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

文档序号:26073265发布日期:2021-07-30 13:2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实验的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简称ct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其原理是依据辐射在被检测物体中的减弱和吸收特性,利用具有一定能量和强度的x射线或γ射线对物体进行扫描,利用探测器获取射线穿过物体后的强度及分布情况等信息,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图像重建技术,将物体内部结构状况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目前该技术在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位拉拔试验,是指对嵌入到某种固态材料中的物体进行拉拔性能测试过程中,除要获取受拉材料的固有力学性能参数外,还要对载荷作用下被嵌入物及嵌入物的内部结构演化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这一监测过程可以利用工业ct扫描来实现。

目前所采用的工业ct原位拉伸及压缩等试验的试验装置一般是针对某物体直接进行拉伸,物体的直径较大(数厘米),且设计的实验装置只能对单个物体进行拉伸,试件大多放置在装置中低衰减腔体的内部,射线需穿过腔体照射到试件上,受腔体影响所要获取的试件ct图像的分辨率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获取拉拔试验中不同荷载阶段下被拔物体及其所嵌入的基体内部结构演化情况的ct图像,降低腔体对ct图像分辨率的影响,并实现多个小直径(数毫米)物体同时受拉,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

本装置包括支撑顶板、支撑底板、位移计、变送器、电动拉杆、薄钢板、拉力传感器、连接件、夹头、紧固转换件、钢柱、数据采集装置;

支撑底板与电动拉杆连接,电动拉杆通过连接件与拉力传感器连接,拉力传感器通过连接件与夹头连接,夹头与紧固转换件连接,紧固转换件将被拉物体固定,薄钢板与电动拉杆连接,位移计与薄钢板底部接触获取拔出位移,支撑顶板、支撑底板与钢柱连接,变送器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位移计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实现物体受拉拔原位加载试验,装置中设计了紧固转换件,可实现多个物体同时受拉,试件未放在腔体中,与常规的带腔体的原位加载装置相比提高了ct图像的分辨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顶板,2、支撑底板,3、位移计,4、变送器,5、电动拉杆,6、薄钢板,7、拉力传感器,8、连接件,9、夹头,10、紧固转换件,11、钢柱,12、数据采集装置,13、被嵌入物(基体),14、嵌入物(被拉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支撑顶板1、支撑底板2、位移计3、变送器4、电动拉杆5、薄钢板6、拉力传感器7、连接件8、夹头9、紧固转换件10、钢柱11、数据采集装置12;

支撑底板与电动拉杆连接,电动拉杆通过连接件与拉力传感器连接,拉力传感器通过连接件与夹头连接,夹头与紧固转换件连接,紧固转换件将被拉物体固定,薄钢板与电动拉杆连接,位移计与薄钢板底部接触获取拔出位移,支撑顶板、支撑底板与钢柱连接,变送器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位移计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实施实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顶板(1)、支撑底板(2)、位移计(3)、变送器(4)、电动拉杆(5)、薄钢板(6)、拉力传感器(7)、连接件(8)、夹头(9)、紧固转换件(10)、钢柱(11)、数据采集装置(12);

支撑底板(2)与电动拉杆(5)连接,电动拉杆(5)通过连接件(8)与拉力传感器(7)连接,拉力传感器(7)通过连接件(8)与夹头(9)连接,夹头(9)与紧固转换件(10)连接,紧固转换件(10)将被拉物体固定,薄钢板(6)与电动拉杆(5)连接,位移计(3)与薄钢板(6)底部接触获取拔出位移,支撑顶板(1)和支撑底板(2)与钢柱(11)连接,变送器(4)与数据采集装置(12)连接,位移计(3)与数据采集装置(12)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涉及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领域。用于工业CT原位拉拔试验的加载装置具体包括支撑顶板、支撑底板、位移计、变送器、电动拉杆、薄钢板、拉力传感器、连接件、夹头、紧固转换件、钢柱、数据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实现物体受拉拔原位加载试验,装置中设计了紧固转换件,可实现多个物体同时受拉,试件未放在腔体中,与常规的带腔体的原位加载装置相比提高了CT图像的分辨率。

技术研发人员:毕玉洁;毛灵涛;刘海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