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中纳米银含量的测定方法_2

文档序号:8920984阅读:来源:国知局
5:1),根据所查阅文献将消解液体积设 置为6mL,称样量设置为0. 5g,结果发现在相同的消解液体积下,
[0042] 混合酸HN03+HC104因其较强的腐蚀能力和氧化性使得消解更彻底,且混合酸体积 比为9:1和4:1时回收率分别为117. 1 %、78. 6 %,鲜样浓度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前者有较 高回收率、对石墨管损伤程度低、背景值小,因此消解液优选6mL混合酸HN03+HC104(9 :1)。 常温下预消解25min,将电热板温度调至150°C加热消解至三角瓶内黄烟冒尽,再将温度调 至210°C至消解完全且赶酸至近干,用去离子水冲洗三角瓶3-4次,用18. 2MQ?cm超纯水 定容至25mL容量瓶,摇匀,待测。
[0043] 表3不同比例混合酸消解测定结果(n= 5)
[0044]
[0045] 二、纳米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测定
[0046] 纳米银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25mg纳米银粉体用硝酸分析纯溶液溶解,并用去离 子水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配制成1.Omg/mL的纳米银储备液,将储备液按照100. 0yg/ mL、10. 0yg/mL、l. 0yg/L的浓度逐级稀释,并最终配制成浓度为0. 0、1. 0、3. 0、5. 0、7. 0、 10. 0yg/L的纳米银标准溶液,稀释液为3%HN03溶液。
[0047] 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对上述配制的纳米银标准溶液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 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〇. 〇~10. 〇yg/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前者线性方 程为y= 7000x+32,r2= 0? 9997,后者线性方程为y= 0? 0363x+0. 0194,r2= 0? 9998。
[0048] 三、检测方法的确定
[0049]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豆芽内纳米银含量进行检测,其检测波长为 328.lnm,狭缝宽0? 7nm,灯电流10mA,进样量为20yL,升温程序包括干燥、灰化、原子化,通 过优化所得升温程序见表1。ICP-AES法测定豆芽内纳米银含量具体参数见表4。
[0050] 表 4ICP-AES参数
[0051]
[0052] 结果表明,ICP-AES基体干扰较大,灵敏度较低,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测定加标 量远小于实际加标量,不符合实际;后者基体干扰相对较小,灵敏度较低,加标回收试验回 收率在80~120%之间,回收率良好,因此本发明确定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 测定方法。
[0053]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标准溶液、样品CK、样品CK加标 (5. 00ppb、15. 00ppb、25. 00ppb、50.OOppb四组加标)以及市场抽取样品中的纳米银含量。
[0054] 四、回收率及精密度
[0055] 采用电热板消解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对同一豆 芽样品平行测定6次,换算成鲜样浓度测定结果如表5、6所示。
[0056] 表5电热板消解法加标回收结果一黄豆芽(n= 6)
[0058] 表6电热板消解法加标回收结果一绿豆芽(n= 6)
[0059]
[0060] 可以看出,实验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且RSD均小于10%,符合实验要 求,说明电热板消解法在配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纳米银测定时可获得较好的 结果。
[0061] 五、检出限
[0062] 将新鲜的黄豆芽和绿豆芽按照已确定的测定操作流程和方法分别测定了 6份样 品空白溶液,换算成鲜样浓度,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检出限为3倍样品空白测定浓度值的 标准偏差,定量下限为10倍样品空白测定浓度值的标准偏差。
[0063] 六、样品的测定
[0064] 随机抽取北京市5个农贸市场黄豆芽和绿豆芽,采用电热板消解法-石墨炉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法进行纳米银含量测定,鲜样浓度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
[0065] 表7样品测定结果(n= 4)
[0066]
[0067] 由市场抽检样品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在抽检的27个样品中有9个样品的纳米银含 量明显超出定量下限,且其在黄绿豆芽的使用上无明显的指向性。可见确实存在一部分厂 商在生产豆芽时以添加纳米银作为杀菌手段,因此确定纳米银含量并进行风险评估对保证 大众安全食用豆芽具有重要意义。
[0068] 经综合评价,该法精确度、重复性、回收率等指标均良好,可对豆芽中纳米银进行 精确定量,符合实际需求。
[0069]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 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 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 豆芽中纳米银含量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鲜豆芽烘干后粉碎成豆芽粉,采用电 热板消解法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豆芽粉中的纳米银含量进行测定,最后折算成鲜 豆芽中纳米银的含量; 其中,电热板消解法使用的酸液为圆03和HClO 4按9 :1体积比配制的混合酸。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纳米银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25mg纳米银粉,用硝酸分析纯溶液溶解,并用去离 子水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配制成1.0 mg/mL的纳米银储备液,将储备液按照100. 0 μ g/ mL、10. 0 μ g/mL、l. 0 μ g/mL的浓度逐级稀释,并最终配制成浓度为0. 0、1. 0、3. 0、5. 0、7. 0、 10. 〇 μ g/L的纳米银标准溶液,稀释液为3% HNO3溶液; 2)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上述配制的纳米银标准溶液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 线;检测波长为328. lnm,狭缝宽0· 7nm,灯电流10mA,进样量为20 μ L,升温程序如表1所 示; 表1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升温程序3) 计算待测鲜豆芽的含水量,将鲜豆芽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并用粉碎机粉碎成 豆芽粉,将〇. 5g豆芽粉置于三角瓶内,向其中加入酸液6mL,常温下预消解25min,将电热板 温度调至150°C加热消解至三角瓶内黄烟冒尽,再将温度调至210°C至消解完全,待酸液挥 干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三角瓶3~4次,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18. 2ΜΩ ^cm超纯水定容, 摇匀,所得样品溶液待测; 4)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上述样品溶液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328. lnm,狭缝 宽0. 7nm,灯电流10mA,进样量为20 μ L,升温程序如表1所示; 5) 按如下公式计算得出待测鲜豆芽中纳米银的含量: 待测鲜豆芽中纳米银的浓度=样品溶液中纳米银的浓度Χ25Χ (1-含水量)/0. 5。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鲜豆芽的含水量为75% -95%。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豆芽中纳米银含量的测定方法,将鲜豆芽烘干后粉碎成豆芽粉,采用电热板消解法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豆芽粉中的纳米银含量进行测定,最后折算成鲜豆芽中纳米银的含量。本发明首次提出以电热板消解法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豆芽中纳米银进行定量,通过对电热板消解中酸的种类、比例、称样量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比较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的测定效果之后,最终确立了豆芽中纳米银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操作流程,为豆芽中纳米银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对保证大众安全食用豆芽具有重要意义。
【IPC分类】G01N21/33, G01N1/44
【公开号】CN104897594
【申请号】CN201510243253
【发明人】马丽艳, 杨静, 黄昆仑, 戴蕴青, 车会莲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