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4745发布日期:2020-01-10 14:36阅读:1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动态称重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入口治超正在逐步成为主流的计重收费方式,如今大范围使用的整车式动态称重系统更适用于低速的出口计重收费,对于高速车辆计重会有较大的误差,同时施工成本高,施工量大也是重要问题。

而现有作为入口治超计重设备的弯板传感器,由于是依据各个载轴重量获得车货总重的,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车辆恶意冲、跳秤等作弊行为以达到减轻轴重的目的,造成称重结果与实际不符,引起争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动态称重系统不能有效的测量高速车辆的重量,系统误差较大(尤其是不规范行驶情况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包括沿行车方向依次设置于计重车道上的第一传感器组件和第二传感器组件,第一传感器组件和第二传感器组件之间设置有地感线圈,第一传感器组件和第二传感器组件均包括依次沿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窄条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组件远离地感线圈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传感器组件,第三传感器组件包括依次沿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窄条传感器。

进一步地,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接线盒、控制器和控制器显示屏,第一窄条传感器、第二窄条传感器和地感线圈分别通过接线盒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控制器显示屏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比原有弯板称重系统的称重精度、数据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2、降低传感器形变引起的受迫震动和车辆行驶的自激震动引起的高速下引起的误差;

3、使用速度范围大,防止出现高速冲磅和点刹车行为;

4、采用多点称重的原理,计算出车辆的行驶轨迹和重心转移,从而可以准确识别车辆s型行驶,找到车辆称重数据有效段,防止重量丢失;

5、安装工程量小,周期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传感器组件1,第二传感器组件2,地感线圈3,第一窄条传感器4,第三传感器组件5,第二窄条传感器6,控制柜7,接线盒8,控制器9,控制器显示屏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包括沿行车方向依次嵌在计重车道上的第一传感器组件1和第二传感器组件2,第一传感器组件1和第二传感器组件2之间设置有地感线圈3,第一传感器组件1和第二传感器组件2均包括依次沿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窄条传感器4,第二传感器组件2远离地感线圈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传感器组件5,第三传感器组件5包括依次沿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窄条传感器6。

一种窄条式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控制柜7,控制柜7设置于第二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控制柜7内设置有接线盒8、控制器9和控制器显示屏10,控制器9为嵌入式工业计算机,4个第一窄条传感器4、2个第二窄条传感器6和地感线圈3的信号分别通过接线盒8接入控制器9进行数据处理,控制器9与控制器显示屏10相连。

窄条传感器由于采用点称重技术,用延时积分称重方式代替同时整体称重方式,同样满载时,传感器瞬时承受的力只有轮胎实际重量的1/5左右。此外窄条式传感器还加入了多点同时称重理念,因此形变量非常小,在满载时只有0.5mm的微形变,先天性地避免了由传感器形变造成的称量误差,也去除了车辆行驶自身的自激振动。同时有效使用速度范围大,防止出现高速冲磅和点刹车行为;采用多点称重的原理,计算出车辆的行驶轨迹和重心转移,从而可以准确识别车辆s型行驶,找到车辆称重数据有效段,防止重量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车辆驶入车道,碾压到第一传感器组件1,第一窄条传感器4使用延时积分称量方式测量出车货总重,并得出车辆的胎形情况;随即车辆通过地感线圈3,当车尾离开地感线圈3后,车辆的离开的信号会交由控制器9处理出通过车辆的轴数,联轴的信息;当车辆通过第二传感器组件2时,控制器9会根据第一传感器组件1和第二传感器组件2的距离得出车辆的速度信息;当车辆完全驶离第三传感器组件5时,控制器9会根据以上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完成一条完整的过车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