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度测量装置及背光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6118发布日期:2018-09-14 22:1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度测量装置及背光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件,其能够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使得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因此,背光模组的质量对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为了保证所制作的背光模组符合要求,在完成背光模组的制作后,需要对背光模组的厚度进行测量。目前使用游标卡尺手工卡住背光模组需要测试位置,并在游标卡尺上直接读取厚度数值,但这种测量方式效率比较低,人为因素影响大,导致所测量的背光模组厚度数据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测量装置及背光测试系统,以提高背光模组厚度测量效率的同时,提高背光模组厚度数据的测量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厚度测量装置,该厚度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机构,每个所述测量机构包括与压力感应模块分别连接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所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所述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相对,所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所述第二弹性挤压模块之间设有控制所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所述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开合的第一驱动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中,至少一个测量机构所包括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之间设有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所述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开合的第一驱动模块,使得在测量背光模组厚度时,每个测量机构所包括的第一驱动模块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打开,将背光模组放入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接着利用第一驱动模块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逐渐接近并挤压背光模组;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利用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压力变化,然后利用弹性力学原理,就能够得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形变距离变化量;而由于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形变距离变化量,是因为测量状态背光模组位于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所述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所产生的,因此,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形变距离变化量实质等于背光模组的厚度。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能够基于弹性力学原理,将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因为背光模组放入所产生的压力变化量转换成形变距离变化量,从而得到背光模组厚度,实现了背光模组厚度的自动化测量,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厚度测量的效率,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背光模组厚度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测试系统,该背光测试系统包括点灯装置,扫描装置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所述的厚度测量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测试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量机构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量机构在开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量机构在测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机构与传送单元配合使用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

1-测量机构, 10-第一驱动模块;

10a-第一架体, 100a-第一安装孔;

101a-第一压杆, 102a-第一限位件;

103a-第一回力弹簧, 10b-第二架体;

100b-第二限位件, 101b-第二压杆;

102b-第二限位件, 103b-第二回力弹簧;

11-第一测量机构, 110-第一连接杆;

12-第二测量机构, 120-第二连接杆;

2-底座, 21-第一安装轴;

210-第一导向槽, 22-第二安装轴;

220-第二导向槽, 311-第一方向正向挡墙;

312-第一方向负向挡墙, 321-第二方向正向挡墙;

322-第二方向负向挡墙, 41-第一压力感应器;

42-第二压力感应器, 5-扫描装置;

6-定位机构, 60-第二驱动模块;

61-第一伸缩架, 62-第二伸缩架;

7-传送单元, 70-缝隙;

71-第一传送带, 72-第二传送带;

8-点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机构1,每个测量机构1包括与压力感应模块分别连接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相对,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之间设有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开合的第一驱动模块1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处在初始状态,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彼此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处在测量状态,背光模组位于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且背光模组的顶部与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接触,背光模组的底部与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相对可以理解为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所述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平行,此时当背光模组位于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所述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就能够保证所测量的背光模组厚度数据准确,避免人工才操作游标卡尺难以保证背光模组与游标卡尺的上下接触面完全平行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的厚度测量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利用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从彼此接触调整至二者之间保持距离;

第二步,将待测的背光模组放入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

第三步,利用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逐渐接近,直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停止接近为止,此时厚度测量装置处在测量状态。

其中,当厚度测量装置处在初始状态,压力感应模块检测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F10,第二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F20。

当厚度测量装置测量待测背光模组时,厚度测量装置处在测量状态,压力感应模块检测检测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F11,第二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F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处在初始状态,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向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发生一定的弹性回缩;同时,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向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施加一定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发生一定的弹性回缩;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处在测量状态,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虽然对背光模组进行挤压,但是由于所测量的背光模组能够向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施加反作用力,这些反作用力促使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发生弹性回缩,基于此,根据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已知的弹性系数K,按照弹性力学原理,得到背光模组的厚度H。

H=△L=△F/K=[(F11+F21)-(F10+F20)]/K,△F为实测压力差,△L为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形变距离差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形变距离差。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在测量背光模组的厚度同时,还能够检测背光模组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具体而言,基于弹性力学原理,根据预设厚度范围H0,得到预设压力差范围△F0,△F0=(F01+F02)-(F10+F20),并将预设压力差范围△F0存储;厚度测量装置测量符合厚度要求的背光模组时,厚度测量装置处在测量状态,压力感应模块检测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F01,第二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F02。

在测量待测背光模组的厚度时,压力感应模块只要检测每个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根据厚度测量装置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压力感应模块所检测的相关压力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得到实测压力差△F,然后通过判断实测压力差△F是否位于预设压力差范围△F0内,就可以判断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只需要利用压力感应单元感应每个测量机构所包括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所承受的压力,然后对压力感应模块所检测的压力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或者判断等简单的逻辑运算,就能够得到所需要的背光模组厚度数据,该运算过程可以通过与压力感应模块连接的处理器实现,也可以通过现有的逻辑运算电路实现,并不需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而为了方便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与显示设备连接,通过显示设备显示所测得的背光模组的厚度数据。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中,至少一个测量机构1所包括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之间设有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开合的第一驱动模块10,使得在测量背光模组厚度时,每个测量机构1所包括的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逐渐远离,以将背光模组放入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接着利用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逐渐接近并挤压背光模组;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利用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压力变化,然后利用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就能够得到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形变距离变化量;而由于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形变距离变化量,是因为测量状态背光模组位于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所产生的,因此,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在初始状态和测量状态的形变距离变化量实质等于背光模组的厚度。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能够基于弹性力学原理,将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因为背光模组放入所产生的压力变化量转换成形变距离变化量,从而得到背光模组厚度,实现了背光模组厚度的自动化测量,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厚度测量的效率,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背光模组厚度测量的准确性。

例如:现有技术采用游标开始测量背光模组的厚度时,由于手动操作游标卡尺,导致游标卡尺的卡合力度不可控,使得游标卡尺所测量的厚度数据不准确;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块10驱动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开合,使得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对于背光模组所施加的挤压力可控化,使得背光模组的胶框浮起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对于背光模组施加最大的挤压力,保证背光模组的胶框在浮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准确测量厚度数据。

又例如:现有技术中如果遇到背光模组的测量位置出现内翘曲,采用常规的游标卡尺测量所得数厚度数据并不是测量位置的厚度。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相对,利用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沿着固定方向逐渐接近,保证了所测量的厚度数据为测量位置的实际厚度,以便通过比对多个测量位置的厚度数据,确定背光模组是否出现内翘曲的问题。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结构相同,下面结合图3~图5分别说明。

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包括第一架体10a和第一压杆101a,第一架体10a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0a,第一压杆101a的一端可伸缩的设在第一安装孔100a内;第一压杆101a的杆体上设有第一回力弹簧103a,第一架体10a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回力弹簧103a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件102a。为了防止第一回力弹簧103a受到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反作用力较大的情况下,第一回力弹簧103a被挤入第一安装孔100a内,第一回力弹簧103a的直径应当大于第一安装孔100a,以避免第一回力弹簧103a被挤入第一安装孔100a内。

相应的,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包括第二架体10b和第二压杆101b,第二架体10b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压杆101b的一端可伸缩的设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压杆101b的杆体上设有第二回力弹簧103b,第二架体10b上设有用于对第二回力弹簧103b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件100b。为了防止第二回力弹簧103b受到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反作用力较大的情况下,第二回力弹簧103b被挤入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回力弹簧103b的直径应当大于第一安装孔100a,以避免第二回力弹簧103b被挤入第二安装孔100b内。

其中,第一压杆101a的挤压面远离第一压杆101a设在第一安装孔100a内的端部,第二压杆101b的挤压面远离第二压杆101b设在第二安装孔内的端部,第一压杆101a的挤压面和第二挤压杆的挤压面相对,第一架体10a和第二架体10b之间通过第一驱动模块10连接,使得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逐渐远离时,第一架体10a和第二架体10b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此时第一回力弹簧103a和第二回力弹簧103b没有受到任何挤压,处在自由状态;当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逐渐接近,并最终因为所测量的背光模组存在而停止接近时,此时因为背光模组向第一压杆101a的挤压面和第二压杆101b的挤压面施加反作用力,使得第一压杆101a向第一安装孔100a的方向移动,但由于第一限位件102a的存在,在第一压杆101a向第一安装孔100a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回力弹簧103a被第一限位件102a限位,呈现压缩状态;同理,第二压杆101b向第二安装孔的方向移动,但由于第二限位件100b的存在,在第二压杆101b向第二安装孔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回力弹簧103b被第一限位件102a限位,呈现压缩状态。

具体的,如图1~图5,第一限位件102a包括设在第一架体10a上的第一限位套,相应的第一压杆101a包括第一连接杆110以及与第一连接杆110的端部连接的第一压头,第一回力弹簧103a设在第一连接杆110的杆体上,第一杆体背离第一压头的一端穿过第一限位套设在第一安装孔100a内,第一回力弹簧103a位于第一限位套内,第一压头位于第一限位套外。相应的,第二限位件100b包括设在第二架体10b上的第二限位套,相应的第二压杆101b包括第二连接杆120以及与第二连接杆120的端部连接的第二压头,第二回力弹簧103b设在第二连接杆120的杆体上,第二杆体背离第二压头的二端穿过第二限位套设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回力弹簧103b位于第二限位套内,第二压头位于第二限位套外。其中,第一压头的挤压面和第二压头的挤压面相对,以保证第一压头的挤压面与第二压透的挤压面平行。

进一步,如图3所示,对于压力感应模块来说,压力感应模块包括与测量机构1一一对应的多组压力感应器,每组压力感应器包括用于检测对应所述测量机构1包括的第一回力弹簧103a压力的第一压力感应器41,以及用于检测对应测量机构1包括的第二回力弹簧103b压力的第二压力感应器42。第一压力感应器41可设在第一安装孔100a的孔口,第二压力感应器42可设在第二安装孔100b的孔口;若采用处理器处理压力数据,处理器与每组压力感应器所包括的第一压力感应器41和第二压力感应器42连接。

如图3~图5所示,当测量的背光模组位于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之间,第一驱动模块10控制控制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逐渐接近,由于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存在,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无法接触,所测量的背光模组向第一压头的挤压面和第二压头的挤压面施加反作用力,使得与第一压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10向第一安装孔100a所在方向移动,此时位于第一限位套内的第一回力弹簧103a受到第一安装孔100a的阻碍,无法随着第一连接杆110向第一安装孔100a所在方向移动,且受到第一限位套的限位,使得第一回力弹簧103a只能依靠自身弹性发生回缩;而由于第一压力感应器41设在第一弹性安装孔的孔口,这使得第一回力弹簧103a在发生回缩时,第一压力感应器41能够测得第一回力弹簧103a所承受的压力。同理,与第二压头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20向第二安装孔所在方向移动,位于第二限位套内的第二回力弹簧103b受到第二安装孔的阻碍,无法随着第二连接杆120向第二安装孔所在方向移动,且受到第二限位套的限位,使得第二回力弹簧103b只能依靠自身弹性发生回缩;而由于第二压力感应器42设在第二弹性安装孔的孔口,这使得第二回力弹簧103b在发生回缩时,第二压力感应器42能够测得第二回力弹簧103b所承受的压力。

为了方便安装测量机构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还包括底座2,底座2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轴,安装轴上套设有对对应测量机构1进行导向的导向模块,这样就能够根据背光模组的实际尺寸,调整背光模组的测量点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导向模块的导向方向应当与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平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导向模块对测量机构1进行导向时,不管测量模块的位置如何移动,第一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的挤压面相对且平行。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模块包括套设在安装轴上且能够绕安装轴转动的导向槽,第一弹性挤压模块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导向槽的导向方向相同,连接杆位于导向槽内。具体实施时,通过控制连接杆沿着导向槽的导向方向滑动,以使得连接杆带动第一弹性挤压模块沿着导向槽的导向方向移动,进而通过第一驱动模块10带动第二弹性挤压模块沿着导向槽的导向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测量机构1导向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槽能够绕安装轴转动,这使得导向槽绕安装轴转动后,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改变背光模组的测量位置,可减少需要的测量机构1的数量。

而为了保证背光模组厚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2上用于对背光模组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6。当测量机构1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和第二弹性挤压模块对背光模组施加压力时,背光模组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发生移位,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就能够避免使用游标卡尺手工测量背光模组时,完全依靠肉眼定位所导致的批次测量位置不一致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机构6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架61和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架62;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架61和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架62设在底座2上,每个第二伸缩架62的伸缩方向与每个第二伸缩架62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所形成夹角不等于0和180°,各个第一伸缩架61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与各个第二伸缩架62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均与测量状态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架61上设有用于对背光模组在第一伸缩架61的伸缩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和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架62上设有用于对背光模组在第二伸缩架62的伸缩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

由于各个第一伸缩架61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与各个第二伸缩架62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均与测量状态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使得测量状态,各个第一伸缩架61通过伸缩作用控制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和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的位置时,保证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和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的移动方向始终与测量状态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各个第二伸缩架62通过伸缩作用控制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的位置,保证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的移动方向始终与测量状态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这样就能够保证第一伸缩架61控制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和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对背光模组在第一伸缩架61伸缩方向的定位,第二伸缩架62控制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对背光模组在第二伸缩架62伸缩方向的定位。

考虑到背光模组一般使用传送设备进行传送,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还包括传送单元7,至少一个测量机构1位于传送单元7的同一侧;至于测量传送单元7一侧的测量机构1的数量,则根据背光模组靠近传送单元7一侧的测量位置决定。

传送单元7具有至少一个沿着传送方向延伸的缝隙70,至少一个缝隙70与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架62一一对应;当厚度测量装置处在测量状态,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位于传送单元7的一侧,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位于传送单元7的另一侧;每个第二伸缩架62所对应的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位于对应缝隙70内,每个第二伸缩架62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传送方向所在直线平行。

为了配合传送单元7的使用,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机构6还包括升降架(图1未示出),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架61和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架62通过升降架设在底座2上;当背光模组被传送到测量区域时,第一伸缩架61和第二伸缩架62利用各自的伸缩功能调整好对背光模组进行定位的定位尺寸后,利用升降架控制至少一个第一伸缩架61和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架62上升,以使得第一伸缩架61上的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位于传送单元7的一侧,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位于传送单元7的另一侧,而至少一个第二伸缩架62上的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位于对应缝隙70内。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6所示,当测量机构1为两个时,将其中一个测量机构1定义为第一测量机构11,第一测量机构11所包括的第二弹性挤压模块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10,将另一个测量机构1定义为第二测量机构12,第二测量机构12所包括的第二弹性挤压模块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0。

底座2上设有两个安装轴,将其中一个安装轴定义为第一安装轴21,第一安装轴21上套设有可绕第一安装轴21转动的第一导向槽210,第一连接杆110位于第一导向槽210内;将另二个安装轴定义为第二安装轴22,第二安装轴22上套设有第二导向槽220,第二连接杆120位于第二导向槽220内。

当传送单元7包括第一传送带71和第二传送带72时,第一传送带71和第二传送带72之间具有缝隙70,固定机构包括一个第一伸缩架61和一个第二伸缩架62,第一伸缩架61上设有的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位于第一传送带71远离缝隙70的一侧,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位于第二传送带72远离缝隙70的一侧,第二伸缩架62上设有的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位于缝隙70中,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位于缝隙70中;其中,第一伸缩架61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与第二伸缩架的伸缩方向所在直线呈90°。

如图6所示,当背光模组被传送单元7传送到测量区域时,按照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利用第一伸缩架61调整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和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之间的距离,利用第二伸缩架62调整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控制升降架上升,使得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和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位于传送单元7的两侧,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位于缝隙70中,以利用第一方向正向挡墙311、第一方向负向挡墙312、第二方向正向挡墙321和第二方向负向挡墙322实现对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定位。

测量背光模组的厚度时,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利用第一测量机构11对背光模组的第一测量位置a,利用第二测量机构12对背光模组的第二测量位置b进行测量,然后控制第一导向槽210绕第一安装轴21转动,移利用第一导向槽210控制第一测量机构11转动,使得第一测量机构11测量背光模组的第三测量位置c,控制第二导向槽220绕第二安装轴22转动,以利用第二导向槽220对第二测量机构12转动,使得第二测量机构12测量背光模组的第四测量位置d。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测量机构1对于背光模组的一个测量位置进行厚度测量时,还可以利用该测量机构1所包括的第一弹性挤压模块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10对该测量位置进行微调。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架61和第二伸缩架62均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有控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开合的第二驱动模块60;其中,第一伸缩架61所包括的第二驱动模块60的驱动方向与第一伸缩架61的伸缩方向相同;第二伸缩架62所包括的第二驱动模块60的驱动方向与第二伸缩架62的伸缩方向相同。

另外,不管是第一驱动模块10还是第二驱动模块60,其驱动方向可以为单向驱动,也可以为双向驱动,具体实现形式均多种多样,如:气动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或电动驱动机构。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测试系统,该背光测试系统包括点灯装置8,扫描装置5以及上述实施例厚度测量装置;扫描装置5一般为CCD摄像头或其他高清摄像头。

具体实施时,厚度测量装置所包括的定位机构将所测量的背光模组定位后,点灯装置8自动吸附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光源金手指,实现点灯装置8与所测量的背光模组的电连接,此时点灯装置8点亮所测量的背光模组,利用扫描装置5对厚度测量装置进行扫描,以实现背光检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测试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厚度测量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