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568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钢丝绳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钢丝绳的润滑技术。



背景技术:

钢丝绳是工程机械中的重要设备。在多数情况下,钢丝绳与滑轮、马达等设备配合使用,实现牵引、吊装等动态作业。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与诸如滑轮、轴承等的设备摩擦,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润滑。尤其是钢丝绳的绳芯需要充分的润滑,以使钢丝绳的钢丝之间能够受力均匀,延长钢丝绳寿命,避免出现钢丝绳卡死或者断裂而引发的事故。

钢丝绳在的作业环境存在行走移动和跳动等特点,因此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手动或手工的润滑模式。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对钢丝绳进行手工润滑的过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手工对钢丝绳进行清洗、喷洒润滑油、手工涂覆润滑的工序。工序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并且,每次只能对一根钢丝绳进行润滑操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钢丝绳润滑装置,能以机械方式对钢丝绳进行润滑。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钢丝绳润滑装置,包括:滚轮机构、注油器和注油器驱动机构。滚轮机构安装在钢丝绳上。注油器安装在滚轮机构上,注油器围绕钢丝绳布置,注油器能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在打开位置,注油器与钢丝绳脱离,在闭合位置,注油器与钢丝绳接触并向钢丝绳上涂覆润滑油。注油器驱动机构驱动注油器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滚轮机构包括:前滚轮保持架和后滚轮保持架、前滚轮组和后滚轮组。前滚轮保持架和后滚轮保持架通过一连接轴连接为一体。前滚轮组安装在前滚轮保持架上,前滚轮组夹持钢丝绳。后滚轮组安装在后滚轮保持架上,后滚轮组夹持钢丝绳。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滚轮组包括上滚轮和下滚轮,上滚轮和下滚轮都安装在前滚轮保持架上,上滚轮和下滚轮的其中之一形成有绳槽,钢丝绳位于绳槽中。后滚轮组包括上滚轮和下滚轮,上滚轮和下滚轮都安装在后滚轮保持架上,上滚轮和下滚轮的其中之一形成有绳槽,钢丝绳位于绳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滚轮组和后滚轮组的滚轮为高分子材料,滚轮内具有深沟球轴承。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包括:两片注油器外壳、注油器内衬和注油器开合臂。每一片注油器外壳呈半圆筒型,注油器外壳的内侧形成凹槽。注油器内衬,安装在凹槽内。每一片注油器外壳各自连接一个注油器开合臂,两个注油器开合臂都连接到一轴套,轴套套在连接轴上。在打开位置,注油器开合臂绕连接轴向两侧张开,两片注油器外壳向两侧打开,注油器内衬与钢丝绳脱离;在闭合位置,注油器开合臂绕连接轴向内侧收拢,两片注油器外壳向内侧合拢,注油器内衬与钢丝绳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外壳上开有注油孔和回油孔,注油孔和回油孔贯穿注油器外壳的壁,润滑油从注油孔中注入,从回油孔中回收润滑油。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内衬具有弹性,且润滑油能渗透所述注油器内衬。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内衬为聚氨酯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驱动机构是气缸,气缸通过驱动臂连接到注油器外壳,气缸驱动注油器外壳打开或者合拢。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安装在滚轮机构上,限位杆限制注油器外壳的最大打开位置。

本发明的钢丝绳润滑装置安装在钢丝绳上,能根据需要随时对钢丝绳进行润滑。在润滑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大大简化润滑工序,提升润滑的效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对钢丝绳进行手工润滑的过程示意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润滑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所示,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润滑装置的结构图。该钢丝绳润滑装置包括:滚轮机构、注油器和注油器驱动机构。滚轮机构安装在钢丝绳上。注油器安装在滚轮机构上,注油器围绕钢丝绳布置,注油器能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在打开位置,注油器与钢丝绳脱离,在闭合位置,注油器与钢丝绳接触并向钢丝绳上涂覆润滑油。注油器驱动机构驱动注油器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

滚轮机构包括:前滚轮保持架101和后滚轮保持架116、前滚轮组105、后滚轮组106。前滚轮保持架101和后滚轮保持架116通过一连接轴114连接为刚性的一体。前滚轮组105安装在前滚轮保持架101上,前滚轮组105夹持钢丝绳112。后滚轮组106安装在后滚轮保持架116上,后滚轮组106夹持钢丝绳11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前滚轮组105包括上滚轮105a和下滚轮105b,上滚轮105a和下滚轮105b都安装在前滚轮保持架101上,上滚轮105a和下滚轮105b各自通过滚轮轴115安装到前滚轮保持架101上。上滚轮105a和下滚轮105b的其中之一形成有绳槽,钢丝绳112位于绳槽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滚轮105a上形成有绳槽,钢丝绳112位于上滚轮的绳槽中。下滚轮105b的外表面是平整的,下滚轮的作用是将钢丝绳112压紧于上滚轮的绳槽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滚轮105a的直径大于下滚轮105b的直径。类似的,后滚轮组106也包括上滚轮106a和下滚轮106b。上滚轮106a和下滚轮106b都通过各自的滚轮轴安装在后滚轮保持架116上。上滚轮106a和下滚轮106b的其中之一形成有绳槽,钢丝绳112位于绳槽中。同样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后滚轮组106也是上滚轮106a上形成有绳槽,钢丝绳112位于上滚轮的绳槽中。下滚轮106b的外表面平整,下滚轮106b将钢丝绳112压紧于上滚轮的绳槽中。上滚轮106a的直径大于下滚轮106b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在下轮滚上设置滚轮槽而上滚轮的表面平整。并且,上滚轮和下滚轮的直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滚轮组105和后滚轮组106中的滚轮为高分子材料,滚轮内具有深沟球轴承。高分子材料的滚轮自身十分耐磨,而深沟球轴承可以减低滚轮对于钢丝绳的磨损。

继续参考图2所示,注油器包括:注油器外壳107、注油器内衬113和注油器开合臂104。注油器外壳107为两片,每一片注油器外壳107呈半圆筒型,注油器外壳107的内侧形成凹槽。注油器内衬113安装在凹槽内。注油器外壳107的凹槽呈圆柱形,其造型和尺寸与钢丝绳112的外轮廓以及外径相匹配。当两片注油器外壳107相互合拢时,凹槽能够包围钢丝绳112。注油器内衬113安装在凹槽内,当两片注油器外壳107相互合拢时,位于凹槽内的注油器内衬113会紧贴钢丝绳112。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内衬113的材质具有弹性,且润滑油能渗透注油器内衬。这样,注油器内衬113能够很好地紧贴钢丝绳112,利用自身弹性对实现密封的效果。同时又不对钢丝绳112施加过大的压力,从而影响钢丝绳112的正常移动。注油器内衬113的材质润滑油能够渗透的,因此润滑油可以透过注油器内衬113而抵达钢丝绳112的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内衬113为聚氨酯材料。每一片注油器外壳107各自连接一个注油器开合臂104,两个注油器开合臂104都连接到一轴套103。轴套103套在连接轴114上。在打开位置,注油器开合臂104绕连接轴114向两侧张开,两片注油器外壳107向两侧打开,注油器内衬113与钢丝绳112脱离。钢丝绳112可以正常移动而不与注油器内衬113接触。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在闭合位置,注油器开合臂104绕连接轴114向内侧收拢,两片注油器外壳107向内侧合拢,注油器内衬113与钢丝绳112接触。向注油器内注入润滑油后,润滑油透过注油器内衬113抵达钢丝绳112的表面,对钢丝绳112进行润滑。注油器外壳107上开有注油孔109和回油孔110,注油孔109和回油孔110贯穿注油器外壳的壁。润滑油从注油孔109中注入,润滑油渗透注油器内衬113并于钢丝绳112的表面接触进行润滑。润滑后多余的润滑油从回油孔110中回收,以避免过多的润滑油溢出。回收润滑油一方面可以通过回收利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多余的润滑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注油器驱动机构是气缸108,气缸108通过驱动臂连接到注油器外壳107。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气缸108具有两个驱动臂,两个驱动臂分别连接到一个注油器外壳。气缸108通过驱动臂驱动注油器外壳107打开或者合拢。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注油器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杆111,限位杆111安装在滚轮机构上。具体而言,限位杆111安装在前滚轮保持架101和后滚轮保持架116的侧面,限位杆111限制注油器外壳107的最大打开位置。当注油器外壳107打开至与限位杆111接触时,气缸108不再动作。

在使用时,在非润滑状态,气缸驱动两个注油器外壳打开,注油器处于打开位置,注油器内衬与钢丝绳脱离。钢丝绳能够自由移动而不与注油器内衬接触,以减低不必要的磨损。在需要进行润滑时,气缸驱动两个注油器外壳合拢,注油器处于闭合位置。注油器内衬与钢丝绳接触。从注油孔中注入润滑油,润滑油渗透注油器内衬后对钢丝绳的表面进行润滑。具有弹性的注油器内衬同时起到对润滑油弹性密封的作用。多余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孔回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油器外壳的凹槽内还可以具有限位感应器,以监控注油器张开脱离钢丝绳时和加紧钢丝绳时钢丝绳都位于注油器内部腔道的中心线上。

该钢丝绳润滑装置安装在钢丝绳上,整体可以通过拉索等固定机构固定在一个固定的部件上,例如固定在机架上。以避免钢丝绳移动时将该钢丝绳润滑装置拖走。在钢丝绳润滑装置的位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钢丝绳和该钢丝绳润滑装置会产生相对移动,这种相对移动也有助于润滑油的涂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前滚轮保持架101和后滚轮保持架116上具有固定环102,拉索等固定机构可以固定到固定环102上,从而固定钢丝绳润滑装置。

本发明的钢丝绳润滑装置安装在钢丝绳上,能根据需要随时对钢丝绳进行润滑。在润滑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大大简化润滑工序,提升润滑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