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4805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该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包含:支撑装置和设置于支撑装置上方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含承载板,承载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结构;夹持装置还包含至少4个与第一固定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固定于任意第一固定结构,形成用于夹持待测试产品的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中,待测试产品的固定方式较为牢固,而且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可以适应于各类不同规格尺寸的待测试产品,同时还可以提高壳体的测试效率且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专利说明】
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终端设备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且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目前终端行业里对终端设备的壳体耐磨性要求比较高,所以终端在出厂之前一般都会进行壳体耐磨性的测试。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将终端设备的壳体通过双面胶粘在测试设备的测试台上进行测试。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缺点:通过双面胶将壳体粘贴在测试台上,待测试产品在测试的过程中会发生移动,导致测试误差比较大。而且通过双面胶固定的产品在切换测试点时比较麻烦,会导致测试效率较低。再者,在更换测试点或者更换待测试产品时,需要对测试台上的双面胶进行清理,再使用新的双面胶将待测试产品固定在测试台上,会导致双面胶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测试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使得待测试产品的固定方式较为牢固,而且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可以适应于各类不同规格尺寸的待测试产品,同时还可以提高壳体的测试效率,且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包含:支撑装置和设置于支撑装置上方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含承载板,承载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结构;夹持装置还包含至少4个与第一固定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固定于任意第一固定结构,形成用于夹持待测试产品的夹持组件。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以直接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一固定结构的相互固定而将待测试产品便捷的固定在承载板上,且固定方式较为牢固。另外,由于第二固定结构可以固定于任意第一固定结构,所以可以形成任意大小和尺寸的夹持组件,以适应于各类不同规格尺寸的待测试产品。再者,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第二固定结构的固定位置来更换测试点或者更换待测试产品,使得其更换方式较为方便,而且可以提高测试效率。
[0007]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结构为凹陷部,第二固定结构为定位柱。只需将凹陷部和定位柱相配合固定即可使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一固定结构相固定形成夹持组件,而且设计成本较低。
[0008]进一步地,根据实际设计的需求,可以将凹陷部的深度设计为小于承载板的厚度,或者将凹陷部设计为通孔。
[0009]另外,为了便于操作以及为了节约设计成本,可以将第一固定结构设计为螺纹孔,第二固定结构部分设计为螺纹柱。
[0010]进一步地,如果待测试产品与承载板的接触面的形状为长方形,为了使待测试产品与承载板的固定方式更为牢固,可以将第二固定结构的个数设计为6个。比如,可以在待测试产品的每个长边处固定2个第二固定结构,每个短边处固定I个第二固定结构。
[0011]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因第一固定结构之间的距离较大而导致第二固定结构不能将待测试产品夹紧的情况,第二固定结构可以包含本体和限位部;限位部的截面宽度大于本体的截面宽度。
[0012]进一步地,为了节约成本以及便于后期的组装,可以将本体与限位部一体成型。
[0013]进一步地,本体设有螺纹,限位部具有与螺纹相对应的螺纹孔。通过旋转螺纹可以调节螺纹插入螺纹孔的深度,即可以调节限位部与承载板之间的距离。
[0014]进一步地,本体和限位部之间可以设有光滑过度的弧面;可以避免在操作的过程中本体和限位部之间的结合部位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
[0015]进一步地,限位部的侧面与限位部的尾部端面之间设有倒角;使得限位部的侧面与尾部端面光滑过度,可以避免限位部的侧面与尾部端面之间的结合部位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中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中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如图1所示,该测试夹具包含:支撑装置I和设置于支撑装置I上方的夹持装置2;夹持装置2包含承载板3,承载板3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结构4;夹持装置2还包含至少4个与第一固定结构4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5;第二固定结构5固定于任意第一固定结构4,形成用于夹持待测试产品的夹持组件。
[0022]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待测试产品的形状和大小将第二固定结构5固定于任意第一固定结构4,使得形成的夹持组件可以将待测试产品牢固的夹持在夹持组件之间而牢固的固定于承载板3上的预设位置。另外,由于第二固定结构5可以固定于任意第一固定结构4,所以可以形成任意大小和尺寸的夹持组件,以适应于各类不同规格尺寸的待测试产品。另外,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如果需要更换待测试产品的测试点或者是更换待测试产品,首先将部分第二固定结构5拆除,然后调整待测试产品的位置或者更换待测试产品,最后再将第二固定结构5固定于第一固定结构4来夹持待测试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待测试产品的更换方式较为方便,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同时第二固定结构5可以重复利用,还可以降低成本。
[0023]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固定结构4可以为凹陷部,第二固定结构5可以为定位柱。只需将凹陷部和定位柱相配合固定在一起,即可使第二固定结构5与第一固定结构4相固定而形成夹持组件,这种设计方式的设计成本较低。另外,根据实际设计的需求,可以将凹陷部的深度设计为小于承载板3的厚度,或者将凹陷部设计为通孔。
[0024]为了节约设计成本,可以将第一固定结构4设计为螺纹孔,第二固定结构5部分设计为螺纹柱。通过螺纹孔和螺纹柱的相互配合,即可将第二固定结构5固定于第一固定结构4,其固定方式较为牢固可靠,而且设计成本较低。
[0025]并且,如果待测试产品与承载板3的接触面的形状为长方形,为了使待测试产品与承载板3的固定方式更为牢固,可以将第二固定结构5的个数设计为6个。比如,可以在待测试产品的每个长边处固定2个第二固定结构5,每个短边处固定I个第二固定结构5。而且,如果待测试产品的尺寸过大也可以设置6个以上的第二固定结构5,即在待测试产品的每个侧壁,每隔一段预设距离设置I个第二固定结构5。
[0026]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可以将待测试产品牢固的固定在承载板3上,且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还可以适应于各类不同规格尺寸的待测试产品。再者,可以直接通过移动第二固定结构5的固定位置来更换测试点或者更换待测试产品,使得其更换方式较为方便,成本较低,而且可以提高测试效率。
[002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第二固定结构5可以包含本体6和限位部7。
[0028]具体地说,在操作员将待测试产品固定于承载板3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固定结构4在承载板3上的位置的限制,第二固定结构5无论固定于何种位置都难以将待测试产品牢固的夹持在夹持组件之间。此时,第二固定结构5可以包含本体6和限位部7;限位部7的截面宽度大于本体6的截面宽度。可以通过限位部7将待测试产品夹持在夹持组件之间,从而将其牢固的固定在承载板3上;避免因第一固定结构4之间的距离较大而导致第二固定结构5不能将待测试产品夹紧的情况。
[0029]为了满足实际的设计要求,本体6与限位部7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结构。同时,本体6与限位部7为一体式可以节约本体6与限位部7之间的固定成本,且可以便于后期的组装强度,节约人力物力。或者,本体6与限位部7之间也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并且采用相应的连接件或者焊接进行固定连接。但需要说明的是,本体6与限位部7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以上所列举的两种方式,只要是能实现上述目的的任意固定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体6设有螺纹,限位部7具有与螺纹相对应的螺纹孔。通过旋转螺纹可以调节螺纹插入螺纹孔的深度,即可以调节限位部7与承载板3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限位部7与承载板3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夹持在限位部7之间的待测试产品的固定较为牢固可
A+-.与巨O
[0031]为了避免在操作的过程中本体6和限位部7之间的结合部位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本体6和限位部7之间可以设有光滑过度的弧面。并且,限位部7的侧面与限位部7的尾部端面之间还可以设有倒角;使得限位部7的侧面与尾部端面光滑过度,可以避免限位部7的侧面与尾部端面之间的结合部位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
[003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夹持装置; 所述夹持装置包含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结构; 所述夹持装置还包含至少4个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相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 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固定于任意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形成用于夹持待测试产品的夹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凹陷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定位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小于所述承载板的厚度,或者所述凹陷部为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结构部分为螺纹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个数为6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含本体和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本体的截面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螺纹,所述限位部具有与所述螺纹相对应的螺纹孔。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所述限位部之间设有光滑过度的弧面。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耐磨性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侧面与所述限位部的尾部端面之间设有倒角。
【文档编号】G01N3/04GK205580866SQ201620160981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发明人】吴作辉
【申请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