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3151发布日期:2020-01-21 23:10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免爬器通过安装与塔筒底部的驱动单元提供动力,驱动两根绕过上端固定滑轮组的钢丝绳,通过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来实现升降平台沿着导轨做上下轨迹运动;控制系统通过升降平台控制组件、手持式无线发射器和塔底的设备电控箱来实现。

现有免爬器功能并不完善,如无线控制功能、异常检测功能、变速功能、障碍物识别功能等,上述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配备相应的功能性组件,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功能性组件的控制电路与现有的免爬器控制电路集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机、plc控制板、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遥控无线发射器,所述电机通过变频模块与所述plc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遥控无线发射器均与无线接收器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plc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电机的u相与变频模块的6脚电连接,所述电机的v相与变频模块的7脚电连接,所述电机的w相与变频模块的8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中,

所述变频模块的1脚与plc控制板的8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2脚与plc控制板的9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3脚与plc控制板的10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4脚与plc控制板的11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5脚与plc控制板的12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1脚为正传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2脚为翻转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3脚为速度高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4脚为速度低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5脚为抱闸脚。

所述无线接收器中,

无线接收器的1脚与plc控制板的1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2脚与plc控制板的2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3脚与plc控制板的3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4脚与plc控制板的4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5脚与plc控制板的5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6脚与plc控制板的6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15脚与plc控制板的16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16脚与plc控制板的17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1脚为急停脚;

无线接收器的2脚为上升脚;

无线接收器的3脚为下降脚;

无线接收器的4脚为减速脚;

无线接收器的5脚为上限位脚;

无线接收器的6脚为切换脚;

无线接收器的15脚为遥控上升脚;

无线接收器的16脚为遥控下降脚。

所述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中,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7脚接无线接收器的7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8脚接无线接收器的8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9脚接无线接收器的9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0脚接无线接收器的10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1脚接无线接收器的11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2脚接无线接收器的12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脚为急停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2脚为上升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3脚为下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4脚为减速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5脚为上限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6脚为切换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7脚为急停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8脚为上升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9脚为下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0脚为减速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1脚为上限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2脚为切换脚。

所述遥控无线发射器中,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3脚与无线接收器的13脚电连接;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4脚与无线接收器的14脚电连接;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1脚为上升脚;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2脚为下降脚;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3脚为遥控上升脚;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4脚为遥控下降脚。

所述plc控制板中,

所述plc控制板的7脚为故障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4脚为下限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5脚为复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8脚为零速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9脚为超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0脚为箱体上升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1脚为箱体下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2脚为箱体停止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3脚为箱体急停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4脚为电源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5脚为上升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6脚为下降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7脚为故障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8脚为蜂鸣器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9脚为复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30脚为切换灯脚。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其有益效果是:

通过统一的控制板控制为免爬器无线控制功能、异常检测功能、变速功能、障碍物识别功能的实现提供电控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端口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与变频模块连接的端口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变频模块与plc控制板连接的端口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线接收器与plc控制板连接的端口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线接收器与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连接的端口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线接收器与遥控无线发射器连接的端口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一种升降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机、plc控制板、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遥控无线发射器,所述电机通过变频模块与所述plc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遥控无线发射器均与无线接收器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plc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电机的u相与变频模块的6脚电连接,所述电机的v相与变频模块的7脚电连接,所述电机的w相与变频模块的8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中,

所述变频模块的1脚与plc控制板的8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2脚与plc控制板的9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3脚与plc控制板的10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4脚与plc控制板的11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5脚与plc控制板的12脚电连接;

所述变频模块的1脚为正传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2脚为翻转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3脚为速度高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4脚为速度低脚;

所述变频模块的5脚为抱闸脚。

所述无线接收器中,

无线接收器的1脚与plc控制板的1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2脚与plc控制板的2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3脚与plc控制板的3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4脚与plc控制板的4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5脚与plc控制板的5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6脚与plc控制板的6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15脚与plc控制板的16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16脚与plc控制板的17脚电连接;

无线接收器的1脚为急停脚;

无线接收器的2脚为上升脚;

无线接收器的3脚为下降脚;

无线接收器的4脚为减速脚;

无线接收器的5脚为上限位脚;

无线接收器的6脚为切换脚;

无线接收器的15脚为遥控上升脚;

无线接收器的16脚为遥控下降脚。

所述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中,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7脚接无线接收器的7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8脚接无线接收器的8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9脚接无线接收器的9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0脚接无线接收器的10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1脚接无线接收器的11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2脚接无线接收器的12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脚为急停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2脚为上升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3脚为下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4脚为减速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5脚为上限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6脚为切换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7脚为急停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8脚为上升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9脚为下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0脚为减速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1脚为上限位脚;

升降平台无线发射器的12脚为切换脚。

所述遥控无线发射器中,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3脚与无线接收器的13脚电连接;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4脚与无线接收器的14脚电连接;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1脚为上升脚;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2脚为下降脚;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3脚为遥控上升脚;

遥控无线发射器的4脚为遥控下降脚。

所述plc控制板中,

所述plc控制板的7脚为故障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4脚为下限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5脚为复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8脚为零速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19脚为超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0脚为箱体上升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1脚为箱体下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2脚为箱体停止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3脚为箱体急停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4脚为电源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5脚为上升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6脚为下降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7脚为故障灯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8脚为蜂鸣器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29脚为复位脚;

所述plc控制板的30脚为切换灯脚。

电控箱内设有plc和伺服驱动器,通过无限通讯技术控制实现升降车体上升、下降。

升降车加减速曲线平滑,人体操作舒适,速度精度达到万分之五。

设备自身通过电流检测法,设定装置负载检测功能,实现超重检测。

升降车上方安装安全限位开关,实现障碍物识别功能。

升降车驱动轮安装接近限位开关,实现测速和异步功能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