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5481发布日期:2020-10-31 09:3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缝钢管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无缝钢管是由整块金属制成且表面上没有接缝的钢管,广泛用于制造结构件和机械零件,如石油钻杆、汽车传动轴、自行车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钢脚手架等用钢管制造环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制造工序,节约材料和加工工时。而汽车传动轴是一个高转速、少支撑的旋转体,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折断,故无缝钢钢管的强度有待提高,以增强汽车传动轴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传动轴强度小、容易折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强度大、不易折断的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包括无缝钢管本体一、无缝钢管本体二、伸缩套和法兰一,所述无缝钢管本体二位于无缝钢管本体一内,所述无缝钢管本体一的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伸缩套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分别与无缝钢管本体一和无缝钢管本体二固定连接,所述无缝钢管本体一的另一端设有叉形架,所述叉形架的形状为u型叉状,所述无缝钢管本体一的一端和无缝钢管本体二的一端均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无缝钢管本体一的另一端与叉形架固定连接,所述无缝钢管本体二的另一端与叉形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叉形架内设有十字轴,所述十字轴与叉形架的上下两端螺纹连接,所述叉形架通过十字轴连接有与法兰一相匹配的法兰二,所述法兰一与法兰二通过螺纹连接。

无缝钢管本体二位于无缝钢管本体一内,无缝钢管本体一的一端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与伸缩套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分别与无缝钢管本体一和无缝钢管本体二固定连接,无缝钢管本体一的另一端设有叉形架,叉形架的形状为u型叉状,无缝钢管本体一的一端和无缝钢管本体二的一端均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无缝钢管本体一的另一端与叉形架固定连接,无缝钢管本体二的另一端与叉形架可拆卸连接,叉形架内设有十字轴,十字轴与叉形架的上下两端螺纹连接,叉形架通过十字轴连接有与法兰一相匹配的法兰二,法兰一与法兰二通过螺纹连接。现有技术中,汽车传动轴采用单根无缝钢管制造进行传动,很容易折断,而本发明采用两根无缝钢管大大增强了汽车传动轴的强度,从而达到了强度大、不易折断的目的。

作为优选,连接轴上设有外花键,伸缩套内设有与外花键相匹配的内花键,连接轴的一端通过外花键与内花键相配合安装于伸缩套内,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无缝钢管本体一固定连接且设有连接块一,连接块一位于无缝钢管本体一内,连接轴通过连接块一与无缝钢管本体二固定连接,叉形架的开口端通过十字轴与法兰二连接,叉形架的底端与无缝钢管本体一固定连接且设有连接块二,连接块二位于无缝钢管本体一内,连接块二内设有与无缝钢管本体二相匹配的安装槽,无缝钢管本体二与安装槽相匹配套接于叉形架上的连接块二内,无缝钢管本体二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无缝钢管本体二上设置通孔有利于减轻汽车传动轴的重量,保证传动轴强度的同时便于高速旋转。

作为优选,十字轴包括轴一和轴二,轴一和轴二固定连接,轴一和轴二相互垂直且形状为十字型,轴一的两端分别与叉形架的上下两端螺纹连接,法兰二的一侧设有两根转动杆,法兰二通过两根转动杆分别与轴二的两端转动连接,法兰二的另一侧设有若干根凸条,法兰一上设有若干个与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传动轴旋转时,法兰一与法兰二通过螺纹连接,法兰二上的凸条与法兰一上的凹槽相匹配,可防止螺栓变形,大大提高法兰连接的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钢坯进行三辊连轧,挤压后进行定径测试;

步骤二,检测外表面是否有裂纹,检测合格无裂纹后,钢坯截断,并经过打孔机进行定心处理;

步骤三,钢坯加热进行热轧穿孔,把钢坯生产成毛管;

步骤四,用液体对钢坯进行酸洗,并观察其表面是否有大量气泡产生,若无大量气泡产生,则钢坯质量达到标准;

步骤五,钢坯进行初步冷轧处理,冷轧后进行热处理,降低管材加工后的硬度,还原钢管组织;

步骤六,热处理后对钢坯进行矫直处理;

步骤七,切除钢坯的头尾,并对其两端进行倒角处理;

步骤八,对钢坯进行酸磷皂润滑处理,并使用二辊冷轧机生产成品;

步骤九,采用矫直机对钢管进行矫直处理;

步骤十,钢管在除油缸内进行除油处理,除去油污;

步骤十一,钢管浸防锈油进行防锈;

步骤十二,涡流、超声波探伤处理,检查钢管内外表面缺陷,千分尺、内径表检测公差尺寸,分别形成合格的无缝钢管本体一和无缝钢管本体二,无缝钢管本体二的直径小于无缝钢管本体一的直径;

步骤十三,无缝钢管本体二通过钻床钻取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并对通孔边缘进行倒角处理;

步骤十四,将无缝钢管本体二的一端通过焊接与连接轴上的连接块一固定连接,同时将无缝钢管本体二的一端通过焊接与连接轴固定连接,然后将叉形架通过连接块一套接于无缝钢管本体二的另一端,最后通过焊接将叉形架与无缝钢管本体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传动轴采用无缝钢管本体一和无缝钢管本体二制备,大大提高了传动轴的强度,同时无缝钢管本体二上钻取若干个通孔,有利于减轻汽车传动轴的重量,保证传动轴强度的同时便于高速旋转。

作为优选,矫直机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形状为长方体,操作台的底部设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柱,操作台的两端均设有输送装置,操作台的中间设有翻转机构和矫直区,翻转机构位于其中一个输送装置和矫直区之间,矫直区内设有若干个与输送装置相对应的固定轮和若干个与输送装置相对应的滑动轮,若干个固定轮沿操作台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固定轮安装于操作台的顶部且与操作台转动连接,固定轮的侧面设有滑槽一,滑槽一的一侧设有气缸一,若干个固定轮位于滑槽一相对应的另一侧,滑槽一内设有滑块一,气缸一的输出端与滑块一固定连接,滑块一沿操作台的宽度方向与滑槽一滑动连接,若干个滑动轮安装于滑块一上且沿操作台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滑动轮与滑块一转动连接。操作人员将无缝钢管的首端置于远离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上夹紧进行正向输送,然后启动气缸一,推动滑动轮向固定轮一侧移动使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对无缝钢管的两侧进行矫直后,依次穿过翻转机构和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当无缝钢管的尾端即将脱离远离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时,启动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夹紧无缝钢管继续正向输送;当无缝钢管的尾端通过矫直区矫直完毕后,启动翻转机构,夹紧无缝钢管,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松开无缝钢管,翻转机构带动无缝钢管旋转90度,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再次夹紧无缝钢管,翻转机构松开无缝钢管,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对无缝钢管反向输送,对无缝钢管的另两侧进行矫直;反向输送时,当无缝钢管的首端即将脱离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时,启动远离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夹紧无缝钢管继续反向输送,直至矫直完毕,本发明通过翻转机构对无缝钢管进行翻转,同时采用两个输送装置进行正、反向输送,实现全方位的矫直,提高产品质量,全程无需手动操作,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操作台上设有矩形孔一,矩形孔一的一侧靠近固定轮和滑动轮,矩形孔一相对应的另一侧远离固定轮和滑动轮,矩形孔一内设有支撑板一,支撑板一安装于矩形孔一内靠近固定轮和滑动轮的一侧,支撑板一上设有电机一,电机一的输出端上设有齿轮,翻转机构上设有若干根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电机一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控制翻转机构的旋转角度,实现自动化操作。

作为优选,翻转机构包括转向套筒和限位管,限位管的中间部分位于转向套筒内,限位管的两端均位于转向套筒外,限位管的中心轴与转向套筒的中心轴为同一轴线,转向套筒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卡爪组件,两个卡爪组件以转向套筒的中心轴为中心呈镜像分布,限位管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限位管上设有两个与卡爪组件相对应的矩形孔二,矩形孔二的长度方向与限位管的长度方向相同,矩形孔二的其中一条长边位于限位管上远离其中心轴的位置处,矩形孔二的另一条长边位于限位管上靠近其中心轴的位置处,矩形孔二位于转向套筒内,卡爪组件的一端与转向套筒固定连接,卡爪组件的另一端贯穿矩形孔二位于限位管内,转向套筒上的卡爪组件通过矩形孔二与限位管转动连接,支撑板一的一端与矩形孔一内靠近固定轮和滑动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板一的另一端远离固定轮和滑动轮且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二,支撑板二的一端与支撑板一固定连接,支撑板二的另一端设有u型托板一,u型托板一的底部外侧与支撑板二固定连接,操作台上设有u型托板二,u型托板二的底部外侧与操作台固定连接,u型托板二位于靠近固定轮和滑动轮的一侧,u型托板一的形状大小和u型托板二的形状大小均相同,u型托板一的底部内侧和u型托板二的底部内侧均设有支撑板三,其中一块支撑板三的一端与u型托板一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限位管的一端相接触,另一块支撑板三的一端与u型托板二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限位管的另一端相接触,支撑板三与限位管相接触的一端设有滑槽二和两块卡紧块,两块卡紧块分别位于限位管的两侧,所述卡紧块的一端位于滑槽二内且与滑槽二滑动连接,所述卡紧块的另一端与限位管相接触,卡紧块与限位管相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橡胶垫,滑槽二内设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一端与其中一块卡紧块固定连接,拉紧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块卡紧块固定连接,转向套筒位于两块支撑板三之间,转向套筒的一端置于u型托板一上,转向套筒的另一端置于u型托板二上,齿条位于转向套筒外侧壁上且位于u型托板一和u型托板二之间,若干根齿条沿转向套筒的周向均匀分布。初始状态下,两个卡爪组件均位于远离限位管中心轴的位置处,卡紧块始终夹紧限位管;操作人员将无缝钢管的首端置于远离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上夹紧进行正向输送,然后启动气缸一,推动滑动轮向固定轮一侧移动使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对无缝钢管的两侧进行矫直后,依次穿过限位管和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当无缝钢管的尾端即将脱离远离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时,启动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夹紧无缝钢管继续正向输送;当无缝钢管的尾端通过矫直区矫直完毕后,启动电机一,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控制转向套筒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两个卡爪组件相互靠拢后均位于靠近限位管中心轴的位置处并夹紧无缝钢管,此时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松开无缝钢管,电机一带动转向套筒和限位管继续旋转90度,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再次夹紧无缝钢管,电机一控制转向套筒反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两个卡爪组件相互远离后再次回到远离限位管中心轴的位置处并松开无缝钢管,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对无缝钢管反向输送,对无缝钢管的另两侧进行矫直;反向输送时,当无缝钢管的首端即将脱离靠近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时,启动远离翻转机构的输送装置,夹紧无缝钢管继续反向输送,直至矫直完毕,本发明通过翻转机构对无缝钢管进行翻转,同时采用两个输送装置进行正、反向输送,实现全方位的矫直,提高产品质量,全程无需手动操作,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拉力弹簧便于两块卡紧块相互靠拢夹紧限位管;卡紧块与限位管相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橡胶垫,以增大卡紧块与限位管外侧壁的摩擦力,便于两个卡爪组件旋转卡紧或松开无缝钢管;卡紧块或橡胶垫与限位管的接触面可以设置成弧形,以增大橡胶垫与限位管的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卡爪组件包括爪头、伸缩轴管一和伸缩轴管二,爪头位于限位管内,爪头的形状呈长条形,爪头的长度大于矩形孔二的长度,爪头的一侧设有若干根橡胶凸块,爪头的另一侧与伸缩轴管一固定连接,伸缩轴管一的一端与伸缩轴管二滑动连接,伸缩轴管一的另一端贯穿矩形孔二与爪头固定连接,伸缩轴管二的一端与转向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伸缩轴管二的另一端与伸缩轴管一滑动连接,伸缩轴管一内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位于伸缩轴管一内且与爪头固定连接,弹簧一的另一端贯穿伸缩轴管一位于伸缩轴管二内且与转向套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爪头的长度大于矩形孔二的长度,便于两个卡爪组件上的爪头随着限位管的内侧壁相互靠拢或远离,实现对无缝钢管的夹紧与松开;当爪头夹紧无缝钢管时,伸缩轴管一与矩形孔二的长边相接触,此时电机一带动转向套筒旋转90度的同时带动限位管旋转,从而带动无缝钢管旋转90度,对其另两侧进行矫直;爪头的一侧设有若干根橡胶凸块,一方面增大爪头与无缝钢管外侧壁的摩擦力,使得无缝钢管旋转时更稳定,不易脱落,另一方面可防止无缝钢管外侧壁被损坏,安全可靠;伸缩轴管一、伸缩轴管二和弹簧一的设计便于爪头更好地沿着限位管的内侧壁滑动,设计合理简单。

作为优选,操作台和滑块一上均设有若干根转轴,固定轮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轴与操作台转动连接,滑动轮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轴与滑块一转动连接,转轴的顶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转轴转动连接,固定轮和滑动轮均位于与其相对应的转轴的底端,转轴上套设有弹簧二,固定轮和滑动轮均通过弹簧二与相对应的限位块连接,固定轮的形状大小和滑动轮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固定轮包括上轮和下轮,上轮的形状大小和下轮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上轮与下轮呈上下对称分布,上轮与下轮均通过转轴与操作台转动连接,上轮的底部靠近下轮,上轮的顶部远离下轮,上轮的底部边缘处设有导向斜面,上轮的顶部通过弹簧二与限位块连接。固定轮与滑动轮夹紧无缝钢管并对其进行矫直;固定轮和滑动轮均可转动便于无缝钢管在输送装置的输送下进行输送;弹簧二便于上轮压紧无缝钢管;导向斜面便于无缝钢管插入上轮与下轮之间,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操作台的顶部设有u型槽,u型槽的长度方向与操作台的宽度方向相同,固定轮和滑动轮均位于矩形孔一和u型槽之间,操作台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槽,输送装置位于安装槽内,输送装置包括滑块二和固定块,滑块二的形状和固定块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滑块二和固定块相互平行,滑块二的长度方向和固定块的长度方向均与操作台的长度方向相同,固定块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两侧内侧壁固定连接,安装槽的两侧均设有矩形滑孔,滑块二通过矩形滑孔与安装槽滑动连接,矩形滑孔位于固定块的侧面,矩形滑孔的长度方向与操作台的宽度方向相同,其中一个输送装置上滑块二的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位于矩形孔一内,且其另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位于操作台一端的外部,另一个输送装置上滑块二的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位于u型槽内,且其另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位于操作台另一端的外部,u型槽内、矩形孔一内和操作台的两端均设有气缸二,气缸二安装于矩形滑孔的侧面,气缸二的输出端与相对应的滑块二的端部固定连接,矩形孔一内的气缸二位于矩形孔一远离固定轮和滑动轮的一侧,滑块二和固定块上均设有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包括从动滚轴、驱动滚轴、输送皮带和电机二,其中一个传输组件上的电机二安装于固定块的一端,且此传输组件上的从动滚轴与固定块转动连接且位于固定块的另一端,另一个传输组件上的电机二安装于滑块二的一端,且此传输组件上的从动滚轴与滑块二转动连接且位于滑块二的另一端,电机二的输出端与驱动滚轴固定连接,驱动滚轴通过输送皮带与从动滚轴连接,输送皮带的一端与驱动滚轴套接,输送皮带的另一端与从动滚轴套接,输送皮带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凸筋,凸筋的形状呈长条形,凸筋所采用的材料为橡胶。输送装置的设计有利于输送弯曲度大的无缝钢管,应用范围广;气缸二通过输出端带动滑块二向固定块靠拢夹紧无缝钢管,固定块上的电机二和滑块二上的电机二带动输送皮带相向转动,以实现无缝钢管的输送,设计合理;凸筋采用橡胶材质,增大了输送皮带与无缝钢管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无缝钢管的输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大增强了汽车传动轴的强度;实现全方位的矫直,提高产品质量,全程无需手动操作,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输送装置的设计有利于输送弯曲度大的无缝钢管,应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法兰二的右视图;

图3是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转向套筒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无缝钢管本体一,2.无缝钢管本体二,3.伸缩套,4.法兰一,5.连接轴,6.叉形架,7.十字轴,8.法兰二,9.连接块一,10.连接块二,11.通孔,12.轴一,13.轴二,14.转动杆,15.凸条,16.凹槽,17.操作台,18.输送装置,19.翻转机构,20.矫直区,21.固定轮,22.滑动轮,23.滑槽一,24.气缸一,25.滑块一,26.矩形孔一,27.支撑板一,28.电机一,29.齿轮,30.齿条,31.转向套筒,32.限位管,33.卡爪组件,34.矩形孔二,35.支撑板二,36.u型托板一,37.u型托板二,38.支撑板三,39.滑槽二,40.卡紧块,41.爪头,42.伸缩轴管一,43.伸缩轴管二,44.橡胶凸块,45.弹簧一,46.限位块,47.弹簧二,48.上轮,49.下轮,50.导向斜面,51.u型槽,52.安装槽,53.滑块二,54.固定块,55.矩形滑孔,56.气缸二,57.传输组件,58.从动滚轴,59.驱动滚轴,60.输送皮带,61.电机二,62.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它包括无缝钢管本体一1、无缝钢管本体二2、伸缩套3和法兰一4,无缝钢管本体二2位于无缝钢管本体一1内,无缝钢管本体一1的一端设有连接轴5,连接轴5的一端与伸缩套3连接,连接轴5的另一端分别与无缝钢管本体一1和无缝钢管本体二2固定连接,无缝钢管本体一1的另一端设有叉形架6,叉形架6的形状为u型叉状,无缝钢管本体一1的一端和无缝钢管本体二2的一端均与连接轴5固定连接,无缝钢管本体一1的另一端与叉形架6固定连接,无缝钢管本体二2的另一端与叉形架6可拆卸连接,叉形架6内设有十字轴7,十字轴7与叉形架6的上下两端螺纹连接,叉形架6通过十字轴7连接有与法兰一4相匹配的法兰二8,法兰一4与法兰二8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1所示,连接轴5上设有外花键,伸缩套3内设有与外花键相匹配的内花键,连接轴5的一端通过外花键与内花键相配合安装于伸缩套3内,连接轴5的另一端与无缝钢管本体一1固定连接且设有连接块一9,连接块一9位于无缝钢管本体一1内,连接轴5通过连接块一9与无缝钢管本体二2固定连接,叉形架6的开口端通过十字轴7与法兰二8连接,叉形架6的底端与无缝钢管本体一1固定连接且设有连接块二10,连接块二10位于无缝钢管本体一1内,连接块二10内设有与无缝钢管本体二2相匹配的安装槽,无缝钢管本体二2与安装槽相匹配套接于叉形架6上的连接块二10内,无缝钢管本体二2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1。

如图1所示,十字轴7包括轴一12和轴二13,轴一12和轴二13固定连接,轴一12和轴二13相互垂直且形状为十字型,轴一12的两端分别与叉形架6的上下两端螺纹连接,法兰二8的一侧设有两根转动杆14,法兰二8通过两根转动杆14分别与轴二13的两端转动连接,如图1、图2所示,法兰二8的另一侧设有若干根凸条15,法兰一4上设有若干个与凸条15相匹配的凹槽16。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冷轧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钢坯进行三辊连轧,挤压后进行定径测试;

步骤二,检测外表面是否有裂纹,检测合格无裂纹后,钢坯截断,并经过打孔机进行定心处理;

步骤三,钢坯加热进行热轧穿孔,把钢坯生产成毛管;

步骤四,用液体对钢坯进行酸洗,并观察其表面是否有大量气泡产生,若无大量气泡产生,则钢坯质量达到标准;

步骤五,钢坯进行初步冷轧处理,冷轧后进行热处理,降低管材加工后的硬度,还原钢管组织;

步骤六,热处理后对钢坯进行矫直处理;

步骤七,切除钢坯的头尾,并对其两端进行倒角处理;

步骤八,对钢坯进行酸磷皂润滑处理,并使用二辊冷轧机生产成品;

步骤九,采用矫直机对钢管进行矫直处理;

步骤十,钢管在除油缸内进行除油处理,除去油污;

步骤十一,钢管浸防锈油进行防锈;

步骤十二,涡流、超声波探伤处理,检查钢管内外表面缺陷,千分尺、内径表检测公差尺寸,分别形成合格的无缝钢管本体一1和无缝钢管本体二2,无缝钢管本体二2的直径小于无缝钢管本体一1的直径;

步骤十三,无缝钢管本体二2通过钻床钻取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1,并对通孔11边缘进行倒角处理;

步骤十四,将无缝钢管本体二2的一端通过焊接与连接轴5上的连接块一9固定连接,同时将无缝钢管本体二1的一端通过焊接与连接轴5固定连接,然后将叉形架6通过连接块一10套接于无缝钢管本体二2的另一端,最后通过焊接将叉形架6与无缝钢管本体二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矫直机包括操作台17,操作台17的形状为长方体,操作台17的底部设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柱,操作台17的两端均设有输送装置18,操作台17的中间设有翻转机构19和矫直区20,翻转机构19位于其中一个输送装置18和矫直区20之间,矫直区20内设有若干个与输送装置18相对应的固定轮21和若干个与输送装置18相对应的滑动轮22,若干个固定轮21沿操作台17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固定轮21安装于操作台17的顶部且与操作台17转动连接,固定轮21的侧面设有滑槽一23,滑槽一23的一侧设有气缸一24,若干个固定轮21位于滑槽一23相对应的另一侧,滑槽一23内设有滑块一25,气缸一24的输出端与滑块一25固定连接,滑块一25沿操作台17的宽度方向与滑槽一23滑动连接,若干个滑动轮22安装于滑块一25上且沿操作台17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滑动轮22与滑块一25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操作台17上设有矩形孔一26,矩形孔一26的一侧靠近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矩形孔一26相对应的另一侧远离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如图4所示,矩形孔一26内设有支撑板一27,支撑板一27安装于矩形孔一26内靠近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的一侧,支撑板一27上设有电机一28,电机一28的输出端上设有齿轮29,翻转机构19上设有若干根与齿轮29相匹配的齿条30,齿轮29与齿条30相啮合。

如图4和图5所示,翻转机构19包括转向套筒31和限位管32,限位管32的中间部分位于转向套筒31内,限位管32的两端均位于转向套筒31外,限位管32的中心轴与转向套筒31的中心轴为同一轴线,转向套筒31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卡爪组件33,两个卡爪组件33以转向套筒31的中心轴为中心呈镜像分布,限位管32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限位管32上设有两个与卡爪组件33相对应的矩形孔二34,矩形孔二34的长度方向与限位管32的长度方向相同,矩形孔二34的其中一条长边位于限位管32上远离其中心轴的位置处,矩形孔二34的另一条长边位于限位管32上靠近其中心轴的位置处,矩形孔二34位于转向套筒31内,卡爪组件33的一端与转向套筒31固定连接,卡爪组件33的另一端贯穿矩形孔二34位于限位管32内,转向套筒31上的卡爪组件33通过矩形孔二34与限位管32转动连接,支撑板一27的一端与矩形孔一26内靠近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板一27的另一端远离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且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二35,支撑板二35的一端与支撑板一27固定连接,支撑板二35的另一端设有u型托板一36,u型托板一36的底部外侧与支撑板二35固定连接,操作台17上设有u型托板二37,u型托板二37的底部外侧与操作台17固定连接,u型托板二37位于靠近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的一侧,u型托板一36的形状大小和u型托板二37的形状大小均相同,u型托板一36的底部内侧和u型托板二37的底部内侧均设有支撑板三38,其中一块支撑板三38的一端与u型托板一36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限位管32的一端相接触,另一块支撑板三38的一端与u型托板二37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限位管32的另一端相接触,支撑板三38与限位管32相接触的一端设有滑槽二39和两块卡紧块40,两块卡紧块40分别位于限位管32的两侧,卡紧块40的一端位于滑槽二39内且与滑槽二39滑动连接,卡紧块40的另一端与限位管32相接触,卡紧块40与限位管32相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橡胶垫,滑槽二39内设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一端与其中一块卡紧块40固定连接,拉紧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块卡紧块40固定连接,转向套筒31位于两块支撑板三38之间,转向套筒31的一端置于u型托板一36上,转向套筒31的另一端置于u型托板二37上,齿条30位于转向套筒31外侧壁上且位于u型托板一36和u型托板二37之间,若干根齿条30沿转向套筒31的周向均匀分布。

如图5所示,卡爪组件33包括爪头41、伸缩轴管一42和伸缩轴管二43,爪头41位于限位管32内,爪头41的形状呈长条形,爪头41的长度大于矩形孔二34的长度,爪头41的一侧设有若干根橡胶凸块44,爪头41的另一侧与伸缩轴管一42固定连接,伸缩轴管一42的一端与伸缩轴管二43滑动连接,伸缩轴管一42的另一端贯穿矩形孔二34与爪头41固定连接,伸缩轴管二43的一端与转向套筒3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伸缩轴管二43的另一端与伸缩轴管一42滑动连接,伸缩轴管一42内设有弹簧一45,弹簧一45的一端位于伸缩轴管一42内且与爪头41固定连接,弹簧一45的另一端贯穿伸缩轴管一42位于伸缩轴管二43内且与转向套筒3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操作台17和滑块一25上均设有若干根转轴,固定轮21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轴与操作台17转动连接,滑动轮22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轴与滑块一25转动连接,如图6所示,转轴的顶端设有限位块46,限位块46与转轴转动连接,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均位于与其相对应的转轴的底端,转轴上套设有弹簧二47,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均通过弹簧二47与相对应的限位块46连接,固定轮21的形状大小和滑动轮2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固定轮21包括上轮48和下轮49,上轮48的形状大小和下轮49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上轮48与下轮49呈上下对称分布,上轮48与下轮49均通过转轴与操作台17转动连接,上轮48的底部靠近下轮49,上轮48的顶部远离下轮49,上轮48的底部边缘处设有导向斜面50,上轮48的顶部通过弹簧二47与限位块46连接。

如图1所示,操作台17的顶部设有u型槽51,u型槽51的长度方向与操作台17的宽度方向相同,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均位于矩形孔一26和u型槽51之间,操作台17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槽52,输送装置18位于安装槽52内,输送装置18包括滑块二53和固定块54,滑块二53的形状和固定块54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滑块二53和固定块54相互平行,滑块二53的长度方向和固定块54的长度方向均与操作台17的长度方向相同,固定块5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52的两侧内侧壁固定连接,安装槽52的两侧均设有矩形滑孔55,滑块二53通过矩形滑孔55与安装槽52滑动连接,矩形滑孔55位于固定块54的侧面,矩形滑孔55的长度方向与操作台17的宽度方向相同,其中一个输送装置18上滑块二53的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55位于矩形孔一26内,且其另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55位于操作台17一端的外部,另一个输送装置18上滑块二53的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55位于u型槽51内,且其另一端贯穿相对应的矩形滑孔55位于操作台17另一端的外部,u型槽51内、矩形孔一26内和操作台17的两端均设有气缸二56,气缸二56安装于矩形滑孔55的侧面,气缸二56的输出端与相对应的滑块二53的端部固定连接,矩形孔一26内的气缸二56位于矩形孔一26远离固定轮21和滑动轮22的一侧,滑块二53和固定块54上均设有传输组件57,传输组件57包括从动滚轴58、驱动滚轴59、输送皮带60和电机二61,其中一个传输组件57上的电机二61安装于固定块54的一端,且此传输组件57上的从动滚轴58与固定块54转动连接且位于固定块54的另一端,另一个传输组件57上的电机二61安装于滑块二53的一端,且此传输组件57上的从动滚轴58与滑块二53转动连接且位于滑块二53的另一端,电机二61的输出端与驱动滚轴59固定连接,驱动滚轴59通过输送皮带60与从动滚轴58连接,输送皮带60的一端与驱动滚轴59套接,输送皮带60的另一端与从动滚轴58套接,输送皮带60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凸筋62,凸筋62的形状呈长条形,凸筋62所采用的材料为橡胶。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下,两个卡爪组件33上的爪头41均位于远离限位管46中心轴的位置处,卡紧块40始终夹紧限位管46;操作人员将无缝钢管的首端置于远离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上,气缸二56通过输出端带动滑块二53向固定块54靠拢夹紧无缝钢管,固定块54上的电机二61和滑块二53上的电机二61带动输送皮带60相向转动进行正向输送,然后启动气缸一24,推动滑动轮22向固定轮21一侧移动使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对无缝钢管的两侧进行矫直后,依次穿过限位管46和靠近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当无缝钢管的尾端即将脱离远离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时,启动靠近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夹紧无缝钢管继续正向输送;当无缝钢管的尾端通过矫直区20矫直完毕后,启动电机一28,通过齿轮29与齿条30的啮合控制转向套筒31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两个卡爪组件33上的爪头41相互靠拢后均位于靠近限位管46中心轴的位置处并夹紧无缝钢管,此时伸缩轴管一42与矩形孔二34的长边相接触,靠近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松开无缝钢管,电机一28带动转向套筒31和限位管46继续旋转90度,从而带动无缝钢管旋转90度,靠近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再次夹紧无缝钢管,电机一28控制转向套筒31反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两个卡爪组件33上的爪头41相互远离后再次回到远离限位管46中心轴的位置处并松开无缝钢管,靠近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对无缝钢管反向输送,对无缝钢管的另两侧进行矫直;反向输送时,当无缝钢管的首端即将脱离靠近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时,启动远离翻转机构19的输送装置18,夹紧无缝钢管继续反向输送,直至矫直完毕,本发明通过翻转机构19对无缝钢管进行翻转,同时采用两个输送装置18进行正、反向输送,实现全方位的矫直,提高产品质量,全程无需手动操作,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