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6182发布日期:2018-09-25 18:1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



背景技术:

轴承径向游隙是轴承滚动体与轴承内外圈壳体之间的间隙,运转时的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皆有影响,一般在检测轴承径向游隙时主要通过手动检测,其中一种方法是工作人员一手握住轴承的内圈,另一手拨动轴承的外圈,感觉是否有卡涩现象,但这种根本无法检测出准确的数值,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手握住测量传感器进行检测,当测量传感器每一次得出一个数值后,工作人员便手动记录一个数值,当测出多个数值后,再取平均值,与标准值对比,查看是否及格,由此可知,整个检测流程依靠人工输出,而人工操作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每一次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存在较大的隐患,且工作人员的体力是有限的,随着检测时间的推移,当工作人员开始疲惫后,工作人员的出错率便会逐渐上升,严重影响检测质量,无法保证整体的检测结果,随着工作人员开始疲惫,检测效率也会逐渐降低,导致检测效率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它能够自动检测出轴承径向游隙,检测效率极高,且能够对轴承进行多角度检测,从而保证轴承径向游隙的检测质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包括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上方固定有检测座;所述检测座上表面设有一检测槽;所述检测槽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顶进口、顶出口,顶进口与顶出口皆与检测槽相贯通;所述检测槽底面中部位置设有一v型嵌口;所述检测槽槽口位置固定有一位于v型嵌口正上方的测量传感器;所述检测座后侧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检测座后侧侧板上固定有一与检测槽相贯通的导向管,导向管位置与v型嵌口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一与导向管相匹配的顶柱;所述顶柱前端设有一与其同轴的定位凸台;所述检测座下表面设有一v型嵌口相贯通的活动孔;所述检测座下方设有与活动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顶端穿入活动孔内。

所述检测座前侧设有一旋转电机;所述检测座前侧侧壁上设有一与检测槽相贯通的穿孔;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前端穿过穿孔并位于v型嵌口的底部,旋转电机的电机轴前端不把活动孔上方孔口遮挡;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前端包裹有尼龙布。

所述顶柱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对的后端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t型卡槽;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部相对的一端设有与t型卡槽相匹配的圆形卡块,圆形卡块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之间呈t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结构的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在轴承进入检测槽后,便能通过第一气缸驱动顶柱对轴承的内圈进行定位,随后通过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对轴承的外圈的下端面进行上顶,上顶时,测量传感器便会与轴承的外圈的上端面发生接触,检测出一个游隙数值,随着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反复上下移动,便能得到多个游隙数值,最终得出平均值,自动判定出被检测的轴承是否合格,从而实现自动检测的效果,不仅避免了人工检测产生的失误,保证了检测质量,且能够始终保持高效的检测速度,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轴承游隙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的第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的第二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的第三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轴承径向游隙检测仪,包括立架1,所述立架1上方固定有检测座2;所述检测座2上表面设有一检测槽3;所述检测槽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顶进口4、顶出口5,顶进口4与顶出口5皆与检测槽3相贯通;所述检测槽3底面中部位置设有一v型嵌口6;所述检测槽3槽口位置固定有一位于v型嵌口6正上方的测量传感器7;所述检测座2后侧固定有第一气缸8;所述检测座2后侧侧板上固定有一与检测槽3相贯通的导向管9,导向管9位置与v型嵌口6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有一与导向管9相匹配的顶柱10;所述顶柱10前端设有一与其同轴的定位凸台11;所述检测座2下表面设有一v型嵌口6相贯通的活动孔12;所述检测座2下方设有与活动孔1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气缸13;所述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1301顶端穿入活动孔12内。

所述检测座2前侧设有一旋转电机14;所述检测座2前侧侧壁上设有一与检测槽3相贯通的穿孔15;所述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1401前端穿过穿孔15并位于v型嵌口6的底部,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1401前端不把活动孔12上方孔口遮挡;所述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前端包裹有尼龙布。

所述顶柱10与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相对的后端设有一连接部16;所述连接部16上设有t型卡槽17;所述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与连接部16相对的一端设有与t型卡槽17相匹配的圆形卡块18,圆形卡块18与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801之间呈t型。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轴承通过顶进口4进入到检测槽3内后,随着向着检测槽3中部移动,轴承最终会卡于v型嵌口位置,此时第一气缸8启动,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向前侧顶动,顶柱10便会在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顶动下顺着导向管9的轨迹向前移动,定位凸台11随着顶柱10向前移动并直接插入至轴承内圈的内孔内,从而使轴承内圈的位置得到固定,紧接着第二气缸13启动,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顺着活动孔12的轨迹向上顶动,随着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不断向上,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最终会穿出活动孔12进入到v型嵌口6内并与轴承外圈的下端面发生接触,轴承外圈在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的顶动下则会向上浮动,与测量传感器7发生接触,测量传感器7顶于轴承外圈上端面时,便会得出一个游隙数值,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可重复上顶以及下落,使测量传感器7对同一个位置的游隙进行检测,每一次检测出的游隙数值都会清楚显示在中控系统上,最终控制面板在自身系统的作用下自动得出多次检测后的平均值,在检测出的游隙平均值与游隙标准值对比后,中控系统便会自动给出一个是否合格的结果,这种自动检测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检测效率,且能够有效保证检测质量。

为了保证轴承游隙的检测质量,可进行多角度检测,在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未上顶轴承时,固定在定位凸台11上的轴承的下端面与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端部的尼龙布发生摩擦,当旋转电机14开始运行时,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便会发生旋转,同时通过尼龙布与轴承下端面的摩擦力带动轴承外圈发生旋转,最优的情况下,轴承每一次旋转的角度设定为120度,取轴承三处位置的游隙,从而保证轴承游隙的检测质量,当然轴承多角度检测时的角度选定,可根据实际所需进行设置,当轴承外圈在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带动下发生旋转后,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便会上顶轴承,开始该角度的游隙检测,由于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前端不把活动孔12上方孔口遮挡,因此旋转电机14的电机轴与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不会出现彼此干扰的情况,能够有效保证轴承外圈的角度调节以及轴承游隙的正常检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