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阀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54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阀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暖通管路用阀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球阀开关。



背景技术:

阀门被普遍运用到水暖通管路上,其中较为常见的球阀开关,如公告号为CN242970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三通球阀开关,结合其附图1所示,其内部公开了阀体,阀体内设置了球阀件,球阀件的侧壁上连接有球阀接头,该球阀接头贯穿于阀体侧壁,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旋转球阀接头来直接控制球阀件进行周向旋转,球阀件即可直接控制阀体内部的水流通断。

上述类型的三通球阀,市面上非常常见,且为了能给予使用者足够的把持空间,在球阀接头背离球阀件的端部会连接上把手,该把手与球阀接头之间通过卡接相连,该把手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且经常接触使用者手部,非常容易出现腐蚀,而通过卡接结构把把手和球阀接头之间相连,当需要更换把手时,难度较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阀开关,其把手拆装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球阀开关,包括阀体、球阀件、球阀接头、把手,所述阀体内设有供水流通过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球阀件安装于容置腔内,所述球阀接头一端连接于球阀件上,另一端贯穿于阀体且突出于阀体外侧,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球阀接头背离球阀件的端部设有外花键,所述把手上设有能与外花键相配合的花键套,所述连接螺栓贯穿于把手且螺纹连接于球阀接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对把手进行拆卸时,只需把连接螺栓拆除掉,由于把手的花键套仅仅是与球阀接头端部的外花键相连,此时把手即可较为顺畅地沿着球阀接头长度方向进行取出,拆卸难度较低;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把手受力会发生发生周向旋转,外花键与花键套相互配合,能有效保证球阀接头跟随着把手进行同步转动,另一方面,连接螺栓能有效限制把手与球阀接头之间的轴向移动,实际使用的稳定性较高。

优选的,所述球阀接头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对把手施加背离阀体一侧的弹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组件的设置,能直接对把手施加往阀体一侧的弹力,即连接螺栓也会受到轴线方向的推力,进而使连接螺栓与球阀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高,实际使用的稳定性也会更佳。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能与把手相抵的抵靠环、弹力弹簧,所述弹力弹簧以及抵靠环均套设于球阀接头外侧,所述弹力弹簧位于抵靠环背离把手一侧且直接施力于抵靠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力弹簧的弹力会直接施加于抵靠环,抵靠环与把手直接相抵,把手所接收到的弹力更加均衡。

优选的,所述抵靠环的内环面设有能与外花键相互啮合的内环齿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靠环受到弹力弹簧的弹力作用时,抵靠环能沿着球阀接头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抵靠环内环面的内环齿圈能与外花键相互啮合,一方面,能防止由于把手的周向旋转而带动抵靠环的周向旋转;另一方面,抵靠环沿着球阀接头长度方向移动的稳定性也能得到提高。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限制把手极限角度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位于阀体上的第一凸起、固定连接于把手的第二凸起;把手旋转时,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相抵实现把手的极限角度锁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副体内安装的是球阀件,当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相互接触时,球阀件会旋转至指定角度,该角度可直接决定球阀件连通水流通道,或隔断水流通道的作用,使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准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主体、与主体内部相通的副体,所述球阀件位于副体内,所述主体上设有卸流口,所述卸流口上内设有卸流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副体基本用于连通其他管路,当管路上存在的水流较为浑浊,但却又不能流入到其他管路所连接的设备中时,打开卸流组件,浑浊的水流即可从卸流口中流出,直至主体内的浑浊水排尽即可。

优选的,所述卸流组件包括卸流套、与卸流套螺纹连接的卸流件卸流件,所述卸流套的两端套口分别为靠近主体的小径口、背离主体且直径大于小径口的大径口、圆锥形腔体,所述圆锥形腔体连接于小径口与大径口之间,所述卸流件靠近小径口的端部为能与圆锥形腔体腔壁相抵的圆锥形体,所述卸流件螺纹连接于大径口,所述圆锥形体的圆锥面和/或圆锥形腔体的圆锥形腔壁上设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卸流件,整个卸流件即可沿着卸流套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当卸流件的圆锥形体与圆锥形腔体的侧壁相贴合时,主体内的水便不会从卸流口中流出;当卸流件的圆锥形体与圆锥形腔体的侧壁相分离时,主体内的水便会从卸流口中流出;操作较为简便。

优选的,所述卸流套内设有用于对卸流件施加背离主体方向弹力的施力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卸流件受到施力弹簧的弹力作用时,卸流件与卸流套之间的螺纹连接紧密性会更高,连接的稳定性更强。

优选的,所述施力弹簧套接于卸流件,所述施力弹簧一端抵靠于圆锥形腔体的腔壁上,且另一端连接于卸流件外侧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施力弹簧套接在卸流件的外侧,从而使施力弹簧对卸流件所产生的弹性挤压力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卸流件背离主体的端部凸设有旋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钮的设置,能提供使用者手部足够的把持空间,使卸流件的旋转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特征;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阀体;2、主体;3、水流通道;4、容置腔;5、球阀件;6、球阀接头;7、把手;8、连接螺栓;9、外花键;10、花键套;11、弹性组件;111、抵靠环;112、弹力弹簧;113、内环齿圈;12、限位件;121、第一凸起;122、第二凸起;13、卸流口;14、卸流组件;141、卸流套;142、卸流件;143、圆锥形体;15、小径口;16、大径口;17、圆锥形腔体;18、密封圈;19、施力弹簧;20、旋钮;21、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球阀开关,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阀体1,该阀体1包括呈横向设置的主体2、与主体2长度方向垂直的副体21,主体2和副体21内均设置了水流通道3,主体2和副体21内部相通,副体21内的水流通道3内设置了容置腔4,容置腔4内设置了球阀件5,球阀件5上连接有球阀接头6,球阀接头6整体形状为圆柱体,球阀接头6背离球阀体1的端部贯穿于副体21且突出于副体21之外,球阀接头6背离球阀件5的端部设置了外花键9,并且球阀接头6背离球阀件5的端部套设有把手7,该把手7上设置有能与外花键9相配合的花键套10,在把手7上穿设有连接螺栓8,该连接螺栓8螺纹连接于球阀接头6端部。

另外,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在球阀接头6的外侧壁上套设了弹性组件11,弹性组件11包括能与把手7相抵的抵靠环111、弹力弹簧112,抵靠环111的内环面设有能与外花键9相互啮合的内环齿圈113,弹力弹簧112以及抵靠环111均套设于球阀接头6外侧,力弹簧位于抵靠环111背离把手7一侧且直接施力于抵靠环111,抵靠环111能直接与把手7相抵。

参见图1所示,在副体21上还设置了用于限制把手7极限角度的限位件12,限位件12包括固定位于阀体1上的第一凸起121、固定连接于把手7的第二凸起122,当把手7发生旋转动作时,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122能相互抵触,整个把手7的最大旋转角度即停留在该位置。

其中,在主体2上还设置了卸流口13,卸流口13上内设有卸流组件14,卸流组件14能排出主体2内的水流,以下便对卸流组件14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卸流组件14包括卸流套141、与卸流口13螺纹连接的卸流件142,卸流套141的两端套口分别为靠近主体2的小径口15、背离主体2且直径大于小径口15的大径口16、圆锥形腔体17,圆锥形腔体17连接于小径口15与大径口16之间,即圆锥形腔体17的小端朝向小径口15一侧,卸流件142靠近小径口15的端部为能与圆锥形腔体17腔壁相抵的圆锥形体143,卸流件142螺纹连接于大径口16,圆锥形体143的圆锥面和/或圆锥形腔体17的圆锥形腔壁上设有密封圈18,密封圈18能防止主体2内的水流从圆锥形体143与圆锥形腔体17之间意外流出;卸流套141内设有用于对卸流件142施加背离主体2方向弹力的施力弹簧19,施力弹簧19套接于卸流件142,施力弹簧19一端抵靠于圆锥形腔体17的腔壁上,且另一端连接于卸流件142外侧壁,为了能方便使用者旋转卸流件142,卸流件142背离主体2的端部凸设有旋钮20,以供使用者手部把持。

工作流程:

把手7需要更换拆卸时,拆卸掉连接螺栓8,弹力弹簧112的弹力即可直接把把手7弹出,把手7沿着球阀接头6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即可;

旋转把手7时,使用者施力于把手7,把手7上的花键套10与球阀接头6上外花键9相互啮合,把手7上的旋转力传递到球阀接头6以及球阀件5上;

需要卸流时,旋转旋钮20,当卸流件142上的圆锥形体143与圆锥形腔体17相互分离,水流就会从卸流套141中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