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樑状体限力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6449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樑状体限力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弹性支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樑状体限力的装置,适用于樑状体的柔性限力需要。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由两个主支承和辅助支承构成樑状体停放支承,主支承通常位于樑状体重量和强度最高的部位,辅助支承通常位于樑状体靠前端部位。大型樑状体通常外形尺寸较大,重量较重,端部距离主支承距离较远,如果只有主支承,而没有辅助支承,则大型樑状体由于自身重量和悬臂原因,而产生挠度变形;如果采用刚性的辅助支承,则会引起大型樑状体变形,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如果采用不能自适应调整的弹性辅助支承,同样无法消除挠度变形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0003]为了克服樑状体停放时的变形问题,需要采用一种简便、实用、柔性的限力机构满足樑状体停放时的限力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樑状体限力装置,目的在于实现樑状体停放时的限力需要,解决樑状体停放时因绕度变形对其质量的影响。
[000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樑状体限力的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2个导套、2个导柱、4个导杆、指针、标尺和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上连接板为矩形板,其四角分别开有导杆孔,导杆孔为沉头孔;沿上连接板中轴线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套孔,其内嵌装有导套;
[0007]所述下连接板为矩形板,其形状、结构和所述上连接板相同,对应开有四个导杆孔,导杆孔为沉头孔;区别仅在于沿下连接板中轴线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柱孔,其位置与所述导套孔相应,两个导柱孔内嵌装有导柱;
[0008]四根导杆下端分别位于下连接板的导杆孔并成间隙配合,各导杆上套有碟形弹簧,各导杆上端分别穿入上连接板的导杆孔并间隙配合;
[0009]2个导柱上端分别插入2个导套的内孔并与其滑动配合;
[0010]将挡圈放入上连接板的各导杆孔,所述挡圈为圆盘形,其中心具有通孔,用螺钉穿过挡圈的通孔连接挡圈和所述导杆,将上连接板限位;
[0011]所述上连接板侧面固定有标尺,标尺上刻有刻线和对应的位移数值;所述下连接板侧面对应上连接板的标尺位置固定有指针,用于指示所述标尺上的位移数值;
[0012]所述升降装置由手轮和升降机组成,升降机顶面与所述下连接板底面通过螺栓连接,手轮用于驱动升降机,从而调整所述下连接板连带其上指针的高度位置。
[0013]所述导套可以为带台阶的中空回转体,其外圆直径与上连接板的导套孔相同并紧配合,其内孔为圆柱形,内孔孔壁具有环形槽,用于容纳润滑剂;
[0014]所述导柱可以为带台阶的回转体,其外圆直径与下连接板的导柱孔相同,导柱下端嵌入下连接板的导柱成紧配合,导柱上端与导套的内孔滑动配合;
[0015]所述导杆可以为带台阶的回转体,其上端面中心位置开有螺纹孔,下端面中心位置开有一字槽。
[0016]使用时,先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固定座上,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樑状体相应位置,旋转手轮升起下连接板以上部分,在樑状体压力作用下,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碟形弹簧产生压缩变形,当指针指向标尺上的刻度值后,停止举升,此时樑状体处于停放时所需的限力数值。
[00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升降机升降运动,在樑状体重力作用下,碟形弹簧产生压缩变形而形成反作用力,力的大小通过指针和标尺对应关系反映出来,解决了樑状体停放时的柔性限力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21 ]图4为上连接板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府视图;
[0023]图6为下连接板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的府视图;
[0025]图8为导套示意图;
[0026]图9为导柱示意图;
[0027]图10为导杆示意图;
[0028]图11为标尺不意图;
[0029]图12为指针视图;
[0030]图13为升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2个导套3、2个导柱4、4个导杆6、指针8、标尺9和升降装置10 ;
[0033]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上连接板I为矩形板,其四角分别开有导杆孔1A,导杆孔IA为沉头孔;沿上连接板中轴线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套孔1B,其内嵌装有导套3 ;
[0034]如图6、图7所示,所述下连接板2为矩形板,其形状、结构和所述上连接板I相同,对应开有四个导杆孔,导杆孔为沉头孔;区别仅在于沿下连接板中轴线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柱孔2B,其位置与所述导套孔IB相应,两个导柱孔2B内嵌装有导柱4 ;
[0035]四根导杆6下端分别位于下连接板2的导杆孔并成间隙配合,各导杆上套有碟形弹簧7,各导杆上端分别穿入上连接板I的导杆孔IA并间隙配合;
[0036]2个导柱上端分别插入2个导套3的内孔并与其滑动配合;
[0037]将挡圈5放入上连接板I的各导杆孔1A,所述挡圈5为圆盘形,其中心具有通孔,用螺钉穿过挡圈5的通孔连接挡圈5和所述导杆6,将上连接板I限位;
[0038]所述上连接板I侧面固定有标尺9,标尺9上刻有刻线和对应的位移数值;所述下连接板2侧面对应上连接板I的标尺9位置固定有指针8,用于指示所述标尺9上的位移数值;
[0039]所述升降装置10由手轮10-1和升降机10-2组成,升降机10_2顶面与所述下连接板2底面通过螺栓连接,手轮用于驱动升降机,从而调整所述下连接板2连带其上指针8的高度位置。
[0040]如图8所示,所述导套3为带台阶的中空回转体,其外圆直径与上连接板I的导套孔IB相同并紧配合,其内孔为圆柱形,内孔孔壁具有环形槽3A,用于容纳润滑剂;
[0041]如图9所示,所述导柱4为带台阶的回转体,其外圆直径与下连接板的导柱孔2B相同,导柱下端嵌入下连接板2的导柱孔2B成紧配合,导柱上端与导套3的内孔滑动配合;
[0042]如图10所示,所述导杆6为带台阶的回转体,其上端面中心位置开有螺纹孔6A,下端面中心位置开有一字槽6B。
[0043]如图11所示,所述标尺9为矩形板,其上刻有刻线和对应的位移数值;所述位移数值与弹簧压缩力数值相对应;
[0044]如图12所示,所述指针8为上端带尖的异形件,其上开有螺钉穿过孔;
[0045]如图13所示,所述升降装置10由手轮10-1和升降机10_2组成,手轮和升降机均为外购成品件。
[0046]本实施例中,
[0047]上连接板I材料为Q235钢;
[0048]下连接板2材料为Q235钢;
[0049]2个导套3材料为45钢;
[0050]2个导柱4材料为45钢;
[0051 ] 4个导杆6材料为45钢;
[0052]碟形弹簧型号为A40;
[0053]挡圈规格为Φ6ι?πι;
[0054]手轮型号为JB/T7273.5-1994C16 X 160 ;
[0055]升降机型号为SWL2.5-lA-U280。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樑状体限力的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2个导套(3)、2个导柱(4)、4个导杆(6)、指针(8)、标尺(9)和升降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接板(I)为矩形板,其四角分别开有导杆孔(1A),导杆孔(IA)为沉头孔;沿上连接板中轴线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套孔(IB),其内嵌装有导套(3); 所述下连接板(2)为矩形板,其形状、结构和所述上连接板(I)相同,对应开有四个导杆孔,导杆孔为沉头孔;区别仅在于沿下连接板中轴线开有两个左右对称的导柱孔(2B),其位置与所述导套孔(IB)相应,两个导柱孔(2B)内嵌装有导柱(4); 四根导杆(6)下端分别位于下连接板(2)的导杆孔并成间隙配合,各导杆上套有碟形弹簧(7),各导杆上端分别穿入上连接板(I)的导杆孔(IA)并间隙配合; 2个导柱上端分别插入2个导套(3)的内孔并与其滑动配合; 将挡圈(5)放入上连接板(I)的各导杆孔(IA),所述挡圈(5)为圆盘形,其中心具有通孔,用螺钉穿过挡圈(5)的通孔连接挡圈(5)和所述导杆¢),将上连接板(I)限位; 所述上连接板(I)侧面固定有标尺(9),标尺(9)上刻有刻线和对应的位移数值;所述下连接板(2)侧面对应上连接板(I)的标尺(9)位置固定有指针(8),用于指示所述标尺(9)上的位移数值; 所述升降装置(10)由手轮(10-1)和升降机(10-2)组成,升降机(10-2)顶面与所述下连接板(2)底面通过螺栓连接,手轮用于驱动升降机,从而调整所述下连接板(2)连带其上指针(8)的高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樑状体限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套⑶为带台阶的中空回转体,其外圆直径与上连接板⑴的导套孔(IB)相同并紧配合,其内孔为圆柱形,内孔孔壁具有环形槽(3A),用于容纳润滑剂; 所述导柱(4)为带台阶的回转体,其外圆直径与下连接板的导柱孔(2B)相同,导柱下端嵌入下连接板(2)的导柱孔(2B)成紧配合,导柱上端与导套(3)的内孔滑动配合; 所述导杆(6)为带台阶的回转体,其上端面中心位置开有螺纹孔(6A),下端面中心位置开有一字槽(6B)。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樑状体限力的装置,属于弹性支承装置,目的在于解决樑状体停放时的柔性限力需要。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2个导套、2个导柱、4个导杆、指针、标尺和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由手轮和升降机组成;使用时,先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固定座上,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樑状体相应位置,旋转手轮升起下连接板以上部分,在樑状体压力作用下,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碟形弹簧产生压缩变形,当指针指向标尺上的刻度值后,停止举升,此时樑状体处于停放时所需的限力数值。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樑状体停放时的柔性限力问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IPC分类】F16M11-24
【公开号】CN204372489
【申请号】CN201520006501
【发明人】何衍生, 魏赛玲
【申请人】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