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735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钳盘式制动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钳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依靠制动器的摩擦片与制动盘摩擦产生来提供制动力。踩下制动踏板,摩擦片夹紧制动盘,产生摩擦力,实现制动作用;释放制动踏板后,通过制动盘旋转时端面的跳动将两端的摩擦片向外排挤,使摩擦片与制动盘脱离接触,从而消除摩擦力,但这种摩擦片回位的方式不可能使摩擦片回位彻底,必然会造成摩擦片与制动盘存在一定程度的拖磨,这样车辆在正常行驶时(没有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也会有一定的摩擦,长期如此,会使摩擦片和制动盘磨损过快,使用寿命降低,同时由于热衰退效果,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器效能降低,使制动距离变长,产生危险。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对定钳盘式制动器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钳盘式制动器,便于摩擦片快速回位,且回位彻底,防止摩擦片与制动盘拖磨磨损,以提高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定钳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和固定在所述制动盘上的卡钳,所述卡钳内设有分置于所述制动盘两侧的左摩擦片和右摩擦片,所述左摩擦片的外侧分别设有左背板,所述右摩擦片的外侧设有右背板,销轴依次穿过上述两组背板并与所述卡钳连接,上述两组背板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包括具有一开口的中间连接部,所述开口的两侧边缘分别连接有供所述销轴穿过的左弯曲部和右弯曲部,所述左弯曲部的后端连接有与所述左背板固定的左定位钩;所述右弯曲部后端连接有与所述右背板固定的右定位钩。
[0007]优选地,所述左弯曲部与所述左定位钩之间设有与所述左背板的顶端端面抵接压紧的左凸耳;所述右弯曲部与所述右定位钩之间设有与所述右背板的顶端端面抵接压紧的右凸耳。
[0008]优选地,装配状态下,所述左凸耳与所述左弯曲部最低点的高度差小于所述左背板的顶端端面与所述销轴下弧面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右凸耳与所述右弯曲部最低点的高度差小于所述右背板的顶端端面与所述销轴下弧面之间的距离。
[0009]优选地,所述左凸耳为半圆形,且其半径不小于所述左背板顶端端面的宽度;所述右凸耳为半圆形,且其半径不小于所述右背板顶端端面的宽度。
[0010]优选地,非制动状态下,所述左定位钩和所述右定位钩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左背板和所述右背板之间的距离。
[0011]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为“V”字形,且其顶角为48°?63°。
[0012]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顶端向远离所述制动盘的方向翘起,且翘起角度大于O。且小于90° O
[0013]优选地,所述回位弹簧为一体弯折成型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左弯曲部为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左侧末端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弧形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右弯曲部为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右侧末端向所述开口内弯折并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右侧边配合形成的缩口的环形结构。
[0016]本发明对现有的定钳盘式制动器进行了优化改进,在保留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在制动器的两个背板之间设置了回位弹簧结构,所述回位弹簧包括具有一开口的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左侧依次连接有左弯曲部、左凸耳和左定位钩,且其右侧依次连接有右弯曲部、右凸耳和右定位钩,制动器的销轴穿过左、右弯曲部,并与左、右背板固定,左、右限位钩分别与对应的背板固定,从而将回位弹簧安装在制动器上,回位弹簧的中间连接部悬空,当踩下制动踏板后,左、右摩擦片连带左、右背板相互靠近运动,夹紧制动盘,与此同时,回位弹簧被压缩,由于回位弹簧的中间连接部有一开口,所以回位弹簧可进行充分的形变;当释放制动踏板后,在回位弹簧形变力的作用下,左、右摩擦片连带左、右背板将迅速回位,并可回位彻底,避免出现摩擦片与制动盘拖磨磨损的问题,提高了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定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回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的回位弹簧,左、右背板,左、右摩擦片及销轴装配状态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的左、右背板,左、右摩擦片及销轴装配状态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0023]1-制动盘,2-卡钳,3-左摩擦片,4-右摩擦片,5-左背板,6_右背板,7_销轴,8_回位弹費;
[0024]81-中间连接部,82-左弯曲部,83-右弯曲部,84-左定位钩,85-右定位钩,86-左凸耳,87-右凸耳;
[0025]A-左、右定位钩之间的距离,B-左凸耳的半径,C-左凸耳与左弯曲部最低点的高度差,D-中间连接部的顶角;
[0026]Al-左、右背板之间的距离,B1-左背板顶端端面的宽度,Cl-左背板顶端端面与销轴下弧面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0028]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定钳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I和固定在所述制动盘I上的卡钳2,所述卡钳2内设有分置于所述制动盘I两侧的左摩擦片3和右摩擦片4,所述左摩擦片3的外侧设有左背板5和所述右摩擦片4的外侧设有右背板6,销轴7依次穿过上述两组背板并与所述卡钳2连接。在此结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定钳盘式制动器,参考图1,新型的定钳盘式制动器在所述左背板5和所述右背板6之间设置了回位弹簧8,如图2所示,所述回位弹簧8包括中间连接部81,所述之间连接部81具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左侧依次连接有左弯曲部82和左定位钩84,所述开口的右侧依次连接有右弯曲部83和右定位钩85。
[0029]参考图1和图3,所述回位弹簧8在制动器中装配时,所述销轴7穿过的左弯曲部82和右弯曲部83,所述左定位钩84与所述左背板5上的安装孔钩接固定,所述右定位钩85与所述右背板6上的安装孔钩接固定,所述中间连接部81悬空,由于所述回位弹簧8自身的刚度,所述中间连接部81不会与制动盘发生干涉。
[0030]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在轮缸压力作用下,所述左摩擦片3和所述右摩擦片4分别带动所述左背板5和所述右背板6沿所述销轴7相互靠近运动,与此同时所述回位弹簧8被压缩变形,由于所述中间连接部81具有一开口,使得所述回位弹簧8可具有足够的形变量;当释放制动踏板后,轮缸压力消失,此时所述回位弹簧8的形变力作用下,所述左摩擦片3和所述右摩擦片4分别带动所述左背板5和所述右背板6快速回位,避免了摩擦片与制动盘的磨损,且利于摩擦片回位彻底,防止正常行驶时出现拖磨现象,从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