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及发动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2542发布日期:2019-05-24 21: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泵及发动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总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泵及发动机总成。



背景技术:

叶片式变量机油泵在控制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压力方面有着传统定排量机油泵难以比拟的优势。

现有的叶片式变量机油泵通常采用变量滑块等机构,控制内外转子的偏心距离发生变化而产生排量变化,变量滑块通常通过信号油进行驱动,通过弹簧驱动变量滑块弹性回位。例如,当信号油油压增大时,信号油进入到泵体内的信号油腔中,驱动变量滑块移动,变量滑块压缩弹簧,变量滑块与内转子的偏心距增大;当信号油的油压减小时,弹簧驱动变量滑块回位,变量滑块与内转子的偏心距减小。弹簧在变量控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叶片式变量机油泵的弹簧在安装时,通常通过弹簧的两端直接和机油泵泵体以及变量滑块抵接,当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容易歪侧弯,从而造成变量控制不准确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机油泵及发动机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叶片式变量机油泵的弹簧在弹性压缩过程中容易产生歪斜,导致变量泵变量控制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总成上的叶片式变量机油泵变量控制不准确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油泵,该机油泵包括:

泵体,其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泵油腔和控制油腔,所述控制油腔与控制油路连通,所述控制油路用于向所述控制油腔中输入信号油;

内转子,位于所述泵油腔中,所述内转子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

叶片,位于所述泵油腔中且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内转子的外周面上;

支撑环,与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内转子一端活动抵接;

变量滑块,位于所述泵油腔中且套设在所述内转子上,所述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量滑块的内周面活动抵接,所述变量滑块外周面的部分位于所述控制油腔中;

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量滑块的外周面和所述泵体连接,所述弹簧被配置为始终驱动所述变量滑块向靠近所述控制油腔的方向移动;

导向杆,穿设在所述弹簧中且一端固定在所述泵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包括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和所述控制油腔分别位于所述变量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一压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簧和所述控制油腔分别位于沿所述变量滑块同一径向方向上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机油泵还包括螺塞,所述螺塞与所述泵体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螺塞连接,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与所述螺塞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螺塞和所述导向杆一体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压簧上的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量滑块和所述螺塞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簧的螺旋方向和所述第一压簧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为拉簧,所述拉簧和所述控制油腔均位于所述变量滑块的同一侧,所述拉簧处于拉伸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机油泵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油路上的电液比例阀。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油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泵体的信号油口和信号油通道,所述信号油口与所述信号油通道连通,所述信号油通道与所述控制油腔连通,所述电液比例阀安装在所述信号油通道上且与所述泵体集成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机油泵还包括驱动齿轮和转轴,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泵体上且与所述泵体转动连接,所述内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泵油腔中的一端,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泵体外的一端,所述驱动齿轮用于和曲轴传动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机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导向杆,当弹簧压缩的时候,弹簧不会侧弯,保证机油泵变量控制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油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导向杆以及螺塞的分解示图。

图中:

1、泵体;11、主泵体;111、泵油腔;112、控制油腔;12、泵盖;121、进油口;122、出油口;123、信号油口;2、内转子;3、叶片;4、支撑环;5、变量滑块;6、导向杆;7、第一压簧;8、第二压簧;9、螺塞;10、电液比例阀;2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油泵,该机油泵包括泵体1,该泵体1包括主泵体11以及与主泵体11可盖合的泵盖12,主泵体11上安装有内转子2、叶片3、支撑环4、变量滑块5、导向杆6、弹簧和转轴11以及驱动齿轮,主泵体11上还设有泵油腔111和控制油腔112,泵盖12上设有进油口121和出油口122,并且进油口121和出油口122均和泵油腔111连通,控制油腔112则与控制油路连通,通过控制油路向控制油腔112中输入信号油。

转轴20穿设在主泵体11上,转轴20的一端位于泵油腔111中,另一端位于主泵体11外部,内转子2固定套设在转轴20位于泵油腔111中的一端,驱动齿轮固定套设在内转子2位于主泵体11外部的一端,驱动齿轮用于和曲轴传动连接,进而带动内转子2转动。

变量滑块5活动位于泵油腔111中并且套设在内转子2上,叶片3位于泵油腔111中且位于变量滑块5和内转子2之间。具体的,内转子2的数量为多个,内转子2的外周面上对应每一叶片3均设有安装槽,并且多个安装槽均布于内转子2的外周面上,内转子2的一端活动位于该安装槽中,叶片3可相对内转子2沿内转子2的径向方向移动,内转子2的另一端和变量滑块5的内周面活动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内转子2和变量滑块5以及叶片3在沿内转子2轴向的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内转子2的两端分别设有凹槽,两个支撑环4活动位于两个凹槽中,支撑环4的外周面和叶片3与内转子2连接的一端活动抵紧,通过支撑环4和变量滑块5在内转子2的径向方向对各个叶片进行限位。变量滑块5外周面的部分位于控制油腔112中。在信号油的作用下,变量滑块5能够相对主泵体11移动,进而变量滑块5带动叶片3移动,由于内转子2位置固定,变量滑块5和内转子2的偏心距同时发生变化,从而叶片3与内转子2发生相对活动,导致泵油腔111内工作容积发生变化,实现对机油泵的变量控制。

导向杆6一端安装泵体1上,另一端与变量滑块5间隔设置,弹簧穿设在导向杆6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变量滑块5和泵体1抵接,弹簧被配置为驱动变量滑块5向靠近控制油腔112一侧移动,从而当信号油提供给变量滑块5的驱动力降低时,通过弹簧使变量滑块5回位;导向杆6穿设在弹簧中,并且其一端和泵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变量滑块5不接触,通过设置导向杆6,当弹簧压缩的时候,弹簧不会侧弯,保证机油泵变量控制时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弹簧施加于变量滑块5上的力的方向与信号油施加于变量滑块5上的力的方向相反且均沿变量滑块5的同一径向上。从而通过信号油和弹簧能够驱动变量滑块5沿直线移动,容易密封,能够使变量滑块5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弹簧为压簧,该弹簧包括第一压簧7和第二压簧8,第一压簧7和控制油腔112分别位于变量滑块5的两侧,第一压簧7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压簧8套设在第一压簧7上,并且第二压簧8的螺旋方向和第一压簧7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二压簧8同样处于压缩状体。通过设置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压簧7和第二压簧8,可以对变量滑块5进行稳定的弹性支撑,可消除因发动机剧烈震动导致的第一压簧7共振以及工作不稳定问题,降低变量滑块5在工作时前后移动导致的输出机油压力波动问题。

该机油泵还包括螺塞9,螺塞9与泵体1螺纹连接,导向杆6与螺塞9连接,第一压簧7的一端以及第二压簧8的一端均与螺塞9抵接。从而通过旋拧螺塞9可以调节第一压簧7和第二压簧8的压缩程度,进而调节施加于变量滑块5的弹性回复力。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导向杆6和螺塞9可以可拆卸设置,此时导向杆6和螺塞9可以为螺纹连接,当然导向杆6和螺塞9也可以一体设置。

该机油泵还包括电液比例阀10,电液比例阀10与ECU连接且设置在控制油路上,用于控制进入控制油腔112中信号油的量。具体的,控制油路包括设置在泵体1的信号油口123和信号油通道,信号油口123与信号油通道连通,信号油口123与油底壳连接,信号油通道与控制油腔112连通,电液比例阀10安装在信号油通道上且与泵体1集成设置,通过电液比例阀10控制进入到控制油腔112中的信号油量,进而控制从出油口122输出的机油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机油泵。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