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316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里,常常需要将管道与管道连接起来,现有的管道端头都是呈圆形,这样将管道与管道连接时比较的不方便,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方便的将管道与管道连接起来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有效连接管道与管道的管道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弯管,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的两端,且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上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锥体管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的管径。

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

所述第一锥体管的尾部设有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锥体管的尾部设有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弯管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连接体通过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旋于弯管内,第二锥体管通过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旋于弯管内;从而使得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

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之间设有密封带,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之间设有密封带。

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一锥体管长度的1/5-1/4,第二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二锥体管长度的1/5-1/4。

所述弯管外壁上设有防滑层。

所述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

所述第一锥体管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锥度均为 30 ~ 60°,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

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焊接于弯管的两端,或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与弯管一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弯管,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的两端,且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上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锥体管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的管径。

在使用时,裤选取两根需要连接在一起的管道,我们可以设定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内壁分别设置内螺纹,将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装置中的第一锥体管通过第一锥体管上的外螺纹旋于第一管道内,第二锥体管通过第一锥体管上的外螺纹旋于第二管道内,为保证密封性,可以在第一锥体管外螺纹与第一管道内螺纹之间设置密封带,在第二锥体管外螺纹与第二管道内螺纹之间也设置密封带。从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装置起到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的作用。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在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旋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后将弯管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焊接起来,起到加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具体的,可以在第一锥体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在第二锥体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弯管的两端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连接体通过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旋于弯管内,第二锥体管通过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旋于弯管内;从而使得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为保证密封性,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之间设置有密封带,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之间设置有密封带。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一锥体管长度的1/5-1/4,第二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二锥体管长度的1/5-1/4。起到稳定作用。在弯管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层,具体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可以增强弯管部分的防滑性能。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锥体管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的长度相同,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锥度均为 30 ~ 60°,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提高了管道连接装置本身的稳固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也可以不予弯管螺纹旋紧连接,可以将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焊接于弯管的两端,或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与弯管一体构成。

综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得管道与管道的连接更加方便,实现稳定、安全、可靠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锥体管、1-1第一连接体、1-2第一外螺纹、2第二锥体管、2-1第二连接体、2-2第二外螺纹、3弯管、3-1第一内螺纹、3-2第二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弯管3,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3的两端,且在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上分别设置外螺纹;本实施例中,第一锥体管1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2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3的管径。

本实施例中,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分别与弯管3螺纹旋紧连接。具体的,第一锥体管1的尾部设置第一连接体1-1,在第一连接体1-1上设置第一外螺纹1-2;在第二锥体管2的尾部设置第二连接体2-1,在第二连接体2-1上设置第二外螺纹2-2;在弯管3的两端内壁分别设置第一内螺纹3-1、第二内螺纹3-2,第一内螺纹3-1与第一外螺纹1-2相匹配,第二内螺纹3-2与第二外螺纹2-2相匹配;第一连接体1-1通过第一外螺纹1-2、第一内螺纹3-1旋于弯管3内,第二锥体管2通过第二外螺纹2-2、第二内螺纹3-2旋于弯管3内;从而使得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分别与弯管3螺纹旋紧连接。

进一步的,在第一内螺纹3-1与第一外螺纹1-2之间设有密封带,第二外螺纹2-2、第二内螺纹3-2之间设有密封带。所述第一连接体1-1与第二连接体2-1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体1-1的长度为第一锥体管1长度的1/5-1/4,第二连接体2-1的长度为第二锥体管2长度的1/5-1/4。在所述弯管3外壁上设置防滑层,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所述第一锥体管1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2的长度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锥度均为 30 ~ 60°,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

实施例2

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弯管3,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3的两端,且在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上分别设置外螺纹;本实施例中,第一锥体管1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2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3的管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分别焊接于弯管3的两端,或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与弯管3一体构成。所述弯管3外壁上设置防滑层,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所述第一锥体管1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2的长度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锥度均为 30 ~ 60°,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