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装置和减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2324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位装置和减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和减速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大型的行星齿轮传动中,内齿圈要求可浮动,以内齿圈外花键与箱体内花键连接,内外花键配合间隙很大,以有利于内齿圈浮动,内齿圈装配后,要求轴向有限位装置,一端是靠箱体加工出挡肩定位,装配开口的另一端,一般采用弹性挡圈,在中小型的结构中,用弹性挡圈居多,大型结构(内孔直径大于500_)用弹性挡圈时属特殊设计,安装拆卸困难,且随内孔直径的增大而难度增大,另外较大直径的还需有一套特制的安装拆卸工具,且采购成本也高,特大的内孔直径1600_以上,国内外还无使用经验,存在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弹性挡圈容易被内齿圈窜坏,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限位装置和减速器,以解决大型孔采用特制的弹性挡圈成本高,安装和拆卸困难及安全等问题。
[0004]—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限位装置,包括箱体和挡板,在箱体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槽口内,所述槽口由至少两段圆弧组成,其中至少一个圆弧段与其他圆弧段不同圆心;所述挡板由至少两个圆瓣形挡板拼装而成。
[0005]进一步地,所述槽口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与第二圆弧段不同圆心,但半径相等。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段与第二圆弧段的弧长比为1:3。
[0007]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圆瓣形挡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倒角,与该圆瓣形挡板两端部相邻接的圆瓣形挡板的端部也设置有倒角。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由四个圆瓣形挡板拼装而成,四个圆瓣形挡板等弧长。
[0009]进一步地,在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顶紧挡板的顶紧装置,顶紧装置安装在第一圆弧段的上方。
[0010]进一步地,顶紧装置为螺栓,在第一圆弧段设置有通孔,位于第一圆弧段内的圆瓣形挡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栓连接箱体和挡板。
[0011]进一步地,通孔为沉孔。
[0012]进一步地,在箱体上设置有防松压板,防松压板盖在螺栓上。
[0013]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减速器,包括上述的限位装置及装配在限位装置内的内齿圈,限位装置的箱体内开设有内孔和挡肩,内孔上设置有内花键,内花键与内齿圈配合,内齿圈位于挡肩与槽口之间,内齿圈两侧面分别与挡肩和挡板抵靠。
[0014]本发明提出一种限位装置和减速器,挡板设置于槽口内,槽口由至少两段圆弧组成,其中至少一个圆弧段与其他圆弧段不同圆心;挡板由至少两个圆瓣形挡板拼装而成,大大减少了限位装置制造成本。
[0015]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在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顶紧挡板的顶紧装置,实现了挡板安装,使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通过顶紧装置将圆瓣形挡板向下压紧,防止所有圆瓣形挡板松动。也提高了瓣形挡板安装在箱体槽口内的安全性,防止内齿圈或者其它部件窜出,造成安全事故,可靠性高。
[0016]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圆瓣形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与两端设置倒角的圆瓣形挡板对接的圆瓣形挡板端部也设置有倒角,以躲避装配的干涉,使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0017]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在箱体上设置有防松压板,防松压板盖在螺栓上。防松压板可以防止螺栓松脱,造成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发明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瓣形挡板与箱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减速器,如图1所示,在箱体I内开设有内孔和挡肩及槽口 9,内孔上设置有内花键,内花键与内齿圈2配合,内齿圈2位于挡肩与槽口9之间。内齿圈2两侧面分别与挡肩和挡板抵靠。内齿圈2与内花键配合间隙较大,内齿圈2可相对内花键浮动。挡肩和挡板使内齿圈2左右定位,挡板防止内齿圈2向右窜出,造成安全事故。
[0025]挡板通过螺栓3固定在槽口 9内上,在箱体I上设置有防松压板4,板防松压板4盖在螺栓3上,通过螺栓3固定在箱体I上。防松压板4可以防止螺栓3松脱,造成安全事故。
[0026]如图2所示,挡板由4个圆瓣形挡板5、6、7、8拼装而成,4个圆瓣形挡板5、6、7、8等弧长,所有圆瓣形挡板5、6、7、8的圆弧半径相等。为了避免装配的干涉,使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在最后安装的圆瓣形挡板8两端均设置有倒角,与该对接的圆瓣形挡板5、7端部也设置有倒角。从而可以使最后安装的圆瓣形挡板8与相邻的圆瓣形挡板5、7产生干涉,造成装配困难。
[0027]为了使瓣形挡板安装和拆卸方便,提高瓣形挡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图3所示,在槽口 9内设置有第一圆弧段90和第二圆弧段91,第一圆弧段90与第二圆弧段91的弧长比为1: 3。其中第一圆弧段90为偏心圆弧,第二圆弧段91的半径R2与第一圆弧段90半径Rl相等,第一圆弧段90中心向上偏离第二圆弧段91中心a。槽口 9所有圆弧半径R2等于所有圆瓣形挡板5、6、7、8的圆弧半径。使得槽口 9与圆瓣形挡板5、6、7、8配合紧密。在第一圆弧段90位置设置有向下的通孔,位于第一圆弧段90内的圆瓣形挡板5中间位置垂直开设有螺纹孔,螺栓3位于通孔和螺纹孔内。通孔为沉孔。螺栓3连接箱体I和挡板。
[0028]如图4所示,瓣形挡板安装过程如下:
[0029]瓣形挡板由4个圆瓣形挡板5、6、7、8拼装而成,每个圆瓣形挡板5、6、7、8等弧长,最上部的圆瓣形挡板5中间加工有螺纹孔箱体I槽口 9开设有一段1/4弧长的第一圆弧段90,另一段3/4弧长的第二圆弧段91,偏心距a按能装配的最小值考虑。
[0030]先将内齿圈2装配到位后,将开有螺纹孔的圆瓣形挡板5安装在第一圆弧段90位置,将另外两个圆瓣形挡板6、7安装在另一段3/4弧长的第二圆弧段91位置。将带有倒角的圆瓣形挡板8最后拼装在另一段3/4弧长的第二圆弧段91位置。四个圆瓣形挡板5、6、7、8归位后,拧紧螺栓3使开有螺纹孔的圆瓣形挡板5向下移动,使四个圆瓣形挡板5、6、7、8压紧归位。然后将防松压板4安装至箱体I上。
[0031]—段1/4弧长的第一圆弧段90可以使对应的圆瓣形挡板5、6、7、8上下移动间距,才能将4个圆瓣形挡板5、6、7、8安装归位,否则无法安装圆瓣形挡板5、6、7、8。通过一个螺栓3将4个圆瓣形挡板5、6、7、8上下压紧,提高了瓣形挡板可靠性和稳定性。
[0032]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顶紧装置采用的螺栓3,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的顶紧装置可以采用带弹簧的圆柱销,例如:在第一圆弧段90和圆瓣形挡板5中间位置设置圆柱销孔,将弹簧和圆柱销安装至圆柱销孔内,也可以实现顶紧固定的目的。顶紧装置也可以采用液压缸或销轴等方式均可以实现。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I)和挡板,在箱体(I)上开设有槽口(9),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槽口(9)内,所述槽口(9)由至少两段圆弧组成,其中至少一个圆弧段与其他圆弧段不同圆心;所述挡板由至少两个圆瓣形挡板拼装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9)包括第一圆弧段(90)和第二圆弧段(91),所述第一圆弧段(90)与第二圆弧段(91)不同圆心,但半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90)与第二圆弧段(91)的弧长比为1:3。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圆瓣形挡板(8)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倒角,与该圆瓣形挡板(8)两端部相邻接的圆瓣形挡板(5、7)的端部也设置有倒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由四个圆瓣形挡板(5、6、7、8)拼装而成,四个圆瓣形挡板(5、6、7、8)等弧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I)上设置有用于顶紧挡板的顶紧装置,顶紧装置安装在第一圆弧段(90)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紧装置为螺栓(3),在第一圆弧段(90)设置有通孔,位于第一圆弧段(90)内的圆瓣形挡板(5)上开设有螺纹孔,螺栓(3)连接箱体⑴和挡板(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为沉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I)上设置有防松压板(4),防松压板(4)盖在螺栓(3)上。10.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限位装置及装配在限位装置内的内齿圈(2),限位装置的箱体(I)内开设有内孔和挡肩,内孔上设置有内花键,内花键与内齿圈⑵配合,内齿圈⑵位于挡肩与槽口(9)之间,内齿圈(2)两侧面分别与挡肩和挡板抵靠。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位装置,包括箱体和挡板,在箱体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槽口内,所述槽口由至少两段圆弧组成,其中至少一个圆弧段与其他圆弧段不同圆心;所述挡板由至少两个圆瓣形挡板拼装而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减速器。本发明大大减少了限位装置制造成本,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也提高了瓣形挡板安装在箱体槽口内的安全性,防止内齿圈或者其它部件窜出,造成安全事故,可靠性高。
【IPC分类】F16H1/28, F16H57/023
【公开号】CN105042047
【申请号】CN201510496999
【发明人】何红, 胡宗智, 王 锋
【申请人】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