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5185发布日期:2020-10-28 11:4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器的装配,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汽车转向器的加工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与汽车中其他部件连接以实现相应转向作用,汽车转向器的装配精度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其中,在汽车转向器之组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到将连接器、端盖、接线端子、电感及电容等元器件按要求装配于其安装座的正面与背面,其中,电感与电容装配时,由于来料的引脚往往并不符合装配要求,因此在组装时需要对先对引脚进行压扁及裁剪或裁切及折弯等工序,还需对安装座进行点胶及定位,方能将处理后的电感及电容装配于安装座的相应位置,工序繁多,要保证高效且定位准确的装配并非易事。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紧凑、装配精度高、高效且自动化程度高的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结构紧凑、高效且装配精度高的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用于将汽车转向器组件之端盖、连接端子、电感及电容装配于其安装座上,所述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包括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且顺次对接的安装座检测机、端盖组装机、端子组装机、电感组装机、电容组装机、特性检测机及涂布机,所述安装座检测机用于对安装座上连接器的高度、连接器中插接片的高度、连接器内孔的尺寸及通孔的尺寸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后的安装座进行传送;所述端盖组装机用于将端盖安装于检测后的所述安装座上,并将端盖已装配的安装座进行传送;所述端子组装机用于将若干个连接端子层叠摆放的组接于所述安装座上,使得所述端子与所述连接器对应连接,并对连接端子已装配的安装座进行传送;所述电感组装机用于对电感的引脚进行压扁及裁切,再将所述电感装配于所述安装座上,使得所述电感与其中一所述连接端子连接,再对电感已装配的安装座进行传送;所述电容组装机用于对电容的引脚进行裁切及折弯,再将所述电容装配于所述安装座上,使得所述电容与其他所述连接端子连接,并对电容装配后的安装座进行传送;所述特性检测机用于对装配于安装座中的连接端子、电感及电容进行相应的特性检测,并对检测后的所述安装座进行传送;所述涂布机用于对特性检测后的安装座中连接端子的表面进行涂布处理,并对涂布后的安装座进行传送以下料;控制系统与用于控制各机间的协调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在将连接端子等元器件组装于安装座之前,先通过安装座检测机对安装座上连接器的高度及其内的插接片的高度、连接器内孔的尺寸及通孔的尺寸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精度高且高效,有效保证后续装配的准确度,并且,通过端盖组装机、端子组装机、电感组装机及电容组装机先后完成端盖、连接端子、电感及电容于安装座上的自动装配,且电感及电容于装配于安装座上时已自动进压扁裁切及剪切折弯处理,各机间依次对接,省略了不同工序中人工转运的作业,装配精度高且自动化程度高;另外,还通过特性检测机对装配于安装座中的连接端子、电感及电容进行相应的特性检测,通过涂布机对安装座中连接端子的表面进行涂布处理,进一步保证装配的品质。

较佳地,于所述安装座检测机、所述端盖组装机及所述涂布机中,所述安装座以其正面朝上的方向流转,于所述端子组装机、所述电感组装机、所述电容组装机及所述特性检测机中,所述安装座以其背面朝上的方向流转。

较佳地,所述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还包括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所述第一治具与所述第二治具均具有与所述安装座之外轮廓相对应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的边缘处设有可伸缩的侧顶块,所述第一治具的仿形槽中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安装座以其正面朝上的方向卡接于所述定位凸块与仿形槽的内壁之间,且所述安装座底侧的定位部与所述定位凸块相卡接,所述第二治具的仿形槽中设有与所述安装座的突出部的形状相对应的穿置孔,所述安装座以其背面朝上的方向卡接于所述仿形槽中,且所述安装座顶侧的突出部穿接于对应的所述穿置孔中。

较佳地,所述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包括用于移送所述安装座的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具有与所述安装座之外轮廓相对应的夹持面,所述夹持面呈“v”字形或弧形,且所述夹持面上与所述安装座相接触的区域设有防静电pu.

较佳地,所述安装座检测机包括转盘与沿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顺次排布的第一上料装置、高度检测装置、内孔检测装置、画像检测装置、翻转装置、透明度检测装置、激光刻印装置及第一下料装置,所述第一上料装置用于将安装座以其正面朝上的方向安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用于安放于其上的安装座的传送,所述高度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安装座上连接器的高度及所述连接器中插接片的高度进行检测,所述内孔检测装置用于对高度检测后的连接器的内孔的尺寸进行检测,所述画像检测装置用于对内孔检测后的所述连接器的通孔的形状进行检测,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通孔检测后的所述安装座从所述转盘上取下并翻转180°后,再将翻转后背面朝上的所述安装座放回于所述转盘上,所述透明度检测装置用于对翻转后的所述安装座的透明度进行检测,所述激光刻印装置用于对透光检测后的所述安装座进行激光打码,所述第一下料装置用于对打码完成的所述安装座进行分流下料。

较佳地,所述端子组装机包括热熔装置,所述热熔装置包括热熔头、驱使所述热熔头上下直线运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模组与所述热熔头之间的隔热组件,所述热熔头中具有多个触头及与所述触头连接的加热棒,所述热熔头处还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热熔头的温度进行监控。

较佳地,所述电感组装机包括第二上料装置,所述第二上料装置包括第二直线驱动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模组输出端的旋转驱动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输出端的夹持驱动器及连接于所述夹持驱动器输出端的所述第一夹爪,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底端于所述第一夹爪的两夹持部之间正对所述电感的位置处连接有一压杆,所述压杆可与所述电感相抵接。

较佳地,所述电容组装机包括传送装置与沿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顺次排布的点胶装置、第一组接装置、第二组接装置及第二下料装置,所述点胶装置与所述第一组接装置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组接装置与所述第二下料装置之间均设有剪脚装置、折弯装置、检测装置及移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安装座,所述点胶装置用于对所述安装座的组装位进行点胶,两所述剪脚装置分别用于对第一电容之引脚与第二电容之引脚进行剪切,两所述折弯装置分别用于对剪脚后的所述第一电容之引脚与所述第二电容之引脚进行折弯,两所述检测装置分别用于对折弯后的所述第一电容及所述第二电容进行检测,两所述移送装置分别设于对应侧的所述剪脚装置、所述折弯装置及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用于对应侧剪脚后的所述第一电容或所述第二电容与折弯后的所述第一电容或所述第二电容的移送,所述第一组接装置用于将检测后的第一电容装配至点胶后的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组接装置用于将检测后的所述第二电容装配至点胶后的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下料装置用于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已装配的所述安装座的分流下料。

较佳地,所述特性检测机包括电容特性检测装置,所述电容特性检测装置包括压板、安设于所述压板上的若干个探针、与压板连接的压接驱动器、折弯板及与折弯板连接的折弯驱动器,所述压接驱动器可驱使所述压板上下直线运动,使得所述探针可与所述电容的引脚相抵接,所述折弯驱动器可驱使所述折弯板做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座的直线运动。

较佳地,所述涂布机包括第三上料装置、清洁装置、涂布装置及第三下料装置,所述第三上料装置设于所述清洁装置与所述涂布装置的旁侧,用于将安装座取送至所述清洁装置处,并配合所述清洁装置对所述安装座进行清洁除尘,所述第三上料装置还用于将清洁后的所述安装座翻转180°后安放至所述涂布装置的涂布台上,所述涂布装置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涂布台底部的涂布箱及悬设于所述涂布箱中的涂布头,所述涂布头具有一槽口朝上的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低于所述涂布箱中涂布液的液面,所述涂布头可相对所述涂布箱沿z轴方向直线运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涂布台,使得所述安装座中连接端子的涂覆部可浸泡在所述容纳槽所承载的涂布液中,所述涂布装置的涂布箱可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涂布台的直线运动,所述第三下料装置用于涂布处理后的所述安装座的冷却存放及移送出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器组件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检测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装机的热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机的第二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组装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组装机的折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特性检测机的电容特性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的涂布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装置的第三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用于实现将汽车转向器组件200之端盖202、连接端子203、电感204及电容装配于其安装座201上的自动化流水作业。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包括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且顺次对接的安装座检测机10、端盖组装机20、端子组装机30、电感组装机40、电容组装机50、特性检测机60及涂布机70,安装座检测机10用于对安装座201上连接器的高度及连接器中插接片的高度、连接器内孔的尺寸及连接器通孔的尺寸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后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端盖组装机20用于将端盖202安装于检测后的安装座201上,并将端盖202已装配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端子组装机30用于将若干个连接端子203层叠摆放的组接于安装座201上,使得连接端子203与连接器对应连接,并对连接端子203已装配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电感组装机40先对电感204的引脚2041进行压扁及裁切,再将电感204装配于安装座201上,使得电感204与对应的连接端子203连接,再对电感204已装配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电容组装机50用于对电容的引脚进行裁切及折弯,再将电容装配于安装座201上,使得电容也与对应的连接端子203连接,并对电容已装配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特性检测机60用于对装配于安装座201中的连接端子203、电感204及电容进行相应的特性检测,并对检测后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涂布机70用于对特性检测后的安装座201中连接端子203的表面进行涂布处理,并对涂布后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以下料;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机间的协调动作,其中,控制系统为现有设计,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安装座201具有正面和背面两个安装面,如图1所示,安装座201的正面朝上,如图2所示,安装座201的背面朝上。安装座201的外侧壁大致呈圆形,于本申请中,安装座201上已经安设有用于与汽车其他部件连接且高低不等的连接器207、连接器208及连接器209。电容具体可包括2个第一电容205与1个第二电容206,第一电容205为薄膜电容,第二电容206为电解电容。连接端子203的数量可为4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连接端子、电容及电感的数量根据具体需求而定,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可完成单个或多个连接端子、单个或多个电容与电感等元器件于安装座201上的装配。

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于安装座检测机10、端盖组装机20及涂布机70中,安装座201以其正面朝上的方向流转,于端子组装机30、电感组装机40、电容组装机50及特性检测机60中,安装座201以其背面朝上的方向流转,从而便于装配及检测。

参阅图4和图5,为了便于安装座201于各机间流转以完成相应作业,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还包括第一治具101与第二治具102,第一治具101与第二治具102均具有与安装座201之外轮廓相对应的仿形槽103,仿形槽103的边缘处设有可伸缩的侧顶块104,侧顶块104通过弹性件从外侧柔性抵压安装座201,以防止其移动。其中,第一治具101的仿形槽103中设有定位凸块1011,当安装座201以其正面朝上的方向卡接于定位凸块1011与仿形槽103的内壁之间时,安装座201底侧的定位部与定位凸块1011相卡接,从而限制安装座201转动;另外,第一治具101的仿形槽103中还设有用于定位柱21穿接的穿接孔,端盖202装配时,定位柱21由该穿接孔穿出以支撑端盖202。第二治具102的仿形槽103中设有与安装座201的突出部的形状相对应的穿置孔1021,突出部具体为连接器206及端盖202安装后高于安装座201的顶端面的部分,突出部的数量为多个,则对应的穿置孔1021的数量也为多个,当安装座201以其背面朝上的方向卡接于仿形槽103中时,安装座201顶侧的突出部穿接于对应的穿置孔1021中,亦可限制安装座201的转动。则安装座201通过第一治具101与第二治具102即可在各机间流转,定位准确,有效提高装配的精度。

参阅图6,为了便于安装座201于各机间流转,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还包括用于移送安装座201的第一夹爪105,第一夹爪105具有与安装座201之外轮廓相对应的夹持面1051,夹持面1051呈“v”字形或弧形,从而便于对外侧壁呈圆形的安装座201进行夹持固定,夹持更牢固,且夹持面1051上与安装座201的外圆壁相接触的区域1052处还设有防静电pu,防止夹伤安装座201,并避免打滑。则无论第一夹爪105之两相配合的夹持部1053的外形结构怎样改变,只要夹持部1053的内壁具有呈“v”字形或弧形的夹持面1051,就还可实现对安装座201稳妥且牢靠的夹持。

参阅图7,为了便于第一电容205与第二电容206的移送,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还包括用于移送电容的第二夹爪106,第二夹爪106包括并排设置的两夹持部1061,至少一夹持部1061可相对另一夹持部1061做相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使得电容205可被夹紧在两夹持部1061之间,其中,前侧的夹持部1061呈“l”字形,其短边处具有向下延伸的相对小的抵接头1062,后侧的夹持部1061呈“l”字形或板状,夹持面相对大一些,从而更稳固的夹持电容205,其中,图中是以第二电容206为例进行示意。

以下参阅图8至图16,根据装配工序对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参阅图8,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安装座检测机10包括安装于工作平台上的转盘11,沿转盘11的转送方向顺次排布的第一上料装置12、高度检测装置13、内孔检测装置14、画像检测装置15、翻转装置16、透明度检测装置17、激光刻印装置18及第一下料装置19。第一上料装置12将安装座201以其正面朝上的方向安放于转盘11上设置的第一治具101上,转盘11转动而对安放于其上的安装座201进行传送,高度检测装置13对安装座201上连接器208与连接器209二者的高度及连接器207中插接片301的高度进行检测,内孔检测装置14对高度检测后的连接器207、连接器208及连接器209三者的内孔的尺寸进行检测,画像检测装置15对内孔检测后的连接器208与连接器209二者中的通孔的形状进行检测,翻转装置16将通孔检测后的安装座201从转盘11上取下并翻转180°后,再将翻转后背面朝上的安装座201放回于转盘11上,透明度检测装置17对翻转后的安装座201的侧壁的透明度进行检测,激光刻印装置18对透光检测后的安装座201进行激光打码,第一下料装置19对打码完成的安装座201进行分流下料。

其中,为了提高效率,转盘11上顺次设有两个高度检测装置13、两个内孔检测装置14及两个画像检测装置15,其中一高度检测装置13通过测高仪对相对高些的连接器207中插接片301的高度进行检测,另一高度检测装置13通过测高仪同时对连接器208与连接器209二者的高度进行检测,一内孔检测装置14通过通规对高些的连接器207的内孔尺寸进行检测,另一内孔检测装置14通过通规同时对连接器208与连接器209二者的内孔尺寸进行检测,两画像检测装置15分别通过工业相机对连接器208与连接器209二者中的通孔的形状进行检测,安装座检测机10可实现多项指标检测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结构简单且紧凑、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且检测精确度高。

检测完成后,安装座检测机10将检测合格的安装座201传送到端盖组装机20中,端盖组装机20将端盖202对位压接于安装座201上后,将装配检验合格的安装座201翻转180°后传送到端子组装机30中。端子组装机30先将卷料折弯成型为所需规格的连接端子203,再通过冲压裁切使得成型的连接端子203与卷料分离,之后将冲切好的连接端子203吸附组装到安装座201中,其中,4个连接端子203的形状可不相同,最后,通过热熔装置31将4个连接端子203熔接于安装座201上,4个连接端子203对应与连接器207、连接器208及连接器209可导通的连接。

参阅图9,具体地,热熔装置31包括热熔头311、驱使热熔头311上下直线运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12以及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12与热熔头311之间的隔热组件313。热熔头311在第一直线驱动模组312的驱使下可上下直线运动以靠近连接端子203,直至与连接端子203相抵接,以完成相应的热熔作业,使得4个连接端子203初步固定于安装座201中。其中,热熔头311中具有多个触头3111,一次可热熔多个点,相应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热熔头3111处还设有与触头3111热导连接的加热棒以及温度传感器3112,加热棒用于补偿触头3111的温度,以保证热熔的效果,温度传感器3112对热熔头3111处的温度进行监控,实时反馈热熔温度。

热熔后,端子组装机30将连接端子203装配合格的安装座201传送到电感组装机40中,电感组装机40先将电感204的引脚压扁,使其便于装配后再对压扁后的引脚进行裁切,之后,将电感204插接到安装座201的对应组装位中并进行点胶固定后,安装座201被电感组装机40的第二上料装置41移送到熔接装置处,熔接装置通过导通电流对电感204的焊点进行焊接,使得电感204与对应的连接端子203导通连接,并且,熔接装置还对连接端子203的焊点进行焊接,使得各连接端子203与安装座201中的其他元器件可导通的连接。

参阅图10,第二上料装置41包括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11、连接于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11输出端的旋转驱动器412、连接于旋转驱动器412输出端的夹持驱动器413及连接于夹持驱动器413输出端的第一夹爪105,夹持驱动器413的底端于第一夹爪105的两夹持部1053之间正对电感204的位置处连接有一压杆414,压杆414可与电感204相抵接。第二直线驱动模组411与旋转驱动器412可驱使第一夹爪105沿z轴方向及y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以及转动,从而将第一夹爪105由电感组装机40的点胶位移送至熔接装置处,当第一夹爪105沿竖直方向下移至夹取安装座201时,压杆414随之下移至压紧电感204,从而防止移送过程中电感204抖动移位,其中,压杆414与夹持驱动器413的底端之间连接有弹簧,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压伤电感204。

参阅图11,熔接后,电感组装机40将电感204装配合格的安装座201传送到电容组装机50中,电容组装机50包括传送装置51与沿传送装置51的传送方向顺次排布的点胶装置52、第一组接装置53、第二组接装置54及第二下料装置55,点胶装置52与第一组接装置53之间以及第二组接装置54与第二下料装置55之间均设有剪脚装置56、折弯装置57、检测装置58及移送装置59。传送装置51用于传送安装座201,点胶装置52对安装座201上2个第一电容205与1个第二电容206的组装位进行点胶,两剪脚装置56分别对第一电容205之引脚与第二电容206之引脚进行剪切,两折弯装置57分别对剪脚后的第一电容205之引脚与第二电容206之引脚进行折弯,两检测装置58分别对折弯后的2个第一电容205与1个第二电容206进行检测,两移送装置59分别设于对应侧的剪脚装置56、折弯装置57及检测装置58之间,用于相应侧剪脚后的第一电容205或第二电容206与折弯后的第一电容205或第二电容206的移送,第一组接装置53将检测后的第一电容205装配至点胶后的安装座201上,第二组接装置54将检测后的第二电容206装配至点胶后的安装座201上,第二下料装置55将第一电容205与第二电容206已装配的安装座201进行分流下料。

优选地,第一电容205与第二电容206的移送方向相反,用于对第二电容206进行相应动作的剪脚装置56、折弯装置57及检测装置58沿与传送装置51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布,从而通过优化布局,使得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提高装配效率,有效缩小整机的体积。进一步地,两移送装置59可同步移送剪脚后的第一电容205或第二电容206与折弯后的第一电容205或第二电容206,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参阅图12,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折弯装置57包括折弯台571、设于折弯台571上侧端的折刀572及与折刀572连接的折弯驱动机构573,折弯台571的顶壁5711与侧壁57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卡槽571a,使得卡接于第一卡槽571a中的电容206之两引脚2061(参见图7)悬置于第一卡槽571a的槽口处,折弯驱动机构573可驱使折刀572靠近电容206并将其两引脚2061向着侧壁5712的方向压折以折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折刀572包括左折部5721与右折部5722,在折弯驱动机构573的驱使下,左折部5721与右折部5722可做相靠近或相远离的直线运动,并可插入到电容206的两引脚2061之间,将两引脚2061向着两相反的方向弯折,直至两引脚2061被折弯至与侧壁5712相贴合,从而可形成90°弯脚。左折部5721与右折部5722具体呈钩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刀572也可为一整体,可呈板状,从而还可将引脚2061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弯折。

参阅图13,电容装配后,电容组装机50将电容装配合格的安装座201传送到特性检测机60中,特性检测机60对2个第一电容205、1个第二电容206及4个连接端子203进行特性检测,并对连接端子203的装配高度及装配位置进行检测。其中,特性检测机60包括对三个电容进行检测的电容特性检测装置61,电容特性检测装置61包括压板611、安设于压板611上的若干个探针612、与压板611连接的压接驱动器613、折弯板614及与折弯板614连接的折弯驱动器615,压接驱动器613可驱使压板611上下直线运动,使得探针612与对应的2个第一电容205及1个第二电容206的引脚相抵接,从而完成相应特性测试。检测后,折弯驱动器615可驱使折弯板614做靠近或远离安装座201的直线运动,从而对不良品中连接端子203凸出于安装座201的部分进行弯折破坏,以便不良品的收集下料。

参阅图14至图16,特性检测后,特性检测机60将合格品传送到涂布机70中,涂布机70包括第三上料装置71、清洁装置72、涂布装置73及第三下料装置74,第三上料装置71设于清洁装置72与涂布装置73的旁侧,可将安装座201取送至清洁装置72处,并配合清洁装置72对安装座201进行清洁除尘,第三上料装置71还将清洁后的安装座201翻转180°后安放至涂布装置73的涂布台731上,涂布装置73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涂布台731底部的涂布箱732及悬设于涂布箱731中的涂布头733,涂布头733具有一槽口朝上的容纳槽,且容纳槽的槽口低于涂布箱731中涂布液的液面,涂布头733可相对涂布箱731上下直线运动以靠近或远离涂布台731,使得安装座201中连接端子203的涂覆部可浸泡在容纳槽所承载的涂布液中,涂布装置73的涂布箱732可做靠近或远离涂布台731的直线运动,从而便于涂布箱732及涂布头700的清理及涂布液的更换,第三下料装置74用于涂布处理后安装座201的冷却存放及移送出料。其中,第三下料装置74包括多个机械手741及设于机械手741旁侧的冷却存放机构742,三个机械手741相配合完成空箱的上料、涂布后安装座201的装箱以及装满安装座201的箱子于冷却存放机构742中的码垛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70中,第三上料装置71既可实现对安装座201的自动取放,又可实现对安装座201的移送及翻转作业,单一装置实现多个动作,结构简单且高效,优化了结构。安装座201先于清洁装置72处进行清洁处理,再于涂布装置73中进行涂覆作业,使得涂覆效果更佳,且在涂覆时,并不是整个连接端子203均与涂布液接触,而是由涂布头733相对连接端子203移动,使得连接端子203的涂覆部于涂布头733中实现定位涂覆,涂覆效果佳;并且,涂布头733的上下移动还可搅动涂布液,促使涂布箱732中的涂布液流动,有效提高了涂布液的使用效果。另外,涂布箱732与涂布台731可拆卸地连接,当其做远离涂布台731的直线运动时,既可方便的完成对涂布箱732的清洁作业,且便于涂布头733的清理及拆卸更换,从而实现对不同型号不同部位的涂覆部的适应性作业,有效提高了整机的适应性。

参阅图16,第三上料装置71包括第一夹爪105,第一夹爪105可相对涂布台731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以抓取安装座201,第一夹爪105还可相对涂布台731沿y轴方向直线移动,以将抓取的安装座201在清洁装置72及涂布台731之间移送,且在移送过程中,第一夹爪105还可相对涂布台731旋转180°,使得涂覆部201处于便于涂布处理的方向。

具体地,第三上料装置71还包括y轴直线模组711、安装架712、旋转驱动器713、第一摆臂714、第二摆臂715、连接板716、旋转驱动器717及夹紧驱动器718,安装架712与y轴直线模组711的滑块连接,旋转驱动器713固定于安装架712的顶端,第一摆臂714的一端与旋转驱动器713的输出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摆臂714的另一端与第二摆臂715的一端枢接,第二摆臂715的另一端与连接板716可转动地连接,连接板716的侧端沿z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架712的相对下端,旋转驱动器717安装于连接板716上,夹紧驱动器718连接于旋转驱动器717的输出端,第一夹爪105连接于夹紧驱动器718的输出端。

更具体地,安装架712大致呈l形,其以短边7121沿y轴在上、长边7122沿z轴在下的方向滑接于y轴直线模组711上。旋转驱动器713设于安装架712的短边7121上,连接板716滑接于安装架712的长边7122上,旋转驱动器713与旋转驱动器717均为伺服电机。优选地,安装架712与第二摆臂715的相对下端之间连接有弹性件719,弹性件719具体为弹簧。

当旋转驱动器713转动时,可驱使第一摆臂71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摆臂715转动,使得第一摆臂714与第二摆臂715相对打开或收折,则可驱使连接板716于安装架712的长边7122上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夹爪105沿z轴方向上下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安装座201,夹紧驱动器718再驱使第一夹爪105夹紧或松开安装座201。其中,当第一摆臂714与第二摆臂715相对打开,于z轴方向大致呈一直线时,第一夹爪105下移取料,此时弹性件719被拉伸;当第一摆臂714与第二摆臂715相对收折,弹性件719复位,也带动第二摆臂715复位到于y轴方向与第一摆臂14之间具有一锐角夹角时,则第一夹爪105带着安装座201上移,从而可将安装座201从较为低的传送位置夹取到较为高的位置,以便后续y轴直线模组711驱使第一夹爪105平移至清洁装置72及涂布装置30。且在清洁装置72处清洁除尘后,旋转驱动器717可驱使夹紧驱动器718带动第一夹爪105翻转180°,使得安装座201中连接端子203的涂覆部201朝下,以便安置于涂布台731上进行涂布作业。涂布后大致需要冷却两小时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之后,在第三下料装置74的冷却存放机构742的输出端,可人工将在本产线中装配完成的汽车转向器组件200取走,从而完成本条产线的全部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100在将连接端子203等元器件组装于安装座201之前,先通过安装座检测机10对安装座201上连接器206的高度及其内的插接片的高度、连接器206内孔的尺寸及通孔的尺寸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精度高且高效,有效保证后续装配的准确度,并且,通过端盖组装机20、端子组装机30、电感组装机40及电容组装机50先后完成端盖202、连接端子203、电感204及电容205于安装座201上的自动装配,且电感204及电容205装配于安装座201上时先自动进压扁裁切及剪切折弯处理,各机间依次对接,省略了不同工序间人工转运的作业,装配精度高且自动化程度高;另外,还通过特性检测机60对装配于安装座201中的连接端子203、电感204及电容205进行相应的特性检测,通过涂布机70对安装座201中连接端子203的表面进行涂布处理,进一步保证装配的品质。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