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224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单, 操作方便;第一连接软管穿过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能够起到对第一连接软管的固定作 用,防止第一连接软管脱落。
[0024] 进一步,第一连接软管与两相层流微芯片的一端设置有翻边,第一连接软管上还 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连接软管的0型垫圈,0型垫圈位于翻边与第一固定板之间。采用该 结构,0型垫圈与翻边相互配合,翻边设置在两相层流微芯片上,0型垫圈通过翻边将第一 连接软管与两相层流微芯片紧密相连,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紧固作用,能够有 效保证第一连接软管与两相层流微芯片的连接。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接头,第一连接软管 穿过接头与两相层流微芯片连通。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或螺杆相连。两相层 流微芯片的Y型通道的宽度为100-500微米,深度为20-110微米,长度为3-40畑1。第一连 接软管、连接件、补液管分别采用聚丙帰或聚離離丽材料制备而成。第一连接软管、第二连 接软管分别为毛细管。
[00巧]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能调节高度的废液收集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应 性,减少两相层流微芯片的更换。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分离,并通过 ICP-MS进行在线检测,满足合金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的在线分离与检测需要,及复杂样品 中微量及痕量元素的在线富集与检测,可用于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分离技术、冶金分析等 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两相层流分离-ICP-MS的在线分离与检 巧1|,使得整个过程为全自动化,相对于离线式分离需要10个小时的分析时间,本实用新型 仅需要2小时,分析效率提高数倍W上,同时极大简化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于实现快 速、自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7] 图中标记;1为两相层流微芯片,2为第一连接软管,3为翻边,4为垫圈,5为接头, 6为第一固定板,7为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W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W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 实施例1
[0031] 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两相层流微芯片、用于固定两相层流微芯片的固定装置、第 一连接软管、连接件、补液管、电感禪合等离子体质谱、与电感禪合等离子体质谱相连的第 二连接软管、能调节高度的废液收集装置。
[0032]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采用H通。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 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杆相连。两相层流微芯片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第 一固定板上设置有接头,第一连接软管穿过接头与两相层流微芯片连通。第一连接软管与 两相层流微芯片的一端设置有翻边,第一连接软管上还设置有垫圈,垫圈呈0型,0型垫圈 位于翻边与第一固定板之间。
[0033] 两相层流微芯片上设置有Y型通道,Y型通道的H端分别与进样装置、第一连接软 管、能调节高度的废液收集装置相连。第一连接软管的一端与连接件相连,第一连接软管的 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与两相层流微芯片相连,第一连接软管、补液管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第 二连接软管相连。
[0034]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H通可采用标准规格的H通(如sweaglok,Upchurch等公 司的)即可,其材质可W为PP或PTFE,当待分离和待检测的目标离子不包括铁、铅时,也可 使用不镑钢材质的H通。而第一连接软管、连接件、补液管可采用聚丙帰(PP)或聚離離丽 (peek)材料制备而成,内径为l-2mm。
[00巧]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软管的末段进行加热翻边处理,使其形成翻边,进而通过 0型垫圈与接头配合,实现密封的目的,防止漏液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两相层流微芯片 的宽度可W为100-500微米(优选250微米),深度为20-110微米(优选100微米),长度 为3-40畑1 (优选25厘米)。
[0036] 采用本实用新型对不同元素的两相进行分离。分离结果如表1所示。
[0037] 表1不同元素的分离效果测定
[0038]
【主权项】
1. 一种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 层流微芯片、用于固定两相层流微芯片的固定装置、第一连接软管、连接件、补液管、与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相连的第二连接软管、能调节高度的废液收集装置,所述两相层流微芯 片上设置有Y型通道,所述Y型通道的三端分别与进样装置、第一连接软管、废液收集装置 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一端与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与 两相层流微芯片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软管、补液管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第二连接软管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三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活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两相层流 微芯片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穿过第一固定板与两相层 流微芯片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与两相层流微芯片的一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上还设 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连接软管的〇型垫圈,所述〇型垫圈位于翻边与第一固定板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接头,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穿过接头与两相层流微芯片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或螺杆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的Y型通道的宽度为100-500微米,深度为20-110微 米,长度为3-40cm。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软管、连接件、补液管分别采用聚丙烯或聚醚醚酮材料制备 而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分别为毛细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相层流微芯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采用两相层流微芯片进行分析检测时,采用离线检测方式,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该装置包括两相层流微芯片、固定装置、第一连接软管、连接件、补液管、第二连接软管、能调节高度的废液收集装置等。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样品分离、检测的连续进行,检测周期缩短至2小时左右,极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实现样品中大量基质(通常为目标杂质元素1000,000倍)的去除,满足样品的检测需要。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样品的在线检测,对于促进样品中微量杂质元素的分离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IPC分类】G01N27-64
【公开号】CN204330675
【申请号】CN201420816051
【发明人】秦震, 张靖, 邓大超, 魏兴俭, 廖俊生
【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