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5562发布日期:2019-04-05 21:0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装备,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的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水位检测管理是保证堤坝安全的一种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现有的水位检测装置通常是固定在水源底部,结构设计十分不合理,不仅不便于调节,而且测量数据不准确,无法动态测量,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水利工程的用工成本。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工作高效,使用便利的水位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利工程水位检测装置测量效率低,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以上的第一浮子和移动悬浮于水面以下的第二浮子,所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内具有水平布置的扁平状的水腔,所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之间连接有两根竖直布置的立杆,所述第一浮子的底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浮子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立杆上滑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竖直穿设于所述第二浮子内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的顶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水泵,所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水腔连通,通过所述第二浮子蓄水或排水,所述第二浮子沿所述立杆竖直滑动,所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无线传感摄像头和第二无线传感摄像头,所述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箱,沿所述配重箱的水平方向开设有环形的滑轨,沿所述滑轨滑动设有一个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上固定设有一个电动螺旋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浮子上固定设有一个流量监测仪,所述流量监测仪与所述控制箱无线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浮子上固定设有一个无线信号发射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浮子和第二浮子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声波收发传感器,所述声波收发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箱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自动调节,测量数据准确,实现了动态测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以上的第一浮子1和移动悬浮于水面以下的第二浮子2,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内具有水平布置的扁平状的水腔,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的顶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水泵5用于排水和进水,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水泵5、进水口7和出水口8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水腔连通,水泵5由控制箱4自动控制,这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自动调节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的浮动深度,通常第一浮子1浮于水面用于观察水面的情况,第二浮子2悬浮于水下观察水下的情况。

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之间连接有两根竖直布置的立杆3,第一浮子1的底面固定连接于立杆3的顶部,第一浮子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自动总控的控制箱4,沿立杆3上滑动套设有套筒6,套筒6竖直穿设于第二浮子2内并与第二浮子2固定连接,这样通过第二浮子2蓄水或排水,第二浮子2沿立杆3竖直滑动至不同的深度进行观测。

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的一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无线传感摄像头9和第二无线传感摄像头10用于传输实际观测图像,立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箱11,以便使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呈稳定的悬浮状态,沿配重箱11的水平方向开设有环形的滑轨12,沿滑轨12滑动设有一个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上固定设有一个电动螺旋桨14,伺服电机13沿滑轨12移动使电动螺旋桨14转动至不同的位置输出动力,从而使设备具备自动航行的功能。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浮子2上固定设有一个流量监测仪15用于检测不同深度的水流量情况,流量监测仪15与控制箱4无线连接。第二浮子2上固定设有一个无线信号发射器16。第一浮子1和第二浮子2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声波收发传感器17,声波收发传感器17与控制箱4无线连接,通过声纳探测可以计算出第二浮子2的实际下潜深度,使观测数据更加精准全面。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自动调节,测量数据准确,实现了动态测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