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8635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3]如图8所示,飞轮盖68包括:向右方开口的大致杯状的飞轮盖主体68a ;在中央部开口的开口部68b ;设置在后方上部的起动器盖68c ;和前方上部中形成的传感器用缺口部68d0然后,飞轮盖68形成平滑的曲面状。
[0064]如图5所示,飞轮盖主体68a以覆盖飞轮22的周部(即,外周齿轮22a和环齿轮23)的方式形成。开口部68b以包围连接器57的方式设置。参照图3和图6,起动器盖68c以覆盖突出到进气室39内的起动器24的方式形成。此外,传感器用缺口部68d设置在与曲轴角度传感器25对应的位置。
[0065](作用)
[0066]图9是沿图7中的线IX-1X截取的截面,其示出了从进气装配件9到冷却翼片521a的冷却用空气的流路。进气装配件9的进气管道连接口 9b朝向后方的弯曲部7b (见图2)倾斜。因而,进气装配件9中的冷却用空气流Fl与从入口开口部34导向前方的冷却翼片521a的冷却用空气流F2之间形成的角度α能够缓和地构成。这抑制了气流Fl与气流F2之间的接合部的进气压力损失的上升,使得实现了冷却用空气从进气装配件9到进气室39的平滑流动。
[0067]此外,在限定了进气室39和传动器室38的隔板6中,入口侧凹部62形成在与入口开口部34相对的区域中。因而,进气室39的在与进气装配件9的接合部处的容积扩大。这进一步抑制了接合部的进气压力损失的上升。
[0068]供给到进气室39的冷却用空气通过隔板主体60与飞轮盖68之间的空间,然后到达空气入口部61。飞轮22位于进气室39内。然而,由于飞轮盖68抑制了由飞轮22引起的周向上的排出作用,因此冷却用空气能够被供给到空气入口部61。
[0069]此外,冷却用空气能够在隔板主体60与飞轮盖68之间从驱动轴51的周部的大致全周方向供给到空气入口部61。因而,充分确保了冷却用空气的流路的容积。此外,在空气入口部61的内缘,屈曲部61a沿着冷却翼片521a形成。因而,从空气入口部61到冷却翼片521a的连接部被平滑地引导。这允许冷却用空气从进气室39到冷却翼片521a的充分供给。
[0070]如图7所示,随着连接到曲轴21的驱动轴51以驱动轴51与曲轴21之间具有飞轮22的方式而转动,供给到空气入口部61的冷却用空气被冷却翼片521a径向向外排出。然后,由于隔板主体60设置有包围冷却翼片521a的壳体63,因此被冷却翼片521a排出的冷却用空气绕着驱动带轮52行进然后被引导到从动轴53侦U。
[0071]被引导至从动轴53侧的冷却用空气被出口侧肋36以绕着从动轴53的周围行进的方式被引导,然后通过出口开口部35排出到排气管道8(见图2)。此时,从动轴53的周围的冷却用空气朝向驱动轴51侧的回流被出口侧肋36避免,因此冷却用空气通过出口开口部35平滑地排出。
[0072]此外,在传动器壳体主体31中,出口侧凹部37形成在限定排气流路W的右侧壁中。因而,即使在从动带轮54的带卷绕半径减小的高状态下,已移动到右侧的可动槽轮542a也能避免排气流路过度减小,因此确保了排气流路W的流路面积。这确保了冷却用空气从传动器壳体组件3的排气性能。
[0073]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1,得到以下效果。
[0074](I)由于进气管道连接口 9b设置于传动器壳体主体31的发动机20侧的侧壁,因此从配置在发动机20侧的进气口 7a延伸到进气管道连接口 9b的进气管道7能够短距离地、紧凑地配置。此外,由于进气管道连接口 9b是倾斜的,因此从进气管道7通向传动器壳体主体31的进气流路可以以相对于传动器壳体主体31倾斜的方式连接。这抑制了连接部的进气压力损失的上升。
[0075](2)进气管道连接口 9b内的进气流路能够以钝角的方式连接到从入口开口部34通向驱动轴51的进气流路。因而,从进气管道连接口 9b通向传动器壳体主体31的进气流路能够被逐步构造。这抑制了连接部的进气压力损失的上升。
[0076](3)在弯曲部7b的下游,进气管道7能够以大致直线状的方式连接到进气管道连接口 %。因而,从弯曲部7b的下游的进气管道7通向进气管道连接口 9b的进气流路能够被以大致直线状的方式构造。这抑制了连接部的进气压力损失的上升。此外,当进气管道7以大致直线状的方式配置时,进气管道7被短距离地构造。这使得进气管道7的尺寸减小并提高了组件的可加工性。
[0077](4)进气管道7通过从后部绕过发动机20能够被紧凑地配置并连接到进气管道连接口 9b ο
[0078](5)从传动器室38释放到进气室39的热被由低热传导率树脂制成的隔板6抑制。这抑制了进气室39内的冷却用空气的温度上升。
[0079](6)与入口开口部34相对的进气流路可以被扩张,即,从进气管道连接口 9b到进气室39的连接部中的流路可以被扩张。这抑制了连接部的进气压力损失的上升。
[0080](7)当设置出口侧凹部37时,排气流路W可以被扩张。特别地,甚至当可移动地构造在从动轴53上的从动带轮54位于靠近传动器壳体主体31的内壁面处时,也能够抑制排气流路W被从动带轮54的过度减小。这确保了已通过传动器室38的冷却用空气的排出性會K。
[0081](8)已通过传动器室38的冷却用空气从排气流路W返回到传动器室38的情况被出口侧肋36抑制。因而,已通过传动器室38的冷却用空气能够被容易地引导至出口开口部35。这确保了已通过传动器室38的冷却用空气的排出性能。
[0082] 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
【主权项】
1.一种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设置有安装于发动机并形成外部轮廓的传动器壳体,所述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包括: 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设置有配置于发动机侧的进气口 ;和 进气管道连接口,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配置于所述传动器壳体的发动机侧的侧壁,所述进气管道连接于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 其中,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相对于所述侧壁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器壳体的内部容纳有传动器机构,所述传动器机构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到所述发动机并设置有驱动带轮;从动轴,所述从动轴设置有从动带轮型带,所述V型带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 所述传动器壳体设置有入口开口部,所述入口开口部与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流体连通,以及 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倾斜并指向从所述入口开口部向所述驱动轴延伸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安装在车辆上,以及 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道从所述进气口通过弯曲部向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延伸,以及 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指向所述弯曲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包括: 隔板,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传动器壳体分隔成用于容纳所述传动器机构的传动器室和从所述入口开口部向所述驱动轴延伸的进气室, 所述隔板由树脂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与所述入口开口部大致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向所述传动器室的一侧凹设的入口侧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还包括: 排气流路,所述排气流路用于将已通过所述传动器室的冷却用空气经由设置于所述传动器壳体的出口开口部排出到所述传动器壳体的外部, 所述排气流路被限定为从所述从动轴的周围延伸到所述出口开口部的区域,并位于所述传动器壳体的内壁面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以及 所述内壁面的与所述从动带轮相对的区域设置有向所述传动器壳体的外侧凹设的出口侧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动器壳体中,用于将所述排气流路与所述传动器室彼此分隔开的出口侧肋被以向所述从动带轮突出的方式设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其设置有安装于发动机并形成外部轮廓的传动器壳体,所述V型带式无级传动器包括: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设置有配置于发动机侧的进气口;和进气管道连接口,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配置于所述传动器壳体的发动机侧的侧壁,所述进气管道连接于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其中,所述进气管道连接口相对于所述侧壁倾斜。
【IPC分类】F16H57/04
【公开号】CN105003638
【申请号】CN201510176718
【发明人】糸尾成司, 浜田步, 森田泰介, 高木淳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
【公告号】US20150308560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