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锈剂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662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除锈剂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锈剂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中进行除锈剂灌装时,采用的均是线性灌装,即所有除锈剂的瓶子均是一字型的队列形式经过灌装机下,每次都是前一瓶灌注满了后,才传送下机器,由紧挨着的下一个瓶子接上。这种线性灌装方式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同时批量灌装。而且机器不易维护,当在灌注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将影响整条灌装生产线的工作停滞,且由于一排瓶子是依序紧挨着通过灌装机器,因此突发的停止将会造成各个瓶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严重的可以导致瓶子碎裂,无法灌装,需要人工取出置换,影响后续的瓶子灌装,因此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种除锈剂灌装装置,可实现面状批量灌装,提高灌装效率,同时易于操作、维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除锈剂灌装装置,包括上主板,所述上主板的横向两侧通过滑套设于主立柱上,所述上主板内设有多根灌针,所述灌针呈面状排列,每根灌针上部与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管的另一端通过分管器连接进料管。

其中,在所述上主板的正下方还设有下主板,所述下主板上设有瓶子格,所述瓶子格对准所述灌针。

其中,所述主立柱内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滑套连接。

其中,所述下主板的纵向一侧设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连接丝杆的一端,丝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摇把,其中丝杠中间还设有丝杆座,用于支撑所述丝杆;所述下主板的纵向另一侧设有车把。

其中,所述上主板横向一侧设有拉手,横向另一侧设有脚踏开关。

其中,所述下主板设有轮子,所述轮子位于轨道内。

其中,所述灌针为24根,呈4*6面状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除锈剂灌装装置增加分管器,引出多条分管,每条分管连接灌针,灌针呈面状排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面状批量灌装除锈剂,提高灌装效率,同时易于操作、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锈剂灌装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部分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B-B部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锈剂灌装装置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 增加分管器,引出多条分管,每条分管连接灌针,灌针呈面状排列。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锈剂灌装装置,包括上主板1,所述上主板1的横向两侧通过滑套2设于两根主立柱3之间,其中,所述上主板内设有24根灌针4,所述灌针4呈4*6面状排列,每根灌针4上部与分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分管5的另一端通过分管器6连接进料管7。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除锈剂灌装装置增加分管器,引出多条分管,每条分管连接灌针,灌针呈面状排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面状批量灌装除锈剂,提高灌装效率,同时易于操作、维护。

如图1~4所示,其中,在所述上主板1的正下方还设有下主板8,所述下主板8上设有瓶子格9,用于装载瓶子10,且所述瓶子格9对准所述灌针4。因此所述瓶子格9也是24位,分别对应上主板1上的24根灌针4,且也是呈4*6面状排列。

在实际灌注过程中,灌针4向下垂直移动,插入瓶子10后即开始灌注,在灌注满后,需要提起灌针4,恢复原来位置再进行下一批次的灌注。因此,优选地,所述主立柱3内安装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与滑套2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主板8在移动时,为了可以定位准确,在纵向一侧设有限位挡板12,限位挡板12连接丝杆13的一端,丝杆13的另一端设有手摇把14,其中丝杠13中间还设有丝杆座15,用于支撑所述丝杆13;所述下主板8的纵向另一侧设有车把16。

所述上主板1横向一侧设有17拉手,横向另一侧设有脚踏开关18。

为了可移动下主板8,所述下主板8设有轮子19,所述轮子19位于轨道20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