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泵送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3680发布日期:2020-06-12 16:4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泵送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输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泵送管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泵送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现如今,超高层建筑施工越来越普遍,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使用的泵送管所承载的压力也越来越高。尽管一些超高压泵送管能够完成混凝土泵送的任务,但是在泵送过程中,泵送管常常面临振动、松动的问题。由于在超高层建筑里,核心筒中每一楼层上均会开设一个300×300mm的方孔。因此,现有的超高压泵送管通常是穿过该方孔延伸至建筑的顶层进行搭设。采用上述的搭设方式,尽管可以顺利完成泵送管的搭设工作,但是处于方孔中的泵送管与方孔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在实际泵送时,泵送管会因缺少支撑物而在方孔中产生振动,给混凝土泵送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公开号为cn208735018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泵送管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混凝土泵送管,其中所述泵送管穿过建筑物核心筒中的方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泵送管侧面的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固定在所述方孔的边缘、另一端与所述泵送管相抵;所述支架包括一支座、调节杆和顶板,所述支座与所述方孔的边缘连接,所述顶板抵触在所述泵送管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所述支座与所述顶板之间的间距。通过多个能够对泵送管施加压力的支架,从而可以使泵送管与方孔之间保持相对固定,减轻了泵送管在泵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现象,降低了泵送施工中因泵送管振动而产生的安全风险。

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泵送管、支架、建筑物三者之间刚性固定,而泵车在提供动力时,会有较大的震动,若刚性固定,则泵送管会受到支架的相对作用力,从而容易造成泵送管的形变甚至弯曲损坏,导致泵送管的通道截面减小,混凝土输送阻力增大,使得泵送管震动幅度更加大,影响泵送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泵送管的固定结构,减小了泵送管的震动,且通过柔性减震的方式化解震动,对泵送管的作用力较小,使得泵送管不易形变,延长了泵送管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泵送管能够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泵送管的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楼板上且卡接在洞口的基板、移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同轴套设在泵送管上并呈圆环状的容纳箱、设置在所述容纳箱的内环与泵送管外壁之间抵紧的抵紧组件、至少三个沿所述容纳箱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容纳箱的外壁抵紧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具有弹性回复力,所述容纳箱内盛有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送管震动产生的力通过抵紧组件传递到容纳箱,容纳箱内盛有水,水可吸收较多的动能,在水吸收动能之后容纳箱在基板上移动,并在阻尼件的作用下将剩余的震动能量吸收,当阻尼件释放时再次经过盛水的容纳箱,此时几乎将初始泵送管的动能消除,从而减小了泵送管的震动,且通过柔性减震的方式化解震动,对泵送管的作用力较小,使得泵送管不易形变,延长了泵送管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泵送管能够正常使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基板上且一端密封的套管、一端密封滑移在所述套管内且另一端抵紧所述容纳箱外壁的抵紧杆;所述套管内腔充有空气,且所述套管靠近其内腔底部的侧壁设置有可密封的充放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容纳箱收到泵送管的作用时,部分抵紧杆被挤压,部分抵紧杆被拉出,过程中将震动的能量吸收,之后在释放给容纳箱,一方面起到对容纳箱的位置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可消耗部分能量,降低容纳箱移动的幅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件有八个,两个一组分为四组,四组均匀间隔圆周分布在所述基板上;每组中的两个所述阻尼件间隔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阻尼件的抵紧杆的滑移方向平行于泵送管的径向,位于且两个所述阻尼件的抵紧杆之间的中线与泵送管的径向重合,在同一组的两个所述抵紧杆远离对应的所述套管一段连接有弧形条,所述弧形条抵紧在容纳箱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边设置两个阻尼件,使得阻尼件对容纳箱的抵紧较为稳定,不易倾斜;且弧形条的设置可增大阻尼件与容纳箱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受力面积,提高了阻尼件对容纳箱的作用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条的弧度大于容纳箱的外壁对应长度对应的弧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泵送管对容纳箱的作用力的方向不缺定,通过弧形条的弧度大于容纳箱的外壁弧度的设置,可使弧形条适应从不同方向来的作用力,使得阻尼件受力稳定,降低损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紧组件包括套设在泵送管上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至少三组调节组,每组所述调节组包括沿所述安装套轴线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转动组,所述转动组包括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套上的固定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另一端铰接且另一端转动滑移在所述安装套上的调节杆;同一所述调节组中,所有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调节杆的铰接处连接有抵紧板,所述安装套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杆连接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调整调节杆的位置,使得调节杆与固定杆的铰接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抵紧板能够紧贴容纳箱的内环外壁或者脱离容纳箱的内环外壁,实现泵送管与容纳箱的相对固定,实现泵送管的力通过抵紧板、固定杆、调节杆传递到容纳箱上。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套上且与同一所述调节组中的所有所述调节杆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杆、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套上的齿环、安装在所述调节螺杆上且与所述齿环啮合的齿轮,所述齿环外壁设置有操作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操作杆转动齿环,齿环带动齿轮转动,调节螺杆与齿轮同步转动,调节螺杆带动调节杆的一端运动,从而实现对抵紧板的调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紧板朝向所述容纳箱的内环外壁一侧呈弧形,且可与所述容纳箱的内环外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抵紧板与容纳箱的内环外壁的接触面积,提高受力面积,降低由于抵紧板面积过小导致对容纳箱产生损伤甚至破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箱内水平交错设置有多根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容纳箱的外环内壁和内环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泵送管的震动幅度较大,因此容纳箱的内环侧壁可能存在被抵紧板压坏的可能性。通过加固杆的设置,在容纳箱的外环侧壁和内环侧壁之间支撑,从而提高了容纳箱的强度,降低容纳箱损伤的可能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箱外底面和内底面均设置有多个同轴的插管,相邻两个所述容纳箱的相对的所述插管插接有联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底部的泵送管受到的震动最大,因此通过联动杆的设置,使得每层的容纳箱均能分摊到泵送管的作用力,从而降低单个容纳箱由于受到的力过大而寿命快速降低的可能性;且分摊受到的力之后,也能大幅度降低整体容纳箱的晃动幅度,从而提高泵送管输送混凝土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所述联动杆之间连接有同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杆连接相邻的联动杆,提高联动杆之间的整体性,从而可增加整体的强度,可进一步起到联动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柔性减震的方式化解震动,对泵送管的作用力较小,使得泵送管不易形变,延长了泵送管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泵送管能够正常使用;

2.通过加固杆的设置,在容纳箱的外环侧壁和内环侧壁之间支撑,从而提高了容纳箱的强度,降低容纳箱损伤的可能性;

3.通过联动杆的设置,使得每层的容纳箱均能分摊到泵送管的作用力,从而降低单个容纳箱由于受到的力过大而寿命快速降低的可能性;且分摊受到的力之后,也能大幅度降低整体容纳箱的晃动幅度,从而提高泵送管输送混凝土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爆炸图,图中将泵送管省略;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板;11、平板;12、限位框;21、洞口;22、泵送管;3、容纳箱;31、加固杆;32、万向轮;33、插管;34、联动杆;35、同步杆;4、阻尼件;41、套管;42、抵紧杆;43、充放口;44、弧形条;51、安装套;511、滑道;512、滑块;52、转动组;521、固定杆;522、调节杆;53、抵紧板;6、调节组件;61、调节螺杆;62、齿环;63、齿轮;64、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混凝土泵送管的固定结构,包括基板1、容纳箱3,基板1包括一带通孔的平板11和一体设置在平板11通孔处的限位框12,限位框12卡接在建筑楼板上的洞口21。

容纳箱3呈环状,且有一上开口,在容纳箱3外环侧壁和内环侧壁之间固定有多根加固杆31,加固杆31沿径向设置。容纳箱3套在泵送管22外,泵送管22从容纳箱3的中心穿过;容纳箱3的外环直径小于平板11的面积,在容纳箱3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32,使得容纳箱3可在基板1移动。容纳箱3内盛有水。

在平板11上设置有八个阻尼件4,每两个阻尼件4为一组,一共四组,四组沿容纳箱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平板11上,每组中的两个阻尼件4呈平行设置,且两个阻尼件4之间的中线恰好在容纳箱3的径向上。

阻尼件4包括套管41和抵紧杆42,套管41固定设置在平板11上,套管41一端密封,套管41另一端开口朝向容纳箱3,套管41内腔充有空气,且套管41靠近其内腔底部的侧壁设置有可密封的充放口43;抵紧杆42一端密封滑移在套管41内,另一端伸出套管41外,同一组的两个抵紧杆42伸出套管41外一端固定有弧形条44,弧形条44抵紧在容纳箱3外壁上,且弧形条44的弧度大于容纳箱3的外壁对应长度对应的弧度,使得弧形条44与容纳箱3外壁不完全贴合。

参照图1和图3,容纳箱3的内环侧壁与泵送管22之间设置抵紧组件,抵紧组件包括安装套51,安装套51固定套设在泵送管22上,安装套51外壁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四个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套51的轴线方向平行,且一个滑槽包括两个沿安装套51的轴线方向设置的两个滑道511,滑道511内滑移设置有滑块512。安装套51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组调节组,四组调节组与四个滑槽对应;每组调节组包括两组转动组52,每组转动组52对应一个滑道511;每组转动组52包括固定杆521、调节杆522,固定杆521一端铰接在安装套51的下端,固定杆521的另一端与调节杆522的一端铰接,调节杆522的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滑道511的滑块512上。

在同组一调节组中,两对固定杆521与调节杆522的铰接处连接有抵紧板53,且抵紧板53与铰接处的铰接轴转动配合。抵紧板53朝向容纳箱3的内环外壁一侧呈弧形,且可与容纳箱3的内环外壁贴合,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接触时的稳定性。安装套51上设置有与调节杆522连接调节组件6。

调节组件6包括调节螺杆61、齿环62、齿轮63和操作杆64,调节螺杆61转动安装在安装套51上,且调节螺杆61穿过同一滑槽的两个滑道511,并与两个滑道511内的滑块512螺纹配合,且调节螺杆61上端穿出安装套51;齿轮63同轴固定在调节螺杆61穿出安装套51一端,齿环62套设在四个齿轮63外且与四个齿轮63啮合;操作杆64有多根,均与间隔固定在齿环62的外壁上,且沿齿环62的径向设置。拨动操作杆64带动齿环62转动,齿环62带动齿轮63转动,调节螺杆61与齿轮63同步转动,实现调节螺杆61对滑块512的调节,从而实现调节杆522一端位置的改变。当调节杆522一端的位置改变之后,其与固定杆521的铰接点的位置也变化,从而可实现抵紧板53对容纳箱3内环侧壁的抵紧与松开。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提高楼层之间容纳箱3的整体性,分担位于最下方的容纳箱3受到的力,在容纳箱3外底面和内底面均同轴固定设置有多个同轴的插管33,插管33以容纳箱3的环向均匀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容纳箱3外底面和内底面均设有四个,相邻两个容纳箱3的相对的插管33插接有联动杆34,且在相邻联动杆34之间通过连接有同步杆35。联动杆34的设置使得容纳箱3受到的力可以相互传递,同步杆35的设置可提高联动杆34之间的整体性,提高整体强度,提高传力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安装时,先将基板1卡到建筑楼板上的洞口21,插上联动杆34,再放上容纳箱3,使上方的容纳箱3的插管33插到位于下方的联动杆34的上端;再安装上阻尼件4,并调整充气量。将泵送管22穿过容纳箱3的内环,然后拨动操作杆64,使得抵紧板53抵紧到容纳箱3的内环侧壁上,直至抵紧。然后向容纳箱3内注水。

接着通过螺丝安装上同步杆35,即完成安装。

使用时,泵送管22震动,通过安装套51、固定杆521、调节杆522、抵紧板53将力传递到容纳箱3及其内部的水中,吸收一部分能量之后再传递到弧形条44、抵紧杆42上,再次吸收能量;之后套管41、抵紧杆42再释放吸收的部分能量传递到容纳箱3及其内部的水,再次吸收能量,依次往复,从而实现对震动的缓冲,实现对泵送管22的柔性缓冲。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