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08346发布日期:2021-01-23 15:0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与流程
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2月1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292598.5,发明名称为一种精密机床的液压系统控制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精密机床的伸缩和变幅机构经常采用液压油缸来驱动,在液压杆伸出时,液压油缸的大腔进油,在液压杆缩回时,液压油缸的小腔进油。基于运行稳定性的需要,液压杆的杆径较大,液压油缸的大小腔面积比也较大,同时基于落幅和缩回时低速稳定、起幅和伸出时高效可靠的要求,经常出现液压油缸伸出时流量不足、缩回时又流量过余,同时存在不同负载下的工作工况,其对液压油缸的压力需求也不尽相同的问题,由于液压油缸运动与受力的复杂性,从而对其控制的阀组也要求甚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2.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系统控制阀来实现,所述系统控制阀包括阀体、高压进油管、高压循环管、高压出油管及控制组件,所述高压进油管安装于阀体左端,所述高压循环管安装于阀体右端,所述高压出油管安装于阀体前端,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阀体内部。
[0008]
优选地,所述高压进油管、高压循环管及高压出油管均互相连通,并在所述阀体顶面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高压出油管的通断。
[0009]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阀体内部推杆,所述推杆中部套接有斜齿柱,所述斜齿柱左右两侧呈对称结构分别设有传动杆a及传动杆b。
[0010]
优选地,所述传动杆a后端套接有斜齿轮a,所述传动杆b中部套接有斜齿轮b,所述斜齿轮b与斜齿轮a分别与斜齿柱两侧啮合连接,并在所述传动杆a及传动杆b前端均套接有传动齿。
[0011]
优选地,所述传动齿外侧设有与其啮合连接的齿条,所述齿条外壁设有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与阀体内壁滑动连接,并在所述齿条上端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底面焊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外侧套设有阀杆,所述阀杆下端限位于限位柱上,且所述限位柱外侧还套设有弹簧。
[0012]
优选地,所述阀杆上端设有阀芯,位于左侧的所述阀芯控制高压进油管的通断,位
于右侧的所述阀芯控制高压循环管的通断。
[0013]
优选地,所述推杆后端套设有同步轮a,所述同步轮a与推杆后端卡接滑动,且所述同步轮a上方还设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焊接于阀体内部,且所述同步轮a限位于限位架内侧。
[0014]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固设于阀体后端外壁的气缸及固设于阀体底面的电机,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座与阀体后壁连接固定,且所述气缸活塞杆端部穿过阀体外壁延伸至内部并通过活接头与推杆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套接有同步轮b,所述同步轮b外侧设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绕过同步轮b并穿过阀体底面延伸至内部与同步轮a摩擦传动。
[0015]
3.有益效果
[0016]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7]
本发明通过在阀体左端设置高压进油管,在阀体右端设置高压循环管,在阀体前端设置高压出油管,在阀体内部设置控制组件,利用控制组件及阀体顶面的电磁阀,从而根据机床液压系统的运作与待机,进而通过控制三个连通管路的通断,以此达到降低负载及控制压力的目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压力控制精确,有利于提高机床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前侧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后侧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中齿条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
图中标号说明:阀体1、高压进油管2、高压循环管3、高压出油管4、电磁阀401、控制组件5、推杆501、斜齿柱502、传动杆a503、传动杆b504、斜齿轮a505、斜齿轮b506、传动齿507、齿条508、滑动凸起509、弹簧槽510、限位柱511、阀杆512、弹簧513、阀芯514、同步轮a515、限位架516、气缸517、电机518、气缸座519、活接头520、同步轮b521、同步带5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
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7]
请参阅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
一种高压油管的液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系统控制阀来实现,所述系统控制阀包括阀体1、高压进油管2、高压循环管3、高压出油管4及控制组件5,高压进油管2安装于阀体1左端,高压循环管3安装于阀体1右端,高压出油管4安装于阀体1前端,控制组件5安装于阀体1内部。
[0029]
高压进油管2、高压循环管3及高压出油管4均互相连通,并在阀体1顶面安装有电磁阀401,电磁阀401控制高压出油管4的通断。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高压循环管3通过外接连管,与液压系统连通。
[0030]
控制组件5包括设于阀体1内部推杆501,推杆501中部套接有斜齿柱502,斜齿柱502左右两侧呈对称结构分别设有传动杆a503及传动杆b504。
[0031]
传动杆a503后端套接有斜齿轮a505,传动杆b504中部套接有斜齿轮b506,斜齿轮b506与斜齿轮a505分别与斜齿柱502两侧啮合连接,并在传动杆a503及传动杆b504前端均套接有传动齿507。
[0032]
传动齿507外侧设有与其啮合连接的齿条508,齿条508外壁设有滑动凸起509,滑动凸起509与阀体1内壁滑动连接,并在齿条508上端开设有弹簧槽510,弹簧槽510底面焊接有限位柱511,限位柱511外侧套设有阀杆512,阀杆512下端限位于限位柱511上,且限位柱511外侧还套设有弹簧513。
[0033]
阀杆512上端设有阀芯514,位于左侧的阀芯514控制高压进油管2的通断,位于右侧的阀芯514控制高压循环管3的通断。
[0034]
推杆501后端套设有同步轮a515,同步轮a515与推杆501后端卡接滑动,且同步轮a515上方还设有限位架516,限位架516焊接于阀体1内部,且同步轮a515限位于限位架516内侧。
[0035]
控制组件5还包括固设于阀体1后端外壁的气缸517及固设于阀体1底面的电机518,气缸517通过气缸座519与阀体1后壁连接固定,且气缸517活塞杆端部穿过阀体1外壁延伸至内部并通过活接头520与推杆501后端转动连接,电机518输出轴端部套接有同步轮b521,同步轮b521外侧设有同步带522,同步带522绕过同步轮b521并穿过阀体1底面延伸至内部与同步轮a515摩擦传动。
[0036]
工作原理:当机床液压系统待机时,通过电磁阀401关闭高压出油管4的通路,使得液压油通过高压进油管2,再经过高压出油管4返回液压系统中,降低传统液压系统待机时,负载过大的问题,提高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当机床液压系统运行时,通过电磁阀401开启高压出油管4的通路,利用气缸517推动推杆501,使得推杆501上的斜齿柱502与传动杆b504中部的斜齿轮b506啮合,再利用电机518带动同步轮b521,同步轮b521通过同步带522带动同步轮a515,同步轮a515带动与其卡接滑动的推杆501,使得推杆501带动斜齿柱502,斜齿柱502带动斜齿轮b506,斜齿轮b506带动传动杆b504,传动杆b504带动其前端的传动齿507,传动齿507带动齿条508向上滑动,进而使齿条508内的阀杆512上顶阀芯514实现对高压循环管3的关闭,依次达到液压油通过高压进油管2进入高压出油管4的目的;当机床液压系统停机时,气缸517拉动推杆501,推杆501上的斜齿柱502与传动杆a503后端的斜齿轮a505啮合,再通过电机518带动同步轮b521,同步轮b521通过同步带522带动同步轮a515,同步轮
a515带动与其卡接滑动的推杆501,使得推杆501带动斜齿柱502,斜齿柱502带动斜齿轮a505,斜齿轮a505带动带动传动杆a503,传动杆a503带动其前端的传动齿507,传动齿507带动齿条508向上滑动,进而使齿条508内的阀杆512上顶阀芯514实现对高压进油管2的关闭,避免液压油残留在管道内,造成油品降低的问题。
[003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