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血样品垫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67045阅读:37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检验领域,尤其涉及全血检验的全血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现阶段滤血样品垫使用主要材料为全血分离膜,又称为滤血膜或血浆分离膜,可快速分离全血中的血浆而无溶血现象,让产品的终端使用客户无需把血液离心为血清,而更进一步的节省了检测时间增加效率,直接使用末梢血或者新鲜血液即可。滤血膜分离全血通过物理分离方式截留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

在检验试剂条上添加全血分离膜,无需额外装置,方便携带和使用;分离血浆的速度快;选择合适的滤血膜,溶血可能性很小。但是,现有滤血膜存在一定缺陷,如:1、用在检验试剂条检测全血样本时,常会影响检测样本的跑板速度和检测结果,出现血液残留痕迹、线条泛白等现象。2、现有技术针对最终产品包装形式的不同,对膜的长度要求不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试;3、使用滤血膜时需要再增加一层封膜胶带,使得试剂条本身厚度增加,不利于生产操作;4、在粘滤血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正反面操作,大量生产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更简单、滤血效果更好的样品垫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滤血样品垫,包括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的处理溶液,所述处理溶液包括抗RBC、表面活性剂、磷酸盐缓冲液和纯化水,所述处理溶液还包括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酪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的滤血样品垫的所述处理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处理溶液所需量0.9的纯化水,按顺序在纯化水中加入0.04~0.06M/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0.15~0.25mM的酪蛋白、0.15~0.35mM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前一个加入的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个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在配制的溶液中按顺序加入0.005~0.015M的碳酸钠、所需处理溶液0.6~1.1%的表面活性剂和所需处理溶液3~5%的鼠源性抗RBC,前一个加入的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个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3)将溶液pH值调整为8.0±0.1;

4)用纯化水将所制备的溶液定容至所需溶液体积,并复测pH值在8.0±0.1。

所述的滤血样品垫的所述处理溶液的又一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处理溶液所需量0.9的纯化水,按顺序在纯化水中加入0.04~0.06M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0.15~0.25mM的酪蛋白、0.15~0.35mM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在步骤1)配制溶液中按顺序加入:0.01~0.015M的Na2CO3、所需处理溶液0.2~0.6%的表面活性剂,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3)将溶液pH值调整为8.0±0.1;

4)在调整好pH值的溶液中加入:所需处理溶液3~5%的鼠源性抗RBC,搅拌至溶液澄清;

5)用纯化水将溶液定容至所需处理溶液体积,并复测pH值在8.0±0.1。

所述的滤血样品垫的所述处理溶液的又一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处理溶液所需量0.7的纯化水,按顺序在纯化水中加入0.04~0.06M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0.1~0.3mM的聚乙烯吡咯烷酮、0.02~0.1%的表面活性剂、0.15~0.25mM的酪蛋白、0.02~0.04M的乙二胺四乙酸、所需处理溶液8~12%的 蛋白稳定剂、所需处理溶液2~5%的羊源性抗RBC,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将溶液pH值调整为8.0±0.1;

3)将调整好pH值得溶液用纯化水定容至所需溶液体积,并复测pH值在8.0±0.1;

所述的滤血样品垫的所述处理溶液的又一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处理溶液所需量0.8的纯化水,在纯化水中按顺序加入0.08~0.12M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0.3~0.5mM的聚乙烯吡咯烷酮、0.02~0.04M的乙二胺四乙酸、所需处理溶液8~12%的蛋白稳定剂、所需处理溶液0.2~0.6%的表面活性剂、0.15~0.25mM的酪蛋白,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将溶液pH值调整为8.0±0.1;

3)在调整好pH值的溶液中加入:所需处理溶液3~5%的鼠源性抗RBC,搅拌至溶液澄清;

4)将溶液定容至所需处理溶液体积,并复测pH值在8.0±0.1。

优选的,所述调整pH值用溶液为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任意一种。

所述的滤血样品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所述处理溶液;

2)将配制好的处理溶液均匀处理在玻璃纤维上;

3)将经处理溶液处理过的玻璃纤维置于37℃环境中烘干8~24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滤血样品垫的处理溶液的组分配比和处理方法能够使该滤血样品垫在不影响样本跑板的情况下很好的对全血样本进行分离,大量实验结果和取证 表明使用该滤血样品垫加样后的快速诊断试剂条背景干净无血液残留痕迹、无Flooding、无线条泛白、轨线等现象。

2、样品垫的处理溶液的配制方法使该滤血样品垫可以提高标本的均一性,调解标本释放速度,提高被检测物质在样品垫中的溶解能力,一定程度上消除假阳性,使检测线上的免疫蛋白结合物更加稳定。

3、该滤血样品垫不会随试剂条宽度的改变进行调整;无需封模胶带,精简生产工艺;生产操作方便化无需特殊区分样品垫正反,提高生产效率;在产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该滤血样品垫是一种经缓冲盐溶液处理过的玻璃纤维垫。该滤血样品垫的处理溶液包含一定比例的人血红细胞抗体(以下简写:抗RBC),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以下简写:Tris),酪蛋白(以下简写:Casein),聚乙烯吡咯烷酮(以下简写:PVP),表面活性剂、乙二胺四乙酸、蛋白稳定剂。根据不同的产品性能添加不同的抗RBC和其他辅助溶质已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该样品垫的制备步骤如下:

1、根据不同产品性能将各组分原料按照相应的比例和顺序配制成溶液,对配制好的溶液进行调整pH值以形成适合抗原-抗体反应的最佳缓冲体系;

2、根据相应的玻璃纤维吸液系数计算溶液所需量,将配制好的处理溶液均匀处理在玻璃纤维上;

3、把经处理溶液处理过的玻璃纤维置于37℃烘箱或烘房中烘干8~24小时。

实施例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2)抗体检测试剂(乳胶法)产品的 滤血样品垫处理

该滤血样品垫的制备步骤如下:

1)准备溶液所需量0.9的纯化水,按顺序加入0.04~0.06M的Tris、0.15~0.25mM的Casein、0.15~0.35mM的PVP,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在步骤1)制备的溶液中按顺序中加入:0.01~0.015M的碳酸钠(以下简写为:Na2CO3)、所需处理溶液0.6~1.1%的表面活性剂、所需处理溶液3~5%的鼠源性抗RBC,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澄清;

3)用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为8.0±0.1;

4)用纯化水将所制备的溶液定容至所需溶液体积,并复测pH值在8.0±0.1;

5)将配制好的处理溶液均匀的处理在玻璃纤维上,并于37℃烘箱或烘房进行烘干8~24小时。

实施例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产品样品垫处理

该样品垫的制备步骤如下:

1)取处理溶液所需量0.7的纯化水,按顺序在纯化水中加入0.04~0.06M的Tris,0.1~0.3mM的PVP、所需处理溶液0.02~0.1%的表面活性剂、0.15~0.25mM的Casein、0.02~0.04M的乙二胺四乙酸、所需处理溶液8~12%的蛋白稳定剂、所需处理溶液2~5%的羊源性抗RBC,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澄清;

2)用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调整溶液pH值为8.0±0.1;

3)将溶液用纯化水定容至所需溶液体积,并复测pH值在8.0±0.1;

4)将配制好的处理溶液均匀的处理在玻璃纤维上,并于37℃烘箱或烘房进 行烘干8~24小时。

实施例3: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乳胶法)产品样品垫处理

该样品垫的制备步骤如下:

1)取处理溶液所需量0.9的纯化水,按顺序在纯化水中加入0.04~0.06M的Tris、0.15~0.25mM的Casein、0.15~0.35mM的PVP,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澄清;

2)在步骤1)配制溶液中按顺序加入:0.01~0.015M的Na2CO3、所需处理溶液0.2~0.6%的表面活性剂,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澄清;

3)用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将溶液pH值调整为8.0±0.1;

4)在调整好pH值的溶液中加入:所需处理溶液3~5%的鼠源性抗RBC,搅拌至溶液澄清;

5)用纯化水将溶液定容至所需处理溶液体积,并复测pH值在8.0±0.1;

6)将配制好的处理溶液均匀的处理在玻璃纤维上,并于37℃烘箱或烘房进行烘干8~24小时。

实施例4: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乳胶法)产品滤血样品垫处理

该样品垫的制备步骤如下:

1)取处理溶液所需量0.8的纯化水,按下述顺序加入0.08~0.12M的Tris、0.3~0.5mM的PVP、0.02~0.04M的乙二胺四乙酸、所需处理溶液8~12%的蛋白稳定剂、所需处理溶液0.2~0.6%表面活性剂、0.15~0.25mM的Casein,前一组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下一组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溶液澄清;

2)用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将溶液pH值调整为8.0±0.1;

3)在调整好pH值的溶液中加入所需处理溶液3~5%的鼠源性抗RBC,搅 拌至溶液澄清;

4)将溶液定容至所需处理溶液体积,并复测pH在8.0±0.1;

5)将配制好的处理溶液均匀的处理在玻璃纤维上,并于37℃烘箱或烘房进行烘干8~24小时。

综上所述,本样品垫针对不同产品性能所采用的抗RBC选择不同生物源性。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2)抗体检测试剂(乳胶法)选择鼠源性抗RB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选择羊源性抗RBC。

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具有洗涤作用,可以溶解标记物,增强蛋白质水溶性,消除非特异性结合(覆盖某些杂的位点),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载体作用;PVP可以消除非特异吸附,同时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剂作用;Casein等蛋白质物质可以特异性吸附杂蛋白(非特异性蛋白),消除检测过程中的假阳或假阴性;将pH值调整为8.0±0.1可以消除假阳性,有时候可以改变蛋白构象,促使更多的结合位点暴露在外从而更易于和标记物结合导致灵敏度的提高。

配制好的处理溶液均匀的处理在玻璃纤维上,并于37℃烘箱或烘房进行烘干8~24小时,可以使溶液更好的附着在玻璃纤维上,同时不影响滤血样品垫该有的性能。

快速诊断试剂条的制备和检测结果:

快速诊断试剂条包括滤血样品垫、标记垫、NC膜和吸水垫,其中滤血样品垫是被检测样本加样位置,可以对检测样本进行过滤和缓冲,降低样本中离子强度或者酸碱度对检测加过的干扰;标记垫上有通过干燥固定的重组抗原标记物,可追踪样本中的抗体并与之反应形成抗体-重组抗原标记物,使样本中的抗体携带颜色;NC膜上预先包被检测线和质控线,能够与抗体-重组抗原标记物发生免疫反应相结合,结合后的标记物在检测线以及质控线处聚集,根据检测 线的显色状况对结果进行判读;吸水垫可通过吸水作用是液体样本向上流动带动标记垫上的形成的抗体-重组抗原标记物向上移动,从而与检测线出的重组抗原发生反应。

将滤血样品垫、标记垫、NC膜和吸水垫4部分按顺序组装,使用该滤血样品垫配方之后的产品在保持优良的检验功能性(灵敏度,特异性等)的情况下,跑板背景干净无异常,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该滤血样品垫配方和制备工艺产出的快速诊断试剂条通过大量实验和取证得到如下结果:

上述数据表明使用该滤血样品垫加样后的快速诊断试剂条背景干净无血液残留痕迹、无Flooding、无线条泛白、轨线等现象。

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通过上述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发明的许多种改变和变形,其也将落在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