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129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如漆包线......等电线的绝缘层真圆度检测领
域,特别是应用于极细电线(线径0. 2mm以下)的绝缘层真圆度检试时 提供待测试电线设置其上及定位于模具上进行灌模,以便于真圆度检测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创作。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如漆包线......等电线产品的品质,业者通常会对所述电线产品进行
真圆度或膜厚比等检测,以判断所述电线外表的绝缘层是否均匀附着于导线外周面。先前已知的真圆度或膜厚度比检测方法使用的测试固定模于灌模时测试电线易被冲歪或灌模不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先前曾提出的台湾申请第100209510号“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测试固定模”新型专利案,所述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测试固定模主要是以一透明硬质的本体,用以套设于灌模用模具上上,并以本体的排线板部的试线孔提供待检测的电线插设其中,以本体一侧的凹部令灌模用树脂易于灌入模具内,避免树脂沾附测试固定模及树脂冲歪电线,确保后续电子显微镜观察检测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或膜厚比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先前提出的真圆度测试固定模创作,对于一般常用的电线而言,所述真圆度测试固定模确实可以便于电线插设定位于灌模用模具中,以及避免灌模树脂冲歪电线,而能达到检测准确性高等功效。但是对于极细电线(线径0. 2_以下,特别是线径0. 018mm 0. 20mm)而言,因极细电线质软而细,难以对准穿过于所述真圆度测试固定模的试线孔中,纵使可以将极细电线穿设于真圆度测试固定模的试线孔中,因极细电线细而软,于灌模时,穿设于真圆度检测固定模中的极细电线下段伸入灌模用模具内,灌入灌模用模具中的树脂易冲歪极细电线,使后续电子显微镜观察检测难以准确量测极细电线的真圆度或膜厚比。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目前无适用于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的检测固定构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上横板部,所述上横板部两端各具有一抵靠端部,上横板部顶部设有至少一上固定线凹缘;一下横板部,所述下横板部与上横板部上下间隔排列,所述下横板部底缘具有一水平基准边,于水平基准边上形成至少一下固定线凹缘,所述下固定线凹缘与上横板部顶部的上固定线凹缘一对一上下对应,用以提供极细电线绕设固定于上横板部的上固定线凹缘与下横板部的下固定线凹缘之间,使极细电线垂直于水平基准边;以及[0009]至少一连接板部,是衔接于上横板部与下横板部之间,并使上横板部与下横板部之间于连接板部侧边形成提供所述极细电线绕过的置线空间。如上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中,所述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具有一连接板部,所述连接板部自下横板部一端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底缘,上横板部一端的抵靠端部位于所述连接板部上端外侧。如上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中,所述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具有一连接板部,所述连接板部自下横板部中段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中段底缘。如上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中,所述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具有二连接板部,所述二连接板部分别自下横板部两端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两端底缘,上横板部两端的抵靠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二连接板部上端外侧。如上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中,所述上横板部顶部对应其下方的置线空间处形成至少一固定线凸部,所述上固定线凹缘设置于上横板部顶部形成的固定线凸部顶缘中间。如上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中,所述固定线凸部为T字形凸块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藉此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创作,用以提供待检测的极细电线绕设固定其上,再放置于模具中灌模,其中藉由所述检测固定片使待检测极细电线稳固定位的功用,避免模具灌模时,灌模用树脂冲歪待检测极细电线等情事,之后,待模塑成形的透明模块定形后取出,切断检测固定片与待检测极细电线等凸出于透明模块上表面的部分,使待检测极细电线的部分被固定于透明模块中,续经表面精细研磨后,即可移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检测极细电线的绝缘层的真圆度或膜厚比,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再者,本实用新型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于固定极细电线时,无论电线线径的大小,均是外部绕设于上、下横板部上,并以上、下固定线凹缘提供极细电线定位,故不仅极细电线固定于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上的操作简便,且能确保极细电线垂直于下横板部的水平基准边。

图I是本实用新型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灌模用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灌模用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灌模用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绕设极细电线后未置入灌模用模具前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图3所示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绕设极细电线后置入灌模用模具中的使用状态参考图。[0022]图6是图3所示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绕设极细电线后置入灌模用模具中,并灌入透明的灌模用树脂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7是图3所示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绕设极细电线经灌模固化定形透明模块后取出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8是切断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连接板部与极细电线等凸出于透明模块上表面的部分,使极细电线的一部分被固定于透明模块中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I真圆度检测固定片2灌模用模具3极细电线4灌模用树脂 5透明模块10上横板部101抵靠端部102上固定线凹缘103固定线凸部[0031 ] 11下横板部 111水平基准边112下固定线凹缘12连接板部13置线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如图I至图3所示,是揭示本实用新型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以下简称真圆度检测固定片)的数种较佳实施例与灌模用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所述些图式中可以见及,本实用新型的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包含一上横板部10、一下横板部11以及至少一连接板部12,所述上横板部10与下横板部11上下间隔排列,所述连接板部12衔接于上横板部10与下横板部11之间,并使上横板部10与下横板部11之间于连接板部12侧边形成置线空间13。所述上横板部10长度是依搭配使用的灌模用模具2的尺寸而决定,使所述上横板部10长度足以定位于灌模用模具2顶端,且所述上横板部10两端各具有一抵靠端部101,用以抵靠定位于灌模用模具2顶部,上横板部10顶部对应其下方的置线空间13处设有至少一上固定线凹缘102,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是揭示具有复数上固定线凹缘102,用以固定待检测的极细电线3,于图I至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上横板部10顶部对应其下方的置线空间13处形成至少一固定线凸部103,所述固定线凸部103可为直条凸块状,或T字形凸块状....等几何形状,所述上固定线凹缘102设置于上横板部10顶部形成的固定线凸部103顶缘中间。所述下横板部11的长度是依据灌模用模具2的内径而设定,使下横板部11能置入灌模用模具2内部至其下段,所述下横板部11底缘具有一水平基准边111,于水平基准边111上形成至少一下固定线凹缘112,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是揭示具有复数下固定线凹缘112,所述下固定线凹缘112与上横板部10顶部的上固定线凹缘102 —对一上下对应,使待检测的极细电线3绕设固定于上横板部10的上固定线凹缘102与下横板部11的下固定线凹缘112之间,且令待检测的极细电线3垂直于水平基准边111,且使所述极细电线3绕过的置线空间13。如图I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具有一连接板部12,所述连接板部12自下横板部11 一端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10底缘,上横板部10 —端的抵靠端部101位于所述连接板部12上端外侧。如图2所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述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具有一连接板部12,所述连接板部12自下横板部11中段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10中段底缘。如图3所示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所述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具有二连接板部12,所述二连接板部12分别自下横板部11两端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10两端底缘,上横板部10两端的抵靠端部101分别位于所述二连接板部12上端外侧。前述的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为了作业上的需要,可选用压克力......等易折断的 塑胶材质所制成。本实用新型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应用于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作业时,以图3所示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为例,如图4所示,其是将一条或多条待检测的极细电线3绕设固定于所述上横板部10与下横板部11之间,并使极细电线3以一定的紧度嵌入上横板部10的上固定线凹缘102与下横板部11的下固定线凹缘112中定位,使极细电线3垂直于下横板部11的水平基准边111,其次,如图5所示,将绕设有待检测极细电线3的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伸入灌模用模具2中,并以上横板部10两端的抵靠端部101抵靠于灌模用模具2顶部上定位,并藉重力作用而使下横板部11及连接板部12垂直伸入灌模用模具2内。之后,如图6所示,将透明的灌模用树脂4灌入灌模用模具2内部达预定高度位置,其中透明的灌模用树脂4必须达到且通过上横板部10与下横板部11之间于连接板部12侧边所形成的置线空间13处,如图7所示,待透明的灌模用树脂4固化定形为一透明模块5后,将所述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连同透明模块5 —同取出,如图8所示,再切断(或折断)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的连接板部12与待检测极细电线3等凸出于透明模块5上表面的部分,使待检测的极细电线3的一部分被固定于透明模块5中,续经表面精细研磨后,即可移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检测极细电线3的绝缘层真圆度或膜厚比,其中因待检测的极细电线3被紧拉且藉由真圆度检测固定片I垂直伸入灌模用模具2中再灌模,故能确保极细电线3的绝缘层真圆度检测的准确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上横板部,所述上横板部两端各具有一抵靠端部,上横板部顶部设有至少一上固定线凹缘; 一下横板部,所述下横板部与上横板部上下间隔排列,所述下横板部底缘具有一水平基准边,与水平基准边上形成至少一下固定线凹缘,所述下固定线凹缘与上横板部顶部的上固定线凹缘一对一上下对应,用以提供极细电线绕设固定于上横板部的上固定线凹缘与下横板部的下固定线凹缘之间,使极细电线垂直于水平基准边;以及 至少一连接板部,是衔接于上横板部与下横板部之间,并使上横板部与下横板部之间于连接板部侧边形成提供所述极细电线绕过的置线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具有一连接板部,所述连接板部自下横板部一端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底缘,上横板部一端的抵靠端部位于所述连接板部上端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具有一连接板部,所述连接板部自下横板部中段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中段底缘。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具有二连接板部,所述二连接板部分别自下横板部两端顶缘向上延伸而衔接上横板部两端底缘,上横板部两端的抵靠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二连接板部上端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板部顶部对应其下方的置线空间处形成至少一固定线凸部,所述上固定线凹缘设置于上横板部顶部形成的固定线凸部顶缘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线凸部为T字形凸块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极细电线绝缘层真圆度检测固定片,其包含有上下间隔排列的上横板部与下横板部,以及至少一连接于上横板部与下横板部的连接板部,提供极细电线易于绕设固定于上横板部与下横板部之间,且使极细电线能垂直于下横板部底缘的水平基准边,使其可放置于模具中灌模后再取出,及切断检测固定片与待检测极细电线等凸出于透明模块上表面的部分,使待测检极细电线的部分被固定于透明模块中,避免极细电线被冲歪,使其移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精确的观察检测极细电线的绝缘层的真圆度或膜厚比。
文档编号G01B11/24GK202547609SQ20122006024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李劲辉, 欧昭华, 王泓文, 蔡佳豪, 郑月桂, 郭佳玲 申请人:大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