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力省电加力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0044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车具有低碳环保,经济节约的优点,但由于受到电瓶的限制,行驶里程较短,不能够较长时间持续驾驶,而且受技术限制,电动车在爬坡或重载时,电机功率显得不足;然而由发动机带动的车辆虽然动力强、可持续行驶,但不断升高的油价使得其运行成本增加,且排放的尾气会污染环境。随后出现有油、电混合动力输入系统,将电机和发动机共同作为车辆行驶的动力,在行驶时可按实际情况切换动力系统。变速箱为车辆传动中常见的装置,实现车辆行驶速度变化,如高速、低速及加力等变化,然而,现有技术中还缺乏适合双动力使用的变速箱以及双动力更为省电的变速箱,为此,本申请人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新型双动力省电加力变速箱,即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合双动力使用的双动力省电加力变速箱,能在电机和发动机的输入动力间实现高速、低速、加力等变化,且减小电机工作负载,省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双动力省电加力变速箱,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发动机传动输出系统和电机传动输出系统,其中:

发动机传动输出系统具有主轴、连接发动机的主动齿轮,主轴上组装前进齿轮、倒挡齿轮及第一结合齿轮,主动齿轮啮合前进齿轮和倒挡齿轮,主动齿轮的输入端连接有单向离合器,第一结合齿轮则选择啮合前进齿轮或倒挡齿轮来实现前进或倒挡,发动机输出动力经单向离合器传递给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将动力传递到主轴上,主轴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上;

电机传动输出系统具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单向器带动一副轴转动,副轴通过变速机构联动主轴,主轴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设置在主轴上的高速大齿轮、加力大齿轮及第二结合齿轮,第二结合齿轮选择啮合高速大齿轮或加力大齿轮来实现高速前进或加力前进;在副轴上组装有高速小齿轮和加力小齿轮,高速小齿轮与高速大齿轮啮合,而加力小齿轮与加力大齿轮啮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向器为齿轮形体,单向器安装在副轴上并通过齿轮啮合方式连接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齿轮及前进齿轮、倒挡齿轮为锥形齿轮,在前进齿轮和倒挡齿轮上分别设有内齿连接第一结合齿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向离合器包括有驱动盘、驱动压盘、离合器片,驱动盘和驱动压盘之间设有活动滚球,活动滚球跟随驱动盘旋转离心而顶压驱动压盘,驱动压盘再推动离合器片吸合,致使动力传递到主动齿轮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速大齿轮和加力大齿轮上分别设有内齿连接第二结合齿轮。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速大齿轮与前进齿轮构成双联齿。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速小齿轮和加力小齿轮为双联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制造、装配方便,体形小、省电、多功能的优点,适合双动力使用,能在电机和发动机的输入动力间实现高速、低速、加力等变化,且减小电机工作负载,有效减少电机功率损失,省电。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路况条件下,充分发挥电机的动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双动力省电加力变速箱,包括有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发动机传动输出系统和电机传动输出系统,其中:发动机传动输出系统具有主轴2、连接发动机的主动齿轮3,主轴2上组装前进齿轮21、倒挡齿轮22及第一结合齿轮23,主动齿轮3啮合前进齿轮21和倒挡齿轮22,主动齿轮3的输入端连接有单向离合器9,实现单向传递动力。第一结合齿轮23则选择啮合前进齿轮21或倒挡齿轮22来实现前进或倒挡,并以此传递主动齿轮3的动力到主轴2上,主轴2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4上,第一结合齿轮23通过键槽结构组装在主轴2上,满足动力传递要求。电机传动输出系统具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单向器6带动一副轴7转动,副轴7通过变速机构联动主轴2,主轴2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4上。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速机构包括设置在主轴2上的高速大齿轮81、加力大齿轮82及第二结合齿轮83,第二结合齿轮83选择啮合高速大齿轮81或加力大齿轮82来实现高速前进或加力前进,第二结合齿轮83通过键槽结构组装在主轴2上,满足动力变化传递要求。在副轴7上组装有高速小齿轮71和加力小齿轮72,高速小齿轮71与高速大齿轮81啮合,而加力小齿轮72与加力大齿轮82啮合。单向器6为齿轮形体,单向器6安装在副轴7上并通过齿轮啮合方式连接电机5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51。主动齿轮3及前进齿轮21、倒挡齿轮22设计为锥形齿轮,在前进齿轮21和倒挡齿轮22上分别设有内齿连接第一结合齿轮23。高速大齿轮81和加力大齿轮82上分别设有内齿连接第二结合齿轮83,高速大齿轮81还与前进齿轮21构成双联齿。所述高速小齿轮71和加力小齿轮72为双联齿,优化结构,制造、装配方便。

单向离合器9优选包括有驱动盘91、驱动压盘92、离合器片93,驱动盘91和驱动压盘92之间设有活动滚球94,活动滚球94跟随驱动盘91旋转离心而顶压驱动压盘92,驱动压盘92再推动离合器片93吸合,致使动力传递到主动齿轮3上。反之,单向离合器9隔离主动齿轮3回传动力,这样在电机输出动力时,主动齿轮3处于空转,减少减小电机工作负载,有效减少电机功率损失,省电。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一、由发动机输出动力

发动机通过单向离合器9带动主动齿轮3,主动齿轮3带动前进齿轮21和倒挡齿轮22,拨动第一结合齿轮23,使第一结合齿轮23啮合前进齿轮21时,发动机的动力经过主动齿轮3、前进齿轮21及第一结合齿轮23传递到主轴2上,主轴2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4上,实现前进功能,达到车辆前进。当拨动第一结合齿轮23,使第一结合齿轮23啮合倒挡齿轮22时,发动机的动力经过主动齿轮3、倒挡齿轮22及第一结合齿轮23传递到主轴2上,主轴2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4上,实现倒挡功能。

二、由电机输出动力

电机5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51带动单向器6转动,单向器6带动副轴7及副轴7上的高速小齿轮71、加力小齿轮72转动,高速小齿轮71和加力小齿轮72为双联齿,结构性好,动力传递平稳。高速小齿轮71和加力小齿轮72分别带动高速大齿轮81和加力大齿轮82,当第二结合齿轮83啮合高速大齿轮81,则电机5输出的动力经过单向器6、副轴7、高速小齿轮71、高速大齿轮81及第二结合齿轮83传递到主轴2上,主轴2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4上,实现高速前进;而当第二结合齿轮83啮合加力大齿轮82,则电机5输出的动力经过单向器6、副轴7、加力小齿轮72、加力大齿轮82及第二结合齿轮83传递到主轴2上,主轴2再将动力传递到后桥机构4上,实现加力前进,满足在不同路况条件下,充分发挥电机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大齿轮81还与前进齿轮21构成双联齿,这样,发动机输出可经过主动齿轮3、前进齿轮21、高速大齿轮81、高速小齿轮71、加力小齿轮72、加力大齿轮82及第二结合齿轮83传递到主轴2上,实现加力输出;这时拨动第二结合齿轮83啮合加力大齿轮82,而第一结合齿轮23脱离前进齿轮21,前进齿轮21为空转。

本实用新型设计有第一结合齿轮23及第二结合齿轮83,可通过拨动选择啮合,可实现发动机或电机单独输出,也可实现发动机和电机一起混合动力输出,这样在混合动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加力功能,具体需要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

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