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411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矩形承载面的放纸盘以及碾压装置,放纸盘的左右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齿条,所述碾压装置包括横向地位于放纸盘左右两侧的齿条之间的压辊,压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上设有与对应一侧的齿条啮合的防滑齿轮,防滑齿轮分度圆直径与压辊的外径相等,所述压辊包括转动轴以及可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外的压套,转动轴内可转动地设有与转动轴的轴线偏心的支撑连杆,压辊两端的支承轴一体地连接在支撑连杆的两端,所述放纸盘在矩形承载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凹陷。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出现局部漏压、并显著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确保检测标准的统一。
【专利说明】
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写原纸检验用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复写原纸吸油量的压纸装置。【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当人们需要进行复写原纸吸油量的测定时,通常需要先切取若干张边长为100mm的正方形试样,然后随机抽取四张试样放入温度为105±2°C的烘箱中烘干并称重,直至试样恒重,然后将试样浸入30±5°C的油酸中浸泡,再取出试样并刮掉试样表面的浮油,然后将试样平摊,并在试样的上下两面各垫吸油原纸10层,最后用一块压块反复按压,以便用吸油原纸将吸附在试样表面多余的油酸吸出,直至与试样接触的吸油原纸上没有油痕为止,此时称出试样的重量,即可计算出复写原纸的吸油量。然而现有的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方法存在如下缺陷:在用吸油原纸吸附试样表面多余的油酸时,由于采用压块反复按压,一方面容易出现复写原纸局部漏压现象,从而影响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复写原纸上按压的次数和按压的压力难以均匀,因此会出现复写原纸局部的过度按压, 既不利于提高检测的效率,又增加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不利于保持检测标准的统一。【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现有的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方法所存在的容易出现局部漏压、检测效率低、检测人员工作强度高以及检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可避免出现局部漏压、并显著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确保检测标准的统一。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矩形承载面的放纸盘以及碾压装置,放纸盘的左右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齿条,所述碾压装置包括横向地位于放纸盘左右两侧的齿条之间的压辊,压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上设有与对应一侧的齿条啮合的防滑齿轮,防滑齿轮分度圆直径与压辊的外径相等。
[0006]需要检测复写原纸的吸油量时,我们可将吸附有油酸并在两侧覆盖有吸油原纸的试样平摊在放纸盘的矩形承载面上,然后检测人员即可前后推动压辊,压辊依靠自身的重量对试样形成类似压路机一样均匀的往复碾压,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试样出现局部漏压现象。由于本实用新型对试样的碾压是依靠压辊本身的重量实现的,而压辊在放纸盘来回滚动时检测人员只需克服其极小的滚动摩擦阻力,因此可显著地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并相应地提高检测效率。另外,压辊是从试样的一侧逐步碾压至试样的另一侧,因此可有效地确保碾压试样各处碾压的一致性,有利于检测标准的统一。特别是,压辊左右两端的支承轴上的防滑齿轮与两侧的齿条相啮合,并且防滑齿轮分度圆直径与压辊的外径相等,因此, 防滑齿轮的滚动距离与压辊的滚动距离完全一致,可确保检测人员在推动压辊时不会出现压辊打滑现象,并确保压辊左右两端的转速一致,也就是说,压辊在前后滚动时不会出现倾斜,从而确保压辊对试样表面碾压的一致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压辊包括转动轴以及可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外的压套,转动轴内可转动地设有与转动轴的轴线偏心的支撑连杆,压辊两端的支承轴一体地连接在支撑连杆的两端,所述放纸盘在矩形承载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凹陷。
[0008]由于转动轴与支撑连杆是偏心设计,因此,当检测人员通过推动压辊滚动时,支撑连杆会随同支承轴一起转动,而转动轴却无法转动,因此,转动轴和支撑连杆之间会形成相对转动,与此同时,压套在滚动碾压试样的同时与转动轴之间也形成相对转动。并且,支撑连杆的轴线位于压辊前进方向的前侧,而压套以及转动轴的轴线则位于压辊前进方向的后侦k当压辊从一侧滚动碾压完试样至另一侧并落入凹陷区域时,压辊外侧的压套以及转动轴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支撑连杆产生一个转矩,从而向下转动90度,此时压套以及转动轴的轴线则位于支撑连杆轴线的下方。当我们再次向相反方向推动压辊时,压辊抵触矩形承载面,压套以及转动轴相对支撑连杆再次产生90的转动,也就是说,压辊的压套以及转动轴在一次往返滚动中会相对支撑连杆形成180度的转动,这样,压辊在往复滚动时对试样同一位置的碾压部位会有变化,从而可有效抵避免因压辊的形状误差造成对试样碾压的不均匀。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放纸盘的矩形承载面上设有双层密封的弹性夹垫,弹性夹垫内填充有压缩空气,弹性夹垫的上下两层侧壁之间连接均匀分布的连接柱。
[0010]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的弹性夹垫内部各点的气压相等,因此,当压辊碾压时,可使压辊与弹性夹垫接触处形成均匀的压力,并且压辊与弹性夹垫之间为柔性的面接触,从而有效地延长压辊碾压试样时对同一位置的碾压时间,有利于将试样所吸附的浮油快速压出并被吸油原纸所吸附,从而可提高检测的效率。均匀分布的连接柱可避免弹性夹垫在充气后出现中间鼓起的现象,确保其表面的平整。
[0011]作为优选,所述压套由橡胶制成,压套表面设有5条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旋槽,从而在相邻两条螺旋槽之间形成螺旋状的弹性凸条,并且在压套圆周方向上弹性凸条的宽度与螺旋槽的宽度相同。
[0012]与前述相同地,压套表面的弹性凸条可使压辊与矩形承载面之间形成柔性的面接触,从而延长压辊碾压试样时对同一位置的碾压时间。特别是,螺旋槽可减少压辊碾压试样时的接触面积,因而在确保一定压力的前提下可减轻压辊的重量,便于检测人员往复推动压辊。由于压套表面的5条弹性凸条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也就是说,相邻两条弹性凸条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为72度,而压辊在一次往复过程中会转动180度,相当于两条半弹性凸条所对应的圆心角,这样,试样上在压辊往前滚动碾压时所对应的弹性凸条的位置在压辊往后滚动碾压时变成螺旋槽的位置,由于压套圆周方向上弹性凸条的宽度与螺旋槽的宽度相同,因此,在压辊一次往复碾压过程中,试样的整个表面均可得到有效的碾压,避免出现漏压现象。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位于放纸盘下方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位于放纸盘中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所述放纸盘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支撑架上,基座在放纸盘的后侧下部设有可转动的驱动轴,驱动轴上设有径向的转动杆,转动杆的端部与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放纸盘的下表面相铰接。
[0014]由于放纸盘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支撑架上,因而是放纸盘形成一种类似跷跷板的结构,当检测人员转动驱动轴时,即可通过由转动杆、连杆构成的连杆结构轻松地推动放纸盘上下摆动,进而使放纸盘上的压辊往复滚动,因而可极大地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0015]作为优选,还包括一个用以推拉压辊的U形拉手,U形拉手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与压辊左右两端的支承轴转动连接。
[0016]在该方案中,压辊通过U形拉手驱动前后滚动,便于控制压辊的滚动速度。
[0017]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避免出现局部漏压、并显著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确保检测标准的统一。【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压辊在向前滚动时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压辊碾压试样时压辊的前进方向)。[0021 ]图4是压辊落入凹陷时的横截面示意图。[〇〇22]图5时弹性夹垫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3]图6是压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〇〇24]图中:1、放纸盘11、矩形承载面12、齿条13、凹陷14、弹性夹垫141、连接柱2、压辊21、转动轴22、压套221、螺旋槽222、弹性凸条23、支撑连杆3、支承轴4、防滑齿轮5、U形拉手6、基座61、支撑架62、轴承座63、驱动轴64、转动杆 65、连杆66、摇手柄。【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6]如图1所示,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其适用于将吸附有浮油的复写原纸进行反复碾压,以便将吸附在复写原纸上的浮油吸附在包覆在复写原纸上下两侧的吸油原纸上,从而可通过称取吸附有油酸的复写原纸的重量,并计算与复写原纸的最初重量之差值而得到复写原纸的吸油量。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可放置试样的矩形的放纸盘1以及可用于碾压试样的碾压装置,在放纸盘的中间位置具有平整的矩形承载面11,以用于放置需检测的试样。放纸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齿条12,放纸盘两侧的齿条相互平行。碾压装置包括横向地位于放纸盘左右两侧的齿条之间的压辊2,压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支承轴3,支承轴上固定设置与对应一侧的齿条啮合的防滑齿轮4,防滑齿轮分度圆直径与压辊的外径相等。
[0027]需要检测复写原纸的吸油量时,我们可先称取复写原纸试样的重量,然后将将吸附有油酸并在两侧覆盖有吸油原纸的试样平摊在放纸盘的矩形承载面上,此时检测人员即可前后推动压辊,压辊依靠自身的重量对试样形成类似压路机一样均匀的往复碾压,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试样出现局部漏压现象。当覆盖在复写原纸上下两侧的吸油原纸上不再出现油痕时,即可称取复写原纸的重量,以便计算出其吸油量。由于本实用新型对试样的碾压是依靠压辊本身的重量实现的,也就是说,检测人员无需对试样手动施压,压辊在放纸盘来回滚动时检测人员只需克服其极小的滚动摩擦阻力,因此可显著地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并相应地提高检测效率。特别是,压辊左右两端的支承轴上的防滑齿轮与两侧的齿条相啮合,并且防滑齿轮分度圆直径与压辊的外径相等,因此,防滑齿轮的滚动距离与压辊的滚动距离完全一致,防滑齿条可确保压辊的左右两侧的滚动速度和滚动距离完全一致,并可确保压辊与试样之间不会出现打滑现象,也就是说,压辊在前后滚动时不会出现倾斜,从而确保压辊对试样表面碾压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使防滑齿轮与齿条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以确保在压辊碾压试样时防滑齿轮与齿条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避免出现齿条承载压辊重量的问题。
[0028]当然,我们可以用一个U形拉手5来驱动压辊的滚动,U形拉手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与压辊左右两端的支承轴转动连接。这样,当我们手拽U形拉手中间的横杆时,即可方便地带动压辊前后滚动。或者,如图2所示,我们也可在放纸盘下方设置一个基座6,基座上具有两个位于放纸盘中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61,放纸盘的左右两侧设置相应的转轴,从而使放纸盘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支撑架上,形成类似跷跷板的结构。然后在基座上位于放纸盘后侧下方设置一个轴承座62,在轴承座上水平地设置纵向布置并可转动的驱动轴63, 驱动轴的内端上设置径向的转动杆64,转动杆的端部与一连杆65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放纸盘的下表面相铰接,驱动轴的外端则设置一个摇手柄66。当检测人员通过摇手柄转动驱动轴时,即可通过由转动杆、连杆构成的连杆结构轻松地推动放纸盘后侧上下摆动,此时,整个放纸盘即可围绕支撑架做摆动。当放纸盘的后侧下降时,压辊即可总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向后侧滚动;当放纸盘的后侧上升时,压辊即可总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向前侧滚动,从而实现压辊对试样的反复碾压。
[0029]为了确保压辊对试样碾压的均匀一致,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辊包括转动轴21以及可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外的压套22,转动轴内可转动地设置与转动轴的轴线偏心的支撑连杆23,压辊两端的支承轴一体地连接在支撑连杆的两端,放纸盘在矩形承载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矩形的凹陷13,并且凹陷的宽度大于压辊的长度。当检测人员推动压辊滚动时,支撑连杆会随同支承轴一起转动,而转动轴由于和支撑连杆偏心设计,因此转动轴无法转动,此时的转动轴和支撑连杆之间形成相对转动,与此同时,压套在滚动碾压试样的同时与转动轴之间也形成相对转动。并且,支撑连杆的轴线位于压辊前进方向的前侧,图 3中箭头表示压辊在碾压试样时压辊的前进方向,而压套以及转动轴的轴线则位于压辊前进方向的后侧。当压辊从放纸盘前侧滚动碾压完试样至放纸盘后侧并落入放纸盘后侧的凹陷内时,整个压辊的重量由左右两侧的齿条承受,压辊外侧的压套以及转动轴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支撑连杆产生一个转矩,从而向下转动90度,此时压套以及转动轴的轴线则位于支撑连杆轴线的下方。当我们再次向前推动压辊时,压辊先抵触矩形承载面,压套以及转动轴相对支撑连杆再次产生90的转动,也就是说,压辊的压套以及转动轴在一次往返滚动中会相对支撑连杆形成180度的转动,此时压辊的重量再次作用到放纸盘的矩形承载面上。这样,压辊在往复滚动时对试样同一位置的碾压部位会有变化,也就是说,对试样同一位置的前后两次碾压,所对应的压辊上的位置具有180的角度差,从而可有效抵避免因压辊的形状误差造成对试样碾压的不均匀。
[0030]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我们还可在放纸盘的矩形承载面上设置双层密封的弹性夹垫14,弹性夹垫内填充有压缩空气,弹性夹垫的上下两层侧壁之间连接呈矩形阵列均匀分布的连接柱141。内部填充有压缩空气的弹性夹垫内部各点的气压相等,因此,当压辊碾压弹性夹垫上的试样时,可使压辊与弹性夹垫接触处形成均匀的压力,并且压辊与弹性夹垫之间为柔性的面接触,从而有效地延长压辊碾压试样时对同一位置的碾压时间,有利于将试样所吸附的浮油快速压出并被吸油原纸所吸附,从而可提高检测的效率。均匀分布的连接柱可避免弹性夹垫在充气后出现中间鼓起的现象,确保其表面的平整。
[0031]作为弹性夹垫的一种替代方案,如图6所示,我们可使压套由橡胶制成,从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在压套表面设置5条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旋槽221,从而在相邻两条螺旋槽之间形成螺旋状的弹性凸条222,并且在压套圆周方向上弹性凸条的宽度与螺旋槽的宽度相同。压辊在前后滚动时,压套表面的弹性凸条可使压辊与矩形承载面之间同样形成柔性的面接触,从而延长压辊碾压试样时对同一位置的碾压时间。特别是,螺旋槽可使压辊碾压试样时的接触面积减小一半,因而在确保一定压力的前提下可相应地减轻压辊的重量,便于检测人员往复推动压辊。由于压套表面的5条弹性凸条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也就是说,相邻两条弹性凸条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为72度,而螺旋槽与相邻的弹性凸条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度。由于压辊在一次往复过程中会转动180度,相当于两条半弹性凸条所对应的圆心角,这样,试样上在压辊往前滚动碾压时所对应的弹性凸条的位置在压辊往后滚动碾压时刚好变成螺旋槽的位置,而试样上在压辊往前滚动碾压时所对应的螺旋槽的位置在压辊往后滚动碾压时刚好变成弹性凸条的位置。由于压套圆周方向上弹性凸条的宽度与螺旋槽的宽度相同,因此,在压辊一次往复碾压过程中,试样的整个表面均可得到有效的碾压,避免出现漏压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在压套的内侧壁上嵌设一个不锈钢套,同时在转动轴的圆周面上设置相应的储油槽,从而可减小压套和转动轴之间的摩擦阻力,便于压套的转动,避免压套与试样之间出现打滑现象。
【主权项】
1.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矩形承载面的放纸盘以及碾压 装置,其特征是,放纸盘的左右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齿条,所述碾压装置包括横向地位于放 纸盘左右两侧的齿条之间的压辊,压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支承轴,所述支承轴上设有与 对应一侧的齿条啮合的防滑齿轮,防滑齿轮分度圆直径与压辊的外径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辊包 括转动轴以及可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外的压套,转动轴内可转动地设有与转动轴的轴线偏 心的支撑连杆,压辊两端的支承轴一体地连接在支撑连杆的两端,所述放纸盘在矩形承载 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放纸盘 的矩形承载面上设有双层密封的弹性夹垫,弹性夹垫内填充有压缩空气,弹性夹垫的上下 两层侧壁之间连接均匀分布的连接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套由 橡胶制成,压套表面设有5条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旋槽,从而在相邻两条螺旋槽之间形 成螺旋状的弹性凸条,并且在压套圆周方向上弹性凸条的宽度与螺旋槽的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其特征是, 还包括位于放纸盘下方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位于放纸盘中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所述 放纸盘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支撑架上,基座在放纸盘的后侧下部设有可转动的驱动轴,驱 动轴上设有径向的转动杆,转动杆的端部与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放纸盘 的下表面相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复写原纸吸油量检测用压纸装置,其特征是, 还包括一个用以推拉压辊的U形拉手,U形拉手的两个开口端分别与压辊左右两端的支承轴 转动连接。
【文档编号】G01N5/04GK205719846SQ20162040509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4日
【发明人】王立民, 白梅巧, 朱小英
【申请人】杭州华丰纸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