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端卡环及轴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457发布日期:2019-03-02 03:09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轴端卡环及轴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端卡环及轴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连铸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提出的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钢铁厂家也逐步将眼光转向宽厚板连铸机乃至特厚板连铸机领域,这必然会对作为连铸机核心关键设备的扇形段的强度、刚度以及结构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连铸机中,辊子轴端紧定结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用于固定轴承内圈的圆螺母及半圆卡环经常出现脱落和半环丢失等问题,并且存在轴承拆卸不便和轴承容易松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轧辊的拆卸与装配效率。

此外,连铸机工作时,由于钢水的温度较高,扇形段辊子及其轴承座为了能够正常工作,必须用水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方式结构复杂,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端卡环及轴端结构,以解决传统轴端螺母和半圆卡环易松脱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端卡环,包括:第一半圆环、第二半圆环、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二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一挡板铰接于所述第一半圆环,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圆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锁紧孔正对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铰接于所述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锁紧孔正对所述第二挡板。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铰接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半圆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的平面,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半圆环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所述紧固螺栓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半圆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的平面,且垂直于所述铰接轴的轴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半圆环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半圆环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抵接,并插接在所述第一半圆环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端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半圆环的内圈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衬垫,所述第二半圆环的内圈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衬垫。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端结构,包括:辊子轴、轴承、轴承座、轴端螺母和第一方面提供的轴端卡环,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辊子轴,所述轴承座套设于所述轴承的外圈,所述辊子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扇形段辊子,所述辊子轴的另一端沿周向设置有卡槽,所述轴端螺母配合连接于所述辊子轴,所述轴承位于所述扇形段辊子和所述轴端螺母之间,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均插接于所述卡槽,所述轴端螺母位于所述轴承和所述轴端卡环之间,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轴端螺母,所述螺钉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二锁紧孔。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辊子轴上套设支撑环,所述支撑环抵接在所述扇形段辊子和所述轴端卡环之间,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支撑环,所述轴端螺母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扇形段辊子的一端套设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的一端抵接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螺纹环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半圆环和所述第二半圆环,所述轴端螺母配合连接于所述螺纹环。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轴承座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轴承座轴向螺旋分布的循环水槽,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分别与所述循环水槽的两端流体连通。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轴承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位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和所述轴端螺母之间。

本实用新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半圆环的一端与第二半圆环的一端铰接,第一半圆环的另一端与第二半圆环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一锁紧孔,第二半圆环上设置有第二锁紧孔,第一挡板铰接第一半圆环,第一挡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半圆环,第一锁紧孔正对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铰接第二半圆环,第二挡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半圆环,第二锁紧孔正对第二挡板的方式,通过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组成轴端卡环,用于对轴端螺母进行定位,通过第一锁紧孔和第二锁紧孔内设置固定轴端螺母的螺钉,从而将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均与轴端螺母固定连接,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卡接在辊子轴上,限制了轴端螺母在辊子轴轴向的滑动,从而限制了轴端螺母的转动,进而防止轴端螺母松脱,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螺钉封闭在第一锁紧孔和第二锁紧孔内,从而防止螺钉松脱,可以稳固连接于辊子轴,防止轴端螺母松脱;此外,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铰接,第一挡板和第一半圆环铰接,第二挡板和第二半圆环铰接,从而可方便实现轴端卡环在辊子轴上的拆装,进而提高轧辊的拆装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轴端卡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轴端卡环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的辊子轴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的轴承座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的轴端螺母示意图。

图标:1-第一半圆环;11-第一锁紧孔;12-第一挡板;121-第一弯曲部;13-第一衬垫;2-第二半圆环;21-第二锁紧孔;22-第二挡板;221-第二弯曲部;23-第二衬垫;3-铰接轴;4-紧固螺栓;5-辊子轴;51-扇形段辊子;52-卡槽;53-支撑环;54-螺纹环;6-圆柱滚子轴承;7-深沟球轴承;8-轴承座;81-循环水槽;82-出水管;83-进水管;9-轴端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轴端卡环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轴端卡环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的辊子轴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的轴承座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轴端结构的轴端螺母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端卡环,包括:第一半圆环1、第二半圆环2、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第一半圆环1的一端与第二半圆环2的一端铰接,第一半圆环1的另一端与第二半圆环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之间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卡环内圈,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铰接,便于使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张开,由此便于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在轴段上的拆装,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使用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由此方便将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固定成圆环状结构,亦便于使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张开,并从轴段上拆除。

第一半圆环1上设置有第一锁紧孔11,第二半圆环2上设置有第二锁紧孔21,第一挡板12铰接于第一半圆环1,第一挡板12的一端与第一半圆环1可拆卸连接,第一锁紧孔11正对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22铰接于第二半圆环2,第二挡板22的一端与第二半圆环2可拆卸连接,第二锁紧孔21正对第二挡板22。其中,第一挡板12与第一半圆环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包括螺栓连接和卡扣连接,第二挡板22与第二半圆环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包括螺栓连接和卡扣连接。

具体地,第一锁紧孔11和第二锁紧孔21环绕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构成的圆环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锁紧孔11和多个第二锁紧孔21内均可插接用于固定轴端螺母9的螺钉,第一挡板12可将第一锁紧孔11内的螺钉封闭,第二挡板22可将第二锁紧孔21内的螺钉封闭,从而防止第一锁紧孔11和第二锁紧孔21內部螺钉松脱,进而确保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均稳固连接于轴端螺母9。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挡板12绕铰接位置转动后,第一挡板12将多个第一锁紧孔11打开,从而可以拆除第一锁紧孔11内的螺钉;当第二挡板22绕铰接位置转动后,第二挡板22将多个第二锁紧孔21打开,从而可以拆除第二锁紧孔21内的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半圆环1的一端与第二半圆环2的一端通过铰接轴3铰接,铰接轴3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半圆环1与第一挡板12相对的平面,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通过铰接轴3铰接。其中,第一挡板12可绕铰接轴3,并沿第一半圆环1与第一挡板12相对的平面转动,第二挡板22可绕铰接轴3,并沿第二半圆环2与第二挡板22相对的平面转动,从而使轴端卡环整体结构扁平化,有利于缩小轴端卡环的安装空间。此外,通过铰接轴3铰接第一半圆环1、第二半圆环2、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由此可简化结构组成,便于轴端卡环的生产和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12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可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半圆环1上,第二挡板22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可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半圆环2上,连接在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上的螺栓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半圆环1和第一挡板12相对的平面。此外,铰接轴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母,从而防止第一半圆环1、第二半圆环2、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从铰接轴3上脱落。

第一半圆环1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和第二半圆环2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4连接,紧固螺栓4的轴线平行于第一半圆环1与第一挡板12相对的平面,且垂直于铰接轴3的轴线。紧固螺栓4和配合连接在紧固螺栓4上的紧固螺母可以将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夹紧,从而使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围成区域的截面径向减小,进而有利于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与所在轴段紧密贴合。

如图2所示,第一挡板12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弯曲部121,第二挡板22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弯曲部221,第一弯曲部121向靠近第二半圆环2的一侧弯曲,第二弯曲部221向靠近第一半圆环1的一侧弯曲,第一弯曲部121和第二弯曲部221抵接,并插接在第一半圆环1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和第二半圆环2远离铰接轴3的一端之间。通过旋转紧固螺栓4,使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将第一弯曲部121和第二弯曲部221夹紧,从而实现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的固定,由此可以免除第一挡板12和第一半圆环1之间的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以及第二挡板22和第二半圆环2之间的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进而简化结构,实现更便捷的拆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均可沿铰接轴3的轴向滑动,进而可以使第一弯曲部121和第二弯曲部221从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之间抽出,使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22可绕铰接轴3转动,从而可以在第一锁紧孔11和第二锁紧孔21内拆装螺钉。

第一半圆环1的内圈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衬垫13,第二半圆环2的内圈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衬垫23,第一衬垫13和第二衬垫23均为防滑胶垫,通过第一衬垫13和第二衬垫23避免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与所在轴段之间产生滑动。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端结构,包括:辊子轴5、轴承、轴承座8、轴端螺母9和实施例一提供的轴端卡环,轴承的内圈套设于辊子轴5,轴承座8套设于轴承的外圈,辊子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扇形段辊子51,辊子轴5的另一端沿周向设置有卡槽52,轴端螺母9配合连接于辊子轴5,轴承位于扇形段辊子51和轴端螺母9之间,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均插接于卡槽52,轴端螺母9位于轴承和轴端卡环之间,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分别通过螺钉连接轴端螺母9,螺钉分别插接于第一锁紧孔11和第二锁紧孔21。

具体地,通过轴端螺母9对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并通过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插接于卡槽52实现轴端卡环在辊子轴5上的轴向定位,进而限制了轴端螺母9绕辊子轴5轴线的转动,可以有效防止轴端螺母9松脱。

需要说明的是,轴端结构具备实施例一提供的轴端卡环的技术效果,且轴端卡环的技术效果已在实施例一中进行详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辊子轴5上套设支撑环53,支撑环53抵接在扇形段辊子51和轴端卡环之间,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支撑环53,轴端螺母9配合连接支撑环53。通过支撑环53套设辊子轴5,并通过支撑环53配合连接轴承的内圈,由此在加工时仅需提高支撑环53的加工精度,即可保证支撑环53与轴承之间的配合精度,支撑环53通常过盈配合在轴承的内圈内侧。

支撑环53远离扇形段辊子51的一端套设有螺纹环54,螺纹环54的一端抵接轴承的内圈,螺纹环54的另一端抵接第一半圆环1和第二半圆环2,轴端螺母9配合连接于螺纹环54。使用螺纹环54通过过盈配合套设于支撑环53,轴端螺母9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螺纹环54上,进而无需在支撑环53上加工外螺纹,由此便于支撑环53的加工。

如图5所示,轴承座8的侧壁上设置有沿轴承座8轴向螺旋分布的循环水槽81,轴承座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出水管82和进水管83,出水管82和进水管83分别与循环水槽81的两端流体连通。通过水泵将水流从进水管83引入循环水槽81,并使水流通过出水管82排出,循环水槽81呈螺旋状,由此有利于实现对轴承座8的充分冷却,冷却水流通顺畅,冷却效果更佳。循环水槽81在加工时,可将轴承座8分为内座套和外座套,在内座套外侧壁上加工外螺旋水槽,或在外座套內部加工内螺旋水槽,再将外座套套设于内座套,通过密封连接内座套和外座套使内座套和外座套之间形成循环水槽81。

如图6所示,轴端螺母9上设置有绕轴端螺母9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螺纹孔,插接在第一锁紧孔11和第二锁紧孔21内的螺钉配合连接在轴端螺母9上的螺纹孔内。

轴承包括圆柱滚子轴承6和深沟球轴承7,深沟球轴承7位于圆柱滚子轴承6和轴端螺母9之间。采用四列并排设置的圆柱滚子轴承6,用以承载辊子轴5的径向力,并通过深沟球轴承7承载辊子轴5的轴向分力,由此确保辊子轴5转动顺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