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9586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包括连接板、轴承座、假轴一、假轴二,连接板两端设有通孔,假轴一、假轴二通过通孔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上,轴承座固定在假轴二上,并抵靠在连接板外侧,所述的假轴一、假轴二外形与U形座相匹配,所述的假轴一、假轴二与连接板为紧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测量方法易行,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快速,提高了工期,除了第一个弧形扇形段5#定位U形座测量调整时,需要通过基准点铸机切点线外,其余扇形段的定位U形座测量调整时,通过内径千分尺、水准仪、铟钢尺即可,避免了其余定位U形座通过基准点铸机切点线的工作。
【专利说明】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设备的测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
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钢铁公司的炼钢厂现在已经普遍采用连铸机连续铸钢技术,扇形段是连铸机的核心设备,其对弧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连铸机的生产作业效率,板坯的板型和质量等,而扇形段底座的安装精度是扇形段对弧的基础。扇形段底座在连铸机的生产过程中,受到设备基础不均匀沉降、高温环境、动载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在生产一定的时间后,扇形段对弧精度会出现超差现象而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必须进行对扇形段底座进行检修调整。一般炼钢厂在连铸机检修时间约为12天?15天左右,连铸机设备停产后拆除扇形段设备、扇形段底座清渣及冷却等需要2天,检修调整后设备回装及调试需要2天,因此真正用于扇形段底座测量调整的工期仅仅8天?10天左右,在制定扇形段底座测量调整施工方案时,如何在较短的工期内,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措施费用、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施工速度,是施工方案编制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扇形段底座测量调整方法是用水准仪、经纬仪或红外线测距仪,测量扇形段底座上每个扇形段定位装置的空间位置尺寸,然后按标准数据进行调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安装精度,但缺点也较多,一是由于扇形段底座周围障碍物多(工艺管道、冷却室走台等),测量扇形段定位装置与铸机切点线的间距时非常不方便;二是由于使用经纬仪或红外线测距仪铸机切点线时,仪器需要多次移位,而每次移位都要重新与原始基准点进行校对,非常容易出现对点误差,影响测量调整精度,这种误差只有在扇形段对弧检查时才能反映出来,不利于工期的保证。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可在不对设备周边环境进行改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提高测量精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包括连接板、轴承座、假轴一、假轴二,连接板两端设有通孔,假轴一、假轴二通过通孔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上,轴承座固定在假轴二上,并抵靠在连接板外侧,所述的假轴一、假轴二外形与U形座相匹配,所述的假轴一、假轴二与连接板为紧配合。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装置模拟扇形段,通过已经测量调整好的扇形段定位U形座,将测量装置放置在扇形段底座上,从而给扇形段平面支撑面确定了测量位置,而且仅仅用水准仪、铟钢尺测量扇形段平面支撑面上假轴的标高即可,结构轻巧,操作方便,在保证测量调整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测量调整速度。【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测量装置的主视图。
[0009]图2是测量装置的侧视图。
[0010]图3是测量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1]图中:1-连接板2-轴承座3-假轴一 4-假轴二 8-测量装置11-5#定位U形座12-4#定位U形座1213-3#定位U形座14-2#定位U形座15-1#定位U形座16-扇形段17-平面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13]见图1-图3,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包括连接板1、轴承座2、假轴一 3、假轴二 4,连接板I两端设有通孔,假轴一 3、假轴二 4通过通孔固定在两个连接板I上,轴承座2固定在假轴二 4上,并抵靠在连接板I外侧,所述的假轴一 3、假轴二 4外形与U形座相匹配,所述的假轴一 3、假轴二 4与连接板I为紧配合。
[0014]实施例:
[0015]见图1-图3,首先以弧形扇形段16 (最后一个弧形段)的5#定位U形座11为起点,先根据实测偏差的数据,通过调整5#定位U形座11上的垫片,使其偏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调整时确保其偏差同向)。
[0016]以扇形段16的5#定位U形座11为基准,调整4#定位U形座12,再以4#定位U形座12为基准调整3#定位U形座13,依次类推将所有扇形段16的定位U形座调整完。具体调整方法以5#定位U形座11为基准调整5#定位U形座11为例:制作两根与假轴一 3相同的假轴,将两根假轴分别放在5#、4#定位U形座12内,用N3水准仪测量假轴的标高,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定位U形座内假轴的距离,通过调整4#定位U形座12上的垫片,使4#定位U形座12的标高以及4#、5#定位U形座11内两根假轴的距离符合理论数据。依照此方法,依次调节3#定位U形座13、2#定位U形座14、1#定位U形座15。
[0017]各扇形段16定位U形座的标高和中心线调整合格后,以定位U形座为基准通过测量装置8对其平面支撑面17进行调整,测量调整方法为通过测量放在平面支撑面17上测量装置8的假轴二 4标高来实现。
[0018]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调整时此假轴必须为水平状态;而且,测量时应控制偏差同向,且依次类推调整扇形段16定位U形座时,应考虑误差补偿,即前一组数据偏差为负值时,则下一组数据偏差为正值,防止出现累计误差超差现象。
[0019]测量方法易行,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快速,提高了工期。测量装置8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除了第一个弧形扇形段5#定位U形座11测量调整时,需要通过基准点铸机切点线夕卜,其余扇形段16的定位U形座测量调整时,通过内径千分尺测量控制两假轴间距和通过水准仪、铟钢尺测量弧形扇形段16定位U形座内假轴的标高即可,避免了其余定位U形座通过基准点铸机切点线的工作,因为每个定位U形座均为空间尺寸定位,不易测量,且10天的测量调整,经纬仪需要多次移位,而每次移位后,重新与基准点对点时极易产生误差,因此还提高了施工质量。[0020]模拟扇形段的测量装置,通过已经测量调整好的扇形段定位U形座,将测量装置放置在扇形段底座上,从而给扇形段平面支撑面确定了测量位置,而且仅仅用水准仪、铟钢尺测量扇形段平面支撑面上假轴的标高即可,结构轻巧,操作方便,在保证测量调整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测量调整速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连铸机扇形段底座检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轴承座、假轴一、假轴二,连接板两端设有通孔,假轴一、假轴二通过通孔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上,轴承座固定在假轴二上,并抵靠在连接板外侧,所述的假轴一、假轴二外形与U形座相匹配,所述的假轴一、假轴二与连接板为紧配合。
【文档编号】G01C5/00GK203464928SQ20132050028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宏, 孙秀霞 申请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安装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