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973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安全测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通常没有按照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设计制作,测试结果没有说服力,并且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箱体的防爆等级不够,同时没有灭火装置,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能够实现模拟电池在燃烧的火焰中喷射炙烤的恶劣条件下,验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包括:箱体、装置于箱体中部内的防爆腔、灭火装置及点火装置,所述箱体的两侧端面与所述防爆腔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一补风口,所述箱体的两侧端面中的一侧端面的一端上还开设有燃气气管接入口及电源线插口,所述箱体的后端面与所述防爆腔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一排风口及防爆泄压口,所述防爆腔包括底板、左板、右板及顶板,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相对设置,并且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第一端面的两侧上,所述顶板的第一端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在所述左板与所述右板的另一端上,所述底板的第一端面的中部上设置有电池放置平台,所述底板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电池放置平台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点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板的第一端面上并正对所述电池放置平台设置,所述左板、右板及顶板的第二端面上分别设有加强筋。

具体地,所述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控制装置、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及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及所述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连接,所述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在所述防爆腔的右板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部底板上。

具体地,所述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部底板上,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与燃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通过燃气管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点火装置通过燃气管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磁阀为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常闭型二位二通电磁阀。

具体地,所述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及所述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分别至少包括一燃气传感器,以监测所述箱体内是否有燃气泄漏。

具体地,所述点火装置包括本生灯、本生灯保护罩、点火针、调节旋钮、固定座及第一固定板,所述本生灯固定装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上,所述本生灯的进气端与燃气管连接,所述本生灯保护罩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第二端面上并套设所述本生灯设置,所述点火针靠近所述本生灯的头部设置,所述固定座的头部固定在所述底板的第二端面上并且所述本生灯位于所述电池放置平台的正下方,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本生灯连接,所述调节旋钮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第二端面上。

具体地,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灭火器及驱动单元,所述灭火器固定装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灭火器的喷头固定装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端面上并正对所述电池放置平台设置,所述驱动单元靠近所述灭火器的上端设置,并且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灭火器的开关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灭火器的喷头的轴线与所述底板呈预设角度设置。

具体地,所述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还包括一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第一端面上。

具体地,所述左板、右板及顶板为具有预设厚度的钣金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通过在防爆腔的左板、右板及顶板设置加强筋,保证了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防爆等级,同时在箱体内设置灭火装置,能够在电池燃烧或爆炸后通过控制灭火装置扑灭火焰,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安全性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箱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箱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未装机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防爆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燃气管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箱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箱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 为箱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 包括:箱体10、装置于箱体10中部内的防爆腔20、点火装置30及灭火装置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0的两侧端面12,13与防爆腔20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一补风口121,131。箱体10的两侧端面12,13中的一侧端面12的一端上还开设有燃气气管接入口122及电源线插口123。箱体 10的后端面14与防爆腔20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一排风口141及防爆泄压口142,并在排风口141处设有排风装置,具体地,排风装置可以但不限于排风扇。灭火装置40设置在箱体10的中部及下部中,并且灭火装置40的一部分装置在防爆腔20内部。点火装置30位于箱体10的下部,并紧靠防爆腔20的下端面设置。在箱体的前端面上的中部及下部分别设有机门1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0的后端面14上进行防爆泄压口142设计,当电池爆炸时防爆腔20体内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可以及时泄压,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的防爆等级。同时严格根据规范要求GB31241-2014设计并试验了设置在防爆腔20内的钢网、防护铝网、燃烧器位置及电池放置平台,从而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权威性。

请一并参考图5与图6,图5为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未装机门11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防爆腔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 至图6所示,防爆腔20包括底板21、左板22、右板23及顶板24,以使箱体10在防爆腔20处具有双层板材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左板22 与右板23相对设置,并且左板22与右板2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21 的第一端面的两侧上。顶板24的第一端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装置在左板22 与右板23的另一端上。底板21的第一端面的中部上设置有电池放置平台 25。在底板21的第一端面上围绕电池放置平台25设置有一安全防护罩27,以增加防爆腔20的安全性。底板21的第二端面与电池放置平台25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点火装置30。灭火装置40安装在底板21的第一端面上并正对电池放置平台25设置。左板22、右板23及顶板24的第二端面上分别设有加强筋2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26可以但不限于为十字型加强筋26,并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在左板22、右板23及顶板24的第二端面上。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左板22、右板23及顶板24为具有预设厚度的钣金结构,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了防爆腔20的防爆等级。其中,预设厚度可以但不限于为2mm,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防爆等级将防爆腔20内壁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或小于2mm的厚度。防爆腔20采用组合式安装,从而能够方便防爆腔20的左板22、右板23、底板21及顶板24等进行更换。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还包括一摄像头 55,摄像头55固定安装在顶板24的第一端面上。摄像头55可以但不限于通过WiFi方式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从而可在远程通过移动终端监控防爆腔20内的状况,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的安全性。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但不限于电脑、手机等。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还包括第一电磁阀51、控制装置(图未示出)、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52及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53。第一电磁阀51的控制端与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入端还分别与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52及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53连接。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52安装在防爆腔20的右板23的第一端面上,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53安装在箱体10的下部的内壁上,第一电磁阀51安装在箱体 10的下部底板上。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52及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53分别至少包括一燃气传感器,以监测箱体10内是否有燃气泄漏。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52用于检测防爆腔20内是否有燃气泄漏,当防爆腔20内存在燃气泄漏时,第一燃气泄漏报警器52中的燃气传感器监测到防爆腔20内存在燃气泄漏后向控制装置传送燃气泄漏信号。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燃气泄漏信号后向第一电磁阀51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电磁阀51关断,并在工作人员排除漏气隐患后通过手动进行复位。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53用于检测箱体10下部的腔体内是否存在燃气泄漏,当箱体10下部的腔体内存在燃气泄漏时,第二燃气泄漏报警器53中的燃气传感器监测到防爆腔20内存在燃气泄漏后向控制装置传送燃气泄漏信号。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燃气泄漏信号后向第一电磁阀51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电磁阀51关断,并在工作人员排除漏气隐患后通过手动进行复位。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还包括第二电磁阀54,第二电磁阀54安装在箱体10的下部底板上。请一并参考图7,图7 为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的燃气管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 所示,第一电磁阀51的输入端与燃气管61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燃气管61的一端与液化石油气源6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燃气管61 的另一端通过箱体10的侧端面上的燃气气管接入口122后与第一电磁阀51 的输入端固定连接,从而将燃气输送到第一电磁阀51的输入端,进而在发生燃气泄漏时可自动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51关闭,以立即切断点火装置30的液化石油气源60。第一电磁阀5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磁阀54的输入端通过燃气管62连接,第二电磁阀54的输出端与点火装置30通过燃气管63连接,从而将液化石油气经过第一电磁阀51及第二电磁阀54后到达点火装置30内进行燃烧。进一步地,第一电磁阀51可以但不限于为常开型二位二通电磁阀,第二电磁阀54可以但不限于为常闭型二位二通电磁阀。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点火装置30包括本生灯31、本生灯保护罩 32、点火针33、调节旋钮34、固定座35及第一固定板36。本生灯31固定装置于固定座35的底部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本生灯31的进气端与燃气管连接,本生灯保护罩32一端固定在底板21的第二端面上并套设本生灯31设置。点火针33靠近本生灯31的头部设置,点火针33通过电源开关与电源连接。固定座35的头部固定在底板21的第二端面上并且本生灯31位于电池放置平台25的正下方。调节旋钮34的一端与本生灯31 连接,调节旋钮3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6的一端上,第一固定板 36的另一端固定在底板21的第二端面上,调节旋钮34用于调节本生灯31 的火焰的大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点火装置30具有灭火再点火功能,并在连续三次点不着火时就会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54关断以切断点火装置 30的液化石油气源60。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灭火装置40包括灭火器41及驱动单元。灭火器41固定装置在箱体10的底部,灭火器41的喷头43固定装置在底板21的第一端面上并正对电池放置平台25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灭火器41的喷头43的轴线与底板21呈预设角度设置,其中,预设角度可以但不限于45°,例如预设角度还可以为30°或60°等等。驱动单元靠近灭火器41的上端设置,并且驱动单元与灭火器41的开关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可以但不限于电机42,电机42具有一压杆,该压杆抵靠固定在灭火器41的开关的上把手44上。电机42可以但不限于通过WiFi方式与遥控器连接,从而在电池燃烧或爆炸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电机42启动,以使电机42的压杆下压开启灭火器41,进而使得灭火器41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喷头43喷出,以扑灭电池放置平台25上的火焰,在本实施例中,灭火器41可以但不限于为二氧化碳灭火器41。

具体地,在对点火装置30进行点火前需要先将外接液化石油气气路打开,燃气在通过常开型第一电磁阀51后到达常闭型第二电磁阀54的输入端,当点火装置30通电时,点火针33在通电后开始发出电火花,同时在点火装置30通电后控制第二电磁阀54打开使燃气经由第二电磁阀54后传输到点火装置30内,燃气在传输到点火装置30后被点火针33发出的电火花点燃,通过调节旋钮34调节火焰的高度以对放置在电池放置平台25上电池进行喷射炙烤,实现对电池的验证试验。当发生燃气泄漏时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第一燃气报警器和/或第二燃气报警器发送的燃气泄漏信后后控制第一电磁阀51关断,并在工作人员排除漏气隐患之后通过手动方式对第一电磁阀51进行复位。当点火装置30断电时,第二电磁阀54将会自动关闭以切断点火装置30的液化石油气源60。在点火装置30把火点着之后,控制排风口141处的排风扇自动开启低速转动模式,以及时把热量排出去,从而防止防爆腔20内温度持续升高,同时防止火苗蹿动或者熄灭。当电池燃烧或者爆炸时,点火装置30断电关闭后,控制排风扇自动开启全速运转模式,以及时把烟雾和泄漏的燃气排到箱体10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通过在防爆腔20 的左板22、右板23及顶板24设置加强筋26,保证了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 100的防爆等级,同时在箱体10内设置灭火装置40,能够在电池燃烧或爆炸后通过控制灭火装置40扑灭火焰,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电池燃烧喷射试验机100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