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转换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96355阅读:来源:国知局
阀杆;501-水道;502-进水孔;6 -阀芯;601-混合腔;7-喷嘴;701-喷杆;702-上喷座;703-下喷座;704-弹簧;705-雾化孔(705) ; 8-密封垫;9-密封组件;10-限流圈;11-上导环;12-密封圈;1201-弹性内环;1202-密封外环;13-下导环,14-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 ] 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1、阀盖2、套筒3、阀座4、阀杆5、阀芯6、喷嘴7,阀杆5中部设有水道501,喷嘴7的进水口与阀杆5水道501相通,阀盖2中部开设与阀杆5相配的阀杆孔,阀杆5与阀杆孔间隙配合使阀杆5能在阀杆孔中移动;阀芯6设于阀杆5的下端,阀盖2下方设有套筒3,阀芯6与套筒3间隙配合使阀芯6能在套筒3中移动,阀体I设有蒸汽进口 101与蒸汽出口 102,其特征在于:阀盖2上设有进水腔201,阀杆5周向开设能与进水腔201相通的进水孔502,阀杆5的移动改变进水孔502与进水腔201的相通面积;喷嘴7包括喷杆701、上喷座702、下喷座703、位于上喷座702和下喷座703之间的弹簧704,喷杆701固接在上喷座702上,下喷座703固接于阀芯6上;喷杆701的下部为下大上小的锥形喷头,下喷座703开设向下开口的雾化腔及与雾化腔和水道501相通的雾化孔705,雾化腔的开口呈与喷头相配的锥形;阀芯6开设向下开口的混合腔601,喷嘴7的下部位于混合腔601中;阀体I的蒸汽进口 101通过套筒3的进气通孔301与阀芯6的混合腔601相通,阀芯6的混合腔601与阀体I的蒸汽出口 102相通。喷嘴7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当阀杆5内水压增大时,克服弹簧704力,喷杆701下移,增大锥形喷头与雾化腔的开口之间的间距,增大出雾量。当阀杆5内水压减小时,在弹簧704力的作用下,喷杆701上移,减少锥形喷头与雾化腔的开口之间的间距,减少出雾量;出雾量调节方便,且雾化效果好。
[0028]为简化结构,提高工作的可靠性,下喷座703的上部尺寸小于下部尺寸形成向上的环形台阶面,台阶面上方的下喷座703上设有外螺纹,阀芯6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连接孔的下部设与下喷座703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上喷座702中部开设内螺纹孔,喷杆701的上部设有与上喷座702内螺纹孔相配的外螺纹,外伸于上喷座702的喷杆701上螺纹连接紧固件。
[0029]为避免弹簧704卡死,造成喷杆701的移动受阻,上喷座70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弹簧704导向柱;下喷座703开设多个斜向内的雾化孔705。弹簧704导向柱用于对弹簧704进行导向,避免弹簧704的弯曲变形,提高喷嘴7工作的可靠性。
[0030]为使喷嘴7可靠工作,喷嘴7受力敏感,能对压力变化及时反映,减少迟滞,下喷座703的上端内圈向上延伸形成弹簧704定位柱,弹簧704定位柱的外周与弹簧704相配。
[0031 ] 避免雾化孔705受弹簧704影响,下喷座703上端设与雾化孔705垂直的斜肩,雾化孔705的上端开口位于斜肩上。雾化孔705设于斜肩上,使雾化孔705的开口斜向外,可避免弹簧704压缩影响雾化孔705的进水。
[0032]为简化加工难度,降低生产成本,阀盖2包括上阀盖202、中阀盖203,中阀盖203与阀体I通过紧固件连接;上阀盖202侧向开设进水口,上阀盖202设有与进水口相通的接管14;上阀盖202与中阀盖203之间、中阀盖203与阀体I之间、中阀盖203与套筒3之间、阀座4与阀体I之间均设有密封垫8,上阀盖202与中阀盖203之间、中阀盖203与阀体I之间、中阀盖203与套筒3之间、套筒3与阀座4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8为金属缠绕垫,以提高耐热的能力。
[0033]为实现进水腔201的可靠密封及进水量的可靠控制,进水腔201设于上阀盖202的下部,进水腔201外周面为圆柱面;中阀盖203中部开设直径大于阀杆孔的阀杆5密封孔;阀杆5密封孔与阀杆5之间设有密封组件9,阀杆5密封孔的上部设有内螺纹,密封组件9上设有刚性的限流圈10,限流圈10的外周下端设有与阀杆5密封孔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限流圈10上部位于上阀盖202的进水腔201中,阀杆5的上下移动改变限流圈10遮挡进水孔502的数量以调节阀杆5的进水量。限流圈10可为金属件,可避免受力弯折等情况发生,限流圈10既可为密封组件9定位件,又作为遮挡进水孔502件,结构紧凑,保护密封组件9,提高密封组件9的寿命。
[0034]为进一步提高动作的敏感性,限流圈10与阀杆5间隙配合,限流圈10的孔径上部大于下部形成台阶面。限流圈10与阀杆5间隙配合且限流圈10上部与阀杆5的间隙大于限圈下部与阀杆5的间隙,有利于阀杆5的上下移动,同时又起到阻挡水进入进水孔502的作用,限流圈10下部与阀杆5之间的间隙小,提高密封效果,可进一步增加进水腔201至套筒3之间的密封性。
[0035]为满足减温减压之间的关系,套筒3开设多个进气通孔301,进气通孔301上大下小,阀芯6的上下移动改变进气通口的大小。进气通孔301可呈上大下小的水滴状,阀芯6的移动改变阀芯6遮盖套进气通口的面积,当阀杆5位于上行程时,进水孔502与进水腔201相通的数量为最多,进水量为最大,同时,进气通口与混合腔601相通的面积为最多,降温减压最好;不阀杆5位下下程时,进水孔502与进水腔201相通的数量为最少,进水量为最小,同时,进气通口与混合腔601相通的面积为最小,降温减压最低。
[0036]为避免阀芯6移动卡止,阀芯6外周上部开设上导环11槽、密封槽、下导环13槽;上导环11嵌入上导环11槽、密封圈12嵌入密封槽、下导环13嵌入下导环13槽,阀芯6外周中部直径小于阀芯6两端直径以减少阀芯6与套筒3之间的配合面,中阀盖203的下部开设与阀芯6相配的阀芯6上腔,套筒3的上端设有与中阀盖203的阀芯6上腔腔壁相抵的上台阶面,套筒3的下端设有与阀座4相配的下台阶面,阀座4的上端和下端内圈均外凸于外周以形成台阶定位面。上导环11、下导环13用于导向,在避免阀芯6移动卡止的同时密封圈12可避免漏气。
[0037]为进一步提高对阀芯6移动的导向性,上导环11、下导环13均为弹性金属环,密封圈12包括弹性内环1201,外套于弹性内环1201的密封外环1202。弹性金属环与套筒3壁紧密贴合,避免阀芯6在套筒3中的斜置,弹性内环1201使密封外环1202与筒壁紧贴合,提高密封性,也提高阀芯6移动的顺畅程度。
[0038]当阀杆5位于上行程时,减温水从接管14、进水口、阀盖2的进水腔201、阀杆进水孔502、水道501进入喷嘴,此时进水腔201与进水孔502相通的数量也最多,水压也最大,喷嘴的喷杆701位于下位,喷嘴开口位最大,进入混和腔601中的水雾量最大,同时,由于固接于阀杆5的阀芯6位于上位,套筒3的进气通孔301与混和腔601的相通的面积为最大,进入混和腔601中的蒸汽也为最多,混和后的蒸汽经阀体I的蒸汽出口 102排出。
[0039]随着阀杆5的下降,进水腔201与进水孔502相通的数量减少,水道501中的压力减小,使喷嘴的喷杆701随之上移,减小喷嘴开度,同时套筒3的进气通孔301与混和腔601的相通的面积也相应减少,进入混合腔601的减温水和蒸汽减少。
[0040]当阀杆5位于下行程时,可切断混合腔601内的减温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