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加固棒的管连接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17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具备加固棒的管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连接结构体,尤其涉及在广泛用作为收纳系统的吊挂件或杆系统中执行将多个挂棒相连接的管连接结构体。



背景技术:

一般,在收纳系统中使用的吊挂件为了方便包装及运输,制造时将长度长的吊挂件用管分为两个以上,并且在设置时,将这些管相结合来使用。并且,在以多种用途使用的杆系统中也需要将长度长的杆分离保管、移动、设置。即,本实用新型将要解决的问题如下:在用一种单一部件维持吊挂件用管时,在包装、保管及移动方面困难;并且在管上挂高重量的物品时,会有变形的可能性。

挂衣服用吊挂件是指,在家庭或干洗店等狭小空间,以挂大量衣服的方式使用的部件,虽提供了多种形态,但大部分挂衣服用吊挂件由水平支撑杆的管以及在中间放置有支撑杆的一对垂直支架形成。这种挂衣服用吊挂件具有不便于进行装载、搬运、保管等的缺点,因此要分别组装水平支撑杆和垂直支架的各管。

另一方面,虽然使用焊接或轴管的方式将各管相连接,但这种方式具有上述轴管部的连接部脱离或松动的问题。

作为容易地将例如吊挂件用管等分为两个以上的管相连接的技术,可以举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277747号,并提供如下的易于进行管结合及分离的技术,其特征在于,中空管包括:轴管部,形成在管的一端部,上述轴管部的外周面直径小于管外周面直径;台阶,形成在与管外周面的相连接的轴管部,上述台阶用于与其他管的末端相接触。

为了组装及分离挂衣服用吊挂件或调节挂衣服用吊挂件的长度,韩国实用新型第322358号及第325358号曾提出过挂衣服用吊挂件管的长度调节结构。另一方面,以往的上述挂衣服用吊挂件管的长度调节结构存在如下的麻烦:这种结构在抓住滑动管体和夹紧管体后,借助夹紧管体的旋转,使伸缩部件紧贴固定于滑动管体,由于在调节滑动管体和夹紧管体的长度时,需要在抓住夹紧管体的情况下进行旋转,因此难以通过对固定管体或滑动管体进行固定来使夹紧管体旋转,为了防止滑动管体或固定管体的相互滑动,需要将固定管体或滑动管体固定到其他位置或需要由操作者抓住固定管体或滑动管体才能工作。

公开管连接装置的以往文献有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43522号,此文献提供能够将金属管与合成树脂管相连接的管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复合排管。具体地,这种装置包括,具备金属管结合部和合成树脂管结合部的连接管、与金属管结合部的外部面相嵌结合的压缩环以及用于对插入于合成树脂管结合部的合成树脂管进行固定的合成树脂管固定机构。另外,虽然在上述文献中提出了将不同材质的管相连接的结构,但上述文献在对于在宽度大的窗框连续结合设置的多个干燥架挂棒提供稳定结合的结构方面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将连续结合设置的多个挂棒、吊挂件管或杆系统相结合的具备加固棒的管连接结构体。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管连接结构体:将管连接结构体插入到与相连接的挂棒相对置的中央内侧,使得能够稳定支撑作用于一对挂棒相结合的位置的荷重。

因此,本实用新型使配置于左右侧的挂棒和管连接结构体一体构成,使得更加牢固地将两个以上的挂棒相连接。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包括:加固棒110,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呈圆筒形状;边界隔板120,配置于上述加固棒110的中央部;倾斜部122,以上述边界隔板120为基准倾斜地延伸;直线部130,从上述倾斜部122朝向远离上述边界隔板120的方向延伸形成;螺旋部140,朝向远离上述直线部130的方向延伸形成;挡止突起150,配置于上述螺旋部140的外侧末端;以及调节螺母160,以包围上述螺旋部140的状态进行配置,上述倾斜部122、直线部130、螺旋部140、挡止突起150以及调节螺母160以上述边界隔板120为基准对称地配置。

上述倾斜部122以与上述边界隔板120形成高度差的状态,朝向远离上述边界隔板120的方向以其直径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

上述螺旋部140的直径朝向远离直线部130的方向递减,沿着上述螺旋部140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形状的螺纹。

上述调节螺母160包括:螺母切口161,切开上述调节螺母160的外周面的一侧而形成;以及加压突起163,突出形成于调节螺母160的外周面。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可以稳定地将连续结合设置的多个干燥架挂棒相连接。

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插入到与相连接的挂棒相对置的中央内侧,使得能够稳定支撑作用于一对挂棒相结合的位置的荷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构成管连接结构体的加固棒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将管连接结构体的两侧插入到配置于左右侧的挂棒的状态的图。

图5为示出通过使配置于左右侧的挂棒旋转,对于配置于管连接结构体的两侧的调节螺母进行扩开的过程来将管连接结构体与上述一对挂棒的内部面牢固地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的再一实施例。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的还有一实施例。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管连接结构体

110:加固棒

120:边界隔板

122:倾斜部

130:直线部

140:螺旋部

150:挡止突起

160: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进行说明之前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特定结构以及功能性说明只为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而例示的,并且能够以多种形态实施根据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不应局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例。

并且,可以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进行多种变更,并可以具有各种形态,因此在附图中例示特定实施例,并在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但是,这并不是将根据本实用新型概念的实施例限定为特定的公开形态,应当理解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物、等同物以及替代物。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构成管连接结构体的加固棒的立体图,图4为示出将管连接结构体的两侧插入到配置于左右侧的挂棒的状态的图,图5为示出通过使配置于左右侧的挂棒旋转,对于配置与管连接结构体的两侧的调节螺母进行扩开的过程来将管连接结构体与上述一对挂棒的内部面牢固地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100包括:加固棒110,具有规定的长度,并且呈圆筒形状;边界隔板120,配置于加固棒110的中央部;倾斜部122,以边界隔板120为基准倾斜地延伸;直线部130,从倾斜部122朝向远离边界隔板120的方向延伸形成;螺旋部140,朝向远离直线部130的方向延伸形成;挡止突起150,配置于螺旋部140的外侧末端;以及调节螺母160,以包围螺旋部140的状态进行配置。

上述倾斜部122、直线部130、螺旋部140、挡止突起150以及调节螺母160以边界隔板120为基准对称地配置。

加固棒110包括:棒中心体111,具有空心或实心的结构;棒突起部113,形成于棒中心体111两侧外周面;以及棒中央部115,配置于一对棒突起部113之间。

即,以沿着轴方向贯通管连接结构体100的内部的形态插入加固棒110而成型,使之变得更加牢固。

在与管连接结构体100的两侧相结合的挂棒10紧固于上述边界隔板120时,以与挂棒10的外径高度相吻合的方式构成的边界隔板120与挂棒10的侧端牢固地紧贴结合,使得防止一对挂棒10相互碰撞,并且通过此来防止挂棒10的弯曲。

倾斜部122以与边界隔板120形成高度差的状态,朝向远离边界隔板120的方向以其直径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即,将空心管形状的挂棒10与管连接结构体100相连接的过程中,通过以锥形方式形成的倾斜部122结构来克服挂棒10的内径误差。

为了使所插入的挂棒10进行畅通的滑动及加压功能,在直线部130的外周面沿着轴方向形成有多个滑动突起。

螺旋部140具有其直径随着朝向远离直线部130的方向递减的形状。即,从挡止突起150到作为管连接结构体100的中央部的边界隔板120侧,以递减的方式向外侧倾斜呈锥形状态。螺旋部140形成有沿着螺旋部140的外周面呈螺旋形态的螺纹。上述螺纹以边界隔板120为基准形成有相互对称的一对螺旋部140。即,一对螺旋部140分别形成有右螺丝和左螺丝。

在调节螺母160与螺旋部140相结合并移动的过程中,挡止突起150防止调节螺母160脱离管连接结构体100。

调节螺母160可以包括:螺母切口161,切开调节螺母160外周面的一侧而形成;以及加压突起163,突出形成于调节螺母160的外周面。调节螺母160可以包括分别与一堆螺旋部140相结合的右螺丝和左螺丝。

参照图4及图5,使插入于管连接结构体100的一对挂棒10旋转,使得各个圆形调节螺母160沿着螺旋部140而旋转,并向边界隔板120侧移动扩开,因此圆形调节螺母160以紧贴于挂棒10的内侧空间的状态嵌入,以没有移动空间的方式被固定。

在此情况下,圆形调节螺母160的直径可通过形成螺母切口161的结构出现变化。即,如同上述结构,在将挂棒10以旋转的方式与管连接结构体100相结合时,调节螺母160执行沿着螺旋部140而移动并被扩大的作用,因此根据调节螺母160的锁定区间被扩张,使得更牢固地将各个挂棒10相连接。

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位于管连接结构体100的中央的边界隔板120的左右设置以扩开螺旋的方式构成的螺旋部140,从边界隔板120的左右侧,可以沿着双方向移动的圆形调节螺母160在紧固挂棒10的过程中被扩开,使得将挂棒10固定于管连接结构体100,并沿着双方向扩张锁定区间来维持牢固的支撑力。

图6及图7例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的再一实施例。

图6与图1不同,螺旋部140的直径朝向远离直线部130的方向递增。

另外,在图7中可知道,以边界隔板120基准配置有4个螺旋部。即,以与螺旋部140相对称的方式配置螺旋部,来替代图1的直线部130。具体地,从边界隔板120朝两侧依次配置具有递减形态的直径以及递增形态的直径的螺旋部。上述4个螺旋部分别配置有圆形调节螺母16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连接结构体,使配置于左右侧的挂棒和管连接结构体一体构成,使得将两个挂棒牢固地相连接,确保所结合的挂棒的稳定的结构。

根据如上所述的技术结构来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虽用局限的实施例和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以及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等同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修改及变形,这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