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杂环丁烷液贮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992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杂环丁烷液贮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贮罐,具体涉及一种氮杂环丁烷液贮罐。
【背景技术】
[0002]以1-叔丁氧羰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为原料,叠氮化钠和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为氨源,考察了两种途径合成1-叔丁氧羰基-3-氨基氮杂环丁烷这种药物中间体实验的可操作性、安全性能、产率高低和后处理的繁简。实验表明,当用叠氮化钠为氨源取代羟基成叠氮基时,经过分批加入锌粉可还原成伯氨,得到70%的产率。但是叠氮化钠毒性较强,受热或震动摩擦可发生爆炸,操作难度较大。当用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为氨源,生成的叔氨在乙醇水合肼溶液中加热回流肼解生成伯氨,产率为63%。产率虽然低于前一种方法,但是实验的可操作性很强,安全且后处理简单。现有的氮杂环丁烷液不方便储存,封装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将氮杂环丁烷液储存在罐体内,并将氮杂环丁烷液抽送到出液腔内,并由出液管输出,出液管对准储液管,储液管封存氮杂环丁烷液,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实现升降调节,从而可以控制出液管与储液管对接,更加方便了对氮杂环丁烷液储存的氮杂环丁烷液贮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车板,车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设置在底板上,车板上设有若干储液管,每根储液管的端部均设有进液口,储液管为管状结构,若干储液管呈并排布置,底板上设有罐体,罐体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呈竖直布置,支撑柱的端部设有顶板,顶板呈水平布置,顶板的前端设有导向管,导向管的两端设有开口,导向管的横截面为环形形状,导向管的侧壁设有开槽与连杆,连杆的两端布置在开槽的两侧,连杆为弧形形状,连杆设有旋转轮,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与升降管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管的下端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呈水平布置,升降板内设有出液腔,出液腔与罐体对接,出液腔与罐体通过输液管,输液管设有控制阀,输液管的端部设有出液球,出液球为微孔质结构,出液球设置在出液腔内,升降板的下部设有若干出液管,若干出液管呈并排布置,每根出液管的下端均设有出液口,每根出液管与储液管对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连接有摇臂。
[0007]进一步地,所述摇臂的外表面设有荧光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管的上端设有限位环。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为圆环形形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为电控阀。
[0011 ]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可以将氮杂环丁烷液储存在罐体内,并将氮杂环丁烷液抽送到出液腔内,并由出液管输出,出液管对准储液管,储液管封存氮杂环丁烷液,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实现升降调节,从而可以控制出液管与储液管对接,更加方便了对氮杂环丁烷液的储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底板11、车板12、第一车轮13、第二车轮14、储液管15、进液口 16、出液口 17、出液管18、罐体19、支撑柱20、顶板21、导向管22、开口 23、开槽24、连杆25、旋转轮26、摇臂27、升降管28、限位环29、升降板30、出液腔31、输液管32、控制阀33、出液球3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设有车板12,车板12的底部设有第一车轮13与第二车轮14,第一车轮13与第二车轮14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车轮13与第二车轮14设置在底板11上,车板12上设有若干储液管15,每根储液管15的端部均设有进液口 16,储液管15为管状结构,若干储液管15呈并排布置,底板11上设有罐体19,罐体19的顶部设有支撑柱20,支撑柱20呈竖直布置,支撑柱20的端部设有顶板21,顶板21呈水平布置,顶板21的前端设有导向管22,导向管22的两端设有开口 23,导向管22的横截面为环形形状,导向管22的侧壁设有开槽24与连杆25,连杆25的两端布置在开槽24的两侧,连杆25为弧形形状,连杆25设有旋转轮26,导向管22内套装有升降管28,升降管28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2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26与升降管28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管28的下端设有升降板30,升降板30呈水平布置,升降板30内设有出液腔31,出液腔31与罐体19对接,出液腔31与罐体19通过输液管32,输液管32设有控制阀33,输液管32的端部设有出液球34,出液球34为微孔质结构,出液球34设置在出液腔31内,升降板30的下部设有若干出液管18,若干出液管18呈并排布置,每根出液管18的下端均设有出液口 17,每根出液管18与储液管15对接;旋转轮26连接有摇臂27,摇臂27的外表面设有荧光层,升降管28的上端设有限位环29,限位环29为圆环形形状,控制阀33为电控阀。
[0017]本实用新型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可以将氮杂环丁烷液储存在罐体19内,并将氮杂环丁烷液抽送到出液腔31内,并由出液管18输出,出液管18对准储液管15,储液管15封存氮杂环丁烷液,旋转轮26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28实现升降调节,从而可以控制出液管18与储液管15对接,更加方便了对氮杂环丁烷液的储存。
[0018]其中,旋转轮26连接有摇臂27,摇臂27的外表面设有荧光层,所以能控制旋转轮26的旋转。
[0019]其中,升降管28的上端设有限位环29,限位环29为圆环形形状,所以可以防止升降管28与旋转轮26错位。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设有车板(12),其特征在于:车板(12)的底部设有第一车轮(13)与第二车轮(14),第一车轮(13)与第二车轮(14)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车轮(13 )与第二车轮(14)设置在底板(11)上,车板(12 )上设有若干储液管(15),每根储液管(15)的端部均设有进液口( 16),储液管(15)为管状结构,若干储液管(15)呈并排布置,底板(11)上设有罐体(19),罐体(19)的顶部设有支撑柱(20),支撑柱(20)呈竖直布置,支撑柱(20)的端部设有顶板(21),顶板(21)呈水平布置,顶板(21)的前端设有导向管(22),导向管(22)的两端设有开口(23),导向管(22)的横截面为环形形状,导向管(22)的侧壁设有开槽(24)与连杆(25),连杆(25)的两端布置在开槽(24)的两侧,连杆(25)为弧形形状,连杆(25)设有旋转轮(26),导向管(22)内套装有升降管(28),升降管(28)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2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26)与升降管(28)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管(28)的下端设有升降板(30),升降板(30)呈水平布置,升降板(30 )内设有出液腔(31),出液腔(31)与罐体(19 )对接,出液腔(31)与罐体(19 )通过输液管(32 ),输液管(32 )设有控制阀(33 ),输液管(32 )的端部设有出液球(34 ),出液球(34 )为微孔质结构,出液球(34)设置在出液腔(31)内,升降板(30)的下部设有若干出液管(18),若干出液管(18)呈并排布置,每根出液管(18)的下端均设有出液口( 17),每根出液管(18)与储液管(15 )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其特征在于:旋转轮(26)连接有摇臂(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其特征在于:摇臂(27)的外表面设有荧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其特征在于:升降管(28)的上端设有限位环(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其特征在于:限位环(29)为圆环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其特征在于:控制阀(33)为电控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氮杂环丁烷液贮罐,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车板,车板上设有若干储液管,底板上设有罐体,罐体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端部设有顶板,顶板的前端设有导向管,导向管的侧壁设有开槽与连杆,连杆设有旋转轮,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旋转轮与升降管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管的下端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内设有出液腔,出液腔与罐体对接,出液腔与罐体通过输液管,升降板的下部设有若干出液管,每根出液管与储液管对接。本实用新型方便了对氮杂环丁烷液储存。
【IPC分类】B67C3-16
【公开号】CN204529273
【申请号】CN201520054127
【发明人】周熹, 江勇, 周卫国, 吴伟冬
【申请人】江苏汉阔生物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