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通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798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空调通风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吸音降噪的汽车空调通风管。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空调系统由制冷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管路和空气净化装置及控制系统组成。

在越来越追求高性能、环保型、节能型、轻量化、个性化的时代,消费者对汽车内空调系统的部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车载空调系统中,风机转速的变化造成气体压力的变化,气流从风机叶轮的压出、涡壳内产生的涡流、通风管口气流的紊流等都是噪声源。特别是在气体循环流过空调器的通风管道时,经过内部的隔板、调节风门、格栅等障碍物所产生的声音,以及由于通风管路的扩大或缩小所造成的空气紊流而产生的声音,都是气流声。由于调节气流的风门结构种类繁多,通风管路复杂,所以极易产生气流噪声,而现有汽车的空调管路的通风管采用的是以热塑性塑料PP、XPE等材料通过注塑或吹塑成型在铜管上,这种结构的通风管会使气流噪声经通风管道传入驾驶室内,导致驾驶室内噪声大,降低了消费者使用的体验度。

另外这种结构的通风管还具有以下缺陷:耐候性差,且对铜离子极为敏感,在铜离子的存在下会加速PP的降解老化;同时它具有后收缩现象,PP材料的收缩率一般是1.4-1.8%,所以其模具的开发制作需要按照材料的收缩率来计算,非常繁琐;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破碎、易变形、不耐磨;注塑产品重量重、密度高,成本高,不够环保,不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性能化、环保化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通风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空调系统所产生的气流噪声容易经通风管道传入驾驶室内,造成驾驶室内噪声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空调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为三层,包括表层为耐高温塑料膜的包覆层、中间层为无纺纤维毛毡的无纺布层、内层为耐高温塑料膜的基底层,所述无纺布层的无纺纤维毛毡通过聚酯纤维的中空卷曲结构、天然纤维的微纤间孔隙结构和聚丙烯纤维的超细结构混合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使所述无纺纤维毛毡内部具有大量互相连通的中空微孔结构的空气通道;所述基底层的耐高温塑料膜表面设有贯穿的微孔,所述包覆层、基底层与所述无纺布层之间分别设有热熔胶,并通过热压机模压合于一体。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包覆层的耐高温塑料膜为PP塑料膜,其克重为20-50g/m2,厚度为0.1-0.5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无纺纤维毛毡的克重为800-1000g/m2,厚度为10-20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底层的耐高温塑料膜的克重为20-50g/m2,厚度0.1-0.5mm,穿孔率为10%~30%,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1-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汽车空调通风管的管壁设置为三层结构,包括具有气密性的包覆层,能有有效吸音降噪的无纺布层、基底层,包覆层、无纺布层、基底层依次重叠粘合成整体,基底层的塑料膜表面设置有贯穿塑料膜的微孔,从而基底层的塑料膜形成微孔吸音板结构,对空调通风管道内的噪音进行初步的吸音降噪,同时无纺布层的无纺纤维毛毡通过聚酯纤维的中空卷曲结构、天然纤维的微纤间孔隙结构和聚丙烯纤维的超细结构混合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使无纺纤维毛毡内部具有大量互相连通的中空微孔结构的空气通道,当声波传入时,纤维管壁与管中的声波振动速度不同,通过媒介间速度差异形成内摩擦,使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吸收,最终实现吸音降噪的目的;采用塑料薄膜结合无纺纤维毛毡形成管状的空调通风管具有重量轻、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吸音降噪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通风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管的管壁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覆层,2-无纺布层,3-基底层,31-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为三层,包括表层为耐高温塑料膜的包覆层1、中间层为无纺纤维毛毡的无纺布层2、内层为耐高温塑料膜的基底层3,所述无纺布层2的无纺纤维毛毡通过聚酯纤维的中空卷曲结构、天然纤维的微纤间孔隙结构和聚丙烯纤维的超细结构混合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使所述无纺纤维毛毡内部具有大量互相连通的中空微孔结构的空气通道;基底层3的耐高温塑料膜表面设有贯穿的微孔31,包覆层1、基底层3与无纺布层2之间分别设有热熔胶,并通过热压机模压合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为,包覆层的耐高温塑料膜为PP塑料膜,其克重为20-50g/m2,厚度为0.1-0.5mm;中间层的无纺纤维毛毡的克重为800-1000g/m2,厚度为10-20mm;基底层的耐高温塑料膜也为PP塑料膜,其克重为20-50g/m2,厚度0.1-0.5mm,穿孔率为10%~30%,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1-0.5mm。

无纺纤维毛毡从宏观结构上看,包括聚酯纤维的中空卷曲结构、天然纤维的内部微纤间孔隙结构和聚丙烯纤维的超细结构;从分子链结构角度上看,具有合成纤维的线性大分子结构、天然纤维的高结晶取向结构;这种混合多梯度性结构使无纺纤维毛毡具有宽频带的吸音降噪功能;无纺纤维毛毡的内部纤维组分为不同的分子链,使其具有不同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在较宽的温度区间都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表层的耐高温塑料膜起到提高风管的气密性作用,同时改善表面光洁性,提高表观质量。基底层的耐高温、微穿孔塑料膜利用微穿孔吸音原理改善风管的吸声降噪特性,同时小孔的存在,有利于无纺布层的降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汽车空调通风管的管壁设置为三层结构,包括具有气密性的包覆层,能有有效吸音降噪的无纺布层、基底层,包覆层、无纺布层、基底层依次重叠粘合成整体,基底层的塑料膜表面设置有贯穿塑料膜的微孔,从而基底层的塑料膜形成微孔吸音板结构,对空调通风管道内的噪音进行初步的吸音降噪,同时无纺布层的无纺纤维毛毡通过聚酯纤维的中空卷曲结构、天然纤维的微纤间孔隙结构和聚丙烯纤维的超细结构混合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使无纺纤维毛毡内部具有大量互相连通的中空微孔结构的空气通道,当声波传入时,纤维管壁与管中的声波振动速度不同,通过媒介间速度差异形成内摩擦,使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吸收,最终实现吸音降噪的目的。同时,由于采用塑料薄膜结合无纺纤维毛毡形成管状的空调通风管具有重量轻、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回收利用、吸音降噪效果好的优点。

应当理解,方位词均是结合操作者和使用者的日常操作习惯以及说明书附图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