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78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滚动轴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在2016年1月2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12594的公开,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本发明涉及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作为对各种机械装置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轴承,已知有滚动轴承。对于滚动轴承而言,需要不会发生烧伤等的可靠性。因此,采用了具有较高的润滑性能的润滑脂润滑的滚动轴承在用于高速旋转用途的情况下也在增加。在该润滑脂润滑中,在轴承内部预先设置有润滑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164122号公报)。

图5是表示以往的滚动轴承90的一例的剖视图。在图5中表示旋转的轴99位于纵向(铅垂方向),且将滚动轴承90的中心线c0的方向设为铅垂方向的情况。该滚动轴承90为角接触球轴承,滚珠94与内圈91及外圈92具有规定的角度(接触角)地接触。

像这样的角接触球轴承90多为两个一组地使用,而且,以接触角的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安装于轴承壳体100等。由此,能够由这两个角接触球轴承90来支承两方向的轴向载荷。

在轴承内部,即在内圈91与外圈92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93中设置有润滑脂的轴承中,在该环状空间93的轴向两侧设置有密封件97、98。在图5所示的角接触球轴承90中,为了实现高速旋转而将密封件97、98设为迷宫式密封(非接触密封)。即,借助于密封件97、98来在与内圈91之间形成迷宫式间隙97a、98a,抑制设置于环状空间93的润滑脂向外部的流出。

在角接触球轴承90的情况下,当内圈91旋转时,由于内圈91的一对肩部95、96的外径差,而产生存在于环状空间93的润滑脂由于离心力而在轴向上移动的作用。特别地,在轴承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该作用较强。在位于图5的下侧的角接触球轴承90a中,润滑脂由于离心力而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移动,即,在图5的情况下,当内圈91旋转时,产生环状空间93的润滑脂从下方朝向上方移动的作用。相对于此,在位于上侧的角接触球轴承90b中,当内圈91旋转时,产生环状空间93的润滑脂由于离心力而从上方朝向下方移动的作用。

相对于此,当内圈91的旋转停止时,不产生像前述那样的离心力。在下侧的角接触球轴承90a中,环状空间93的润滑脂产生由于重力(自重)而朝向下方移动的作用。当润滑脂沿着内圈91的肩部96的外周面流动时,可能会通过迷宫式间隙97a而向外部流出。若发生润滑脂的泄漏,则可能会发生润滑不良,而产生烧伤、异常磨损这类的不良情况。

在上侧的角接触球轴承90b中,当内圈91的旋转停止时,不产生离心力。环状空间93的润滑脂产生由于重力(自重)而朝向下方移动的作用。当润滑脂沿着内圈91的肩部95的外周面流动时,如图6的箭头a所示,润滑脂在位于内圈91的肩部95的末端的棱角部101脱离,到达密封件98的唇部98c的侧面98b。在侧面98b上的润滑脂的一部分能够向径向外侧(图6中为右侧)流动(箭头a1)而停留在环状空间93中。但是,润滑脂在侧面98b上的残留如图6的箭头a2所示,可能不久会通过迷宫式间隙98a而向外部泄漏。

两个一组使用的角接触球轴承90a、90b可以是除图5所示的配置以外的配置。在图5中,也可以将位于下方的角接触球轴承90a配置于上方,将位于上方的角接触球轴承90b配置于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在成为上侧的角接触球轴承90a中,当内圈91的旋转停止时,环状空间93的润滑脂沿着内圈91的肩部96流动,容易通过迷宫式间隙97a而向外部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即使轴承中心线的方向成为铅垂方向,也抑制设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润滑脂通过密封件与内圈之间的迷宫式间隙而向轴承外部泄漏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种方案的滚动轴承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包括:内圈;外圈;多个滚珠,与所述内圈及所述外圈的轨道面具有接触角地接触;环状的保持器,保持所述滚珠;及密封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外圈的轴向两侧且具有唇部,所述唇部在与所述内圈之间形成迷宫式间隙而抑制润滑脂的流出,所述内圈具有:一对肩部外周面,设置于所述滚珠所接触的所述轨道面的轴向两侧;及密封槽,分别设置于轴向两端部,且用于在与所述唇部之间形成所述迷宫式间隙,所述内圈还在轴向两侧分别具有棱角部,所述棱角部用于使沿着所述肩部外周面流动的润滑脂在该肩部外周面的延长方向上脱离,所述唇部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将从所述棱角部脱离的润滑脂向径向外侧引导,而不是将其向径向内侧引导。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滚动轴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上侧的滚动轴承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槽及其周围的放大图。

图4是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槽及其周围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以往的滚动轴承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滚动轴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滚动轴承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滚动轴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的轴77位于纵向(铅垂方向)。表示将轴77及将该轴77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滚动轴承1的中心线c0(以下,称为轴承中心线c0)的方向设为铅垂方向的情况。滚动轴承1为角接触球轴承,滚珠4与内圈3及外圈2具有规定的角度(接触角)地接触。如图1所示,滚动轴承(角接触球轴承)1被两个一组地使用,以接触角的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安装于轴承壳体78。由此,能够由两个滚动轴承1来支承两方向的轴向载荷。在两个滚动轴承1之间设置有衬圈79。

位于上方的滚动轴承1a与位于下方的滚动轴承1b是相同的轴承,但它们相对于轴77的安装方向相反,且接触角的方向彼此相反。以上侧的滚动轴承1a为代表来说明详细的结构。关于下侧的滚动轴承1b,对于与上侧的滚动轴承1a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地赋予相同的标号(参照标号)。

图2是表示上侧的滚动轴承1a的剖视图。滚动轴承1a具备外圈2、内圈3、多个滚珠(滚动体)4、环状的保持器5、第一密封件6及第二密封件7。在外圈2与内圈3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s中设置有润滑脂。在该滚动轴承1a中,采用润滑脂润滑来确保润滑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滚动轴承1a在高速旋转的条件下被使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上侧的滚动轴承1a中,关于轴向的位置使用“轴向一侧”及“轴向另一侧”这些术语。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轴向一侧”在各图中为下侧,“轴向另一侧”在各图中为上侧。

在外圈2的内周面形成有供滚珠4滚动的外圈轨道面20。外圈轨道面20由凹槽构成,滚珠4以规定的接触角与外圈轨道面20接触。外圈2隔着外圈轨道面20在轴向两侧具有第一外肩部21及第二外肩部22。第二外肩部22的内径(肩径)比第一外肩部21的内径(肩径)大。在第一外肩部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固定密封件6的第一槽24。在第二外肩部22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固定密封件7的第二槽25。外圈2的内周面(除去槽24、25的形成区域)作为整体具有内径从轴向一侧朝向轴向另一侧逐渐变大的形状。以下将像这样肩径在轴向一侧和轴向另一侧不同的形状称为倾斜形状。

在内圈3的外周面形成有供滚珠4滚动的内圈轨道面30。内圈轨道面30由凹槽构成,滚珠4以规定的接触角与内圈轨道面30接触。内圈3隔着内圈轨道面30在轴向两侧具有第一内肩部31及第二内肩部32。第一内肩部31的外径(肩径)与第二内肩部32的外径(肩径)相同。第一内肩部31的外周面31a(以下,也称为肩部外周面31a)及第二内肩部32的外周面32a(以下,也称为肩部外周面32a)分别具有沿着以轴承中心线c0为中心的假想圆筒面的圆筒形状。在第一内肩部3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密封槽34。在第二内肩部32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密封槽35。

由以上所述,内圈3除了具有滚珠4所接触的内圈轨道面30以外还具有一对肩部外周面31a、32a和密封槽34、35。一对肩部外周面31a、32a设置于该内圈轨道面30的轴向两侧。密封槽34、35分别设置于轴向两端部。密封槽34、35分别是用于在与后述的密封件6、7的唇部44、54之间形成迷宫式间隙45、55的槽。

多个滚珠4设置于外圈2与内圈3之间的环状空间s中。当滚动轴承1a旋转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当内圈3旋转时),这些滚珠4以被保持器5保持的状态在外圈轨道面20及内圈轨道面30上滚动。

保持器5能够沿着周向隔开规定间隔(等间隔)而保持多个滚珠4。因此,在保持器5中沿着周向形成有多个用于收容滚珠4的兜孔10。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5具有第一环状部11、多个柱部13及第二环状部12。第一环状部11设置于滚珠4的轴向一侧。柱部13从该第一环状部11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第二环状部12设置于滚珠4的轴向另一侧。各柱部13将第一环状部11与第二环状部12连接。在第一环状部11与第二环状部12之间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一对柱部13、13之间成为兜孔10。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5为树脂制,但也可以为金属制。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5是外圈引导的保持器,其通过第一环状部11与外圈2的一部分(第一外肩部2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来进行径向上的定位。

第一密封件6具备环状的芯体41和密封件主体42。芯体41为金属制。密封件主体42为橡胶制。密封件主体42固定于芯体41。密封件主体42具有径向外侧的端部43和唇部(第一唇部)44。端部43安装于第一槽24。唇部44与密封槽34具有间隙地相对。通过端部43嵌合而固定于第一槽24,而第一密封件6成为安装于外圈2的状态。在唇部44与密封槽34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该间隙成为第一迷宫式间隙45。即,迷宫式密封(非接触密封)由唇部44和密封槽34构成。

第二密封件7具备环状的芯体51和固定于该芯体51的密封件主体52。芯体51为金属制。密封件主体52为橡胶制。密封件主体52固定于芯体51。密封件主体52具有径向外侧的端部53和唇部(第二唇部)54。端部53安装于第二槽25。唇部54与密封槽35具有间隙地相对。通过端部53嵌合而固定于第二槽25,而第二密封件7成为安装于外圈2的状态。在唇部54与密封槽35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该间隙成为第二迷宫式间隙55。即,迷宫式密封(非接触密封)由唇部54和密封槽35构成。

在图2所示的滚动轴承1a的情况下,当内圈3(轴77)旋转时,由于所述倾斜形状,从而产生润滑脂在环状空间s中从轴向一侧(图2中为下侧)向轴向另一侧(图2中为上侧)移动(流动)的作用。该作用被称为泵唧作用。而且,像这样的润滑脂的移动也通过滚珠4的旋转而产生。特别地,在轴承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该作用较强。因此,通过第二密封件7来抑制润滑脂向轴承外部的泄漏,积存在形成于滚珠4与密封件7之间的空间k2中。空间k2作为用于积存润滑脂的空间而起作用。

当内圈3(轴77)的旋转停止时,或者在以低速旋转的状态下,产生设置于环状空间s的润滑脂由于自重(重力)而从轴向另一侧(图2中为上侧)向轴向一侧(图2中为下侧)移动(流动)的作用。特别地,设置于内圈3的外周侧附近的润滑脂沿着第一内肩部31流动。因此,通过第一密封件6来抑制像这样的润滑脂向轴承外部的泄漏,积存在形成于滚珠4与密封件6之间的空间k1中。空间k1作为用于积存润滑脂的空间而起作用。在后面也对像这样通过第一密封件6来抑制润滑脂向轴承外部的泄漏的功能进行说明。

由以上所述,图2所示的滚动轴承1a具备:第一密封件6,具有第一唇部44;及第二密封件7,具有第二唇部54。这些第一密封件6及第二密封件7分别安装于外圈2的轴向两侧,且在与内圈3之间形成迷宫式间隙45、55,来抑制存在于环状空间s中的润滑脂的流出。通过将密封件6、7设为非接触密封,而成为适于高速旋转的结构。

图3是第一密封件6、第一密封槽34及其周围的放大图。第一密封件6的第一唇部44具有主体部44a和突出部44b。主体部44a的一部分固定于芯体41。突出部44b从该主体部44a的内周侧向径向内侧突出。突出部44b成为收容于密封槽34的状态。

唇部44作为与内圈3相对的面,从轴承内部侧(滚珠4侧)起依次具有唇侧面61a、唇内圆筒面62a、唇环状面63a、唇中圆筒面64a、唇中斜面65a及唇外圆筒面66a。相对于此,第一密封槽34从轴承内部侧(滚珠4侧)起依次具有内环状侧面71a、内圆筒面72a、中环状侧面73a、中圆筒面74a及隆起凸面75a。唇部44具有唇倾斜面68a。该唇倾斜面68a成为以唇侧面6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67a为起点,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轴向外侧)而扩径的锥面。

唇侧面61a与内环状侧面71a相对。唇内圆筒面62a与内圆筒面72a相对。唇环状面63a与中环状侧面73a相对。唇中圆筒面64a与中圆筒面74a相对。唇中斜面65a及唇外圆筒面66a与隆起凸面75a相对。在这些相对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迷宫式间隙45。唇侧面61a与内环状侧面71a之间成为第一迷宫式间隙45的入口45a侧。唇外圆筒面66a与隆起凸面75a之间成为第一迷宫式间隙45的出口45b侧。

图4是第二密封件7、第二密封槽35及其周围的放大图。第二密封件7的第二唇部54具有主体部54a和突出部54b。主体部54a的一部分固定于芯体51。突出部54b从该主体部54a的内周侧向径向内侧突出。突出部54b成为收容于密封槽35的状态。

唇部54作为与内圈3相对的面,从轴承内部侧(滚珠4侧)起依次具有唇侧面61b、唇内圆筒面62b、唇环状面63b、唇中圆筒面64b、唇中斜面65b及唇外圆筒面66b。相对于此,第二密封槽35从轴承内部侧(滚珠4侧)起依次具有内环状侧面71b、内圆筒面72b、中环状侧面73b、中圆筒面74b及隆起凸面75b。唇部54具有唇倾斜面68b。该唇倾斜面68b成为以唇侧面61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67b为起点,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轴向外侧)而扩径的锥面。

唇侧面61b与内环状侧面71b相对。唇内圆筒面62b与内圆筒面72b相对。唇环状面63b与中环状侧面73b相对。唇中圆筒面64b与中圆筒面74b相对。唇中斜面65b及唇外圆筒面66b与隆起凸面75b相对。在这些相对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迷宫式间隙55。唇侧面61b与内环状侧面71b之间成为第二迷宫式间隙55的入口55a侧。唇外圆筒面66b与隆起凸面75b之间成为第二迷宫式间隙55的出口55b侧。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唇部44、54分别具有的与内圈3相对的面,包含术语“圆筒面”在内的面是沿着以轴承中心线c0(参照图2)为中心的假想圆筒面的圆筒形状的面。包含术语“环状面”在内的面及所述唇侧面61a、61b是沿着与该轴承中心线c0正交的假想平面的环状的面。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槽34、35分别具有的面,包含术语“环状侧面”在内的面是沿着与轴承中心线c0正交的假想平面的环状的面。包含术语“圆筒面”在内的面是沿着以轴承中心线c0为中心的假想圆筒面的圆筒形状的面。

如前所述,在滚动轴承1a中(参照图2),当内圈3(轴77)的旋转停止时,或者在以低速旋转的状态下,设置于环状空间s的润滑脂产生由于自重(重力)而向下方移动(流动)的作用。设置于内圈3的外周侧附近的润滑脂沿着第一内肩部31的外周面31a流动。因此,通过第一密封件6能够有效地抑制像这样的润滑脂向轴承外部的泄漏。对用于此目的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3中,如前所述,第一内肩部31的外周面31a(肩部外周面31a)具有沿着以轴承中心线c0(参照图2)为中心的假想圆筒面的圆筒形状。第一密封槽34具有沿着与轴承中心线c0正交的假想平面的内环状侧面71a。这些肩部外周面31a与内环状侧面71a交叉。该交叉部70a成为用于使沿着肩部外周面31a流动的润滑脂在该肩部外周面31a的延长方向(即,图3中为下方)上脱离的棱角部。即,顺着肩部外周面31a流动来的润滑脂从交叉部(棱角部)70a离开,通过迷宫式间隙45的入口45a而向第一唇部44落下。成为承受落下的润滑脂的一侧的第一唇部44具有唇倾斜面68a。该唇倾斜面68a成为以唇侧面6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67a为起点,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轴向外侧)而扩径的锥面。所述棱角部(交叉部70a)与所述起点(端部67a)的在径向(图3中为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即,所述起点(端部67a)位于肩部外周面31a的延长线上。

根据该结构,唇倾斜面68a能够将从所述棱角部(交叉部70a)脱离(落下)的润滑脂向径向外侧(图3中为右侧)的用于积存润滑脂的空间k1引导,而不是将其向径向内侧(图3中为左侧)引导。即,唇倾斜面68a作为将从所述棱角部(交叉部70a)脱离(落下)的润滑脂向径向外侧引导的引导面起作用,而不是将其向径向内侧引导。由以上所述,沿着肩部外周面31a流动而通过迷宫式间隙45的入口45a后的润滑脂沿着唇倾斜面68a流动。沿着该唇倾斜面68a流动后的润滑脂保持在空间k1中,并用于滚动轴承1a的润滑。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肩部外周面31a与内环状侧面71a交叉的交叉部(棱角部)70a的交叉角度θ为90度。因此,容易使顺着肩部外周面31a流动的润滑脂从交叉部(棱角部)70a沿肩部外周面31a的延长方向脱离,并通过入口45a而载置在唇倾斜面68a上。也可以通过变更例如内环状侧面71a的倾斜角度来将交叉角度θ设为90度以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交叉部(棱角部)70a也能够具有相同的功能。相对于此,若所述交叉角度θ为超过90度的钝角,则润滑脂容易在顺着肩部外周面31a流动后继续沿着内环状侧面71a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润滑脂通过迷宫式间隙45的可能性较高。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1a使轴承中心线c0朝向铅垂方向而被使用。内圈3具有用于使沿着肩部外周面31a流动的润滑脂在该肩部外周面31a的延长方向上脱离的交叉部(棱角部)70a。唇部44具有唇倾斜面68a作为将从该交叉部(棱角部)70a脱离的润滑脂向径向外侧的空间k1引导的引导面,而不是将其向径向内侧引导。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轴承内部的润滑脂由于自重而通过迷宫式间隙45向外部泄漏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包含轴承中心线c0在内的截面中,所述起点(唇侧面6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67a)位于肩部外周面31a的延长线上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所述起点(67a)也可以相比肩部外周面31a的延长线位于径向内侧。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将从内圈3的棱角部(70a)脱离的润滑脂向径向外侧引导而不是将其向径向内侧引导的结构(唇倾斜面68a)。能够抑制设置于轴承内部的润滑脂由于自重而通过迷宫式间隙45向外部泄漏的情况。

如前所述,在滚动轴承1a中(参照图2),特别是当内圈3(轴77)以高速旋转时,由于所述倾斜形状,从而产生在环状空间s中润滑脂向轴向另一侧移动(流动)的作用(泵唧作用)。由于该作用,即使设置于内圈3的外周侧附近的润滑脂沿着第二内肩部32流动,也能够通过第二密封件7有效地抑制该润滑脂向轴承外部泄漏的情况。对用于此目的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上侧的第二密封件7的第二唇部54及第二密封槽35的组合结构与下侧的第一密封件6的第一唇部44及第一密封槽34的组合结构是相同的形态,且为上下线对称的关系。因此,如前所述(参照图3),能够通过下侧的第一密封件6来抑制由于自重而移动的润滑脂的泄漏。同样地,能够通过上侧的第二密封件7(参照图4)抑制由于所述泵唧作用而移动的润滑脂的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轴向一侧的肩部外周面31a的外径d1与轴向另一侧的肩部外周面32a的外径d2相等(d1=d2)。由此,难以产生润滑脂由于内圈3的肩部外周面31a、32a的外径差而在轴向上移动的作用。即,润滑脂难以沿着内圈3的外周面在轴向上移动,难以通过迷宫式间隙55而向外部泄漏。

在图2中,第二唇部54及第二密封槽35的组合结构与第一唇部44及第一密封槽34的组合结构是相同的形态,且为线对称的关系。由此,即使将该滚动轴承1a设为上下相反的姿势(未图示),也能够通过成为下侧的第二密封件7抑制由于自重而移动的润滑脂的泄漏,而且,还能够抑制由于所述泵唧作用而移动的润滑脂的泄漏。即,无论滚动轴承1a的轴向一侧成为下方还是成为上方,即无论接触角的朝向为哪一方,都能够起到抑制润滑脂泄漏的作用。若将图2所示的上侧的滚动轴承1a设为上下相反的姿势,则该滚动轴承1a成为与图1所示的下侧的滚动轴承1b相同的形态。

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槽34的内环状侧面71a与第一唇部44侧的唇侧面61a之间成为迷宫式间隙45的入口部侧。这些内环状侧面71a与唇侧面61a之间的轴向上的间隔e在径向外侧的开口部(入口45a)与在相比该开口部(入口45a)靠径向内侧45m的部分相同。由此,得到迷宫式间隙45在开口部(入口45a)不大的结构,润滑脂难以进入迷宫式间隙45。即,能够提高抑制润滑脂泄漏的作用。内环状侧面71a与唇侧面61a之间的轴向上的间隔e也可以在相比所述径向内侧45m的部分靠开口部(入口45a)处较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迷宫式间隙45在开口部(入口45a)不大的结构。由此,能够起到能够提高抑制润滑脂的泄漏的作用的效果。第二唇部54及第二密封槽35的组合结构与第一唇部44及第一密封槽34的组合结构是相同的形态,且为线对称的关系。由此,即使在第二唇部54侧(参照图4),同样地,也能够得到迷宫式间隙55在开口部(入口55a)不大的结构。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抑制润滑脂的泄漏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轴向上相对的内环状侧面71a与唇侧面61a之间形成有迷宫式间隙45的入口45a。该入口45a朝向径向外侧开口。因此,在环状空间s中从轴向另一侧向轴向一侧流动的润滑脂中的沿着肩部外周面31a流动的润滑脂难以进入迷宫式间隙45。即使在作为相反侧的第二唇部54侧(参照图4),同样地,迷宫式间隙55的入口55a也朝向径向外侧开口。

保持器5具有的环状部11的轴向一侧的面11a相比迷宫式间隙45的入口45a位于轴向另一侧(图3中为上侧)。由此,成为在入口45a的径向外侧不存在环状部11的结构。即,入口45a没有被环状部11堵塞。因此,在伴随着轴承的旋转,存在于入口45a的润滑脂由于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流动的情况下,容易使该润滑脂向径向外侧流动。其结果是,入口45a的润滑脂难以通过迷宫式间隙45而向轴承外部流出。

如图2所示,保持器5在滚珠4的轴向两侧具有环状部11、12。该环状部11、12各自的内周面具有锥面16。该锥面16随着朝向轴向外侧而向径向外侧倾斜。根据该锥面16,能够使环状部11与第一内肩部31之间及环状部12与第二内肩部32之间的空间朝向轴向外侧而扩大。能够通过该锥面16而将朝向轴向外侧的润滑脂向径向外侧引导。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参照图3),第一唇部44具有唇侧面61a和唇倾斜面68a。唇侧面61a与第一密封槽34的内环状侧面71a具有间隙地相对。唇倾斜面68a以该唇侧面6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67a为起点。如上所述,第一唇部44具有唇倾斜面68a。因此,与保持器5的环状部11之间的间隙较窄,润滑脂容易滞留在第一迷宫式间隙45的入口45a附近。但是,如前所述,通过环状部11的内周面具有锥面16,而能够抑制润滑脂滞留在入口45a附近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使润滑脂难以进入第一迷宫式间隙45。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环状部1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为锥面16,但也可以是内周面的整体为锥面16。

像上述那样的功能不仅能够在第一唇部44侧发挥,还能够在轴向相反侧的第二唇部54(参照图4)发挥。

根据具备以上的结构的滚动轴承1a(1b),即使轴承中心线c0的方向成为铅垂方向,也能够抑制设置于内圈3与外圈2之间的环状空间s中的润滑脂通过密封件6、7各自与内圈3之间的迷宫式间隙45、55而向轴承外部泄漏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成为润滑不足的情况,能够长期地防止烧伤、异常磨损这类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即,本发明的滚动轴承不局限于图示的方式,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其他的方式。例如,对将第一唇部44和第二唇部54设为相同大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不同大小。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可以用于高速旋转用途,也可以用于一般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即使轴承中心线的方向成为铅垂方向,也能够抑制设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润滑脂通过密封件与内圈之间的迷宫式间隙而向轴承外部泄漏的情况,能够防止成为润滑不足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