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振动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685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叶轮振动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轮振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最终输出交流电的设备。风力发电机上安装有叶轮,叶轮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

如图1所示,叶轮放置在运输车的车厢上时,叶轮的一端固定在车厢上靠近运输车的驾驶室的一端,这种形状的叶轮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颠簸,因此叶轮远离运输车的驾驶室的一端容易产生振动,叶轮的振幅过大时,叶轮可能会与运输车的车厢产生碰撞,导致叶轮变形,而由于驾驶员位于运输车驾驶室内,驾驶室内空间较为封闭,且驾驶室距离叶轮振动的一端的距离较长,因此驾驶员难以及时知晓叶轮的振动状况,进而导致驾驶员无法针对叶轮振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此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振动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叶轮振动监控系统,包括竖直设置在车厢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车厢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常开型的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受到叶轮的抵压时闭合,所述触点开关串联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安装于驾驶室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在上下振动时,会与基座接触并压缩第一弹簧,同时使触点开关闭合,指示灯亮,叶轮的振幅越大,则向下移动的距离就越长,第一弹簧受到的压缩量越大,同时使触点开关闭合的时间越长,指示灯点亮的时间越长,驾驶人员通过观察指示灯点亮的时长,能判断出叶轮的振幅,同时,叶轮振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还能对叶轮的作用力起缓冲作用,减少叶轮撞击算坏的概率。

作为优选,车厢上位于第一基座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供第一基座插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基座在插在导向板的凹槽中,使第一基座在上下滑移的过程中沿导向板限制的方向滑移,防止第一基座在移动的过程中歪斜,进而导致叶轮与触点开关接触不良。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导向板连接的连接板,车厢上沿车厢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供连接板滑移的第一滑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在第一滑轨中滑移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叶轮固定在车厢上时,将连接板和导向板等物体沿第一滑轨滑移至车厢的侧边,方便将叶轮固定或拆下。

作为优选,车厢上沿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供连接板滑移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滑块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能够沿车厢的长度方向滑移,进而将触点开关等移动到叶轮的不同位置的下方,进而实现监控叶轮不同部位的振幅。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一滑轨的底部设置有与固定槽对应的滑移腔,所述滑移腔中滑移设置有能够滑移至固定槽中进而将滑块的位置固定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块移动到滑移腔所处的位置后,将固定件滑移至固定槽中,使固定件同时插设在固定槽和滑移腔中,进而能够将滑块固定在滑移腔的位置上方,防止使用时滑块会带动第一基座、触点开关等滑移,导致叶轮和触点开关接触不良。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腔中设置有使固定件具有向滑移腔外部移动趋势的第三弹簧,车厢内设置有与滑移腔连通的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中滑移连接有与固定件连接的滑移件,所述滑移件向下移动时带动固定件向下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下按压滑移件,使滑移件带动固定件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并向下移动,固定件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入滑移腔,此时将固定槽移动到滑移腔的正上方,松开滑移件,固定件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并插入到固定槽中,将滑块的位置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基座朝向叶轮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海绵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材料制成的缓冲层比较柔软,故当叶轮撞击在第一基座上时,缓冲层对叶轮的撞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叶轮因撞击损坏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车厢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顶部竖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下方连接有能够受到叶轮的上表面抵压的第二基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上下振动时,当叶轮向上移动,与第二基座接触,对叶轮的振幅有限制作用,即有助于减小叶轮的振幅,同时第二弹簧压缩,缓冲叶轮撞击第二基座时受到的冲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叶轮在上下振动时,会与基座接触并压缩第一弹簧,同时使触点开关闭合,指示灯亮,叶轮的振幅越大,则向下移动的距离就越长,第一弹簧受到的压缩量越大,同时使触点开关闭合的时间越长,指示灯点亮的时间越长,驾驶人员通过观察指示灯点亮的时长,能判断出叶轮的振幅,同时,叶轮振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还能对叶轮的作用力起缓冲作用,减少叶轮撞击算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车厢端部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安装架的形状;

图3是实施例中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叶轮、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三者的位置关系;

图4是实施例中车厢端部的剖视图,用于体现滑块的形状;

图5是实施例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滑移件露出在车厢外的形状;

图6是实施例中滑移腔和滑移孔的连接关系,用于体现滑移腔和滑移孔的连接关系。

图中,1、运输车;11、车厢;12、第一弹簧;13、第一基座;14、触点开关;15、叶轮;16、驾驶室;2、导向板;21、凹槽;3、连接板;31、第一滑轨;32、滑块;33、第二滑轨;4、固定槽;41、滑移腔;42、固定件;5、第三弹簧;51、滑移孔;52、滑移件;6、缓冲层;7、安装架;71、第二弹簧;72、第二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叶轮振动监控系统,如图2所示,运输车1包括位于其前端的驾驶室16和位于后端的车厢11。车厢11远离驾驶室16的一端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3,连接板3上竖直连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板3上,第一弹簧12的另一端连接有形状为长方体的第一基座13,第一基座13的上表面铺设有缓冲层6,缓冲层6由海绵材料制成。连接板3的相互平行的两侧分别竖直安装有导向板2,导向板2朝向第一弹簧12的一侧上沿导向板2的高度方向开设有凹槽21,第一基座13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凹槽21中。第一基座13的上表面安装有触点开关14,触点开关14为常开型触点开关14,触点开关14电连接有指示灯(图中未标出),指示灯位于驾驶室16内。车厢11上靠近第一基座13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架7,安装架7位于第一基座13的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第二弹簧71,第二弹簧71的一端连接在安装架7上,第二弹簧71的另一端朝下并连接有第二基座72,第二基座72朝下的一面上也安装有由海绵材料铺设而成的缓冲层6。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基座13和第二基座72分别位于叶轮15的下方和上方。车厢11远离驾驶室16的一端沿车厢11的宽度方向安装有第一滑轨31,车厢11的中间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二滑轨33,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3相连通,且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3的截面都为T字形。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3中滑移连接有形状与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3匹配的滑块32,滑块32的顶端连接于连接板3的底部。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3的连接处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有滑移腔41,滑移腔41中滑移连接有固定件42。第一滑轨31的外部向下开设有与滑移腔41平行的滑移孔51,滑移孔51与滑移腔41连通。滑移孔51中滑移连接有与固定件42连接的滑移件52,固定件42和滑移件52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三弹簧5,两个第三弹簧5的另一端朝下并分别抵接于滑移腔41和滑移孔51的底面上。滑块32的底部向滑块32的内部凹陷形成有供固定件42插入的固定槽4。

使用方法:需要监控叶轮15的端部的振幅时,先沿第一滑轨31或第二滑轨33将滑块32和连接板3的物体移动到靠近滑移腔41处,按压滑移件52,带动固定件42向滑移腔41内部移动。此时将滑块32移动到滑移腔41的正上方,使滑移腔41对准固定槽4。松开滑移件52,此时固定件42在第三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并插入固定槽4中,进而将滑块32固定,同时将连接板3和导向板2的位置固定。

运输车行驶过程中,叶轮15发生振动。叶轮15在上下振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基座13和第二基座72接触,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对叶轮15的振幅有限位作用,同时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71能缓冲叶轮15的撞击。叶轮15与第一基座13接触的过程中,按压触点开关14,指示灯亮。叶轮15的振动幅度越大,则叶轮15向下移动的距离越长,当叶轮15与第一基座13接触后,第一弹簧12的形变越大,同时叶轮15与第一基座13的接触时间越长,进而使触点开关14闭合的时间更长,指示灯亮的时间更长。驾驶员通过观察指示灯的点亮时间的长短,能够判断叶轮15的振幅。指示灯点亮的时间越短,说明叶轮15的振幅越小,指示灯点亮的时间越长,则说明叶轮15的振幅越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