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及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57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及行走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离合器及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具有可操作或自动地,可选择性地接合的扭矩传递机构,其被称为离合器,离合器可以是固定类型离合器(即制动器)或旋转类型离合器。通常,当离合器接合时,分离的作用件与配合件彼此接触配合,从而共同旋转。为实现较高的燃油利用率,即每升燃油行驶的距离越远,需降低旋转损耗,即适应发动机在怠速情况下的低输出扭矩,以及发动机在加速情况下的高输出扭矩。其中,离合器的构造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传统的离合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与质量重、操作复杂,无法满足降低油耗及制造成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离合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与质量重、操作复杂无法满足降低油耗及制造成本的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及质量轻、操作简便、满足低油耗及制造成本的需求的离合器及行走装置。

一种离合器,包括:

输入组件,用于输入发动机的旋转动力;

输出组件,用于输出动力;

转轴,相对转动地穿设所述输出组件,并伸入所述输入组件;

离合组件,包括动力元件、传力元件及弹性件,所述动力元件相对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输入组件远离所述输出组件的一端,所述传力元件一端沿所述转轴轴向方向滑设于所述动力元件内,另一端相对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且可带动所述输入组件沿所述转轴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动力元件可选择地提供使所述传力元件沿所述转轴轴向方向移动的动力,以使所述输入组件与所述输出组件接合,从而带动所述输出组件转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力元件之间,以提供使输入组件与所述输出组件分离的预紧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元件为气动元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元件包括固定套及气缸,所述固定套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所述输入组件远离所述输出组件的一端,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传力元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滑设于所述固定套内,且具有一一端开口的气体容置腔,所述气缸朝向所述传力元件的一端设有排气部,所述排气部密封地滑设于所述气体容置腔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力元件包括活动杆及活动销,所述活动杆包括滑动部及连接于所述滑动部一端的安装部,所述气体容置腔自所述滑动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活动销装设于所述安装部,并与所述输入组件配合,以相对所述输入组件可转动,且可带动所述输入组件沿转轴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且一端抵接于所述转轴,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动销。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组件包括棘轮内圈、链盘及棘爪,所述链盘装设于所述棘轮内圈以传递所述发动机的旋转动力,所述棘爪装设于所述棘轮内圈靠近所述输出组件的一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组,所述第一轴承组沿所述转轴轴向方向间隔装设于所述棘轮内圈,所述固定套套接于位于所述棘轮内圈远离所述输出组件一端的第一轴承的内圈,所述活动销位于两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并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花鼓、棘轮外圈及第二轴承组,所述第二轴承组件沿所述转轴轴向间隔地装设于所述花鼓内,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轴承组,并延伸伸入所述棘轮内圈,所述花鼓靠近所述棘轮内圈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棘轮外圈相配的台阶部,所述棘轮外圈装设于所述台阶部,以与所述棘轮内圈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装设于所述花鼓内,且位于两所述第二轴承之间,所述转轴沿周向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位于靠近所述输入组件一端的第二轴承的内圈,以对所述转轴限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还包括压紧盘及锁紧件,所述压紧盘通过所述锁紧件紧固于所述花鼓远离所述输入组件的一端,且抵接于位于所述远离所述输入组件的一端的第二轴承的外圈。

一种行走装置,包括车架、主动行走轮及如上述的离合器,所述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两车架纵梁及连接所述两车架纵梁的车架横梁,所述主动行走轮位于两车架纵梁之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输入组件的一端与其中一车架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动力元件远离所述输入组件的一端与另一所述车架纵梁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行走轮装设于花鼓。

上述离合器及行走装置,在车辆加速阶段利用动力元件使输入组件与输出组件接合可传递扭矩,在滑行阶段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将输入组件与输出组件分离,从而减少摩擦阻力,降低了油耗。此外,结构简单、体积小及质量轻,操作便利,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离合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离合器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离合器的C-C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离合器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10,包括输入组件12、输出组件14、转轴16及离合组件(图未标)。该输入组件12用于输入发动机的旋转动力,该输出组件14用于输出动力,转轴16可相对转动地穿设该输出组件14,并伸入该输入组件12。该离合组件设置于输入组件12,用于使输入组件12沿转轴16轴向移动,从而与输出组件14接合或分离,进而实现传递扭矩或不传递扭矩。

其中,该离合组件包括动力元件182、传力元件184及弹性件186,该动力元件182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输入组件12远离输出组件14的一端,传力元件184一端沿转轴16轴向方向滑设于动力元件182内,另一端可相对转动地设置于输入组件12,且可带动输入组件12沿转轴16轴向方向移动。该动力元件182可选择地提供使传力元件184沿转轴16轴向方向移动的动力,以使输入组件12与输出组件14接合,从而带动输出组件14转动。该弹性件186设置于转轴16与传力元件184之间,以提供使输入组件12与输出组件14分离的预紧力。

为使车辆获得较高的燃油经济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采用加速、熄火滑行、再加速的方式行进。因此,在车辆加速时,可选择离合器10可选择传递扭矩,而熄火滑行时,可选择不传递扭矩。

在车辆加速时,动力元件182提供动力,使传力元件184沿转轴16轴向方向朝输出组件14移动,传力元件184在移动过程中带动输入组件12沿转轴16轴向朝输出组件14移动,从而使输入组件12与输出组件14相接合,实现传递扭矩。在车辆滑行时,动力元件182停止提供动力,则传力元件184在弹性件186的作用下,沿转轴16轴向方向朝远离输出组件14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输入组件12移动,使其与输出组件14分离,实现不传递扭矩。

如此,在车辆加速阶段可传递扭矩,在滑行阶段将输入组件12与输出组件14分离,从而减少摩擦阻力,降低了油耗。此外,结构简单、体积小及质量轻,操作便利,降低了制造成本。

优选地,该动力元件182为气动元件,该弹性件186为弹簧。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动力元件182还包括液压动力元件182或电动力元件182等。其中,气动元件结构简单,体积小且质量轻,降低了燃油的消耗,提高了燃油消耗的经济性。

本实施例中,一并参阅图4,该输入组件12包括棘轮内圈122、链盘124及棘爪126。该链盘124装设于棘轮内圈122以传递发动机的旋转动力。该棘爪126装设于棘轮内圈122外周,以与输出组件14配合,从而传递发动机的旋转动力,其中,该棘爪126装设于棘轮内圈122靠近输出组件14的一端。具体地,该棘轮内圈122包括固定部(图未标)及一体成型于固定部一端的连接部(图未标),该固定部的外径尺寸小于连接部的外径尺寸,从而形成一台阶(图未标)。该棘爪126装设于连接部,并抵接于垂直于转轴16轴向方向的台阶面,该链盘124装设于该固定部,并可带动该棘轮内圈122转动。该棘轮内圈122还包括贯通该固定部及连接部的空腔,该连接部的端部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通孔,该转轴16穿过该通孔并伸入该空腔。需要指出,该通孔的径向尺寸略大于转轴16的径向尺寸,以使转轴16相对连接部可转动。

优选地,该动力元件182包括固定套1822及气缸1824,该固定套1822可相对转动地装设于输入组件12远离所述输出组件14的一端,该气缸1824固定于固定套1822内,该传力元件184远离该弹性件186的一端滑设于固定套1822内,且具有一端开口的气体容置腔1842,该气缸1824朝向传力元件184的一端设有排气部1825,该排气部1825密封地滑设于气体容置腔1842内。

本实施例中,该气缸1824包括本体1823及设置于本体1823一端的前述的排气部1825,本体1823部分收容固定于固定套1822内,本体1823露出固定套1822的一端设有气管接头1826,以与气动气路连接。排气部1825的伸入气体容置腔1842的端部开设有排气口,在气体容置腔1842的开口端设有密封圈1827,以使从排气口排入的压缩空气不易泄露,保证气体容置腔1842内的密封性。在车辆需要加速时,气缸1824的排气口将压缩空气排入气体容置腔1842,则传力元件184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相对排气部1825沿转轴16轴向滑动,则带动输入组件12移动,并与输出组件14配合,从而传递扭矩。

优选地,该传力元件184包括活动杆1844及活动销1846,该活动杆1844包括滑动部1843及连接于滑动部1843一端的安装部1845。该气体容置腔1842自滑动部1843远离安装部1845的一端端面向内凹陷形成,该活动销1846装设于该安装部1845,并与输入组件12配合,以相对该输入组件12可转动,且可带动输入组件12沿转轴16轴向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在滑动部1843沿转轴16轴向移动时,活动销1846装设于滑动部1843,则随其移动,而活动销1846与输入组件12配合,从而带动输入组件12沿转轴16轴向移动,进而与输出组件14配合传递扭矩。

其中,该弹性件186设置于安装部1845,且一端抵接于转轴16,另一端抵接于该活动销1846。具体地,该转轴16端部设有一容置槽162,容置槽162的中心处设有一导向柱164,该安装部1845开设有与导向柱164相配的导向孔(图未示),弹性件186部分置于容置槽162内,且套接于安装部1845。如此,在车辆熄火滑行时,弹性件186的弹力释放,活动销1846带动输入组件12及活动杆1844沿转轴16轴向移动,从而使棘爪126与输出组件14的棘轮外圈分离,不传递扭矩。

本实施例中,该输入组件12还包括第一轴承组,第一轴承组沿转轴16轴向方向间隔装设于棘轮内圈122。该固定套1822套接于位于该棘轮内圈122远离输出组件14一端的第一轴承128的内圈,该活动销1846位于第一轴承128之间,并分别抵接于第一轴承128的内圈。如此,可实现活动销1846在转轴16 轴向可带动输入组件12移动,且在传递扭矩时,可相对棘轮内圈122转动。

优选地,该输出组件14包括花鼓142、棘轮外圈144及第二轴承组。该第二轴承组件沿转轴16轴向间隔地装设于花鼓142内,该转轴16穿设于第二轴承组,并延伸伸入该棘轮内圈122。该花鼓142靠近棘轮内圈122的一端形成有与该棘轮外圈144相配的台阶部,该棘轮外圈144装设于该台阶部,以与棘轮内圈122配合。

具体地,该花鼓142为中空结构,其外壁沿周向设有用于装设行走轮的呈环形的安装槽1422,花鼓142还具有连通内腔相对的两开口端,花鼓142靠近棘轮内圈122的开口端内壁形成有前述的台阶部。棘轮内圈122在沿转轴16轴向移动时伸入花鼓142的开口端,设置于连接部的棘爪126与设置于台阶部的棘轮外圈144相配合,从而传递扭矩。

该第二轴承146相邻台阶部而设,该输出组件14还包括衬套148,该衬套148装设于该花鼓142内,且位于两个第二轴承146之间,以在转轴16轴向支撑两个第二轴承146。该转轴16沿周向还设有限位部168,该限位部168抵接于位于靠近该棘轮内圈122一端的第二轴承146的内圈,以在输入组件12沿转轴16轴向朝输出组件14移动时,对转轴16限位。也就是说,在连接部伸入开口端使棘爪126与棘轮外圈144配合时,限位部168抵接于位于右端的第二轴承146而不会发生位移,保证结构连接的紧密性及稳定性。

优选地,该离合器10还包括压紧盘19及锁紧件11,该压紧盘19通过该锁紧件11紧固于花鼓142远离该输入组件12的一端,且抵接于位于该远离输入组件12的一端的第二轴承146的外圈。如此,将花鼓142、转轴16、第二轴承146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保证了结构连接的紧密性及稳定性。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上述的离合器10的作用原理进行说明。

该离合器10包括接合状态及分离状态。

分离状态: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当离合器10处于分离状态时,即车辆或行走装置需要熄火滑行,不需要传递扭矩。此时,气缸1824不提供压缩空气,弹性件186的弹力被释放,则固定套1822伸入位于棘轮内圈122后端的第一轴承128的内圈内,棘爪126与棘轮外圈144分离。

接合状态: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当离合器10处于接合状态时,即车辆或行走装置需要加速时,需要传递扭矩。此时,气缸1824提供压缩空气,由于活动杆1844的气体容置腔1842的开口被密封圈1827密封,同时,转轴16与固定套1822分别固定于车架上,则压缩空气作用使活动杆1844朝输出组件14的方向移动。棘轮内圈122的连接部伸入花鼓142的开口端,棘爪126与棘轮外圈144完全配合,转轴16伸入位于棘轮内圈122前端的第一轴承128内圈内,固定套1822滑出位于棘轮内圈122的第一轴承128的内圈。

基于上述的离合器10,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行走装置100,该行走装置100包括车架、主动行走轮30及上述的离合器10。

具体地,该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两车架纵梁20a、20b及连接两车架纵梁20a、20b的车架横梁(图未标),车架后端通过从动轴设有从动轮40,车架前端设有主动行走轮30及上述的离合器10。

该转轴16远离输入组件12的一端与其中一车架纵梁20a固定连接,该动力元件182远离输入组件12的一端与另一车架纵梁20b固定连接,该主动行走轮30装设于花鼓142。

上述离合器10及行走装置100,在车辆加速阶段可传递扭矩,在滑行阶段将输入组件12与输出组件14分离,从而减少摩擦阻力,降低了油耗。此外,结构简单、体积小及质量轻,操作便利,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