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和用于阀的阀座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63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阀和用于阀的阀座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阀,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阀,包括入口、出口、阀座、阀元件、阀体和壳体,其中阀元件可以沿着一轴线朝向阀座的移动以对通过阀座的流体流节流或使所述流体流停止。



背景技术:

这种阀例如用于控制加热或冷却流体例如进入散热器或者加热或冷却回路的流。

在这种阀中,阀座通常是壳体的一部分。这具有的缺点在于难以改变给定阀中的阀座的流动特性。此外,因为阀座不容易接近,所述阀的维护可能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阀,其中流动特性可以更容易地改变且允许简化维护。

根据本发明,上述任务被解决是在于阀座布置在阀座构件中,其中阀座构件可释放地连接到阀体。

这具有的优点是通过更换阀座构件并因此更换阀座可以容易地调节阀座的流动特性。不再需要更换整个阀壳体。此外,在维护期间例如通过将阀体与阀座构件一起从阀壳体中移走更容易接近阀座。另一个优点是,阀座尺寸可以在制造过程中相对较晚地进行选择,从而增加了制造灵活性。此外,需要更少的机械加工来制造阀,特别是壳体。阀体可以例如包括阀的除了阀壳体和阀座构件之外的所有部件。当阀体例如在维护过程中被从壳体移除时,阀座构件可以优选地仅被从阀体释放。优选地,阀座构件由塑料材料制成。阀体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体包括预调整构件,其中阀座构件可释放地连接到预调整构件的轴向端部。轴向端部可以例如包括容纳阀元件的腔室。预调整构件优选地包括可以改变通过阀的最大流体流的预调整功能。这可以例如通过预调整构件围绕轴线旋转或者通过改变阀元件和阀座之间的最大距离而获得。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座构件通过阀座构件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阀体的移动被从阀体释放。优选地,阀座构件通过阀座构件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预调整构件的移动可从预调整构件被释放。这具有的优点在于阀座构件例如由于阀座构件在阀内的旋转或轴向移动而不会意外松脱或被释放。此外,阀座构件与阀体或预调整构件的连接和释放是比较简单的。

优选的是如果阀体包括在围绕轴线的圆周方向上的切口,其中阀座构件可以通过切口被引入阀体并被从阀体释放。切口可以布置在预调整构件中。切口一方面可以允许将阀座构件连接到阀体并从阀体释放所述阀座构件,并且另一方面可以允许在阀座构件和阀体之间形成开口,流体可以从阀座流动通过所述开口到出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座构件包括容纳密封环的圆周密封沟槽。这具有的优点是在阀座构件和该构件之间布置密封的情况下,如果需要的话通过更换阀座构件也可以容易地更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座构件包括流动导向面,其中流动导向面相对于轴线倾斜。这种流动导向面可以减少例如由于流体从阀座到出口的紊流造成的压力损失。流动导向面优选地在流动方向上布置在阀座与入口之间。流动导向面可以优选被相邻于开口和/或孔布置,从阀座到出口的流体流可以通过所述开口和/或孔被引导并例如通过改变预调整而受到限制。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座构件或阀体包括便于阀座构件到阀体的可释放连接的卡合沟槽。卡合沟槽允许阀座构件到阀体的相对简单的机械连接。

优选的是阀座构件或阀体包括便于阀座构件到阀体的可释放连接的卡合缘部。优选的是阀座构件包括在沟槽中的卡合部且阀体包括在边缘中的卡合部。

优选的是所述阀包括布置在阀壳体中的插入件,其中阀座构件被布置在可围绕轴线旋转的插入件中。阀座构件可以在插入件内被引导。此外,因为插入件可以将入口与出口分开,因此插入件的使用简化了壳体的结构。因此,壳体的内部结构可以相对简单地形成有有限数量的孔。插入件优选地具有圆柱形形状。这允许在插入件内旋转并轴向移动阀座构件和阀体的一部分。

优选的是通过相对于插入件旋转阀座构件可调节从阀座到出口的有效流动横截面。在阀座构件可释放地连接到预调整构件的情况下,这可以通过在例如预调整手柄的帮助下旋转预调整构件来促进。

优选的是插入件包括在垂直于轴线的切向方向上的孔。所述孔可以允许从阀座到出口的流体流。

进一步优选的是阀座构件和阀体在垂直于轴线的切线方向上形成一开口,其中通过改变所述孔与开口的对准可调节从阀座到出口的有效流动横截面。孔与开口的对准可以例如通过相对于插入件旋转阀座构件或者通过沿着轴线相对于插入件移动阀座构件来改变。

优选地,阀座构件包括沿流动方向在入口和阀座之间的流动限制件。流动限制件可以例如是从阀座构件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凸缘。径向这里表示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优选地,通过阀座构件的流动横截面在流动限制件的轴向位置处比在阀座的轴向位置处低。

优选的是阀座构件可沿着轴线相对于壳体移动。阀座构件可以通过预调整机构移动。阀座构件的轴向移动也是可以的,这是由于阀体中的热膨胀。这可以例如允许增加连接到阀的恒温致动器的温度补偿精度。这样的反补偿由于流动通过阀的流体的温度加热阀壳体、阀体以及任何连接的恒温器致动器而是有利的。恒温致动器因此被加热到高于室温的温度,并因此以过大的量重新调节阀的开度。在阀座构件可通过阀体的热伸长轴向移动从而增大阀座和阀元件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这种作用可以被校正。通过沿着轴线移动阀座构件可以调节阀座到阀元件的距离,由此可以改变阀的最大开度。

上述任务还通过用于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个的阀座构件来解决。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阀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没有壳体和插入件的阀的外部视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分开的阀座构件的阀;

图4示出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阀座构件;

图5示出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阀座构件;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阀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阀的第二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阀1的第一实施例。图2-4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阀1的多个部件。阀1包括阀壳体16,入口3和出口2布置在所述阀壳体中。阀1包括固定到壳体16的阀体6。阀体6包括预调整构件8以及阀顶部22。阀顶部22将预调整构件8保持在壳体16中。

阀1还包括阀座4以及阀元件5。阀元件5可沿着轴线a朝向阀座4移动以对通过阀座4的流体流进行节流或使所述流体流停止。阀座4布置在阀座构件7中。阀座构件7可释放地连接到阀体6。在给出的实施例中,阀座构件7可释放地连接到预调整构件8的轴向端部9。轴向端部9以及阀座构件7布置在插入件15中。插入件15布置在壳体16中并分隔入口3和出口2。

阀座构件7包括密封沟槽11,密封环12布置在所述密封沟槽中。密封环12提供插入件15与阀座构件7之间的密封。阀座构件7还包括卡合沟槽13以便于阀座构件7和阀体6的可释放连接。同时,阀体6包括卡合缘部14,所述卡合缘部接合在卡合沟槽13中以便于阀座构件7可释放地连接到阀体6。阀座构件7通过在垂直于轴线a的方向上相对于阀体6移动可从阀体6释放。阀座构件7的这种垂直运动仅可能发生在阀体6与阀座构件7一起被从壳体16移除时。当阀体6和阀座构件7布置在壳体16中,且具体地布置在插入件15中时,阀座构件7垂直于轴线a的任何移动受到插入件15的阻挡。

阀体6,具体的预调整构件8包括在围绕轴线a的圆周方向上的切口10。切口10允许阀座构件7被引入到预调整构件8中和从预调整构件8被释放,如图2和图3中详细看到的。图2和图3再次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没有壳体16和插入件15的阀的第一实施例。

阀1还包括预调整机构。预调整构件8可以使用预调整手柄19旋转以改变阀1的预先调整。阀座构件7和轴向端部9在垂直于轴线a的切线方向上形成开口18。插入件15包括相邻于开口18的孔17。通过相对于插入件15旋转阀座构件7和预调整构件8,孔17和开口18的重叠可改变以调节从阀座4到出口2的有效流动横截面。阀座构件7包括相对于轴线a倾斜的流动导向表面23。由此,来自阀座4的流体流被朝向出口2引导通过孔17和开口18。由此,减少由于紊流造成的压力损失。

阀1还包括填料箱20,销21被引导通过所述填料箱。销21可以接合连接到阀1的致动器以打开或关闭阀1。

阀座4的轴向位置不必须相对于壳体16固定。例如,阀1的预先调整还可以通过轴向移动阀座构件7来改变。由此,从阀座4至出口2的有效流动横截面可能会由于孔17和开口18之间的重叠的变化而改变。

图4和图5示出两个不同的阀座构件7。根据图4的阀座构件7用于如图1至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根据图5的阀座构件7是根据图6和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阀1的一部分。

图4和图5每一个都显示阀座构件7的俯视图。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阀座构件7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的阀座构件7另外包括在流动方向上在阀座4与出口3之间的流动限制件25。流动限制件25减小通过从入口3到阀座4的阀座通道24的有效流动横截面。这具有的优点是相同的阀1可以通过简单地更换阀座构件7用于不同的应用。例如,可以通过简单地更换阀座构件7使用阀1用于不同尺寸的两个散热器。

图6和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阀1。相应的特征用与根据图1-4的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如以上所讨论,第二实施例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同的阀座构件7。阀座构件7在此包括在流动方向上在入口3和阀座4之间的流动限制件25。

图7中所示的阀1的放大图更详细地示出孔17和开口18的重叠。孔17和开口18都在垂直于轴线a的切线方向上具有有限的长度。通过相对于插入件15旋转预调整构件8,孔17和开口18之间的重叠可以改变,由此改变通过阀1的最大流体流。甚至可以将孔17和开口18的重叠减少到零,由此通过阀1的流体流被完全停止,这与阀元件5到阀座4的相对位置无关。这增加了阀1的附加功能,从而可以例如在维护期间是有利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