚9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圆孔5与第一长圆孔6之间的垂直间距。

因此,实际应用时,在弹性防转装置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U型弹性杆用力压缩收紧,然后将第一插脚竖直插入第一圆孔以及第二圆孔内,同时将第二插脚弯折端收紧至与下护管的第一长圆孔处,并将其弯折端脚插入第一长圆孔内,待完全插入第一长圆孔内后,松开U型弹性杆,在弹性杆弹性作用力下,第二插脚的弯折端与下护管的管体弹性卡紧固定,

在所述上助力轴3的轴体上开有与第一长圆孔6对应的第二长圆孔10,第二长圆孔10的孔轴线与第一长圆孔6的孔轴线相互平行,第二插脚9穿过第一长圆孔6以及第二长圆孔10并分别与下护管2的管体以及上助力轴3的轴体卡紧固定,继而有效实现了上护管与下护管的防转功能,在此安装过程中,两个插脚插接紧固后会有手感的反馈,从而提示安装到位,且装配后不会发生脱落的问题,而且两个插脚的受力支撑点均在下护管的第二圆孔以及第二长圆孔上,因而也不易发生受力错位的问题,而且由于采用防错的设计,当反向安装时,无法装配成功,继而安装操作更加方便,节约人工强度以及节省客户对于管柱装车调试的操作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而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可以将所述第二插脚9设置为经过多次折弯的折弯段,优选地,所述第二插脚9设置为Z型折弯段,因而在实际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第二插脚的Z型折弯段首先穿过第一长圆孔,然后折弯段的端部与第二长圆孔抵靠插接固定,继而不仅有效实现了上护管与下护管之间的防转功能,而且还能有效实现下护管与上助力轴之间防转功能。

上述带防转装置的新型汽车转向管柱通过弹性防转销,不仅有效实现了护管之间以及护管与芯轴之间的防转功能,而且防转销的加工成型方便,制造材料成本低廉,安装拆卸便捷,拆装时无需额外工装,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另外防转销拔插属于弹性变形,可重复使用,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用性以及经济效益高。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