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测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521发布日期:2019-03-27 09:5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测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角度测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角度测绘装置。



背景技术:

水准仪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水准仪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目前,现有的水准仪均是通过操作员调节三脚架来调整水平度的。但多数一个方向测量,如需多方向测量,需要搬动底架,重新调整水准仪,浪费时间,效率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测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水准仪均是通过操作员调节三脚架来调整水平度的。但多数一个方向测量,如需多方向测量,需要搬动底架,重新调整水准仪,浪费时间,效率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角度测绘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左侧连接有物镜,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连接有提拉把手,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连接有目镜,所述装置外壳的底端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内置水平传感仪,所述水平传感仪贯穿支座的前壁,所述支座的底部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下端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控制开关、电机和蓄电池,所述控制开关贯穿底座的前壁,所述控制开关、电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边缘等距离连接有三组支撑管,三组所述支撑管的下侧分别连接有三组拧紧螺母,三组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分别连有三组螺纹杆,三组所述螺纹杆和三组支撑管通过三组拧紧螺母套接,三组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三组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支撑管之间有缓冲垫。

优选的,三组所述支撑管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优选的,所述旋转座和转轴互补组成长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机连接转轴可以360旋转,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水准仪到合适的角度,不需要来回搬动底架,无需重新调整水平仪,可以直接测量,不浪费时间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外壳、2提拉把手、3目镜、4物镜、5支座、6水平传感仪、7底座、8蓄电池、9控制开关、10支撑管、11拧紧螺母、12螺纹杆、13防滑垫、14转轴、15旋转座、1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角度测绘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左侧连接有物镜4,所述装置外壳1的顶部连接有提拉把手2,所述装置外壳1的右侧连接有目镜3,所述装置外壳1的底端连接有支座5,所述支座5内置水平传感仪6,所述水平传感仪6贯穿支座5的前壁,所述支座5的底部连接有旋转座15,所述旋转座的下端套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底部连接有底座7,所述底座7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控制开关9、电机16和蓄电池8,所述控制开关9贯穿底座7的前壁,所述控制开关9、电机16和蓄电池8电性连接,所述电机16输出端与转轴14连接,所述底座7的底部底部边缘等距离连接有三组支撑管10,三组所述支撑管10的下侧分别连接有三组拧紧螺母11,三组所述支撑管10的底部分别连有三组螺纹杆12,三组所述螺纹杆12和三组支撑管10通过三组拧紧螺母11套接,三组所述螺纹杆12的底部分别连接有三组防滑垫13。

其中,所述底座7和支撑管10之间有缓冲垫,三组所述支撑管10之间的夹角均为120°,所述旋转座15和转轴14互补组成长方形。

工作原理:装置外壳1、提拉把手2、物镜3、和目镜4组成组成一个完整观望仪器,测绘仪放置在支座5上面,支座5前壁有水平传感仪6,水平传感仪6用来调节测绘仪是否放置水平,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支座5连接旋转座15连接转轴14,转轴14连接电机16连接有底座7,底座7里面安装有控制开关9、电机16、蓄电池8,蓄电池8连接电机16提供动力让电机16运转,电机16输出端连接转轴14,电机16的输出端带动转轴14转动,转轴14和旋转座15啮合,带动旋转座15的转动,旋转座15带动支座5的转动,控制开关9可以控制转到什么角度停止,或者什么时候开始转,转到什么位置,底座7连有支撑管10,支持管10和螺纹杆12通过拧紧螺母11可以进行调节,使水平传感仪6处于水平状态,螺纹杆12底部连接有防滑垫13,可以增加螺纹杆12与地面的摩檫力,进一步增加工具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