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273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于管体的多功能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助行式医疗器械(比如轮椅、拐杖、助行车等)、购物车等的行走装置经常需要前往不同的位置,有的还需要长距离、长时间行走。这种行走装置一般包括多个管体,这些管体不仅可用于形成行走装置的主体,还可用于形成行走装置的扶手等辅助结构。

在行走过程中,使用者可能会临时出现各种需要,比如照明、饮水、拄拐行走等,而面对这些需要,使用者往往需要手持电筒、水杯、拐杖等,一方面不方便行走,另一方便也不利于安全。

在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6640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存在一种多功能连接装置,其用于将物品固定于行走装置。这种多功能连接装置包括五个部件:弧形固定板、第一弧形活动板、第二弧形活动板、弧形扣接板和弧形连接件,该五个部件用于形成夹紧腔。

弧形固定板用于与连接物品的万向连接部连接,第一弧形活动板和第二弧形活动板可转动地连接于弧形固定板的两侧。弧形连接件呈一边具有开口的矩形形状,并且具有开口的一侧通过开口两端的短边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弧形活动板,弧形连接件的不具有开口的另一侧则可转动地连接于弧形扣接板。第一弧形活动板开设有与弧形扣接板扣接配合的弧形扣接腔,弧形扣接板转动连接于第一弧形活动板,并能够扣接配合于该弧形扣接腔。管状部件则被套装在由弧形固定板、第一弧形活动板、第二弧形活动板、弧形扣接板和弧形连接件,以及弧形连接件围成的夹紧腔内。

当需要将该多功能连接装置安装于管状部件时,需要预先将弧形固定板、第一弧形活动板、第二弧形活动板、弧形扣接板和弧形连接件转动连接完毕,并将弧形连接件具有开口的一侧从第二弧形活动板卸下。然后,将该部分装配完成的多功能连接装置从管状部件的外侧套装至管状部件。最后,将弧形连接件的具有开口的一侧安装于第二弧形活动板即可。

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为了形成夹紧腔,需要第一弧形活动板等至少五个部件彼此转动连接,需要固定的弧形固定板以活动连接其他四个部件,装配繁琐,整体紧凑性较差。

第二,第一弧形活动板通过扣接腔与弧形扣接板扣接,弧形扣接板需要预先转动连接于第一弧形活动板,在需要将该多功能链接装置安装到管状部件时,需要将弧形连接件的开口周围的两个短边插入到第二弧形活动板,这种安装过程是极为不便的。

第三,所形成的夹紧腔在弧形连接件处具有沿周向裸露的部分,因此不能为管状部件提供很好的周向固定。

第四,弧形连接件的安装需要借助于机械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做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连接装置,其整体紧凑性较好,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而且部件数目较少,拆装方便,不需要额外的机械工具徒手安装即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连接装置,用于将物品固定于管状部件,所述多功能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和扣接部,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沿所述管状部件的轴向铰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中的一者与所述扣接部的周向一端沿所述轴向铰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中的另一者具有朝向所述扣接部开口的第一凹槽,所述扣接部的周向另一端能够沿径向进入所述第一凹槽以相对于所述另一者定位,使得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扣接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管状部件对应的安装空间;并且所述扣接部的周向另一端能够沿径向退出所述第一凹槽以解除相对于所述另一者的定位以解除该安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沿轴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凸起,当所述扣接部进入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扣接部形成垂直于轴向延伸的用于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扣接部与所述另一者通过所述接触面在轴向上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扣接部三者能够以沿着所述管状部件的周向在整周上覆盖所述管状部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管状部件。

优选地,所述扣接部包括弧形肋板和扣接块,所述弧形肋板的周向一端在所述一者的轴向内侧与所述一者沿所述轴向铰接,所述弧形肋板的周向另一端在所述扣接块的轴向内侧与所述扣接块沿所述轴向铰接,所述扣接块的位于所述弧形肋板的轴向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起接触的所述接触面。

优选地,所述扣接块具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弧形肋板的周向一端和周向另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沿径向向外的开口,所述第二凸起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沿径向进入所述第二凹槽,

当所述扣接块相对于所述另一者定位或解除相对于所述另一者的定位时,所述扣接块能够绕处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第二凸起所在的轴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二凹腔形成弯折形状,所述第一凹腔沿径向延伸并具有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凹腔从所述第一凹腔沿周向向靠近所述一者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扣接块具有位于所述弧形肋板的周向另一端的周向两侧的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的径向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小径端,所述第二凸起形成于所述小径端,所述大径端用于供操作者操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分别在径向内侧可拆卸地安装有弹性衬垫。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部件,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物品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板或者所述第二弧形板。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件包括外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和球接头,所述外螺纹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弧形板或者所述第二弧形板,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外螺纹结构螺旋配合并且形成凹腔,所述球接头用于连接所述物品,所述球接头的球头能够在所述凹腔内转动。

优选地,所述管状部件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菱形,或者不规则形状。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其有益效果是,整体紧凑性较好,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而且部件数目较少,拆装方便,不需要额外的机械工具徒手安装即可。

该多功能连接装置能够将物品临时性地连接于管状部件,能够充分利用管状部件的周向空间,减少了在其他方向上的操作空间,整体紧凑性较好,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功能连接装置的立体图,示出多功能连接装置处于组装完毕状态。

图2为图1中的多功能连接装置的分解图,示出多功能连接装置处于拆解状态。

图3为图1中的多功能连接装置与杯架组装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的多功能连接装置与电筒架组装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的多功能连接装置与拐杖架组装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弧形板

2 第二弧形板

21 第一凹槽

211 侧壁

212 底壁

22 第二凹槽

23 第一凸起

24 凸块

3 扣接部

31 弧形肋板

32 扣接块

33 第二凸起

34 大径端

35 小径端

4 外螺纹结构

5 内螺纹结构

6 球接头

7 第一连接销

8 第二连接销

9 第三连接销

91 弹性衬垫

910 挂接块

92 弹性垫圈

100 多功能连接装置

200 杯架

300 电筒架

400 拐杖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在该部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在本部分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相应的改进、变形和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该部分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轴向、径向、周向分别为用于安装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的管状部件的轴向、径向、周向。此外,下文中,“沿……轴向铰接”指“以沿……轴向延伸的轴线为铰接轴铰接”;“周向一端”和“周向另一端”分别是指在周向一侧的端部和与上述周向一侧相反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

以下将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的概略结构。

(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的概略结构)

多功能连接装置100包括中间连接部件和管体扣接部件,管体扣接部件用于与管状部件连接,中间连接部件用于将管体扣接部件与物品连接,这样,多功能连接装置100将物品固定于管状部件。

管体扣接部件包括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和扣接部3,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用于从径向外侧包围管状部件,扣接部3用于将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二者连接,从而保证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能够稳定地包围管状部件。在该实施方式里,第一弧形板1的周向一端与第二弧形板2的周向另一端沿轴向铰接,第一弧形板1的周向另一端与扣接部3的周向一端沿该轴向铰接,第二弧形板2的周向一端具有朝向扣接部3开口的第一凹槽21,扣接部3的周向另一端能够沿径向进入该第一凹槽21并相对于第二弧形板2定位,从而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和扣接部3三者形成套装管状部件的套筒,扣接部3的周向另一端还能够沿径向退出该第一凹槽21并解除相对于第二弧形板2的定位。

中间连接部件包括外螺纹结构4、内螺纹结构5和球接头6。外螺纹结构4形成于第一弧形板1,内螺纹结构5单独形成并与外螺纹结构4螺旋配合,二者配合完毕后形成凹腔。球接头6具有球头和用于连接物品的球头连接件,球头能够被容纳在凹腔中并在凹腔中转动,从而通过球头连接件连接的物品能够相对于管体扣接部件绕多个方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由于具有上述管体扣接部件,管体扣接部件能够将不同物品临时性地连接于管状部件,通过扣接部3与第二弧形板2定位,以及扣接部3与第二弧形板2解除定位,而实现物品安装于管状部件和从管状部件拆除;并且,沿径向操作扣接部3,使得扣接部3在进入第一凹槽21中之后相对于第二弧形板2定位,这充分利用了管状部件的周向空间,减少了在其他方向上的操作空间,整体紧凑性较好,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

下面详细介绍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的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和扣接部3。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均呈弧形从而能够在管状部件的径向外侧包围管状部件,第一弧形板1的周向一端与第二弧形板2的周向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7沿着轴向铰接,使得第一弧形板1的周向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板2的周向一端能够彼此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套紧管状部件或者松开管状部件。

第二弧形板2的用于形成第一凹槽21的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底壁212以及沿径向延伸的侧壁211,侧壁211具有沿轴向向内凸出的第一凸起23,当扣接部3进入第一凹槽21时,扣接部3沿轴向在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与两个侧壁211的第一凸起23抵接且沿径向延伸的接触面。扣接部3紧紧卡在第一凹槽21的两个侧壁211的第一凸起23之间。这样,扣接部3通过该接触面而受到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在不受外部操作时不会从第一凹槽21退出,扣接部3能够稳定地、牢固地相对于第二弧形板2定位。

在扣接部3扣接于第二弧形板2的情况下,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2在周向上基本围绕管状部件的全部圆周,扣接部3沿周向与第二弧形板2部分重叠。这样的话,管状部件基本由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包围,而扣接部3主要用于使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定位,由于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与管状部件之间均具有较大面积的接触面从而有利于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稳定地固定于管状部件,并且扣接部3沿周向与第二弧形板2部分重叠而不增加该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的周向尺寸,有利于结构紧凑性。

扣接部3包括弧形肋板31和扣接块32,弧形肋板31的周向一端在第一弧形板1的轴向内侧与第一弧形板1的周向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8铰接。弧形肋板31的周向另一端在扣接块32的轴向内侧与扣接块32的周向一端通过第三连接销9沿轴向铰接。第二弧形板2的第一凹槽21内即容纳扣接块32又容纳弧形肋板31,扣接块32的位于弧形肋板31的轴向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与第一凸起23接触的接触面。

这样,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弧形肋板31和扣接块32之间通过三个连接销形成转动连接,便于多功能连接装置100形成与管状部件适配的套装空间;在图1的安装完毕状态,弧形肋板31、扣接块32和第二弧形板2三者在周向上具有彼此重叠的部分,三者能够以沿着所述管状部件的周向在整周上覆盖所述管状部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管状部件,从而有利于结构紧凑性。

扣接块32在朝向第一凹槽21的侧壁211的一侧还具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凸起33,该第二凸起33位于弧形肋板31的周向一端和周向另一端之间,与该第二凸起33相适配地,第一凹槽21在朝向扣接块32的侧壁211处具有第二凹槽22,该第二凹槽22具有沿径向向外的开口,当第二凸起33到达第二凹槽22的该开口处时能够通过该开口而进入第二凹槽22。

第二凹槽22还包括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形成大致L形的弯折形状,第一凹腔大致沿径向延伸并与第二凹槽22的开口连通,第二凹腔从第一凹腔的远离开口的一端大致沿周向朝向扣接块32延伸。

扣接块32具有大径端34和小径端35,大径端34具有比小径端35更大的径向尺寸,大径端34沿轴向连贯形成,小径端35沿轴向分为两个部分,小径端35的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弧形肋板31的轴向两侧。弧形肋板31通过小径端35与扣接块32铰接。大径端34用于供操作者操作扣接块32扣接于第二凹槽22的动作。

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在轴向两端形成向轴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各凹部内具有沿轴向向外凸出的凸块24,在该凸块24周围存在环绕凸块24的间隙。

该多功能连接装置100还具有弹性衬垫91,弹性衬垫91的形状大致与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的弧形形状相同,弹性衬垫91在轴向两端形成沿径向向外凸出的挂接块910,该挂接块910具有沿轴向凹陷的凹腔。挂接块910的该凹腔用于装配于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的凸块24,挂接块910的围成凹腔的部分恰好装入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在凸块24周围的间隙。从而,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2在径向内侧可拆卸地安装有弹性衬垫91。

该弹性衬垫91有利于对第一弧形板1和第二弧形板2与管状部件的接触起到缓冲作用,并且通过安装不同厚度的弹性衬垫91可以将该多功能连接装置100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管状部件。

该弹性衬垫91可以为硅胶材质、橡胶材质等。

下面详细介绍该多功能连接装置100的使用过程。

首先,将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弧形肋板31、扣接块32各周向端部通过第一连接销7、第二连接销8和第三连接销9安装完毕。

然后,转动第一弧形板1和/或第二弧形板2使第一弧形板1的周向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板2的周向一端相对彼此远离而从管状部件的径向外侧靠近管状部件。

之后,在管状部件的径向外侧位置转动第一弧形板1和/或第二弧形板2使第一弧形板1的周向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板2的周向一端相对彼此接近到一定程度之后,将扣接块32朝向第二弧形板2按压,使第二凸起33通过第二凹槽22的开口和第一凹腔最终进入第二凹槽22的第二凹腔,同时扣接块32与第一凸起23之间抵接,最后朝向第二弧形板2的用于形成第一凹槽21的底壁212转动扣接块32使得扣接块压抵底壁212,这时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弧形肋板31和扣接块32牢固地套装在管状部件的径向外侧。

通过上述步骤该多功能连接装置100可以牢固地固定于管状部件,并且安装时不需要额外的机械工具,操作者徒手安装即可。

该多功能连接装置可以形成多种套装范围,以套装较小尺寸和较大尺寸的不同管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第二凸起33进入第二凹槽22的第一凹腔,然后再从第一凹腔向第二凹腔滑动,直到第二凸起33受到第二凹腔的腔壁的阻挡而使得扣接块32不能继续靠近第一弧形板1,此时扣接块32相较于进入第一凹槽时而沿周向更靠近了第一弧形板1,从而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弧形肋板31和扣接块32形成较大的套装范围。

当需要将多功能连接装置100从管状部件卸下时,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操作者操作扣接块32的大径端34使扣接部3沿径向远离第二弧形板2,同时扣接块32绕第二凸起33所在的轴线转动,弧形肋板31相对于扣接块32转动并远离第二弧形板2,移动扣接块32使第二凸起33从第二凹槽22退出,并操作扣接块32和弧形肋板31二者沿径向远离第二弧形板2,再操作第一弧形板1与第二弧形板2使二者沿径向彼此远离以便从管状部件的径向外侧卸下。

这样,在卸下多功能连接装置100时只需要在径向上的很小的操作空间,对于管状部件紧密排布的行走装置来说,操作十分方便。

下面详细说明中间连接部件的安装过程:

首先,将球接头6用于连接物品的一端穿过内螺纹结构5,同时球接头6的球头被限制在内螺纹结构5的内部;

然后,将内螺纹结构5与外螺纹结构4旋合,同时球头被容纳在外螺纹结构4与内螺纹结构5形成的大致球形的凹腔内。

被连接的物品通过球头在上述凹腔内的转动而相对于管状部件转动。如图2所示,该凹腔内还安装有弹性垫圈92,弹性垫圈92固定于外螺纹结构4的内部,由于与转动的球头接触,缓解对球头的摩擦,减轻球头磨损。

如图3至图5所示,中间连接部件可以可拆卸地连接物品,比如拐杖架400、杯架200、电筒架300等,用于安装拐杖、水杯、电筒等。

以上,虽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连接装置100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还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1、外螺纹结构4也可以形成于第二弧形板2。

2、扣接部3也可以与第二弧形板2铰接而扣接于第一弧形板1。

3、扣接部3与第二弧形板2还可以通过比如磁力吸合、螺纹连接、粘接等方式定位。

4、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将扣接块32的第二凸起33扣接于第二凹槽22的第二凹腔内来实现扣接部3与第二弧形板2之间的扣接(卡接),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可以通过使得第二凸起33与第二凹槽22的第一凹腔之间采用例如过盈配合的扣接方式,而不用使得第二凸起33进入第二凹腔,就可以实现扣接部3与第二弧形板2之间的扣接(卡接);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操作扣接块32使得第二凸起33从第一凹腔向第二凹腔移动来改变由第一弧形板1、第二弧形板2和扣接部3所形成的用于套装管状部件的范围,从而能够套装于具有不同截面尺寸的管状部件。

以上各个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范围内可以任意地进行组合。为简洁起见,本文省略了部分零部件的描述,然而该部分零部件均应当理解为能够采用现有技术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