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2053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小齿轮轴19。下侧万向节17B由上侧叉20和下侧叉22、以及将这两个叉20、22能够摆动且能够传递转矩地连结的十字轴24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中记载的第1轴部件对应于中间轴18,第2轴部件对应于小齿轮轴19。
[0063]小齿轮轴19的上端侧的部分从转向器机构6的转向器壳体6A的上端部按预定长度向上方突出,在该突出的上端部连结万向节17B的下侧的叉22。在转向器壳体6A内未图示的齿条轴被支撑为能够在车宽方向上移动,小齿轮轴19的未图示的小齿轮与齿条轴的未图不的齿条齿嗤合。齿条轴的两端部分别经由横拉杆5、5连结于未图不的转向轮。
[0064]由于转向装置100为这样的构成,因此,若驾驶员旋转操作转向盘1,则未图示的转矩传感器检测施加于转向轴2的转向转矩,根据所检测到的转向转矩而从电动机12产生的辅助转向转矩经由减速机构11传递到输出轴14,进一步经由中间轴18传递到小齿轮轴19。若小齿轮轴19旋转,则与小齿轮轴19啮合的未图示的齿条轴被向轴向即车宽方向驱动,使连结于横拉杆5、5的左右的转向轮转向。
[0065]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小齿轮轴19的上端侧部分的放大图。在图2中,纸面右方是上方侧即车身后方侧,纸面左方是下方侧即车身前方侧。此外,该方向在图3B、图4B、图5B、图6以及图7中也是同样的。
[0066]如上所述,小齿轮轴19的上端侧的部分从转向器机构6的转向器壳体6A的上端部按预定的长度向上方突出。如图2所示,在小齿轮轴19的该突出部分的外周形成有剖面大致弧状的环状槽26。另外,在小齿轮轴19的与环状槽26的上侧邻接的外周面在整周的范围形成有公的上侧细齿28,在小齿轮轴19的与环状槽26的下侧邻接的外周面的部分在整周的范围形成有公的下侧细齿30。
[0067]在小齿轮轴19的上端部形成有圆柱状的突出部32,所述突出部32向小齿轮轴19的轴向即上方突出,直径比小齿轮轴19的上侧细齿28以及下侧细齿30的外径小。突出部32形成为与小齿轮轴19同轴,按上侧细齿28的轴向长度尺寸的一半程度的长度尺寸向上方突出。在突出部32的上端缘形成有倒角34。此外,突出部32既可以与小齿轮轴19作为一体部件而一体形成,也可以与小齿轮轴19分体形成再一体地固定于小齿轮轴的上端部。
[0068]图3A以及图3B是本第1实施方式的下侧万向节17B的下侧叉22的放大图,图3A是立体图,图3B是剖视图。
[0069]叉22具备:连结且紧固于小齿轮轴19的上端部的部分即大致圆筒状的紧固部36;和从紧固部36的上端部在紧固部36的轴向上向车辆后方侧即上方侧延伸、且经由十字轴24与上侧叉20连结的一对摇臂部38、38。一对摇臂部38、38是相对而配置的一对板状部件,在各摇臂部38形成有支承十字轴24的贯通孔38a。此外,图3B所示的叉22表示从侧面观察在一对摇臂部38、38间沿叉22的轴向即图3B的纸面左右方向切断叉22后的结构而得到的状态。
[0070]叉22的紧固部36的内周侧构成供小齿轮轴19的上端部插入并连结的连结孔39,在紧固部36的内周面在整周的范围且在内周面的轴向全长的范围、形成用于与小齿轮轴19的上侧细齿28以及下侧细齿30卡合的母的细齿40。连结孔39从紧固部36的上端到下端地即沿轴向贯通。
[0071]另外,在紧固部36设置有在径向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板状部即缝隙形成部41、41。形成于缝隙形成部41、41间的缝隙42从紧固部36的外周面贯通到内周面,在叉22的轴向上延伸。缝隙42从紧固部36的上端到下端地即沿轴向贯通地形成。由于紧固部36为这样的构成,因此形成为剖面大致C字状的缺口圆筒状。另外,在缝隙形成部41、41在横穿连结孔39的一部分且贯通缝隙42的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孔46、46。如图6所示,在贯通孔46、46贯穿紧固用螺栓44。
[007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小齿轮轴19的上端部固定有在将万向节17B的叉22组装于小齿轮轴19时用于定位的引导部件48。图4A、图4B以及图4C是本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48的单体图,图4A是圆筒部52的主视图,图4B是整体的侧视图,图4C是环部50的主视图。另外,图5A以及图5B是表示安装有本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48的小齿轮轴19的上端部的放大图,图5A是主视图,图5B是侧视图。
[0073]引导部件48能够由聚酰胺系或聚缩醛系等具备耐油性、耐热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4A、图4B、图4C、图5A以及图5B的各图所示,引导部件48具备:环部50,其内周面外嵌于比小齿轮轴19的下侧细齿30靠下方侧的小齿轮轴19的外周面;圆筒部52,其内周面外嵌于突出部32的外周面,所述突出部32形成于小齿轮轴19的上端部;以及薄板状的缝隙卡合板54,其连结环部50和圆筒部52且卡合在叉22的缝隙42内。环部50、圆筒部52以及缝隙卡合板54 —体形成。
[0074]缝隙卡合板54从环部5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的一个方向突出且在环部50的轴向上向上方延伸,并连结于圆筒部52的外周面的一方向侧。如图4B所示,缝隙卡合板54的外缘部形成随着从中间部朝向上端以及下端而高度变低的倾斜部56、56,并形成为大致梯形状。另外,缝隙卡合板54的与小齿轮轴19的环状槽26相对的部分被切割成弧状,切割后的部分构成紧固用螺栓44的定位部58。
[0075]对于引导部件48,既可以是环部50以及圆筒部52这两方也可以是任一方固定于小齿轮轴19。环部50向小齿轮轴19的固定,既可以是通过将环部50压入于小齿轮轴19的外周面而进行,也可以是在环部50的内周面形成细齿并通过与小齿轮轴19的下侧细齿30的细齿结合而进行。在向小齿轮轴19固定圆筒部52的情况下,将圆筒部52压入于小齿轮轴19上端的突出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环部50被压入于小齿轮轴19的外周面,圆筒部52被压入于小齿轮轴19的突出部32的外周面。此外,在仅利用环部50向小齿轮轴固定引导部件48的情况下,圆筒部50与突出部32可以是间隙配合。
[0076]圆筒部52的外径尺寸形成为比叉22的紧固部36的内径尺寸即连结孔39的径尺寸小些的尺寸。另外,圆筒部52形成为比小齿轮轴19的突出部32的轴向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大于突出部32的轴向长度的3倍的长度。因此,在圆筒部52组装于小齿轮轴19的状态下,如图5B所示,突出部32延伸到圆筒部52的内径侧的轴向中间部。若换言之,则小齿轮轴19相对于圆筒部52嵌合直至圆筒部52的内径侧的轴向中途位置。若再换言之,则圆筒部52具有小齿轮轴19的突出部32的顶端部位于圆筒部52的内径侧的轴向中间部的长度。由于是这样的构成,因此,圆筒部52的内径侧的未与小齿轮轴19嵌合的上方侧部分成为空洞S。
[0077]在圆筒部52的上方侧端缘形成有倒角60。在本实施方式中,倒角60形成为相对于圆筒部52的侧面朝向中心轴倾斜30°程度的方式。另外,倒角60在整个从圆筒部52的上方侧端缘到圆筒部52的轴向全长的大致1/3的长度范围延伸。
[0078]图6是表示安装有本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48的小齿轮轴19与叉22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在图6中,叉22以剖视图表示。
[0079]如图6所示,在小齿轮轴19与叉22结合了的状态下,引导部件48的圆筒部52比紧固部36的连结孔39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因此,圆筒部52位于叉22的一对摇臂部38、38之间。该位置是与图1所示的上侧叉20的一对摇臂部62、62的摆动圆相接的位置,但在通常的使用时,圆筒部52不会与上侧叉20的一对摇臂部62、62干涉。
[0080]但是,若叉20相对于叉22的连接角由于碰撞等而如图6中虚线所示那样变大,则圆筒部52与叉20的一对摇臂部62、62干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圆筒部52的上方端侧部分为空洞S,因此,圆筒部52容易因与叉20侧的摇臂部62、62接触而变形。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从而与以往同样地不会损害必要的连接角度功能。
[0081]另外,如上所述,圆筒部52的倒角60形成为相对于圆筒部52的侧面倾斜30°的程度。形成有倒角60的圆筒部52的部分与圆筒部52的其他部分相比壁厚较薄,因此,容易压坏。通过使倒角60的倾斜角为30°程度,从而与使倾斜角为45°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倒角60在轴向上形成为较长。其结果,成为圆筒部52的上方端侧部分容易变形的构造。
[0082]接下来,说明引导部件48向小齿轮轴19的组装以及叉22向小齿轮轴19的组装的方法。
[0083]对于引导部件48向小齿轮轴19的组装,首先,将转向器机构6设置为直行状态。于是,小齿轮轴19的相位即角度也被设置为直行状态。之后,一边进行旋转方向的对位以使得引导部件48的缝隙卡合板54在规定的圆周方向位置即旋转方向位置在轴向上延伸,一边将环部50压到小齿轮轴19的外周面上,并且,将圆筒部52压到小齿轮轴19上端的突出部32的外周面上。由于在突出部32的上端缘形成有倒角34,因此,圆筒部52被顺畅地引导到突出部32的外周面。在此,缝隙卡合板54的规定的旋转方向位置是指与转向盘1设置为中立位置时的、叉22的缝隙42的圆周方向位置即旋转方向位置相同的位置。这样,引导部件48组装于小齿轮轴19的规定的位置。
[0084]对于叉22向小齿轮轴19的组装,首先,使转向盘1为中立状态。于是,叉22的缝隙42的旋转方向位置与固定于小齿轮轴19的引导部件48的缝隙卡合板54的旋转方向位置一致,因此,保持该状态不变地将叉22沿小齿轮轴19的轴向推入。
[008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于小齿轮轴19的引导部件48的圆筒部52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得较长,因此,圆筒部52最先插入并卡合于叉22的紧固部36的连结孔39。由于在圆筒部52的上方侧端缘形成有倒角60,因此,叉22的紧固部36的连结孔39被顺畅地引导到圆筒部52的外周面。另外,由于倒角60的倾斜角形成为30°的程度,因此,与使倾斜角为45°的情况相比,紧固部36的连结孔39被更顺畅地引导到圆筒部52的外周面。若圆筒部52卡合于叉22的紧固部36,则成为小齿轮轴19的轴心与叉22的轴心大致一致的状
??τ ο
[0086]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叉22在向小齿轮轴19组装时最先接触引导部件48的圆筒部52,圆筒部52卡合于紧固部36的连结孔39,因此,能够防止因与叉22接触而引起的缝隙卡合板54的弯曲、破损。即使在为相对于小齿轮轴19从斜方向插入叉22那样的作业的情况下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