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速率及吸液量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82712发布日期:2018-11-27 22:02阅读:2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锂电池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速率及吸液量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速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是利用极片与电解液之间的毛细管作用,电解液会沿着极片上升,然后通过千分尺来测量单位时间内电解液在极片上升高度,单位时间内电解液沿着极片上升的高度越高,则说明该极片的吸液能力就越强。同样采用毛细管的作用,而不同的是采用精密电子称来检测单位时间内电解液被极片吸收的重量,从而得出该极片的吸液性能大小,那么单位时间内极片重量增加越多,则说明该极片的吸液能力就越强。现有的锂电池极片吸液速率的测试方法是通过利用极片与电解液的毛细管作用,该方法相对于本发明的测量方法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也比较复杂些。技术实现要素:针对利用极片与电解液之间的毛细管作用,电解液在极片上升的高度来判断极片吸液速度的快慢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速率及吸液量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紫色石蕊变色来判断电解液的扩散,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测试结果直观可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速率及吸液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极片水平放在桌面上,在距尾部端h1及h2(h1<h2)处分别画一条与极片高度垂直的白线如图1所示,在白线h2上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当电解液扩散到h2时,白线处就会出现红色),并且用电子天平称量此时极片的重量记为M1。(2)将一定量的电解液倒入烧杯中,将极片垂直悬挂于电解液的上空。(3)极片的末端与电解液液面平齐,开始将极片浸入电解液h1处(划线处与电解液液面平齐),极片开始浸入的瞬间开始用秒表计时,极片吸液至划线h2处时白线出现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停止计时并将极片取出,此时极片吸液时间为t。(4)用布将极片表面的电解液擦干,然后用电子天平称极片吸液后的重量,记为M2。(5)按如下公式计算出极片吸液的速率及极片单位时间内的吸液量V=h2/t;M=(M2-M1)/t式中V为单位时间内极片的吸液速度,M为极片单位时间内的吸液量,M1为极片未吸液的重量,M2为极片吸液后的重量,t为极片吸液总共用的时间。优选地,h2为极片高度的50%~70%。优选地,h2/h1的比例范围在2~2.5。本发明为极片吸液速率的测量方法,其方法主要先在极片上两处h1、h2划白色线并在白线处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同时称极片重量,然后将极片放入装有一定量的电解液,极片在插入电解液的瞬间开始计时,极片上一处标有白色划线的地方与电解液液面平齐,电解液会沿着极片上升,然后当电解液到达h2时白线会出现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电解液变红),马上停止计时并将极片取出,取出极片称极片重量,极片重量变化越大说明极片吸液性能越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具备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容易操作;(2)、能够较快得知极片的吸液速率及极片单位时间内的吸液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中极片刻度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测试环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吸液速率及吸液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极片1水平放在桌面上,在距尾部端h1及h2(h1<h2)处分别画一条与极片高度垂直的白线如图1所示,在白线h2上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当电解液扩散到h2时,白线处就会出现红色),并且用电子天平称量此时极片1的重量记为M1。(2)将一定量的电解液2倒入烧杯3中,将极片1垂直悬挂于电解液的上空。(3)极片的末端与电解液液面平齐,开始将极片浸入电解液h1处(划线处也电解液液面平齐),极片开始浸入的瞬间开始用秒表计时,极片吸液至划线h2处时白线出现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停止计时并将极片取出,此时极片吸液时间为t。(4)用布将极片表面的电解液擦干,然后用电子天平称极片吸液后的重量,记为M2。(5)按如下公式计算出极片吸液的速率及极片单位时间内的吸液量V=h2/t;M=(M2-M1)/t式中V为单位时间内极片的吸液速度,M为极片单位时间内的吸液量,M1为极片未吸液的重量,M2为极片吸液后的重量,t为极片吸液总共用的时间。实施例1将一张三元正极极片(长102mm,宽84.5mm)水平放在桌面上,在距30mm及60mm处用分别画一条与极片高度垂直的白线如图1所示,在白线60mm处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当电解液扩散到60mm处时,白线处就会出现红色),并且用电子天平称极片重量M1。将烧杯中装一定量电解液,通过铁架台将极片垂直悬挂于电解液的上空;极片的末端与电解液液面平齐,开始将极片浸入电解液30mm处(划线处与电解液液面平齐),极片开始浸入的瞬间开始用秒表计时,极片吸液至划线60mm处白线出现红色时(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电解液变红),停止计时并将极片取出,此时极片吸液时间为2min。用布将极片表面的电解液擦干,然后用电子天平称极片吸液后的重量M2。根据公式V=h2/t;M=(M2-M1)/t计算出极片的吸液速率及单位时间内极片的吸液量。实施例2将一张三元正极极片(长102mm,宽84.5mm)水平放在桌面上,在距尾部端30mm及70mm处分别画一条与极片高度垂直的白线如图1所示,在白线70mm处上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当电解液扩散到70mm处时,白线处就会出现红色),并且用电子天平称极片重量M1称极片重量M1。将烧杯中装一定量电解液,通过铁架台将极片垂直悬挂于电解液的上空;极片的末端与电解液液面平齐,开始将极片浸入电解液30mm处(划线处与电解液液面平齐),极片开始浸入的瞬间开始用秒表计时,极片吸液至划线70mm处白线出现红色时(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电解液变红),停止计时并将极片取出,此时极片吸液时间为2.5min。用布将极片表面的电解液擦干,然后用电子天平称极片吸液后的重量M2。计算出极片的吸液速率及单位时间内极片的吸液量。根据公式V=h2/t;M=(M2-M1)/t计算出极片的吸液速率及单位时间内极片的吸液量。表1测试结果组别时间/minh2/mmM1/gM2/g吸液量g/min吸液速度mm/min实例12605.681.230.0实例22.5705.691.428.0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的测试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测量方法所涉及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较快得知极片的吸液速率及极片单位时间内的吸液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