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通过对重量的误差分析,检测物料是否短缺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以制造生产为营业项目的公司、工厂或企业而言,一项产品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包括设计、测试、制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就以现今的产品,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等,构成完整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可能成千上百,再加上其系统的运行需要考虑到的操作便利性、系统稳定性、设备扩充性及热传导效应等种种问题。因此从产品设计到消费者手上的过程中,与产品有关的过程则包括任何有关的加工工序、加工指南与相关批准、使用权、安全、工作标准与方法、工作流程、机构关系及工程测试等所有过程处理的程序。
就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制造组装为例,在众多的制造组装流程中,产品制造的工作一般可区分为印刷电路板插件与系统组装。印刷电路板插件流程可分成表面粘装插件(SMT)、自动插件(A/I,AutoInsertion)、于工插件、测试及烤机测试(Burn-In)等。系统组装流程则主要可分为外壳组装、老化、测试与包装等。笔记本型计算机的组装如同装配计算器一样以整机方式进行,作业的复杂度比桌上型高,包装作业多以自动化方式进行。
与以往单纯通过人工方式执行制造或组装流程相比,自动化的机制确实可以将制造或组装的失误率降至最低。但却不能代表绝对不会有误差产生,这也是自动化程度再高的制造厂商仍然必须有测试及品管人员执行品质把关工作的原因所在。在品管检测的流程中多半是由人工方式加以检测,或许在零部件外露的情况下,可由品管检测人员以目测方式加以检测,暂不论目测的准确性如何,一旦有未检测出错误的产品已完成包装,之后便无法再通过人工方式加以检测,影响所及将会是出厂产品优良率的降低以及后续处理成本的提升。
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率且精确的对象检测方法以及系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通过一重量误差分析机制,借以分析判断重量有误差的对象其误差的成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通过一分析报告机制,生成一误差结果分析报告,供使用者有效地判断误差的成因。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包括一用以依据预设的输送流程,将待检测对象运送至预设的重量测量点的输送单元;一设置在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当该输送单元将该待测对象运送至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时,用以执行重量测量的秤重单元;一在该秤重单元测量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时,在数据库中对应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数据字段中记录并储存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测量值的储存模块;一将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数据字段中储存的重量资料,与预先储存在该数据库中对应该带检测对象的预设重量误差值相对比,并在对比结果超过预设误差值时,分析组成该带检测对象的零部件重量资料,判断出该重量误差值可能由哪一个或哪些零部件的组装误差造成的分析模块;以及一依据该分析模块判断出的误差值可能排列组合资料,生成一分析报告的报告模块。
通过该秤重检测系统,执行秤重检测系统的方法是首先,令该输送单元依据预设的输送流程,将待检测对象运送至预设的重量测量点;其次,令该设置在预设重量检测点的秤重单元,在该输送单元将该待测对象运送至该预设重量检测点时执行重量测量;再者,令该储存模块在该秤重单元测量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时,在一数据库中对应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数据字段中,记录并储存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测量值;接着,令该分析模块将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数据字段中储存的重量资料,与预先储存在该数据库中对应该带检测对象的预设重量误差值相对比,并在对比结果超过预设误差值时,分析组成该带检测对象的零部件重量资料,判断出该重量误差值可能由哪一个或哪些零部件的组装误差所造成;最后,令该报告模块依据该分析模块判断出的误差值可能排列组合资料生成一分析报告。
与现有的对象检测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除了能够通过一重量误差分析机制,分析判断重量有误差的对象其误差的成因外,还能够通过一分析报告机制生成一误差结果分析报告,供使用者有效地判断误差的成因。据此,使用者无须就该对象拆装分解即可预先获知造成该对象重量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借以增加对象检测的效率。
图1显示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以及图2显示通过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执行秤重检测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图1所示即为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1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一数据库10、一输送单元11、一秤重单元12、一储存模块13、一分析模块14以及一报告模块15。须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1是应用在一笔记本型计算机在组装完成并已装箱而待秤重的作业流程中,但并不限定于此一作业流程,如前述的印刷电路板插件或半成品组装流程等,均可适用本发明的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1。且本发明的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1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包括其它步骤或单元模块,为突显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故不予重复说明。
数据库10,是储存使用者预先输入的零部件规格资料,其中还包括对应该笔记本型计算机产品型号的物料清单资料,该物料清单资料则至少包括组成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各个零部件的重量等规格资料,此外尚包括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在完成包装后的重量资料以及可容许的误差重量范围资料。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库10是一关系型数据库,通过这种关系型数据库的建立,当使用者输入上述任一种资料时,该秤重检测系统1即可快速的找寻到其对应的资料。须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各个资料仅是举例而已,在实际情况下,其内容应更为明确详细。此外,各个资料内容也有可能包括有其它数据字段或是资料列表,碍于篇幅所限及陈述上的简洁,仅显示与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1有关的部分资料。另一方面,该关系型数据库的系统架构也有多种,如何建立乃是现有技术,故也不另外叙述。
该输送单元11,是依据预设的输送流程,将待检测对象运送至预设的重量测量点。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该待测对象是该笔记本型计算机,且该笔记本型计算机是已完成组装及包装作业流程,该重量测量点是设置在将多个该已完成包装的笔记本型计算机装入外箱工作站中的重量测量点。此外,该输送单元11是一具有程控功能以及对象运送功能的输送带。
该秤重单元12,是设置在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当该输送单元11将该待测对象运送至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时,该秤重单元12执行重量测量。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该输送单元11将该笔记本型计算机运送至该外箱包装工作站的重量测量点时,该秤重单元12通过一重量感测单元12a进行该笔记本型计算机重量的测量,其中该重量感测单元12a是一电子秤,至于其测量范围与精确度则应视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设定。又,该输送单元11及该秤重单元12可以是一整合的架构,如将该秤重单元12置于该输送单元11的输送带下等。
该储存模块13,是在该秤重单元12的重量感测单元12a测量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时,在该数据库10中对应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数据字段中,记录并储存该待检测对象重量的测量值。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重量感测单元12a在测量出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重量数值后,随即通过该储存模块13将该重量资料记录在该数据库10中对应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出厂流水编号位置的完成包装后的重量数据字段中。
该分析模块14,是将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数据字段中储存的重量资料,与预先储存在该数据库10中对应该带检测对象的预设重量误差值相对比,并在对比结果超过预设误差值时,分析组成该带检测对象的零部件重量资料,判断出该重量误差值的可能由哪一个或哪些零部件的组装误差所造成。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设该重量感测单元12a测量出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重量为2.4公斤,则该分析模块14随即自该数据库10中检索与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出厂流水编号相对应的完成包装后的重量资料以及可容许的误差重量范围资料并加以对比。
此外,当该分析模块14对比出的结果超过或不足重量默认值时,该分析模块14随即进一步自该数据库10中检索出至少包括用以组成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各个零部件重量等规格资料的该物料清单资料,并就可能造成该误差值的可能组合加以分析。设在本实施例中,该包装后的重量默认值应为2.6公斤,该可容许的误差值范围为3克,则其重量误差值是负0.2公斤,表示该笔记本型计算机有零部件的缺漏,该物料清单中的这些零部件可能够成0.2公斤误差情况的可能包括一重量200克的无线网络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阴极萤光灯管,也可能是一重100克冷阴极萤光灯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内存单元等。该分析模块14会将上述例示告知这些可能及其它可能情况加以逐一分析出来。当然,其分析的条件与范围可由使用者加以设定,如限制组成的范围、组成的数量或零部件的重量等等,分析出的资料自然有一定的范围限缩,借以提供使用者缩小判断的范围。
该报告模块15,是依据该分析模块14判断出的误差值可能的排列组合资料生成一分析报告。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该分析模块14分析出可能是一重量200克的无线网络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阴极萤光灯管,也可以是一重100克冷阴极萤光灯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内存单元等零部件组合,则该报告模块15可将这些分析结果生成一分析报告,再通过一与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1相互连接的数据处理系统,例如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服务器或工作站等具有的输出单元16,如打印机或显示屏幕等,将该分析报告以书面或窗口形式呈现出来,供使用者参考,借以有效地取得该组装并包装完成的笔记本型计算机组装错误的可能原因。
图2显示通过本发明的秤重检测系统1,执行秤重检测的流程步骤在步骤S201中,令该输送单元11依据预设的输送流程将待检测对象运送至预设的重量测量点。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该输送单元11将该笔记本型计算机运送至该外箱包装工作站的重量测量点,并通过该重量感测单元12a进行该笔记本型计算机重量的测量,接着进行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在该数据库10中对应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数据字段中,记录并储存通过该重量感测单元12a测量出的重量测量值,接着进行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令该分析模块14将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数据字段中储存的重量资料,与预先储存在该数据库10中对应该带检测对象的预设重量误差值相对比,并在对比结果超过预设误差值时,分析组成该检测对象的零部件重量资料,判断出该重量误差值可能由哪一个或哪些零部件的组装误差所造成。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该分析模块14分析出可能构成0.2公斤误差的情况包括一重量200克的无线网络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阴极萤光灯管,也可能是一该重100克冷阴极萤光灯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内存单元等,接着进行步骤S204。
在步骤S204中,令该报告模块15依据该分析模块14判断出的误差值可能的排列组合资料生成一分析报告。承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该分析模块14分析出可能是一重量200克的无线网络卡、二支各重100克的液晶面板用冷阴极萤光灯管,也可能是一该重100克冷阴极萤光灯管以及二支各重50克的内存单元等零部件组合,则该报告模块15将这些分析结果生成一分析报告并通过该输出单元16予以输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能够通过一重量误差分析机制,分析判断重量有误差的对象其误差的成因;它还能通过一分析报告机制生成一误差结果分析报告,供使用者有效地判断误差的成因。据此,使用者无须就该对象拆装分解,就能够预先获知造成该对象重量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借以增加该对象的检测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秤重检测方法,应用在一产品处理流程中,其特征在于,该秤重检测方法包括令一输送单元依据预设的输送流程,将待检测对象运送至预设的重量测量点;令一设置在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的秤重单元,在该输送单元将该待测对象运送至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时执行重量测量;令一储存模块,在该秤重单元测量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时,在一数据库中对应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数据字段中,记录并储存该待检测对象重量的测量值;令一分析模块将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数据字段中储存的重量资料,与预先储存在该数据库中对应该带检测对象的预设重量误差值相对比,并在对比结果超过预设误差值时,分析组成该带检测对象零部件的重量资料,判断造成该重量误差值的成因;以及令一报告模块用以依据该分析模块判断出的误差值可能排列组合资料生成一分析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单元及该秤重单元是一整合的架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秤重单元通过一重量感测单元进行该带检测对象重量的测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秤重单元是电子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秤重单元的测量范围与精度,可由使用者视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设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库是储存使用者预先输入的零部件规格资料,其中还包括对应该笔记本型计算机产品型号的物料清单资料,该物料清单资料则至少包括用以组成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各个零部件的重量等规格资料,此外尚包括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在完成包装后的重量资料以及可容许的误差重量范围资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分析模块分析的条件与范围可由使用者加以设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报告模块是与一具有输出单元的数据处理系统相互连接,将该分析报告呈现出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出单元是打印机及显示屏幕中的一个。
10.一种秤重检测系统,应用在一产品处理流程中,其特征在于,该秤重检测系统包括一输送单元,依据预设的输送流程将待检测对象运送至预设的重量测量点;一秤重单元,设置在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当该输送单元将该待测对象运送至该预设的重量检测点时执行重量测量;一储存模块,在该秤重单元测量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时,在一数据库中对应该待检测对象的重量数据字段中,记录并储存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测量值;一分析模块,将该待检测对象重量数据字段中储存的重量资料,与预先储存在该数据库中对应该带检测对象的预设重量误差值相对比,并在对比结果超过预设误差值时,分析组成该带检测对象的零部件重量资料,判断造成该重量误差值的成因;以及一报告模块,依据该分析模块所判断出的误差值可能排列组合资料生成一分析报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单元及该秤重单元是一整合的架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秤重单元通过一重量感测单元进行该带检测对象重量的测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秤重单元是电子秤。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秤重单元的测量范围与精度可由使用者视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设定。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库是用以储存使用者预先输入的零部件规格资料,其中还包括对应该笔记本型计算机产品型号的物料清单资料,该物料清单资料至少包括用以组成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各个零部件的重量等规格资料,此外尚包括该笔记本型计算机在完成包装后的重量资料以及可容许误差重量范围资料。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分析模块分析的条件与范围可由使用者加以设定。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报告模块是与一具有输出单元的数据处理系统相互连接,将该分析报告呈现出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出单元是打印机及显示屏幕中的一个。
全文摘要
一种秤重检测方法以及系统,应用在一产品处理流程中,例如制造、测试、品管或包装等等流程,让使用者在运送对象的过程中,通过秤重机制检测对象的重量,再借由一分析机制将秤重结果的误差与一数据库中预先储存至少包括组成该对象所需物料的重量等规格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出该误差值可能是因何种物料的配装错误所造成的,据此,使用者无须就该对象拆装分解即可预先获知造成该对象重量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借以增加对象检测的效率。
文档编号G01N5/00GK1635359SQ20031011036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巫永财, 翁寿良, 卢博文, 刘文虎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