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8338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曳引机是电梯系统中十分重要的驱动部件,在曳引机的工作过程中,基于曳引机的高速旋转很容易产生震动,曳引机的长期震动一方面会导致曳引机连接部件的松动,从而影响曳引机以及整个电梯系统的运行;另一方面曳引机的震动很容易通过钢丝绳传递到轿厢,从而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0003]—般在无机房电梯中,曳引机的上端与曳引机固定架支架之间都是采用刚性连接,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397619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通过围绕曳引机的平台板、侧板以及压板对曳引机进行固定,曳引机放置于平台板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曳引机和平台板,侧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井道底坑壁上,压板与曳引机的顶部固定连接,限定曳引机的位置。
[0004]该实用新型中,曳引机的上端与压板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曳引机的震动很容易通过钢丝绳传递至轿厢,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0005]现有技术中,也有在曳引机上端与固定架支架之间设置橡胶环,即所谓的单减震装置。但是单减震装置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减震效果,仍然存在曳引机震动所带来的安全隐串
■/Ql、O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对曳引机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减少曳引机的震动,增加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0007]—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用以连接曳引机的顶板,所述固定支架和顶板之间设有一级缓冲机构,所述顶板与曳引机之间设有二级缓冲机构。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装置应用于曳引机的上部,通过两级缓冲机构达到理想的减震效果。两级缓冲机构之间为串联关系,当一级缓冲机构失效时,另一级缓冲机构仍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
[0010]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套筒;
[0011]位于顶板上且插入套筒内的限位柱;
[0012]位于限位柱与套筒径向间隙内的减震环。
[0013]减震环可以采用弹簧、橡胶件或者其他有等同效果的减震元件,减震环能够在水平面的各个方向上限制曳引机的晃动。
[0014]为了保证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限位柱至少为两根且垂直于顶板布置。限位柱以及相配合的减震环和套筒同轴布置且依次靠紧。
[0015]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外周设有翼板,套筒通过翼板与固定支架相连。固定支架上设有与套筒相配合的通孔,套筒穿过通孔后,翼板与固定支架相贴合,利用螺栓或其他紧固件连接翼板和固定支架。套筒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翼板上。
[0016]为了保证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套筒至少有两个,各套筒的翼板连成一体。
[0017]作为优选,所述二级缓冲机构为夹持在顶板与曳引机之间的减震垫,顶板与曳引机之间通过贯穿减震垫的固定螺栓相连。
[0018]二级缓冲机构能够在竖直方向上限制曳引机的晃动,减震垫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以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减震垫采用橡胶材质,或者具有相同性能的弹性元件。
[0019]作为优选,曳引机的顶部设有扶持座,所述固定螺栓至少有两个且与该扶持座连接。
[00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0021](I)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在曳引机和顶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减震垫,起到了一次减震作用。
[0022](2)减震环内表面套装于顶板上的限位柱外表面,减震环外表面处于套筒的内表面,形成三层剖面结构,可有效限制曳引机顶部的在水平面上各个方向的位移,形成二次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2为图1中的A-A向截面视图。
[0025]图中:1、固定支架;2、套筒;3、限位柱;4、减震环;5、扶持座;6、减震垫;7、翼板;8、顶板;9、曳引机;10、固定螺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做详细描述。
[0027]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以及安装在固定支架I上用以连接曳引机9的顶板8,固定支架I和顶板8之间设有一级缓冲机构,顶板8与曳引机9之间设有二级缓冲机构。
[0028]—级缓冲机构包括:套筒2、固定在顶板8上且插入套筒2内的限位柱3,以及位于限位柱3与套筒2径向间隙内的减震环4。
[0029]如图2所示,套筒2、减震环4和限位柱3依次套接,形成3层结构,减震环4处于套筒2的内侧面和限位柱3的外侧面之间,可以有效地限制曳引机9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
[0030]固定支架I固定在井道壁上或者其他等效结构上,套筒2的外周焊接有翼板7,固定支架I上设有用于容置套筒2的开口槽,套筒2穿过开口槽后,翼板7与固定支架I贴靠,利用螺栓连接翼板7和固定支架I。
[0031]如图1所示,限位柱3为两根,且垂直于顶板8布置,套筒2为两个,各套筒2的翼板7连成一体,如图2所示,限位柱3以及相配合的减震环4和套筒2同轴布置且依次靠紧。
[0032]曳引机9的顶部设有扶持座5,二级缓冲机构为夹持在顶板8与扶持座5之间的减震垫6,顶板8与扶持座5之间通过贯穿减震垫6的固定螺栓10相连,固定螺栓10有两个且与扶持座5连接。
[0033]本实用新型用于曳引机9的减震装置使用时,一级缓冲机构限制曳引机9在水平面各个方向上的晃动,二级缓冲机构限制曳引机9在竖直方向上的晃动,共同作用达到理想的减震效果。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用以连接曳引机的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和顶板之间设有一级缓冲机构,所述顶板与曳引机之间设有二级缓冲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 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套筒; 位于顶板上且插入套筒内的限位柱; 位于限位柱与套筒径向间隙内的减震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至少为两根且垂直于顶板布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柱以及相配合的减震环和套筒同轴布置且依次靠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周设有翼板,套筒通过翼板与固定支架相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至少有两个,各套筒的翼板连成一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缓冲机构为夹持在顶板与曳引机之间的减震垫,顶板与曳引机之间通过贯穿减震垫的固定螺栓相连。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曳引机的顶部设有扶持座,所述固定螺栓至少有两个且与该扶持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用以连接曳引机的顶板,所述固定支架和顶板之间设有一级缓冲机构,所述顶板与曳引机之间设有二级缓冲机构。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套筒;位于顶板上且插入套筒内的限位柱;位于限位柱与套筒径向间隙内的减震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装置能够对曳引机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减少曳引机的震动,增加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IPC分类】B66B11/04, F16F15/02
【公开号】CN204852161
【申请号】CN201520570500
【发明人】张树山, 高赞亭, 宋亮, 周忠彭, 吴春龙
【申请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