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6819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移动式起重机的整机动力系统有两种配套方案:单发动机动力系统和双发动机动力系统。单发动机动力系统即上、下车共用一个发动机,执行道路行驶和起重作业。双发动机动力系统即下车发动机执行道路行驶,上车发动机执行起重作业。
[0003]参见图1,具有双发动机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起重机包括下车驾驶室51、下车发动机及附件52、车架53、驱动轴54、上车操作室55、回转支承56、上车发动机及附件57。
[0004]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单发动机系统以其成本低、重量轻、发动机维修保养成本低的优势,开始得到市场用户的重视。同时,随着发动机电控喷射技术的发展,根据负载反馈进行闭环控制调节,使单发动机系统的整机油耗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开发单发动机动力系统技术的大吨位起重机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0005]在单发动机系统整车动力传动链布置中,如何将下车发动机动力传递至上车驱动机构,采用机械传动形式,以实现上、下车动力的高效传递,成为单发动机起重机产品开发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0006]为满足下车发动机系统向上车传递的大扭矩、高转速的动力传递需求,并能将下车动力由水平方向转换为垂直方向,以实现上、下车动力的直角方向、机械式高效传递,完成整车行驶和起重作业功能,为此,开发相匹配的传动装置成为必需。
[0007]目前单发动机动力系统仅应用在中小吨位起重机上,下车发动机不仅为整车提供行驶作业动力,而且为上车液压系统提供起重作业动力。通过中心回转体,实现上下车液压油动力和电气信号的传递。这种动力传递方式是纯液压式的,从下车发动机动力系统中(可以从发动机取力口或变速箱取力口或分动箱取力口)进行取力,保证液压泵的工作,液压油通过中心回转体实现上下车之间的传输,依靠液压油的能量传递来驱动上车的起重执行机构。
[0008]参见图2,上、下车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59 —离合器60 —变速箱61 (—传动轴62 —下车分动箱69)—取力器一液压泵63 —中心回转体65 —上车液压阀66 —上车液压马达67。液压油经由液压油管64传输。上述各个部件基本都位于车架上平面58以下。
[0009]下车分动箱69上还有一路动力通过多个驱动轴68和传动轴62传递,以实现车辆的正常行驶。
[0010]分动箱:动力传动系统中执行动力传递、分配的部件,其内部结构为一系列齿轮组,其主要功能有调整传动速比、增加取力口、传递和分配驱动动力等。
[0011]液压传动:靠液体传动介质静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主要由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通过油泵转换成液压能,然后再由液压马达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
[0012]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现有的单发动机动力系统中,上、下车动力传递是纯液压式的。液压油箱、主泵需要全部布置在下车,由于液压油箱、主泵自身尺寸较大,对下车的布置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大吨位起重机若应用该单发动机动力系统,中心回转体自身的结构更加复杂,制造加工难度无法预估。
[0013]由于采用中心回转体的布置形式,上车无法应用闭式液压系统,且中心回转体对液压系统的压力建立、能量传递等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上车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角传动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用以实现单发动机起重机上的上、下车之间的动力传递。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传动装置,包括:角传动器壳体、输入轴和输出轴;
[0017]所述输入轴通过输入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锥齿轮,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
[0018]所述输出轴通过输出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输出锥齿轮,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角传动器壳体;
[0019]其中,所述输入轴的输入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线成直角布置,所述输入锥齿轮与所述输出锥齿轮啮合。
[0020]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承为第一锥形滚动轴承;
[0021]所述第一锥形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且支撑所述输入轴。
[0022]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角传动装置还包括输入轴承盖;
[0023]所述输入轴承盖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滚动轴承外侧,且所述输入轴承盖位于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
[0024]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出轴承为第二锥形滚动轴承;
[0025]所述第二锥形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且支撑所述输出轴。
[0026]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角传动装置还包括输出轴承盖;
[0027]所述输出轴承盖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滚动轴承外侧,且所述输出轴承盖位于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中。
[0028]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法兰接盘。
[0029]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角传动器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润滑所述输入锥齿轮和所述输出锥齿轮的加注油口。
[0030]如上所述的角传动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上分别套设有用于密封润滑油的油封。
[0031]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动力传动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角传动装置。
[00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单发动机起重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动力传动系统。
[003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34]上述角传动装置,输入轴以绕水平轴线旋转的方式通过输入轴承支承在角传动器壳体中。输出轴以绕竖直轴线旋转的方式通过输出轴承支承在角传动器壳体种。输入轴的输入轴线与输出轴的输出轴线成直角布置,与输入轴线同轴固定的输入锥齿轮以及与输出轴线同轴固定的输出锥齿轮进行啮合,以实现角传动装置改变动力传递方向角度为90°。单发动机起重机的上车驱动机构通过下车发动机动力系统来取力,通过该角传动装置实现上、下车动力的直角方向、机械式传递,完成整车行驶和上车起重作业。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角传动装置,在不增加整机成本和整车体积的条件下,通过下车发动机动力向上车传递的机械式连接,为上车起升作业提供可靠动力来源,能够实现上、下车动力的高效传递。解决了液压式传动受限的问题,节省了整机部件布置空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及整机性能。
【附图说明】
[003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6]图1为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现有技术中起重机上应用的液压式动力传递路线简图;
[00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传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传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传动装置后上、下车机械式动力传递路线简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1、输入轴;2、加注油口;3、输出轴;
[0043]4、角传动器壳体;5、基座;6、输入锥齿轮;
[0044]7、输入轴承;8、输出锥齿轮;9、输入轴承盖;
[0045]10、输出轴承盖;11、法兰接盘;12、油封;
[0046]13、垫圈;14、车架上平面;15、下车发动机;
[0047]16、离合器;17、变速箱; 18、传动轴;
[0048]19、回转支撑;20、回转中心处上车分动箱;
[0049]21、上车液压泵;22、驱动轴; 23、下车分动箱;
[0050]24、电回转体;25、角传动装置;26、输出轴承;
[0051]51、下车驾驶室;52、下车发动机及附件;
[0052]53、车架;54、驱动轴; 55、上车操作室;
[0053]56、回转支承;57、上车发动机及附件;
[0054]58、车架上平面;59、下车发动机;60、离合器;
[0055]61、变速箱;62、传动轴; 63、液压泵;
[0056]64、液压油管;65、中心回转体;66、上车液压阀;
[0057]67、上车液压马达;68、驱动轴;69、下车分动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结合图3?图5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角传动装置,包括:角传动器壳体4、输入轴I和输出轴3。输入轴I通过输入轴承7设置在角传动器壳体4中,输入轴I的一端设置有输入锥齿轮6,输入轴I的另一端伸出角传动器壳体4。输出轴3通过输出轴承26设置在角传动器壳体4中,输出轴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锥齿轮8,输出轴3的另一端伸出角传动器壳体4。其中,输入轴I的输入轴线与输出轴3的输出轴线成直角布置,输入锥齿轮6与输出锥齿轮8啮合。
[0060]角传动装置:整车动力传动系统中的零部件,实现动力成一定角度方向的传递。输入轴I和输出轴3的一端都通过一轴承(比如锥形滚动轴承)支承在角传动器壳体4上,另一端通过另一轴承(比如圆柱轴承)支承在角传动器壳体4的内腔中。角传动器壳体4可以设计为异型结构,以满足设置在角传动器壳体4中的齿轮运转啮合工作中的散热,润滑,壳体减重等因素,同时可以在角传动器壳体4表面设计散热筋板等。
[0061]角传动器壳体4可以设置在基座5上,通过基座5将角传动器壳体4固定在其他部件上。
[00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