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6700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管节沉放船上垂直提升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
背景技术
管节沉放船是集管节的吊运、定位、沉放、微调功能于一体,现有的管节沉放船一般均采用进口等形式,而垂直提升锚机为该管节沉放船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设备精度直接影响到沉放船的使用性能,而按照设计要求,垂直提升锚机的重量传感器试重标定工作必须按照实际使用工况标定。目前国内这种锚机大吨位重量传感器现场标定试重工作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段,还没有成熟的试重标定方法以及工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所述工装包括与锚机定滑轮支架相固定的定滑轮顶升支架以及与锚机动滑轮支架相固定的动滑轮顶升支架,定滑轮顶升支架和动滑轮顶升支架相对放置,定滑轮顶升支架包括第一顶升梁,第一顶升梁的下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一定向导杆,第一顶升梁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仿形筋板,动滑轮顶升支架包括第二顶升梁,第二顶升梁的上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二定向导杆,第二顶升梁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仿形筋板,定滑轮顶升支架和动滑轮顶升支架之间设有油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压千斤顶为600T。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仿形筋板和第二仿形筋板的形状均为半圆形,筋板数量分别与滑轮支架筋板数量一致,使其与滑轮支架的形状完全吻合,让整个滑轮支座受力,通过采用在定滑轮顶升支架和动滑轮顶升支架中加入600T油压千斤顶,使用时让千斤顶的顶升力代替牵引力从而完成标定工作,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顶升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中标号1_定滑轮支架、2-定滑轮顶升支架、3-动滑轮支架、4-动滑轮顶升支架、5-第一顶升梁、6-第一定向导杆、7-第一仿形筋板、8-第二顶升梁、9-第二定向导杆、10-第二仿形筋板、11-油压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工装包括与锚机定滑轮支架I相固定的定滑轮顶升支架2以及与锚机动滑轮支架3相固定的动滑轮顶升支架4,定滑轮顶升支架2和动滑轮顶升支架4相对放置,定滑轮顶升支架2包括第一顶升梁5,第一顶升梁5的下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一定向导杆6,第一顶升梁5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仿形筋板7,动滑轮顶升支架4包括第二顶升梁8,第二顶升梁8的上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二定向导杆9,第二顶升梁8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仿形筋板10,定滑轮顶升支架2和动滑轮顶升支架4之间设有油压千斤顶11,油压千斤顶11为600T。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仿形筋板7和第二仿形筋板10的形状均为半圆形,筋板数量分别与滑轮支架筋板数量一致,使其与滑轮支架的形状完全吻合,让整个滑轮支座受力,通过采用在定滑轮顶升支架2和动滑轮顶升支架4中加入600T油压千斤顶,使用时让千斤顶的顶升力代替牵引力从而完成标定工作,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包括与锚机定滑轮支架(I)相固定的定滑轮顶升支架(2)以及与锚机动滑轮支架(3)相固定的动滑轮顶升支架 (4),所述定滑轮顶升支架(2)和动滑轮顶升支架(4)相对放置,所述定滑轮顶升支架(2)包括第一顶升梁(5),所述第一顶升梁(5)的下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一定向导杆(6),所述第一顶升梁(5)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仿形筋板(7),所述动滑轮顶升支架(4)包括第二顶升梁 (8),所述第二顶升梁(8)的上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二定向导杆(9),所述第二顶升梁(8)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仿形筋板(10),所述定滑轮顶升支架(2)和动滑轮顶升支架(4)之间设有油压千斤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千斤顶(11)为 600T。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船上锚机传感器试重的工装,所述工装包括与锚机定滑轮支架相固定的定滑轮顶升支架以及与锚机动滑轮支架相固定的动滑轮顶升支架,定滑轮顶升支架和动滑轮顶升支架相对放置,定滑轮顶升支架包括第一顶升梁,第一顶升梁的下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一定向导杆,第一顶升梁的上部设有多个第一仿形筋板,动滑轮顶升支架包括第二顶升梁,第二顶升梁的上部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二定向导杆,第二顶升梁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仿形筋板,定滑轮顶升支架和动滑轮顶升支架之间设有油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G01G23/01GK202853733SQ2012205621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黄平, 范正林, 贾泽鑫 申请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